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74章 欲解钱荒奇谋出(二)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而张四维在收到朱载坖的回复之后,随即和杨俊民联系,商量应该怎么处理东南的钱荒问题,张四维和杨俊民很清楚,晋商们虽然有较强的实力,但是面对整个东南和庞大的东南商人,还是力有不逮的,要是在东南全面的投放银钱和制钱,恐怕先耗不过的肯定是这些晋商们,所以必须重点突破。

张四维在和杨俊民商量之后认为,应该在一些重点地域投放银钱和制钱,短时间内就将这银钱比价打下来,从而缓解这些地方的钱荒,然后以点带面,解决大明东南的钱荒的问题。

其实张四维和杨俊民很清楚,他们的目的就是逼迫东南商帮不再收购市面上的银钱,使得银钱可以正常流通就行了,但是这点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东南是什么地方,是大明的腹心之地,经济最繁荣的地方,每天在这里流动的银两以百万计,这么多的银子,要想将整个东南的金融市场都是解决,是显然不可能的,张四维在和杨俊民等人商量之后决定在东南的重要城市投放银钱,以稳定整个东南的银钱市场。

首先自然是南京了,作为大明的留都,南京在东南的地位是人所共知的,南京的稳定与否,不仅仅关系着东南,更是直接关系着朝局,所以首先要稳定的就是南京的市场。

其次是苏松两府,这次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也是东南豪商聚集的地方,也是这次朝廷要重点应对的地方,还有就是杭州、淮安、宁波三地,杭州是仅次于苏州府的要地,淮安是运河、盐政的枢纽,宁波是大明东南重要的港口,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些地方的银钱比价,对于朝廷来说就算赢了。

不过这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张四维、杨俊民已经在自己计算能够调动的资金有多少了,朝廷方面,朱载坖从内承运库拨制钱一百万贯,预售盐引加上两淮盐政积存的银钱,有一百四五十万元,钞关能够动支的银两差不多有四五十万元,当然朝廷的铸币厂后续应该也能够铸造一些银钱解运过来,但是数量能有多少,尚且不能够确定。

张四维算过了,朝廷这边,现在马上能够动支的,也就是三百万左右,张四维要求晋商们最少要准备七百万的银钱,凑足一千万备用,这可不是小数字,从朝廷发行银钱和制钱以来,以供就铸造了六七千万之数,张四维要将其中的七分之一掌握到自己手中来,其难度可见一斑。

在张四维、杨俊民等人积极筹划的时候,东南的商人们也在积极的筹划,对于张四维的底牌,他们也摸得很清楚,张四维能够动支的朝廷银钱,最多三百万,如果张四维只有三百万的话,那他就输定了,但是东南的商人们也很清楚,现在可虑的是晋商票号的钱,晋商毕竟深耕票号、钱庄业务,还是拥有很雄厚的实力的,要是晋商下场帮忙的话,对于东南商人们可就麻烦了。

所以他们现在最担心的也就是这点,最近他们都没有进一步的将市面上的银钱予以收购,就是要积蓄力量,准备和张四维叫叫板,而且随着张四维的督师大令,还有浙直等地官府的严令,再加上朝廷向东南转运银钱的消息传播开来,东南的钱荒似乎是有一些缓解,市面的银钱又增加了一些,银钱的比价也基本和户部、少府监的比价差不多,看起来东南形势有所好转,物价也趋于平稳。

这使得杨继盛、蔡国熙等人稍微松了一口气,现在秋粮收获在即,朝廷的赋税也马上就要开始征解了,对于地方官员来说,这是关系到他们乌纱的大事,尤其是今年试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省份,责任更是重大,地方官府不仅要将原本以实物征解的赋税折色成银两解运太仓,而且要将人丁等折银摊入田亩之中,同时将原本的徭役、杂泛差役和大部分的田赋也要折银征解,每一亩土地应当征收多少,都要算得清清楚楚的,对于地方官府来说,是一个不小工程。

同时为了保障百姓手中有银钱缴纳赋税,经过各布政使司与州县衙门的统计,还有锦衣亲军驻地千户所的密报,户部、司农寺一道确定了今年朝廷收储粮食的最低价格,户部、司农寺与总督仓场衙门一道派遣官员到地方,与地方官府一道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布匹、丝绸等物资,一面收储进朝廷的官仓之中,另一部分被运送到上海、天津等港口发卖给西洋人,所获取的利润用于补贴运输的损耗的运费。

朱载坖和张居正在制定这次的赋税征解则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减少百姓的隐形赋税,大明的田赋,看起来并不高,甚至于说很低,但是在实际的征解过程中,对于百姓仍旧造成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原因就是法外加征,在朝廷规定的赋税之外,各级官府都会层层摊派,加百姓增加赋税。

缴纳本色有加耗,缴纳折色有火耗,这使得百姓痛苦不堪,这些加耗钱粮往往比朝廷征收的正项钱粮更多,使得百姓根本无力承担,而朱载坖和张居正实施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百姓,尤其是农民的赋税予以控制,同时以田亩作为征收的依据,使得地主们承担更多的赋税,增加他们兼并土地的成本,达到抑制土地兼并的效果。

所以这次的试行对于朝廷来说极为重要,朝廷要根据试行的结果及时调整税率,既然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又要减轻百姓的负担,所以其实了两方面的改革同步进行,第一是建立地方财政,在各省府州县实施预算决算制度,将地方官府的行政成本,地方的各项营建也考虑进去,第二就是赋税制度改革,将一应火耗、加耗全部取消,减轻百姓的负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26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