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61章 千秋渠名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嬴政转头看向秦臻,忽然笑了:“先生总是这般独具慧眼,总能在旁人视作绝境之地,寻得一线生机。

昔年商君变法,推行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按军功授爵等诸多新政,秦人皆以为苦,街头巷尾尽是‘不便’之声,如今却人人思战,闻战则喜。”

随后,嬴政收起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而庄重:

“这修渠之事,或许起初会引发诸多怨言,会有老世族跳脚,指责此举劳民伤财;黔首百姓,也会因一时的徭役之苦而骂娘。

但寡人坚信,待到渠成之日,关中大地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必当明白寡人的良苦用心,就如同如今蜀人对李冰感恩戴德,世代传颂其功绩一般。”

嬴政握紧拳头,语气激昂道:“当年商君徙木立信,以三丈木杆立信于民,彰显其变法之决心,自此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如今,寡人便要借郑国修渠之事,效仿商君,立威于天下。

让六国都看清楚,大秦要做的事,纵是天塌地陷,也必能成,无人可挡!”

当暮色漫过夯土墙时,嬴政忽然想起秦臻画出的“瓠口”位置。

他转过身,看向秦臻,神色认真地问道:“先生且说说,若在这渠首附近设烽火台,战时可作何用?”

秦臻稍稍沉默了片刻,然后回答道:“此渠若成,战时可断敌水源,让敌军所经之地,千里沃野迅速化作枯土,敌军无水可用,军心必乱;

亦可开闸放水,利用滔滔渠水灌敌营垒,教他们见识何谓‘水攻’之威。”

“不过......”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远处正在训练的玄甲营士卒,接着说道:“臣更期望的是,这条渠,先成为大秦的粮仓,让关中之地粮食丰足,仓廪充实,百姓安居乐业。

而后,再以这丰饶之地为依托,让大秦铁骑兵强马壮,将此渠化作六国的坟场,让大秦铁骑踏过他们的残骸,直取函谷以东。”

闻言,嬴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想起了韩非在《五蠹》中所写的那句:“富国以农,距敌恃卒”,嘴角不禁扬起一抹冷笑。

那笑容里,既有对韩国君臣天真想法的蔑视,又饱含着对大秦未来辉煌的笃定期许。

韩国君臣,皆天真地以为用一条渠便能拖住秦国,却不知这渠,恰恰是秦国“耕战”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

待渠成之时,关中粟米将淹没六国,而他嬴政,必将成为站在这时代潮头的执旗者。

就在这时,秦臻突然躬身说道:“臣还有一个请求,望大王恩准。”

“先生但说无妨,在寡人面前,不必如此拘谨。”

“待渠成之日,能否在渠首立一块碑,刻上所有参与修渠者的名字?

从挥汗如雨的普通民夫,到殚精竭虑的工匠,再到奔波调度的各级官吏,他们都是这条渠的缔造者。

让后人知道,这千里沃野,并非靠诡计堆成,而是万千秦人一筐一篓搬出来,一镐一锹挖出来的,是他们用血汗铸就了大秦的根基。”

嬴政听完秦臻的话,微微一怔。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画面:烈日下,民夫们光着膀子,肩挑背扛着沉重的石块;

暴雨中,工匠们在泥泞里抢修坍塌的渠段;

官吏们穿梭在工地,嘶哑着嗓子指挥调度......

片刻后,他重重点头,眼神坚定:“不仅要刻名字,还要让史官将此事详细记录下来,是谁在这渠底埋下了第一锹土,是谁在最艰难的时候坚守在这里。

每一个为修渠付出的人,都不该被遗忘。”

嬴政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此外,更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但凡入秦者,无论是敌是友,最终都只能为寡人所用。

这郑国,便是最好的例证。

韩国自以为高明,把他送来,却不知是在为大秦送福。”

说罢,嬴政忽然伸出手,用力按住秦臻的肩膀,声音低沉却有力,“先生可曾想过,这条水渠一旦修成,后人会怎么称呼它?”

听到嬴政的问题,秦臻看着他眼中跳动的火光。

秦臻嘴角上扬,坚定地吐出五个字:“就叫‘郑国渠’。”

几乎同时,嬴政也脱口而出:“就叫‘郑国渠’。”

两人相视一笑,这异口同声的默契,让这清冷的山间多了几分热烈。

“当年李冰修筑都江堰,用了八年时间,让蜀地成为天府之国。寡人给郑国十年,十年后,寡人要带着这渠水,亲自前往新郑,去‘拜访’韩王。”

嬴政的声音在空旷的山间回荡,带着些许豪迈与霸气。

闻言,秦臻嘴角泛起一丝笑意,那笑容里满是对嬴政的信心,对大秦未来的笃定:“臣相信,十年之后,天下人皆会知晓,这条渠名为‘郑国渠’。

它将成为大秦崛起的丰碑,铭刻在历史长河中,让后人仰望,让敌国胆寒。”

暮色渐沉时,两人并肩走下后山。

远处村落升起的炊烟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勾勒出人间烟火的轮廓。

嬴政望着那炊烟袅袅,思绪仿佛穿越到了无数个秦国百姓的灶台前。

他转头看向秦臻,若有所思地问道:“先生说,你觉得韩国若知此计反而助了大秦,会作何感想?”

“六国总以为靠权谋便可避祸,却不知真正的大势,绝非区区权谋所能左右的。就如同这后山的城墙一般,今日每夯下的每一块土,都是为了明日的万钧之力。

韩国妄图以‘疲秦之计’拖延我大秦东进,却不知这不过是自不量力,徒增笑柄罢了。

他们在棋局中落子,却不知早已陷入我大秦布下的局中局。”秦臻不禁轻笑道。

嬴政点头,忽然伸手摘了朵路边的野花,揉碎在掌心。

“待郑国渠成之日,便是六国再无宁日之时。”

嬴政望向东方,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霸气:“到那时,寡人定要让天下人都知晓,大秦的棋盘上,从来没有废子。

每一颗棋子,都有其用武之地;每一步落子,皆是为了最后的决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650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