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界补天传

作者:秋玉生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章 少年过往

书名:三界补天传 作者:秋玉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7:53

就在这时,离着厨房没有多远的猪圈里传来了一阵猪嚎声。大嫂的神情顿时一慌,不迭声地说道:

“不好了,今天真是忙昏了头,这个点是要给猪喂食的,等一会儿娘肯定要骂我了。”

说完赶紧拿着喂猪桶盛猪食去了。

杨树宇脸上的神情也是一变。

家里喂猪的时间比较固定,他一般都会在早上喂猪之前出发去私塾那里。之前他也曾经历过,一旦猪叫唤了,那时候再去私塾就有些晚了。

哎呀,今天在练武场上耽误的时间太多了。以往他还能在家里歇上一会儿的,看样子也休息不成了。

拿着窝头冲出厨房,杨树宇快步跑进堂屋,又从旁边一个侧门跑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从书桌上拿起一本手抄书放进怀中,又冲回到院子里对着杨李氏说道:

“娘啊,我去严夫子那里帮忙了。”

杨李氏对他挥了挥手,

“赶紧去吧幺儿,一定要尊敬严夫子呀!你虽然是帮他免费干活,可他也让你免费听课了。如果让我知道你不听话,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杨树宇的两条腿跑得飞快,嘴里一边啃着窝头一边含糊着应了一句。

“知道了娘,每次出门你都要来上一句,我听得耳朵都要生出老茧了。”说完一个健步窜出了院子门。

杨李氏对着他的背影笑了笑,继续搓洗起衣服来。

三两口把窝头啃完了,杨树宇在村里一路飞奔。等到了私塾门口才发现,院子大门已经打开了,一位老人正在里面活动着身体。

杨树宇立即停下脚步,先把周身上下收拾了一下,发现没出什么岔子便快步走了进去,向着老人施了一礼。

“严夫子早安!”

严夫子的个子不高,两鬓斑白,胡子也是白多黑少,身材非常的消瘦。

今早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穿着早已经褪色的童生衣,缓慢地打着拳,动作非常的柔和舒展。

由于没有得到允许,杨树宇从来都不会仔细盯着拳法看,具体路数更是没有问过。不过他之前曾经听过一耳朵,这拳法好像叫做“八段锦”什么的。

严夫子扫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杨树宇赶紧向左边的屋子跑去。

院子的左右两边各有一间非常宽敞的屋舍。左边的是初级班,右边的是提高班。

进入屋子后,杨树宇拿出门后面的扫帚和簸箕,开始清扫起地面来。

“唰唰唰”,

杨树宇清扫的频率极快但幅度非常小,这样做的好处是清扫时不会扬起什么尘土。

还记得当初第一次清扫的时候,由于不清楚其中诀窍,他把地上的灰尘都扬到半空中了。这下可把严夫子惹恼了。

这个老头怒气冲冲地跑了进来,对着他就是一顿狂喷。

一开始还是什么“竖子,小儿”什么的,他勉强还能听明白。可后来直接就引经据典了。

像什么“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诸如此类的给他整了一大套,把他给听得晕晕乎乎的。

虽然明知道都不是什么好话,但就是不明白到底是些什么意思。

喷完之后他还得乖乖认错,赶紧进行补救。自那之后,他每次扫地都非常小心,生怕再把夫子给招惹过来。

清扫完之后,杨树宇把课桌和凳子摆放整齐,又打来一盆水,把它们全部擦拭干净。

做完这些,他还要把窗户、门以及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要抹上一遍。不过还好,由于这些地方他每天都要清洁,并不是太脏。

来到提高班的屋子,他抓紧时间把这里也清扫了一遍。等把两间屋舍都整理好,学童们也陆陆续续开始来了。

接下来杨树宇还不能听课,他得担起水桶,去村西边的老井打些水回来。

村西边的这口老井已经存在几百年了,里面的井水甘甜爽口,从来都没有干枯过。

要说私塾离村东边的那口新井其实更近一些,但严夫子就是喜欢用老井的水泡茶。杨树宇没有办法,只能走上三里多路去那里给他担水。

来到了老井旁边,这里已经没有一个人。现在的时辰已经不早了,村民们都比较勤奋,一大早就把一天所需的水挑了回去。

从大桶中拿出一个小木桶放入井中,又沿着井沿慢慢往下放着绳子。等桶底接触到水面后他轻轻一晃,小木桶一个倾侧就盛满了一桶水。

三两下把水提上来倒进大桶中,他赶紧又把小木桶放了下去。等把两个大桶都装满之后,他担起水提着小桶,“吭哧吭哧”向着私塾走去。

来到了厨房,杨树宇把铁锅清洁了一下,又倒上水开始点火。

等水烧开后他先给严夫子泡上茶送过去,然后把剩余的开水舀进一个瓦罐中,把瓦罐装进一个封闭的木箱中进行保温。

这个木箱还是他老爹知道他经常要为严夫子烧开水而专门请人做的,除了中间夹了一层保温材料以外,木箱内部还镶了厚厚一层保温性能极好的乌拉草垫。

瓦罐放进去后,里面的开水即使在冬天也能保温至少两个时辰,足够严夫子泡茶所需了。

提着木箱来到了提高班。此时初级班的课程还没有上完,严夫子还没有过来。杨树宇把木箱放到了屋舍门口,从怀里拿出书本,开始无声地诵读起来。

提高班里都是些学习多年的学童,对他这种行为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最近三年杨树宇每天都在屋舍门口学习,哪怕刮风下雨也从不踏入学舍半步,至少严夫子在的时候都是如此。

