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作者:孤不是玄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96章 郑氏北伐(下)

书名: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作者:孤不是玄德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6

“怎么打?”

延平郡王郑成功,深吸一口气,看向左侧的张煌言、冯澄世和潘庚钟,面色严肃的问道。

既然决定马上发兵北上,那就好好商量一下,到底该怎么打。

张煌言不用说了,是鲁王系的核心成员,跟着张名振征战沙场十几年,战略眼光非常不错。

郑氏集团里面,比较有眼光的文官就是冯澄世和潘庚钟,剩下的洪旭和陈永华,留守厦门看守老家。

至于刘国轩,这时候还只是个副将,眼光见识都不错,但威望资历不足,难以担当大任。

“延平王”

为首的兵部尚书张煌言(永历朱由榔封),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对着郑成功拱了拱手,大声说道:

“王荆公(王安石)说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老夫的认为,直接溯流而上,舍去崇明岛和沿江小城镇,先攻下瓜州和镇江两个重镇,再取南京”

“瓜州位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口,扼守江淮之地的北面援军,镇江可卡住苏常粮道,只要拿下了这两个军事要地,咱们的后路就稳了”

瓜州位于长江以北,京口是镇江的古渡口,位于长江以南,与对面的瓜州隔江相望,都是战略军事要塞。

钟山也就是南京城东的紫金山,金陵山,明孝陵就在上面,只要拿下了镇江和瓜州,就可以遥望南京了。

“属下也认同”

工官冯澄世,紧随其后站出来,对着郑成功拱了拱手,从容自信的大声说道:

“此战的关键是速战速决,舍去崇明和其他小城,在清军未做出反应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瓜州和镇江,阻断援军,再安心攻取南京”

冯澄世也是举人出身,做过参军,是郑成功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知道这一战的关键,就是拼速度,打满清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速战速决”

“南船北马,满清的优势是骑兵,我军的优势战船,利用长江航道拿下瓜州和镇江,再西进南京”

站在左侧第三位的户官潘庚钟,也跟着站出来,大声支持北上杀入长江口,最后再取南京。

“延平王”

文臣说完了,站在右侧的第一个武将,五军戎政张英,赶紧站出来,大声说道:

“据探哨回报,满清在福山、谭家洲、焦山布设了大量的炮台,还在金山和焦山之间埋设了横江铁索,江中也设立木头浮城,意图拱卫瓜州和镇江”

“我军可精选悍卒水鬼,手持巨斧,潜入江中斩断铁索,再放火船焚烧江中木城,方能登陆瓜州镇江”

文官们考虑的是战略,武将们就该想如何攻城略地了,大丈夫战功马上取。

张英心中却不以为然,满清鞑子也许是三国看多了,以为小小的铁索桥就拦住水师,太天真了。

郑氏水师有大型船只几千艘,主力战船几百上千艘,重型火炮更是不计其数,小小的木城和几个炮台,更是活靶子。

“延平王,下令吧,末将愿为先锋,替大王斩将夺旗”

高大威猛的中提督甘辉,紧随其后,猛的站出来,挺直虎躯,目光炯炯的看着郑成功,开始请战了。

这帮骄兵悍将武夫,大部分都是海盗出身,玩了十几年水的海中蛟龙,什么时候怕过长江啊。

“大王,下令吧,末将甘为先锋”

“国姓爷,下令吧”

“延平王,让末将去,干死狗鞑子”

左提督翁天佑,右提督马信,后提督万礼,镇将陈魁、陈鹏、林胜、周全斌,副将刘国轩、罗蕴章、袁起震等等,纷纷跟着站出来,大声吼着请战。

郑氏军阀的兵力,这时候还处在巅峰状态,精兵五六万,悍将猛将几百上千员,战斗力不怎么样,但确实很唬人。

特别是铁人军,龙武左右4镇6千兵将,都是从各提督里精选的威武壮士,力能举数百斤筋石,环游校场几圈而不力竭。

一个个配上铁盔、铁铠、铁臂手、铁裙、铁网靴和铁面罩,手持斩马刀,有进有退,勇猛无敌,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好好好”

延平郡王郑成功,点了点头,连说几声好,猛的站起来,左手拎着佩剑,目光坚毅,环顾麾下众将。

最后把目光放在猛将甘辉和心腹陈文达身上,深吸一口气,大声吼道:

“众将听令”

“中提督甘辉,率本部左右两镇为大军前驱,攻伐瓜州和镇江”

“本王坐镇中军,亲率各部兵将和一众家眷,紧随其后,总兵陈文达率本部人马,为大军殿后扫尾”

这一次北伐,郑成功准备了两年,带上了足够多的军资,还有一众将士的家眷,典型的破釜沉舟,不光复南京誓不罢休。

满清在福建驻军也不少,郑氏军团主力尽出,导致厦门后方极度空虚,把家眷留在后方,万一遭到突袭,后果极其严重,前线将士难免军心浮动。

反而江南鞑子空虚,郑成功对此行把握极大,携带家眷的背后含义,就是北伐成功后直接就地安置,避免分离奔波之苦。

“末将领命”

中提督甘辉、总兵陈文达,猛的站出来,大声领命。

身材高大魁梧的甘辉,身披80斤重铁甲,手执斩马长刀,是郑氏军团的第一猛将,更是冲锋陷阵的一把尖刀。

顿了顿,郑成功再把目光看了看张煌言,还有右侧的几个鲁王旧将,点头继续说道:

“副将罗蕴章,归中提督甘辉调遣,为大军前锋军,部阁张大人领本部剩余兵马,随中军行动”

“此战各部军将,有进无退,胆敢推诿不前,临阵脱逃者,立斩不赦”

心中暗道,你们这帮鲁王系的旧将,既然不为己所用,那就去冲锋陷阵吧,省的跟张名振一样,逼着本王下黑手。

身材高大魁梧的副将罗蕴章,其勇武不亚于甘辉,是定西侯张名振的旧将,跟张煌言一样,都是鲁王朱以海的铁杆心腹。

当初鲁王退位监国的时候,下令其部文臣武将,归属延平王调遣,可惜这帮铁头憨憨心系旧主,一直以客将自居,难以收服。

野心勃勃的郑成功,一直试图改编兼并鲁王旧部,甚至监视朱以海和这帮旧臣武将的联络,就是想逼迫他们就范。

在厦门的时候,副将罗蕴章和袁起震,领本部1000多人,归五军戎政张英调遣,也算是有勇有谋的猛将,战功赫赫。

可惜事与愿违,这帮人一到舟山,就直接请辞回归张煌言的义军,可见其忠心仁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20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