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67章 应对

书名:大唐混子生活 作者:有被无患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2 21:07

河套平原靠近草原,突厥威胁极大,不过在秦汉的时候,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出地,或者说屯边的好地方。

“百姓种地,很多时候都是靠天吃饭,平原自然是比坡地来得好。”杜如晦插了一句。

整个西北方,陇右道的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关中平原和太原是最适合种植的地方,或者说适合大量百姓种植,其它地方平原就相对较少。

最麻烦的就是河西走廊,之所以叫河西走廊,不但因为那一条路线,是去西域的必经之路,最主要那一条路线,是沿着黄河的,是适合种植的地方,其它地方因为气候和水源,并不适合种地,即便种地,收成也不怎么样。

“梁师都也是时候收拾了。”李世民眼神一凝,语气平淡的说道。

“陛下英明,借助出征朔方,可以调集一部分百姓离开关中,这次劳役允许百姓不带粮食,想来能减轻一部分百姓生活压力。”杜如晦说道。

梁师都如果不是有突厥撑着,早就被收拾了,如今突厥自顾不暇,攻打他根本不需要多少人马,调动百姓只是一个策略,所以李世民也觉得没问题。

经过商议,李世民决定按照群臣意见进行,除了搬迁百姓这一点暂时不用,以免引起更大的恐慌,其它同步进行。

靠近山的地区修水库,靠近黄河的修河堤,反正是要把百姓调动起来,让他们有事情干,能挣到粮食。

薛家村收集的干蝗虫,已经堆积了好几个库房。

“阿耶,收这么多干蝗虫做甚啊,太费钱了,我们把鸡鸭放出去,不是一样的吗?”薛道木心痛的说道。

“你个瓜怂知道个屁,小玖说了,这玩意人不能吃,但是鸡鸭吃了大补,磨成粉添加在野草里面,冬天都能提高产蛋的几率。”薛孝礼没好气的骂道。

“是啊,钱是小玖赚的,他想花就花,何况也没坏处,就当作救济百姓了。”

“嗯嗯,如今我们薛家的名声可是极好的,出去打听一下,谁不称赞。”

两个村老点头附和道。

“我就是说说。”薛道木后退一步,有些害怕的说道。

“滚犊子,去帮着推磨。”薛孝礼眉头一挑,抬起的手放下骂道。

干蝗虫被磨成了粉,然后再进行晾晒,最后才装袋收进仓库。

夏天物资丰富,这些蝗虫粉留在冬天,给家禽和牲口补充营养。

蝗虫怎么说也是蛋白质,对于家禽那可是好东西,而且还能喂养战马,防止战马冬季掉膘。

“幸好我们薛家出了个小玖啊,不然今年就颗粒无收了。”

“不止是今年,去年就得减产。”

听到别人夸奖自己大孙子,薛孝礼笑得极为开心。

“咳咳!小玖来信说,尽量挖葛根和蕨菜,进行人工种植,你们觉得如何?”薛孝礼干咳两声问道。

“种啊!怎么不种,小玖又不会害我们。”

“没错,今年闲着的人很多,可以雇佣一些来帮忙。”

“那就这么定了,多雇佣一些人,我们的事情可不少。”薛孝礼皱着眉头说道。

薛家村山地,如今几乎都种植成了果树和葡萄,今年这旱情,果树虽然比庄稼好,还是得浇水。薛家村牲口多,可以敞开了施肥。

正常年份用沤的干肥,等雨水就行,但是今年不行,必须兑水浇灌。即便是果树浇灌,那也是需要不少人力的,现在薛家最缺的就是人力。

最麻烦的还是薛元敬的实验地,可不能刚开始就遭受重创,必须精心照料。

上报官府,随后薛家村开始大量雇佣民工,短短时间就招募了两千人,不是不想多招,薛家也养不起啊。知道今年干旱,粮价涨了不少,要是薛家再大量购买,势必还会引起涨价,不但朝廷不喜,薛家人也不想这样做。

薛玖知道关中又出现旱情和蝗灾的时候,时间已经贞观二年六月。

知道归知道,他也没有办法改变,唯有专注眼前,治理好营州,让营州数万百姓过上好日子。

其实中原不缺土地,即便上亿人都够耕种的,主要很多地方没有开发出来,例如大西北和东北的黑土地。

当然,现在薛玖才不会去提出开发大西北和黑土地,中原诸多平原都没开发呢,就现在这点人口,把腹地弄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

盐田不止是晒盐,其实春季就能开始制盐,利用春季的季风,一样可以快速蒸发海水。最主要还是沙子吸热快,只要有阳光,就很容易发烫。

当然,夏天海水蒸发速度更快,只不过需要冒着酷热洒水。

“长史,今年的海货好像比去年多了不少,尤其是这些贝壳和海菜。”狄知逊的语气有些不太确定,毕竟他也是第一次在这个季节赶海。

看到赶海的百姓喜气洋洋,薛玖心里却没有多高兴,回忆了一下解释道:“每当遇到干旱年份,海边气温比较高,海洋中一些生物就会飞快的繁衍。”

“原来如此!”

“这也算有得有失吧,我们多弄一些,也能减轻朝廷的压力。”薛玖有些遗憾的说道。

狄知逊听出薛玖话里有些遗憾,却不明白他为什么感到遗憾。

薛玖也不好解释,后世西方一些国家,经常出现螃蟹或者牡蛎这些泛滥成灾,在海边堆积如山,可惜这种事情,没有出现在大唐,不然百姓就不缺吃的了。

“渔网做得怎么样了?”薛玖问道。

“按照你的要求,做了大小不同的十张,但是我们如何用渔网捕鱼呢?海上风浪太大了,一般的船只航行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捕鱼,而且海水那么深。”狄知逊询问道,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一直想不好该如何运用渔网。

“去年我就让人砍了不少木材存着,特意请江南的船工过来,帮我们打造大型渔船。”薛玖解释道。

“大型渔船?有多大?”狄知逊好奇的问道。

“这就要看船工的技术了,我自然希望越大越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66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