一开始他们还有些奇怪,后来发现夫子对他是不管不问。除了允许其在屋舍外听课以外,其它时候就像是支使仆人一般,时间长了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大部分学童只是瞟了他一眼,就把目光转移到书本上了。

把前面的课程复习完,见严夫子还没有来,杨树宇便找了个凳子坐在门口,开始发起呆来。

包括杨家庄在内,周围很大的一片区域都是修真门派青云宗的势力范围。这片区域到底有多大杨树宇并不清楚,反正在他看来差不多是无边无际。

一个新出生的孩童如果灵根强的话,一般六岁时就会显现出来。

青云宗要求区域内所有孩子满六岁后都要去检测灵根。而杨家庄的孩子满六岁时就是去暨阳城做检测,这个检测还是免费的。

一个家庭一旦有孩子被检测出灵根,那这家的境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青云宗会给与金钱上的奖励,就连官府也会奖励农田,免除契税等等。

不过在杨树宇的印象中,杨家庄还没有哪家遇到过这样的好事。

六岁时没有检测出灵根,只要用专门的导引炼体术进行锻炼。如果体内灵根的强度还可以,等年满九岁时就会有很大的几率把灵根洗炼出来。

九岁时如果还是检测不出灵根,理论上还有最后一次机会,那就是继续锻炼三年,等年满十二岁时灵根也有可能被洗炼出来。

不过这个几率非常小,据说上百年都不一定能遇上一个。

青云宗为了能多获得一些有灵根的孩子,花费了很大力气给每个村庄和城镇安排了教习,负责教授导引炼体术。

教习的薪水由青云宗负责,导引炼体术的动作也是由青云宗负责编排。

这项训练对于六至九岁的孩童是强制性的,每个孩子不分男女必须参加。不过由于训练是免费的,村里有孩子的家庭基本上都很支持。

等孩子超过九岁后,这项训练就不强制了,想参加的话全凭自愿。

至于村里的孩子上私塾这件事,说起来也是青云宗建议的,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

杨家庄六至九岁的孩子参加完训练后,女孩子会在家做家务,男孩子则会被送到私塾学习。

严夫子在这里办私塾的时候和村里签过协议,村里帮他免费盖屋舍并送给他一块菜地,严夫子则必须以正常费用的三成教授杨家庄六至九岁的男孩三年。

这三年不要求增长多少学识,只要能认识一部分常用字就可以了。这就是基础班的由来。

基础班学习三年后,如果想继续提高学识,就得参加提高班,那这个费用可就高了。

光束修每个月就要半两银子,其他纸墨笔砚包括书本费用更是吓死个人,一般的村民家庭哪付得起这个钱呀!基本上三年基础班上完孩子们就纷纷退学了。

杨树宇其实也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

九岁那年没有检测出灵根后,他老爹杨良田托关系,准备把他送去暨阳城木匠坊做一个木匠学徒。可杨树宇横竖就是不愿意。

他想再拼个三年,看十二岁时能否把灵根洗炼出来。同时他更愿意学习医术,不想学木匠。

杨良田只是一个老农民,哪有学医的路子呀。他把杨树宇带到镇上的医馆。那些大夫一听要拜师学医,就先问杨树宇的学识。

当听说只是在私塾里学了三年,基本认识字,就把嘴一撇,扔出来一本医书,让他当场读一段。

杨树宇倒是结结巴巴地读完了,可其中的古文意思解释的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和他爹灰溜溜地回来后,杨良田还是劝他去学习木匠,而杨树宇则是想到私塾的提高班中学习一段时间。

老爹沉默了半晌,最后还是告诉他家中的钱财不多了。

他大哥杨高粱刚给他生了个侄子,他二哥杨清河马上就要结婚,都正是用钱的时候,家中实在付不起他的束修了。

杨树宇想了两天,还是有些不甘心,便一个人跑到私塾和严夫子商量。他可以每天早上帮忙打扫私塾卫生,中午放学后帮严夫子打理菜地。

点种子,栽植,浇水,施肥,收菜等,什么都干。中午还不需要管饭,只要能让他在提高班蹭课就可以了。

严夫子的岁数也大了,地里的这些活虽然强度不高,但也干不太动了,琢磨了两天便答应下来。

不过他也严厉警告杨树宇,只能在提高班的门口听课,不能进入教室内干扰其他人的学习。同时还不能出声,不能影响夫子的正常授课。杨树宇全都答应了。

学习了一年后,杨树宇对古文的断章解读水平确实增长了不少,并跑到镇上的医馆,当上了一名另类的草医学徒。

杨树宇还在浮想联翩呢,耳朵里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赶紧站起身,向着走过来的严夫子遥遥施了一礼,然后快步上前,帮忙把课本和茶杯拿在手上,跟在夫子的身后走进了屋舍。

把课本和茶杯放在了桌上,重新给茶杯续了开水,杨树宇轻身走到了屋外。他来到屋舍后方的角落里,拿起书本开始听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36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