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11章 开京风雨欲来时 君臣激辩国策路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高丽,王氏王朝,立国已逾二百载。

其国东临大海,西接辽东,北风常年自白山黑水之间呼啸而至,带来无尽的寒意与警惕。都城开京,又名松都,宫阙仿唐宋之制,街道纵横,商贾往来,市井之间,汉话与高丽语交织,佛寺与殿阁并立,于这半岛之上,倒也自成一番繁华气象。

然这繁华之下,却掩藏着深刻的屈辱与撕裂。

就在一年前,权臣李资谦为一己之私,力主降金,逼迫年轻的国王王楷向那新兴的女真国度上表称臣。自此,高丽君主再非天子,而成了金人的藩属。这桩国耻,如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每一个高丽人的心中,也将整个朝堂,撕裂为势不两立的两派。

一派,以开京士大夫为首,奉行“事大主义”。他们以出使大宋的正使金富轼为领袖,认为高丽国小力弱,当务之急是忍辱负重,与强邻虚与委蛇,以待天时。

另一派,则以西京(今平壤)官员为核心,以当朝知奏事郑知常为首,主张“称帝建元,金国征伐”。他们日夜梦想着恢复昔日高句丽的荣光,将向金称臣视为毕生之耻,时刻准备着北伐雪耻。

两派日夜攻诤,朝堂之上,唾沫与怒骂齐飞;君主王楷,则如坐针毡,在强邻的威压与臣子的争吵中,苦苦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王国。

这一日,靖康二年二月初七,开京,宣政殿。

早朝的钟声刚刚响过,殿内的气氛便已剑拔弩张。

“主上殿下!”知奏事郑知常手持笏板,慨然出班,声音清越而激昂,“臣,有本奏!”

御座之上,年方十八的高丽国王王楷,身着赭黄色常服,头戴通天冠,清秀的面庞上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郁。他抬了抬眼皮,淡淡道:“郑卿,讲。”

“臣闻,南朝大宋,自新君赵桓登基以来,内平叛逆,外逐强虏!先于汴京城下大破金国东路军,阵斩贼酋完颜宗望;后又于怀州聚歼金国西路军,伪帅粘罕仅以身免!更有甚者,月前,宋帝御驾亲征,一战而灭西夏,拓土千里,国威大振!”郑知常越说越是激动,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反观我高丽!”他话锋一转,痛心疾首地指着北方,“昔日我大高句丽,何等强盛!如今却要向那蛮夷女真俯首称臣,岁岁纳贡,年年请安!此乃何等奇耻大辱!如今金人已是日薄西山,南朝大宋如日中天,正是我高丽摆脱屈辱、重振雄风的天赐良机啊!主上殿下!”

他猛地跪倒在地,高声道:“臣恳请主上,即刻下旨,废除与金国的臣属之约,整顿三军,联络大宋,共讨金贼!光复我高句丽旧日之疆土,便在此时啊!”

“臣附议!”“臣附议!”郑知常身后,十数名西京派官员齐齐跪倒,声势浩大。

“一派胡言!”

另一侧,以门下侍郎崔忠献为首的开京派官员中,一名官员立刻出班反驳。

“郑知奏事!”崔忠献冷哼一声,“你所言之事,不过是道听途说!我朝使臣金富轼大人尚在南朝,未有确切国书传回。你仅凭一些商贾贩夫的零星传闻,便敢在此蛊惑君上,妄议国策,是何居心?!”

郑知常起身怒视着他:“崔侍郎!南朝大捷,西夏亡国之事,早已传遍辽东,岂是空穴来风?你等安于现状,甘为金人走狗,才是置我高丽国格于不顾!”

“你……”崔忠献险些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强词夺理!金国虽新败,然其百战精锐尚在,兀术、宗翰皆是当世名将!我高丽国小民弱,若轻启战端,招致金人铁骑入境,届时生灵涂炭,国破家亡,你郑知常担得起这个罪责吗?!”

“为国雪耻,纵万死亦不悔!”

“匹夫之勇,徒害国家!”

“尔等懦夫,只知屈膝!”

