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35章 龙案重划西征图 神机营初露锋芒(上)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靖康元年十月二十八日,秦州城外,御驾中军大营。

帅帐之内,数十支牛油大烛将巨大的沙盘照得亮如白昼。这座沙盘足有一丈见方,乃是工部精工打造,山川、河流、城郭、关隘,一一俱全,正是大宋西北与西夏南境的精确缩影。从东面的熙河路黑石堡,到西面的凉州、甘州,从南面的秦州、天水,到北面的灵州、兴庆府,整个西北战场的地形地貌、城池分布,都在这座沙盘上一览无余。

赵桓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皇城司缇骑拼死送达的塘报,正是刘法\"三戏察哥\"大捷的详细奏陈。这份奏报足有数千字,详细记录了柳树沟诱敌、烧毁粮草、废村爆破三场战斗的经过,以及西夏军的伤亡情况。他看得极为仔细,不时在重要处用朱笔勾画,脸上不时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

阶下,西征大元帅折可求、西路军主帅李进、随驾参赞胡寅,以及元帅亲卫营副统领杨再兴等一众核心文武,皆垂手侍立。还有格致院随营管事吕大临、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工部营缮司郎中王雱、军情司郎中赵明诚等人,帐内气氛肃然而紧张。

\"好!好一个刘景山!\"赵桓将塘报往案几上一放,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声音中充满了快意,\"诱敌、烧粮、设伏,环环相扣!仅用朕赐下的五十枚'霹雳掌心雷',便将察哥那数万大军搅得天翻地覆,元气大伤!柳树沟一战歼敌五千,烧粮一战断其根本,废村连环爆破更是让西夏军胆寒心惊!此等智勇双全之将,当为我大宋诸将之楷模!\"

\"陛下圣明,刘帅神武!\"折可求等人齐声应道,脸上也皆是喜色。

折可求上前一步,指着沙盘上黑石堡的位置,声音中带着几分兴奋:\"陛下,据塘报所述,察哥现在是进退两难。前有刘帅坚守,后有我大军西进的消息传来,军心已然动摇。老臣以为,正是我等发动总攻的绝佳时机!按照原定计划,老臣愿率主力直取灵州,与刘帅东西呼应,一举荡平西夏!\"

\"折卿此言有理,\"赵桓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朕的想法,与众卿略有不同。在制定具体战略之前,朕先要了解一下敌情。赵明诚!\"

\"臣在!\"军情司郎中赵明诚立即出列。

\"将我军掌握的西夏各路兵马部署,详细汇报一遍。朕要知道每一座城池的守将是谁,有多少兵马,防务如何。\"

赵明诚立即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军情司花费数年时间搜集整理的西夏军事情报:\"启禀陛下,据我军密探多年探查,西夏境内主要军事力量分布如下:\"

他走到沙盘前,开始逐一指点:\"首先是东线战区。熙河路方向,察哥现驻黑石堡附近,麾下兵马约四万余,但经刘帅连番打击,实际战力恐怕只剩三万左右。察哥此人,乃西夏第一悍将,勇猛有余,智谋稍欠,但其麾下'铁鹞子'精锐颇多,不可小觑。\"

\"东南方向,会州城。守将野利遇乞,此人乃西夏名将,年约五十,善于守城,曾多次抵挡我军进攻。麾下有精兵八千,其中重甲步兵三千,弓手两千,骑兵三千。会州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乃西夏东南门户。\"

\"正北方向,灵州城。此乃西夏陪都,地位仅次于兴庆府。守将李仁孝,乃李乾顺之叔父,年逾六旬,老成持重。麾下兵马一万五千,其中禁军八千,地方军七千。城中还有大量粮草军械,乃西夏北方重镇。\"

\"西北方向,兴庆府。西夏都城,李乾顺亲自坐镇。禁军'铁鹞子'三千,普通禁军一万五千,宫廷卫队五千,合计两万三千人。城防坚固,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三丈,厚一丈五尺。\"

\"西南方向,甘州城。守将嵬名阿吴,年约四十,骁勇善战,麾下兵马一万二千,其中骑兵七千,步兵五千。甘州乃河西走廊要冲,与我大宋河湟地区相邻。\"

\"正西方向,凉州城。守将野利任荣,年近五十,老成持重,善于经营。麾下兵马一万,但多为守备部队,战力一般。凉州距离较远,短时间内难以增援其他战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堡寨和军镇,但兵力都不超过千人,不足为虑。总体而言,西夏全国可用之兵约十二万,但分散各地,难以集中。\"

赵桓听得很仔细,不时在沙盘上用小旗标注各城池的位置和兵力。听完后,他沉思片刻:\"照此分析,西夏虽然兵力不弱,但分散各地,确实是各个击破的良机。不过,朕更关心的是,如果我军发动总攻,西夏各部会如何应对?\"

折可求立即答道:\"陛下,老臣以为,一旦我军大举进攻,李乾顺必然会从各地抽调兵马,集中力量应对我军主攻方向。关键是要判断他会选择在哪里决战。\"

