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65章 上卿之礼迎郑国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两位太后的表态,使得朝堂上原本剑拔弩张的局势骤然发生了转变。

原本那些反对的声音,渐渐低沉了下去。

“太后圣明!”秦臻等一众支持修渠的朝臣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道。

见此情景,嬴政嘴角轻扬,目光转向吕不韦:“仲父以为如何?”

殿内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在吕不韦身上,只见他抚须沉吟,面上神色莫测,良久才笑道:“既然两宫太后都有修渠之意,大王又有此决心,臣自然也无异议。

不过,郑国虽有治水之名,但其修渠方案是否真的可行,事关重大,还需谨慎考量。”

随后他环视了一下朝堂,接着提议道:

“依臣之见,不妨先命郑国呈上他的修渠方案,再快马送与蜀郡李冰审验。

李冰治蜀多年,深谙水脉,经验丰富,若他认可此方案,我们便可再进一步探讨后续的行动。

毕竟,修渠乃国之重器,需万无一失,既是用其人,必尽其才,更要验其能。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他看向嬴政,目光中带着几分试探,仿佛在揣摩这位少年君主的真实心意。

嬴政看着吕不韦,瞳孔微微收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然而,这丝警惕转瞬即逝,他很快恢复了平静。

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两宫太后,与她们的眼神交汇的瞬间,华阳太后和夏太后都不约而同地向嬴政点了点头。

华阳太后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赞许,而夏太后的眼神里则满是关切与鼓励。

嬴政沉思片刻,朗声道:“好!就依仲父所言。传寡人令:着函谷关守将以‘上卿之礼’迎郑国入秦。即日起,少府需整理泾水流域舆图、钱粮账目,务必详尽准确。

待郑国入秦,可先将他安置在水工署,将这些全部交给他,以示我大秦修渠之诚意。”

另谕李冰,即日起暂停蜀郡岁考,专候郑国方案审验。待李冰回函,再商议开工日期。

寡人要让郑国知道,大秦求贤若渴,对修渠之事更是慎之又慎,绝非草率行事。”

接着,他缓步走下高台,来到舆图前,伸手重重按在瓠口位置,高声道:

“修渠之事,寡人意已决。韩国欲以这一渠疲秦,寡人便以这一渠强秦!待渠成之日,关中沃野千里,粮粟堆积如山,便是大秦铁骑踏平六国之时!

寡人要让天下人知道,大秦的决断,从无错漏;大秦的征程,势不可挡!”

阶下群臣见嬴政如此坚定的态度,纷纷躬身俯首:“大王英明!臣等谨遵王命。”

待退朝后,群臣陆续散去,殿内渐渐空荡。

夏太后来到嬴政身侧,压低声音道:“政儿,当年宣太后曾说过,‘妇人之仁成不得大事,但若为大事,妇人亦可不仁。’

这渠,哀家帮你压着,你只管安心修好它。”

听到这句话后,嬴政望着夏太后那两鬓斑白的发丝,想起这些年来她对自己的悉心教导,又想起前些日赵姬那冷漠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

他喉头微动,躬身施礼,诚心道:“谢祖母支持!孙儿定不负祖母期望,定让这渠成为大秦崛起的见证!”

这一躬,不仅是对夏太后的感激,更是对大秦未来的郑重承诺。

嬴政起身,目光再次落在夏太后身上,忽然发现她眼角的皱纹比上次相见时又深了几分。

他心中微微一酸,却很快将情绪压下。

在这一刻,他心中的谋划变得更加深远,也更加清晰。

修渠只是第一步,待关中粮仓建成,他还要整军备武、改革吏治,让大秦碾碎一切阻碍。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在等着他,等着大秦。

.........

三日后,郑国站在渡口,目光越过宽阔的河面,牢牢落在对岸那险峻的关隘上,喉头忽然泛起一阵苦涩。

他想起韩王的密令:“务必使秦人十年不成渠,民力尽耗于泥沙之间。”

那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对岸浊浪翻涌,裹挟着大量黄土奔流向东,那翻涌不息的浪涛,恰似他此刻杂乱无章、翻涌不定的心思。

他下意识地回头,看向身后那辆略显陈旧的辎车。

辎车之上,满满当当装载着《考工记》残卷与治水图。这些图纸,凝聚着他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是他穷尽半生,踏遍山川,历经无数次实地勘察、反复推演才绘制而成的。

每一张图纸,都承载着他对水利的热爱与执着,更是他此番入秦的底气所在。

“夫子,当真要入秦?”

一道略显稚嫩却满含忐忑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郑国转身,瞧见自己的弟子申徒寿,少年脸上写满了担忧,眼神中透露出不安。

他递给郑国一块干粮,然后盯着关内飘扬的玄色旌旗,压低声音道:“韩王此举,分明是将夫子当作......当作。”

“当作疲秦的棋子。”

郑国神色平静,不动声色地接过话茬,咬了一口硬得硌牙的饼,望着关内穿梭如织的运粮车队,缓缓说道。

此刻,他的思绪突然被拉回到临行前,韩非在新郑城门前的模样。

那位公子握着他的手,掌心全是冷汗,嘴唇微微颤抖着,反复说着:“渠成之日,便是韩亡之时。郑国,你修的不是渠,是韩国的坟土。”

当时韩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那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尖刀,直直刺进郑国心里。

彼时,郑国注视着韩非的眼睛,那眼底的痛楚如刀刻般清晰可见。

韩非眼中的痛苦,不仅是对韩国未来命运的深深绝望,更是对他此番入秦之举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可手中《考工记》残卷的墨香,更让他心悸。这天下,该有多少良田等着渠水灌溉?多少百姓在水患中挣扎?

他仿佛看到了关中平原上,百姓因缺水而干涸的土地,因饥饿而消瘦的面容。

“水患无情,可不管国界。”

郑国在心底默默想着,强忍着内心的酸涩,将最后一口饼咽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8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