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69章 王霸之辩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当他的视线落在那卷 “咸阳城防与水渠布局关联图” 时,指尖不自觉地微微发颤,图中竟详细标注了每处闸门与城墙暗门的联动机关。

“韩国的水工署,连修补段堤岸都要等三个月批文。”

郑国突然开口,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而秦人...”

他的手指划过舆图上泾水与洛水的交汇处,那里用金线绣着“未来十年水利枢纽”的字样:“他们把整个关中平原,都当成了治水的沙盘。”

此时他才恍然大悟,秦国所求的,恐怕绝不仅仅是一条水渠。

他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回那张巨大的泾水舆图上,这一仔细看,竟看得他出神。

舆图上用朱砂标出的瓠口位置,竟与他在脑海中推演了百遍的位置分毫不差。

就在郑国的指尖即将触及舆图上那道代表泾水干流的粗犷墨线时,殿门外忽然响起一阵沉稳而富有韵律的脚步声,声音由远及近。

“郑先生觉得如何?这些文书,先生若觉得不够,明日寡人便着人送来岐山的水脉图。听闻先生在襄城治汝水时,曾用‘束水冲沙法’。不知此计,用在泾水之上,可否?”

伴随着这声询问,在郑国身侧的申徒寿身体猛地一紧,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喉结不住滚动,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与此同时,蔡泽、嬴永、嬴辉等人则迅速退至长案两侧,垂手肃立,姿态恭敬至极。

郑国缓缓收回手,转身望去。

只见殿门处,几道身影缓步走来,为首之人面容虽犹带少年人的清瘦轮廓,然而那双眼睛,深邃而沉静,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

这双眼睛里,既有着超越年龄的、洞悉一切的漠然,又似乎隐藏着无尽的野心和欲望,似要将天下都纳入掌中。

无需旁人介绍,郑国心中已然明了,眼前之人,便是威名渐起的秦王嬴政。

紧随嬴政两侧的,分别是华阳太后与吕不韦。

吕不韦的目光在郑国脸上稍作停留,那眼神带着商人特有的、评估价值的审视,仿佛在估量着郑国的能力究竟几何,又能为秦国带来怎样的利益。

不过,这种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瞬间,他便将目光转向那张巨大的舆图,似乎舆图上的山河,才是此刻更值得关注的东西。

秦臻则跟在三人身后,待三人落座后,他直接站在了后殿的角落中。

“外臣郑国,见过秦王。”郑国神色郑重,俯身行了一个大礼。

站在一旁的申徒寿见状,也赶忙跟着躬身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慢了一步就会触怒这位少年秦王。

“外臣......”

待郑国起身后,他正欲开口,却见嬴政抬手轻轻一摆,示意他停下。

“先生别急着说公事。”

话音刚落,一旁的宦官立刻捧上青铜食案,食案上的鲤鱼造型精美,鱼身上的刀纹竟与郑国在汝水筑坝时的开渠走向分毫不差,仿佛是刻意为之。

“听闻先生在襄城时,最爱吃汝水鲤鱼,寡人特意让人从蜀地运来活水鱼,先生尝尝如何?”

说罢,嬴政微微抬手,示意郑国入座,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和,却又暗藏着上位者的恩威并施。

“谢秦王!”郑国再次躬身行礼,然后缓缓坐下。

待郑国落座后,他看着盘中煎得金黄的鱼,思绪突然飘回到了韩王赐宴时的场景。

那时宴会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可韩王每次都要反复摩挲许久,才会动一动手中的筷子。

而且,每一道道菜都要经太卜占卜吉凶,有次,郑国不过是想多夹一筷子鹿肉,就被司礼官以“不合礼制”为由拦住,场面十分尴尬。

眼前这盘鱼,虽比不了当日韩王宴会上的奢华,却莫名让郑国感到一种自由。

他拈起鱼腹上的一块肉,放入口中,入口时竟带着淡淡椒香,那是蜀地花椒的独特香气。。

细细品味间,郑国忽然察觉到,这盘鱼的调味里,竟还混着一丝泾水的泥沙气。这一发现让他心中一惊,秦人连他的口味都调查得如此清楚,何况他的治水之术?

少顷,郑国深吸一口气,再次起身,躬身道:“启禀秦王,外臣此次前来......”

“寡人知晓先生此来用意。”

话未说完,嬴政微微抬手,再次打断道,他指间轻轻敲了敲案前的《关中水利策》。

随后,嬴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那笑容里既有少年人的朝气,又藏着久经权谋的深沉,他看着郑国,继续说道:“但寡人更知,先生胸中装的是治水之道,而非韩国权谋。”

郑国闻言,猛地抬起头,恰好撞见少年秦王眼中的锋芒。

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少年秦王眼中并没有他所预想中的猜忌和怀疑,反而充满了如渭水般透亮的锐意,那是对宏图霸业的强烈渴望,也是对真正人才的赏识与信任。

郑国顿了顿,难以置信地问道:“大王明知是疲秦之计,为何还要召见外臣?”

他的声音虽然低沉,却没有惊慌,只有治水者特有的沉稳与执着,仿佛这世间能让他慌乱的,唯有水患肆虐,民生疾苦。

嬴政抬眼,嘴角扬起一抹与年龄不符的锐利:“先生可知,寡人为何敢用你?”

随后,他起身走到廊下,目光凝视着远方,缓缓说道:

“禹平水土,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农时者,天下之大本也。

泾水浊流,其泥如金。

若能引水上塬,冲碱灌田,不出十年,关中必成天府之国。这究竟是疲秦之计,还是强秦之基?”

闻言,郑国的心跳陡然加快。

他想起在襄城治水时,那时,堤坝建成,新收的稻米堆满堤岸,百姓们满脸感激,捧着稻米跪地叩谢,浑浊的泪水滴落在金黄的谷堆上,那一幕,是百姓对丰收的喜悦,也是对他治水功绩的感激,深深烙印在他心底。

而此刻,嬴政眼中燃烧的野心,竟与他一心治水、造福万民的执念如此相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96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