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包括杨嗣昌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猜错了。
杨承应连张存仁都没有说实话。
没错,他是要打一场进攻战。
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进攻,而是主动展开决战。
目的是在皇太极没有完全治理好阿敏留下来的烂摊子前,撼动后金建国基石——八旗。
为此,杨承应借军阅为名,把关宁军何可纲部和刚打完登州之乱的第一师都调到了盖州等地。
分散扎营,就地解决物资供给问题。
杨承应还在总兵府接见了孟乔芳等将领,庆祝他们凯旋。
“大帅,相比于您接见我们,我们更期待运动会上亮相。”
孟乔芳打趣道:“当着那么多百姓,宣读我们英雄事迹,想想都带劲。”
“听说要接受军阅,那些立过功的将士都倍感兴奋,期待运动会现身。”
马光远接过话茬。
杨承应笑道:“你们能这么想,我也非常高兴。这次军阅你们打头,参与海州防守战的标营随后跟进。”
检阅后,各军入场的安排表,早已发给他们知晓。
但杨承应认为有必要再说一遍,起到鼓励作用。
“大帅尽管放心,我们一定走出风采,让您脸上有光。”孟乔芳拍着胸脯保证。
惹得在场其他人哈哈大笑。
“杨帅,你让我们把部队运动会后转移到耀州驻扎,这是什么意思?”霍维华一脸微笑的问道。
“额,来的人太多,我得缓解一下物资压力。”
杨承应随口瞎编。
霍维华听了,笑而不语。
孟乔芳和马光远对视一眼,都若有所思。
还不到时候,杨承应不能摊牌。
时间来到崇祯二年八月初二,当天上午举行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
会场在设计上,采取一字型。中间是点将台。
点将台两侧设有贵宾席,包括徐光启在内的贵宾们都在那里坐着。
李朝的吴允谦等外国使者都坐在另一侧贵宾席坐着。
用栅栏把贵宾席和百姓观赏席分开,方便安保。
百姓在贵宾席两侧,或坐或站。
点将台对面是临时组建的军乐团,负责全场的军乐演奏。
军乐团的一侧,是准备接受检阅的军队,及各地方代表队。
公主在太监宫女簇拥下,现身点将台。
不过她没有露面,而是坐在珍珠做的帘幕后。
现场所有人都起身,目送公主坐下,这才纷纷坐下。
会场上,戚少保的《凯歌》再次响起。
这首歌已经流传好几年,不只是辽东士兵,辽东百姓很多都会唱。
他们跟着唱起来: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歌声完毕,范文程站了出来:
“请大帅检阅辽东军民。”
古代没有话筒,无法听到很远距离的声音。
这也有办法。
每一段距离就会有个报幕员。
他们拿提前准备好的稿子,用解说的口吻,告诉附近百姓发生了什么事。
当杨承应身着戎装,骑着白马现身时,整个会场响起了一片欢呼。
杨承应一手擎着缰绳,控制马匹速度。轻轻挥手,向欢呼的百姓致意。
到了军队面前,他拔出佩剑,竖在眼前:“将士们辛苦!”
“忠诚!”士兵齐声回应。
从每支队伍面前经过,直到尾巴。
杨承应收剑回鞘,双腿夹马腹,策马狂奔回点将台。
“军阅开始,标兵就位!”
扛着小旗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率先进场。在事先准备好的标记上分别站立,每隔几步站一个士兵。
并把旗子插在地上。
“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那些为一方太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勇士!”
“骑兵出阵!”
一队骑兵缓缓出现,每人手持一杆大旗,大旗的底端按在马镫上面,随着马匹的移动,大旗高高飘扬。
每一面骑上都用针线绣着阵亡士兵的名字,也包括为就他人而英勇现身的普通百姓或官吏。
军乐团高唱“国殇”,呼应这些英魂。
观众席中,有一部分家属就是听说自己的亲人会出现,所以专程赶来。
他们认真盯着旗子上的名字,看到自己亲人的名字,登时伤心流泪。
“请坐下,正式开始军阅。”
伴着范文程的声音,孟乔芳率领第一师出现。
几百立下功勋的士兵,迈着步伐,踏得土地尘土飞扬。
接下来是尚可喜的标营……
步兵结束后,才是骑兵方阵。
孔有德的骑兵师,毫无疑问是最亮眼的存在。
然后是炮兵。
五花八门的大炮,在马车的牵引下陆续从众人眼前经过。
观众席不时响起欢呼。
最后是参与运动会的方阵。
比起军队的步伐整齐,由平民组成的方阵就显得十分松散。
很多人还不好意思,一边捂着脸,一边走。
脸上肉眼可见的红了。
整个开幕式持续到中午,才结束。给与会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徐光启、孙承宗和杨嗣昌三位。
他们都被深深震撼着。
“杨驸马在辽东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这对大明来说到底是喜是忧。”
一回到馆驿,杨嗣昌就忧心忡忡的说道。
他现在官拜山永巡抚,和辽东镇只隔着山海关,切实的感受到压力。
“可否奏请朝廷,把范文程等人封官,然后从辽东调走。再派一批官员来,釜底抽薪。”
杨嗣昌建议道。
“如果这个方法可行,崔呈秀就不会一直待在辽东巡抚的位子上。”
孙承宗摇了摇头道,“何况大部分是主动投靠,连科举都没考过的人。他们大量进入朝堂,你让那些参加过科举的人,心里怎么想。”
“没错!而且我发现蒙古首领也有参会,这说明辽西周边的情况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
徐光启说道:“难怪蓟镇外围没有出现蒙古人,原来都在靠近辽西的位置放牧定居。”
“两位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空着手回去,被陛下斥责吧。”
杨嗣昌双手一摊,满脸愁容。
“不这样回去,又能怎么办呢?”
徐光启叹了口气:“陛下问罪,我一人顶着便是,绝不会连累二位。”
孙承宗也叹了口气。
杨嗣昌却不这么看,在他看来,徐光启这老头能官拜礼部左侍郎,甚至有入阁的可能性。并不是徐光启多能干,而是皇帝借他安抚辽东军。
皇帝真要怪罪,不会怪不到徐光启头上,而是拿他或孙承宗开刀。
唉!我的日子难过了。杨嗣昌郁闷地想。
喜欢明末:辽东雄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辽东雄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