\"这正是朕要考虑的问题。\"赵桓走到沙盘前,开始分析,\"按照常理,我军从秦州出发,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有三条:一是东北取会州,再北上攻灵州;二是正北直取灵州,然后西进兴庆府;三是西北绕过灵州,直扑兴庆府。\"

李进分析道:\"陛下,第一条路线最为稳妥,可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但耗时较长,给西夏调兵遣将的时间。\"

胡寅也道:\"第二条路线较为直接,但灵州乃坚城,强攻恐怕损失惨重。\"

杨再兴则道:\"第三条路线最为大胆,但风险也最大。一旦被敌军截断后路,就成了孤军深入。\"

\"诸位分析都有道理。\"赵桓点头,\"但朕的想法,与你们都不同。朕不想选择任何一条'常规'路线。\"

他缓缓摇头,走到沙盘前,伸手将之前部署的几枚代表主力进攻方向的令旗,尽数拔起,轻轻放在一边。

帐内众人皆是一愣,不明所以。折可求更是愕然道:\"陛下,这是何意?\"

\"折卿,朕且问你几个问题。\"赵桓开始在沙盘前踱步,\"西夏立国二百余年,其精锐'铁鹞子'横行西北,所向披靡。他们甲坚马快,冲锋陷阵时如山崩海啸,天下闻名。我大宋骑兵虽也不弱,但若要在旷野之上与其正面对决,即便能胜,伤亡会如何?\"

折可求沉默片刻,作为与西夏交战数十年的宿将,他对此再清楚不过。沉吟道:\"若兵力相当,恐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铁鹞子'乃西夏立国之本,每一名骑士都是从小训练,人马配合默契,冲锋时势不可挡。若想全歼'铁鹞子',我军付出的代价,只怕会更加惨重。\"

\"第二个问题,\"赵桓继续道,\"西夏国虽小,但地形复杂,沙漠、戈壁、山地、河谷交错。按照传统攻城略地的打法,即便我军能够获胜,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彻底征服西夏?\"

李进思索道:\"陛下,若按部就班地攻城拔寨,恐怕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而且还要防备西夏军队向西撤退,遁入沙漠深处。\"

\"正是如此!\"赵桓点头道,\"朕此番西征,是要灭其国,不是要与他打持久战!朕的每一个大宋将士,性命都宝贵得很!朕绝不允许用这种惨烈而缓慢的方式去换取胜利!\"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力量:\"朕有更好的法子!一个能让西夏人引以为傲的'铁鹞子',变成一堆移动铁靶子的法子!\"

说着,他拿起代表御驾中军的龙旗,但并未插向任何一座城池,而是插在了灵州城外一片名为\"黄羊川\"的开阔平原之上。

\"黄羊川?\"折可求一愣,\"陛下,那里只是一片普通的草原,既无险可守,也无利可图,为何...\"

\"朕的'打援',不靠奇袭,不靠伏击,不靠任何投机取巧!\"赵桓的声音铿锵有力,\"朕就要在这黄羊川平原之上,摆开阵势,堂堂正正地告诉李乾顺:朕的主力就在这里!有胆,你便派'铁鹞子'来冲!朕在此等着!\"

\"陛下,万万不可!\"西路军主帅李进第一个惊呼出声,他戎马半生,深知骑兵冲锋之威,急忙出班道,\"陛下!在平原之上以步卒为主力,与精锐重骑决战,乃兵家大忌!自古以来,步兵对阵骑兵,唯有依城而守,或占据险要地形,方有胜算。'铁鹞子'一旦冲锋起来,其势如山崩海啸,我军步卒阵型如何抵挡?这……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啊!\"

\"李将军所言甚是!\"胡寅也急了,脸色发白,\"陛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云'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我军有坚城可依,有地利可占,有火器之利,为何要舍长就短,行此险招?更何况,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轻易犯险?若有闪失,不仅陛下龙体有虞,整个西征大业也将功亏一篑!\"

折可求也是满脸担忧:\"陛下,老臣纵横沙场数十年,深知'铁鹞子'之威!那些骑兵人人重甲,马马铁衣,一旦冲锋起来,便是铜墙铁壁也要被撞得粉碎!老臣曾亲眼见过,一千'铁鹞子'冲锋,能够击溃五千步兵的方阵!陛下若执意如此,老臣死也不能同意!\"

杨再兴站在末位,听得也是心头狂跳。他虽自负勇武,纵横山林时也与官军骑兵交过手,但也明白数千重骑集团冲锋的恐怖。那种人马一体、势如雷霆的冲击力,绝非个人武艺所能抵挡。一旦被卷入其中,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化为齑粉。

然而,赵桓看着众将脸上那混杂着震惊、担忧和不解的神情,却只是淡淡一笑。他要的,就是颠覆他们所有人的认知!

\"谁说朕要独自领兵了?\"他反问一句,\"折卿,你作为征西大元帅,自然要统领全军。朕虽亲征,但具体的指挥调度,还是要仰仗你这样的宿将。朕的作用,更多是鼓舞士气,坚定军心。\"

折可求稍微安心了一些,但依然忧虑:\"陛下,即便如此,在平原上与'铁鹞子'硬拼,依然凶险万分。老臣宁可多花些时间,稳扎稳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01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