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国风华

作者:洱月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四章 毕昇的祖父

书名:十国风华 作者:洱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次日清晨!

当杨骏踏入州桥街市的那一刻,冯吉早已在那里翘首以盼,一见他的身影,便热情地挥手喊道:“杨老弟,这边来!”

杨骏闻声加快脚步,几步并作一步地赶到冯吉身旁,急切地问道:“你提起的那位窑匠,究竟可不可靠啊?”

冯吉没有言语,只是在这前面走,直到带着杨骏来到一个小作坊门口,桌面上拜访着各种各项的小陶俑,冯吉直接拿着一个对杨骏说到:“你看,这钩子鼻、蛤蟆嘴,活脱脱就是活字模子的化身!”

州桥街市的晨雾中,陶俑的泥土气息混着汴河的水汽扑面而来。杨骏接过冯吉手中的陶俑,只见那勾鼻蛤蟆嘴的匠人正捏着一枚反字模,指尖泥痕竟与他昨夜在《说文解字》上画的活字草图分毫不差。作坊门楣上褪色的“陶朱阁”匾额下,独眼老人正用拐棍拨弄着窑前炭火,火星溅在“泥圣”二字的锦旗上,恍若活字模上跳动的墨点。

“这是师傅就是脾气有点怪,我们都喊他老毕。”冯吉压低声音缓缓解释道!

老毕的拐棍重重敲在窑沿上,火星子溅到杨骏手背,却比他此刻的心跳更沉稳。冯吉口中的“怪脾气”在弥漫的泥香中化作具象——老人脚边堆着数百个废模,每个都刻着不同形态的“民”字,有的瘦骨嶙峋,有的昂首而立,最特别的一枚竟在笔画间藏着米粒大小的陶制粮仓。

老毕目光扫过杨骏腰间的金鱼袋,忽然开口道:“上个月有个翰林来求陶俑,说要刻‘路不拾遗’,被我一拐棍打出去了。”

“哦,不知为何啊,老伯!”

老毕目光斜视了杨骏一眼,缓缓声道:“看你的言谈举止,应该也算得上个读书人吧,日后免不了也要做个一官半职,那我就告诉你: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做的好不好他们心里自会有评价的,还要刻‘路不拾遗’?现在整个天下有这样的地方吗?”

杨骏不由的瞧向一旁的冯吉来,冯吉忙的小声道:“他就这性格,我刚才不是给你说了嘛,他脾气有点怪!”

杨骏望着老毕脚边堆积成块的陶模,老毕的拐棍又一次敲在窑沿,发出沉闷而悠远的声响,与窑内的温热气息交织在一起。

冯吉走上前来说到:“老毕,我这里有个大活,想找你给帮忙做下来!”

老毕听到这话,便停下手中的活计道:“我的规矩你都懂吧!”

“放心吧,只要你能做出来我们想要的东西,你随便开价,若是我们皱个眉头,我当你儿子!”

说到这时,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却是走了进来,他有些怯意的看着房间的生人,然后快步的来到老毕腿旁!

老毕摸着自己儿子的脑袋,难道浅笑一声道:“少攀亲带故的,我有儿子,可不要你这样的好大儿!”

杨骏看着老毕这么小的孩子,心中的想法不由的脱口问道:“老毕,你儿子不会叫作毕昇吧!”

老毕眼睛眯着缝,旋即叹了一口气道:“这名字不错,可惜我儿子已经有名字了,叫作毕士奇,哈哈,不过,等将来有孙子了,可以作为孙子的名字也不错!”

冯吉丝毫没有注意到杨骏脸色的变化,他当即玩笑着道:“老毕,你这儿子才这么大点,可就敢想孙子的事情了?我看啊,你再努努力,再要个小的,这名字啊,给你小的准备着算了!”

“去你的吧!”

冯吉与老毕说笑了两句,却见杨骏愣在原地,不由地拽着他的衣角问道:“杨老弟,你愣神什么,这老毕都同意了,你赶紧把要做的东西给他说啊!”

杨骏被着提醒后才反应过来,没能想到,缘分竟这么妙不可言吗?毕昇的名字竟是他取的,不过,他要在这里先请个罪了,把人家的东西给抢过来了,不过,若是这东西最后是你祖父做出来的,应该还算的上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是这样的老毕,我们想让你制作一些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这些字模的大小正好与这本书上的字迹大小相当,能做到吗?”

杨骏反应过来后,立即拿出手中的《说文解字》,指着上面的一个字说道。

老毕用拐棍勾起《说文解字》,双眸在书面上停留片刻,就将书倒扣在泥案上,书页间的墨香混着泥土气息腾起:“阳文反字?我之前刻过反字模——说吧你要多少个字?”

杨骏与冯吉对视一眼,冯吉旋即就伸出三根手指,老毕见状后不由的冷笑一声道:“三百个?还不够我这锅炉开火呢!”

杨骏却是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我们要三千个!”

“三千?”小孩毕士奇攥着他父亲的衣服下摆,仰头望着杨骏,奶声奶气道:“比我见过的星星还多!”

老毕的拐棍“当啷”落地,惊得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起。他盯着杨骏手中的《说文解字》,仿佛要将那三千个方块字都刻进瞳孔。

老毕弯腰捡起拐棍,拐头在青石板上划出深深的刻痕,再次确认着道:“三千个字?当年唐玄奘译经,也不过千卷。你们要刻三千字模,知道需要多少陶土?多少刻刀?多少个不眠夜?你们不会是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冯吉解开腰间钱袋,将几锭银子哗啦啦倒在泥案上:“这些先付的定金,不够再加。”

谁知道老毕连看都不看,摇着头道:“你知道我规矩的,违反朝廷法度的事情我是不做的,你们一下子要这么多东西,谁知道你们是要做什么的?”

杨骏闻言,不禁朗声大笑,那笑声中带着几分戏谑,几分质疑道:“老毕啊,我所说的这玩意儿,可不是你随随便便刻个反字那么简单。它要求刻出的字,在涂上墨之后,还能复刻于纸张之上,这活儿,不单是考验一个工匠刻字的火候,还得看那雕版材质是否过硬,诸多讲究,绝非易事。你该不会是听到这儿,心里开始打鼓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3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