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14章 国失大将心摧折(二)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李春芳说道:“功臣随葬,自洪武后就不见了,陛下骤然提此事,恐怕有些难办啊。”

李春芳的话得到了阁臣们赞同,陈以勤更是开始引经据典长篇大论起来,给朱载坖普及了功臣陪葬制度的由来和兴衰历史,功臣陪葬制度最发达的就是前唐了,尤其唐太宗,随葬功臣高达百余位,但是在太宗之后,功臣陪葬制度也逐渐衰落。

朱载坖直接问道:“那陈师傅以为,前唐的功臣随葬制度,为何最终衰落了?”

对于这个事情,陈以勤认为,是因为由于朝廷己改变了对军功的尊崇政策,那么主要以优宠军功为初衷的陪葬之制也就徒有其名,对功臣生荣死哀的殊荣也就难以依然如故,大唐承平日久,自然对于武将没有开国时那么尊重了,文臣们的地位上升,武将的地位相对下降,这种陪葬制度自然就难以实行下去了。

而且陪葬的人员也在发生变化,从盛唐以前以功臣贵戚为主渐次成为功臣与皇族对等,盛唐以后已全为皇族陪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聚族而葬已成为世家大族的风尚,一旦随葬皇陵,就不能葬入自己的家族墓地,这是和现在的社会风尚相悖的,所以从唐以后功臣陪葬的风气就不再盛行了。

不过朱载坖显然是决心要让马芳随葬昭陵的,对于这些理由朱载坖根本不在乎,朱载坖认为眼下正是朝廷用兵之时,就更是要激励武将们用命死战了,要给与武将们以荣誉,否则的话,这些武将和三军士卒怎么为大明征战四方。所以朱载坖坚决要求让马芳陪葬昭陵。

这点是不容商量的,朱载坖就是要恢复洪武旧制,现在大明文贵武贱,风气已经是非常之差了,朱载坖就是要提高武臣地位,平衡朝堂,朱载坖也实在指望不了礼部,于是干脆绕开礼部,亲自拟定上谕,直接以中旨的形式发布。

朱载坖在圣旨中说道:“潞国公、征虏大将军提督宣大三边等处军务事、太保兼太子太保、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马芳,器识渊深,才猷宏远,早事先朝,皇考所重,奋三军之勇,御狂寇之猖。斩馘来献,殊勋可知!至于领兵异域,远出捣穴,契阔戎麾,诚着艰难,绩宣内外,义冠终始。公之于朕,实腹心之臣,梁栋之才也!”

朱载坖在中旨中直接说道:“方冀大局全定,荣膺懋赏。遽闻溘逝,震悼良深!拥顾错愕,如梁倾栋折,骤失倚恃者。至此等关键,乃始知大臣元老为国家安危之分量。公效劳经年,驱驰万里;斩馘以万计,拓土以千里。河套久失之土,旋而复之;北虏炽猖之寇,战而胜之。方知公力疾从公,忠爱性成;为国宣劳,忧勤致疾。朕深为悯恻,自古功臣受茅土之封,飨血食之祭,先代所美,朕不敢忘。”

朱载坖随后写到:“朕查考古制,太祖葬功臣于钟山之阴,永葆血食,朕深以为然。故赠马芳武平王、太师兼太子太师、左柱国、特进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予谥武宁,赐葬大峪山昭陵之侧,配享太庙,朕其与王永享血食矣!”

朱载坖亲笔撰写诏书,不仅追赠马芳武平王,陪葬昭陵,而且还给了马芳武将的最高谥号,武宁,对于马芳来说,可谓是哀荣备至了,朱载坖直接将诏书下达给内阁,要求执行,对于朱载坖的诏书,辅臣们本想再次劝说朱载坖的,但是朱载坖根本不予接受,直接拒绝接见辅臣们。

同时还遣太子朱翊釴亲往迎灵,工部尚书严世蕃为马芳在大峪山慎择吉壤,迅速营建陵墓,朱载坖随后还下达诏书,马芳长子马栋袭爵潞国公,次子马林任京卫副都指挥使带俸,等到守制结束之后再上任,同时从内承运库拨银治丧。

遣宣府镇总兵、英国公世子张元功领兵护送,赐祭七坛,同时朱载坖还下达命令,令马芳入祀贤良祠,对于马芳进行高规格的祭祀活动。

同时命令戚继光带领大军回朝受赏,对于大明来说这次是空前的胜利,当然少不了大规模的赏赐,对于参战的士卒们还有立功的各级将校士卒,都要予以赏赐,同时朱载坖还命令李成梁在河套加紧修建边堡,将整个河套的边防建立起来,为大明在之后的开发河套提供方便。

同时首辅李春芳请辞,这也是之前朱载坖就答应李春芳的,等到张居正守制结束,李春芳就可以致仕了,朱载坖在和李春芳三辞三让之后,批准了李春芳的辞职,和李春芳一道致仕的还有文华殿大学士殷士儋,朱载坖随后下诏起复守制结束的原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为首辅。

太子妃谭氏也生下了太子朱翊釴的嫡长子,朱载坖为之取名朱常瀛,同时李贵妃和陈贵妃也为朱载坖诞育两位公主,而在李春芳致仕之前的最后一个请求就是为皇次子朱翊钧封王,在内阁和礼部的再三请求之下,朱载坖同时册封皇次子朱翊钧为端王,同时为此择立王妃等事,至于之国的相关程序,朱载坖并没有予以启动,朱载坖对于直接分封藩王还是有所忌惮的,朱载坖本人一直就对于藩王制度不甚感冒,所以一直在思考对于藩王制度的改革。

所以对于朱翊钧的之国一事,朱载坖才会一直有所迟疑。还是在李春芳的再三请求之下才册立了端王的,同时就是对于战事的收尾,不仅仅是赏赐有功人员,还有对新收复的卫所予以守卫,重新建立起大明的外边防线,修缮各处的卫所,迁移军户充实边疆,这些事情都是要立即做的。

所以朱载坖最近并不轻松,而正在路上的新任首辅张居正则是向朱载坖上了一份奏疏,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执政方略和想要达到了效果,朱载坖看了之后,不禁笑笑,其实张居正的这份奏疏更是是希望朱载坖放权给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59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