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求生记 >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边关,明长城

大明求生记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边关,明长城

作者:拉拉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0:19:28 来源:书海阁

这是章子俊来到明朝后最黑暗的时刻,自从曲阜回到庐州后,府中的三位夫人已经生了,前后也就隔四天时间,姚颖为章子俊生了个丫头,母子平安,可是张小姐却没那么幸运,死于难产,连同肚子里的孩子双双而去。而不幸的是雅琴也惨遭不测,在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时,最后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雅琴未能保全,产后大出血。

章子俊知道在古代生孩就是在走鬼门关,正当章子俊沉浸在悲痛中时,又接到朝廷吏部调令,出任延绥巡抚,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在延绥设立巡抚是当初李贤的建议,是为了抵抗虏寇侵入,延绥巡抚的管辖范围非常明确,延安府、庆阳府,以及榆林卫。当初的目的是明朝在陕西设有巡抚,时间是宣德二年。但陕西巡抚管辖面积非常大,包括现在的陕西和甘肃,以及内蒙古、青海、宁夏各一部。陕西巡抚驻地在西安,距离陕北的延绥有上千里,延绥有什么事,远在西安的陕西巡抚有点鞭长莫及。

自从汪直、王越被排挤掉后,延边吃紧,朝廷屡战屡败,就需要物色一个人去出任延绥巡抚,防止鞑靼深入河套地区的榆林卫,既然当初李贤设立了延绥巡抚,那么放眼朝堂现今已经无人能用,保国公朱永建议启用章子俊,理由是章子俊是怪才,曾造过大炮,精通营造,又是李贤门生… … 。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朝堂文官们的响应,这些官员是因为章子俊同属文官系列,就不反对,如果换成另一个宦官的话,坚决不受,就这样简单。

在京城凡是跟章子俊认识的,打过交道的官员,都知道一点章子俊这人不好依,归类为“刺头”,章子俊的“刺头”不是对官员,而是对皇上,果然,朱见深的诏书送出后不久,就被退了回来,这可是大明朝第一个敢退诏书的官员,提出的理由是,延绥巡抚可以受,不是以庐州知府升任巡抚,而是以平安伯出任延绥巡抚。还要带家眷,还要朝廷拨付搬家银两。

意思很明白,要出任延绥巡抚,首先得恢复以前的官职,要平反,不然不受。朱见深暴跳如雷,下旨要拿办章子俊回京,却被刑部尚书林聪阻拦,上书道:“边关为重,余下得失又算得了什么?”这才让朱见深冷静下来,想起当初对待章子俊似乎做的有点过头,让内阁商议。

内阁老臣万安对章子俊很是感冒,当初就是自己同意万贵妃的意思把章子俊贬去庐州的,如今要恢复平安伯,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而刘珝、刘吉却不做声,就看皇上的意思,如果不授,就要拿出这些年来章子俊在庐州做了什么?有什么政绩,有了政绩恢复平安伯也就有了台阶,要不然还得看万安的意思。

正在此时,鞑靼小王子率兵三万、连营五十里寇大同,杀掠人畜数万。自总兵许宁、巡抚郭镗、镇守太监蔡新降职后,宣府已没有总兵官了,敌情势大,宣府一日三危,八百里加急日夜不停报送京城,此时朱见深也顾不上面子问题了,深夜诏命保国公朱永为镇朔大将军,充总兵官,恢复章子俊平安伯爵,昭命延绥巡抚职,改鱼河堡为平安镇,平安伯驻守地,拨银一万两。

以蔡新监军,率京军六万抵御。升任宣府副总兵周玉为总兵官、已被降职的参将刘宁、山西巡抚秦纮、指挥曹洪、都指挥孙成率军拒敌。

等到章子俊赶到京城,朱永已经带领六万京军开拔五日了,不过在临行前,给章子俊留下二千京军,面对军情火急,章子俊也不敢停留,去吏部领取了上任文书等一应手续后,又去兵部讨要了许多兵仗、火枪火药等物资,还去工部讨要铁器,反正什么都要,随后又去户部讨要粮食,弄的户部哭笑不得说粮草跟兵部要,户部没有,章子俊就死皮烂脸非要户部拨付才肯启程,就这样又耽搁了三日,带着二千京军随后就开拔了。

