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605章 万国来朝国威壮(二)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朱载坖并没有对于臣子们这些争论加以干涉,很快这些奏疏就开始多起来了。

首先是河南道掌道御史辛自修上疏开团,辛自修当然是支持礼部的,他在奏疏中称:“朝仪久旷,班行不肃,自是小臣不知国体,此系朝仪,不可不辨。礼部掌天下至礼仪,自当肃之。洪武旧制,精当完备,以品定班,何得多言?以肃臣僚之体,以靖次序之分!”

辛自修是坚决支持礼部的,但是很快翰林编修兼礼科给事中李廷机就上疏予以驳斥。

李廷机在奏疏中说道:“朝廷更定制度,又有不拘于 品者,如内阁官、锦衣卫,升立宝位之东西。翰林学士列于佥都御史之上,其他翰林官不论品级,叙于京堂之内。六科自为一等,列于部属之先,及鸿胪寺、尚宝司列于西阶,三科六道与东班对侍。虽若次序参错,班行混淆,然或以顾问纠察,或以奏事承旨,莫不有因,难以轻改。”

李廷机则认为虽然内阁提出的方案是与洪武旧制不同的,但是也是有原因的,也是难以轻易改动的。

但是外朝官员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之前是这些六七的小鱼小虾上疏,现在看来他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礼部尚书陆树声亲自上阵,陈述自己的意见,陆树声的意见很简单:“国家初制,百官以品序列,故今皇极殿前所列品山表识森然。”

陆树声的看法很简单,就是要恢复洪武旧制,以品级定班次,陆树声这样的大佬参与进来之后,情况立马就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部院是非常团结的,各位尚书、都御史都支持陆树声,内阁也上疏请求圣裁。

朱载坖只得召集朝议,商量班次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之前也思考过,洪武旧制当然是没有问题,以品级定朝班,最能够体现大朝会这一活动的严肃性,对于朝廷来说,这样的活动首先就是要严肃,但是内阁等近侍官员的特殊性也要考虑。

所以朱载坖首先召集臣子们,让他们各抒己见,部院大臣们认为,朝廷制定朝班,是为了正上下之分,朝官也须按照品级侍班、行礼和叙坐,班行次第不可紊乱。所以按照品级来确定朝班是最公平的办法。以品分班、叙立,既是国初旧制,即便是后世出现乱班的现象时,以品级序班的原则也没有放弃,现在朱载坖刷新朝政,首先就是要,明礼定制,而国初之制最为严谨,就应当依照国初旧制。

左都御史海瑞说道:“陛下,我朝设官分职,品制截然且在,乃人情务于好上,法制废于因循,沿至于今,遂成陵替。 官名九品,混若一途,纲纪紊矣!”海瑞认为朝班干系重大,申明礼制,自朝仪始。要以洪武旧制,严明礼制。

尤其是科道官员,在朝班位次上往往大做文章,科道以末秩小官,出使地方,凌压三司,与督抚抗礼,在台在垣,则预廷议、与会推、纠大臣,声气矫矫。故词林、台省之清要,不托于品级。

而内阁则认为,近侍衙门在朝会上多承担执事,如翰林官殿中侍班,给事中导驾, 通政司进题奏本,鸿肪寺导班赞礼,尚宝司捧宝等,所以所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职分确定班次,这和太祖的本意并不违背。即便是在太祖朝,对于近侍衙门也是予以优待的。

洪武十六年制定朝班中,凡奉天门赐坐,公侯至都督佥事坐门内,六部尚书坐门外,翰林院官同六部侍郎、十卫指挥、应天府尹、国子祭酒、谏官、佥都御史坐西角门,当时就对于翰林官等近侍衙门予以优待,所以无论是以品级定朝班还是优待近侍衙门,都是祖制,也都要遵守。

朱载坖算是看出来了,论打太极和稀泥的本事,六部都察院这些尚书侍郎都御史们,明显不是内阁的对手,尤其是陈以勤,老头须发皆白,但是思维清晰,言辞犀利,再加上陈以勤一直负责修史的工作,对于这些史料极为熟悉,信手拈来,使得这些部院大臣们难以反驳。

朱载坖这个时候还是也要施展和稀泥大法,太祖的祖制要遵守,近侍官也要照顾,朱载坖最后决定,内阁、翰林院、六科、锦衣亲军堂上官等近侍官员在御前站班,但是也要按照品级高低来,其余官员,由礼部制定朝班,同时为了防止出现朝班紊乱的情况,每个职务都要确定班次,由御史纠劾,还有就是这次还有藩属和外国使臣,也要由礼部制定相应的朝班。

对于科道,也要分别予以处理,六科乃是近侍官员,自然是和内阁、翰林院等近侍衙门一道在皇帝身边站班的,但是六科的位次最末,在内阁、翰林院之后,而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是如此,除了执行纠劾任务的御史之外,其他的御史也要有固定的班次,虽然朝廷重视言路,但是也要重视上下尊卑,朱载坖命令,御史不得越三等位次,也就是说,都察院的御史们最多也就是和六部的郎中、主事们一起站班,再想和之前一样在少卿等后面确定位次是不行的。

同时要仿效两宋大朝会制度,建立押班制度,由内阁辅臣和勋臣、都督们分别领班文武、勋臣队伍,同时拣选近侍武将,照前宋之例,组建横班武臣,以勋卫和锦衣亲军堂上官、亲军诸卫、禁兵魁梧健壮者充任,披甲带刀,以壮朝廷之威,震慑远人。

礼部随后就重新拟定了朝班的次序,上奏朱载坖御批。朱载坖随后同意了礼部所制定的仪注,朝廷上下就开始为正旦日大朝会忙碌起来了。

礼部、鸿胪寺等衙门要绘制站班图,确定百官的班序,还要和理藩院一道对于藩属的使者予以培训,同时内阁敕令地方要进贡一些方物,以供朝会之需,锦衣亲军等也要收拾大象等仪仗所用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99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