“尔等狂悖,欲将社稷引向深渊!”

两派官员在殿上吵作一团,唾沫横飞,几乎要扭打起来。

“够了!”

御座上的王楷终于忍无可忍,猛地一拍龙床扶手。

大殿之内,瞬间鸦雀无声。

王楷看着下方争得面红耳赤的臣子,只觉得一阵心烦意乱。他何尝不想摆脱金人的控制?何尝不羡慕那位只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南朝皇帝,能有如此盖世武功?

可高丽不是大宋。他没有百万大军,没有“雷火神器”,更没有一个能让他毫无顾忌、放手施为的稳固朝堂。他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这个小国的生死存亡。

“此事……容后再议。”他疲惫地挥了挥手,“金富轼出使未归,一切待他带回确切消息,再做定夺。退朝吧。”

说罢,他便起身,在内侍的搀扶下,头也不回地走向后殿。

留下满殿大臣,面面相觑,各自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寝宫之内,王楷烦躁地将案几上的文书全部扫落在地。

“一群废物!一群只知党同伐异的废物!”他低声咒骂着,“国难当头,不思同心同德,却只知道相互攻诤!”

“主上息怒。”贴身的老内侍连忙跪下,将奏疏一一拾起。

王楷颓然坐倒在软榻上,喃喃自语:“难道我高丽,就真的只能永远做别人的藩属吗?难道孤,就真的只能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君主吗?”

他想起密探从辽东传回的那些消息:宋帝赵桓,年纪与他相仿,却亲手挽大厦于将倾,破强敌于国门,如今更是挥师西进,灭国拓疆……这等功业,这等气魄,让他既羡慕,又嫉妒,更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主上……”老内侍小心翼翼地开口,“老奴斗胆。其实,郑知奏事所言,亦不无道理。若南朝真能牵制金人主力,我高丽……或许真有可为。”

“可为?如何可为?”王楷苦笑一声,“金人的铁骑,陈兵鸭绿江畔,朝发夕至。孤若有半分异动,只怕这开京城,旦夕之间便要化为焦土。”

“可……若能得南朝之助呢?”

“南朝?”王楷眼中闪过一丝希冀,随即又暗淡下去,“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更何况,金富轼出使月余,为何至今连一封正式的国书都未曾传回?莫非……南朝也瞧不上我高丽?”

正在他心灰意冷之际,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内侍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神色狂喜,声音都变了调:“主上!主上殿下!大喜!天大的喜讯啊!”

“何事如此惊慌?”王楷不悦地皱眉。

“南朝……南朝来信了!”内侍激动地举着一卷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信筒,“是金富轼大人的亲笔密信!从宋国边境,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

“什么?!”

王楷霍然站起,一把抢过信筒,颤抖着双手撕开油布,扯开蜡封。

他展开那张薄薄的信纸,只见上面是金富轼那熟悉的笔迹,字迹潦草而激动,仿佛是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一气呵成。

信的内容不长,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道惊雷,在他脑中炸响!

“……西夏确已亡国……宋帝于兴庆府受其主李乾顺降……臣亲睹宋军册封大典,万邦来朝,声威赫赫……高丽蒙陛下天恩,列于诸邦之首……宋帝言,高丽乃兄弟之邦,愿共击金虏,约为与国……”

“……臣于大典之上,已代主上表态,愿为南朝前驱,宋帝龙颜大悦……富轼不日即将归国,请主上早做准备,我高丽……天赐良机,国运中兴,正在此举!”

“哈哈……哈哈哈哈!”

王楷看完密信,先是呆立当场,随即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狂笑。他将那封信纸紧紧攥在手中,仿佛攥住了整个国家的未来。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他激动地在殿内来回踱步,脸上的忧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与振奋。

“来人!传旨!”他对着殿外高声喊道,“立刻召集门下侍中、中书令、郑知常、崔忠献……所有在京两省官员,即刻到延英殿议事!”

“主上,天色已晚……”老内侍提醒道。

“今夜,无人可眠!”王楷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孤要让他们看看,谁才是这高丽真正的主人!孤要让他们知道,我高丽,再也不用看那女真人的脸色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