这一次鞑靼小王子亦思马因很猛,前锋已经攻到了河北阳原东长驱直入顺圣川,等章子俊赶到战场时,参将刘宁领三千营兵已经来回打了几日了,鞑靼主要是为了抢东西,所以不想恋战,参将刘宁面对的也不是主力,所以双方你来我往连战数日,很是疲惫,章子俊的到来提振了不少士气,作为文官具有决策权,当夜就听取了刘宁的布防及对手的路数,这一批鞑靼人数还不少,少则三百,多则千人,共有四拨人马,每当双方相遇,鞑靼兵接战就游走,忽东忽西,章子俊很明白这是鞑靼的多路游骑。这些年来明军跟鞑靼打的仗,双方杀伤不过千,等鞑靼退去后,每一次上报朝廷就是击退了,获胜了,接下去论功行赏,其实是鞑靼抢够了所需要的,死伤不重。过几个月后又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在刷怪打怪中,双方都在涨经验练升级游戏。

明长城其东起鸭绿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其中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年太祖皇帝为了保证大明安全修建了三道防线,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北京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镇”,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明长城属于太祖所设的北方三道防线的最后一道。

第一道防线:在明开国之初,国势比较强盛,在内蒙古地区,控制了许多军事据点,其中主要的有吉林船厂、亦集乃旧城、大宁卫、开平卫、及东胜卫三个重镇呈三角形。明太祖在漠南借地利屯田牧马助军资,以图反攻岭北继承元朝这个仅存的行省,漠南所设置的诸多卫所都远在长城以北。当初大明“设东胜城于三降城之东,与三降城并。东联开平、独石、大宁、开元;西联贺兰山、甘肃北山,通为一边。地势直,则近而易守。”可是不久第一道防线被永乐爷孙破坏。

第二道防线:塞王指明朝在尊王攘夷思想下制定的镇守边塞扩土开疆的藩王,即从东到西是指韩王、沈王、辽王、宁王、齐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安王、肃王。十三王“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同时,还经常派遣宗王出边巡狩。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命齐王槫率护卫骑兵于开平近地围猎。”在开平卫周边地带围猎,时间大约在当年的三月至八月,名为围猎,主要为了围剿残元军队继承元朝岭北行省,这是朱元璋宗王出镇制度的一个具体表现。既“我若征你,不胡乱去,一程程筑起城子来,慢慢的做”的打法。

洪武三十年夏四月,朱元璋敕谕晋王“备边十事”,包括检阅开平地区的驻军情况,设置斥侯,开展屯田生产等边务,并交由晋王等全权负责,晋王亦掌管东胜卫附近诸卫所。肃王掌管居延海附近卫所,居延海一带水草丰美,又有弱水及其支流张掖河同河西走廊相接,是蒙古人南下的主要途径,洪武二十六年之后,朱元璋在离亦集乃不远的地方设置了威远守御千户所,在肃州与居延海中间设立了威虏卫、白城子守御千户所。这一卫二所成为明军出征蒙古的据点。

所谓行都司疆域“东一千一百七十五里,至于临挑府之兰州界;南一千五百七十五里,至于西宁卫之黄河界;西五百七十里,至于肃州卫之嘉峪山,北一千五百里,至亦集乃地”。宁王在长城以北“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第二道防线还是被永乐爷孙破坏。

第三道防线:主要配合明太祖北伐所加固修缮,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达等来修筑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的城关后发动第一次北伐;洪武四年又发动蔚、忻、崞三处民工和士兵协力修筑加固上述长城后发动第二次北伐。到了明洪武十一年,太祖令徐达建古北口关城后发动第三次北伐,洪武十四年修建老龙头长城、小河口长城后发动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此后,明王朝虽仍很重视北方边地的防务,但仅是加强边将出卫巡逻而已,并无需大筑长城。

到了建文中期,“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重门御暴之意,常凛凛也”。其所修缮的重点,是在河北宣化以北迤西至山西大同以北的外边长城。??

喜欢大明求生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求生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