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69章 底层的挣扎与权力的博弈

书名: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31

下午14:53,壁水市入城道路,11月末的寒风裹挟着冰粒,像泡沫般抽打着装甲车辆的观察窗,头车侦察兵掀开顶部舱盖时,睫毛瞬间结满白霜。

三辆喷着“璧水路政”的清雪车与工业撒盐车斜卡在路肩,车身原有的“万家乐超市配送”橙黄贴纸还残留在车门下方,改装的推雪铲歪扭地戳进雪堆,液压管上缠着的粗麻布冻成硬壳。

“同志!同志!”戴毛线帽的老汉看到军车驶来,深一脚浅一脚蹚着齐膝深的积雪,棉袄纽扣脱落两枚,露出里面补丁摞补丁的秋衣,他举着张皱巴巴的A4纸,在装甲车前拼命挥手,纸张边缘卷着毛边,显然被无数次攥握过。

“怎么了,老乡?”侦察兵刚跳下履带,老汉就把文件往他手里塞,指尖冻得通红,指甲缝里嵌着黑色的机油:“您瞅瞅!政府发的文件!俺们这个车队20多号人,昨儿还准备往后方逃呢,看见居委会贴这告示,说自愿清雪能转政府正式员工!”

文件标题用粗黑体印着《璧水市冬季道路应急保障临时征调办法》,编号“壁政发〔2025〕17号”透着仓促,红章盖得歪歪斜斜,“璧水市交通运输局”的字样被油墨晕染,显见是连夜赶印的。

侦察兵借着手电筒冷光扫过条款,第三条用下划线标出:“凡自愿参与清雪作业满30日的平民,经路政部门考核合格,可转为事业编制公路养护工,享受战时二类粮票配给及免费医疗。”

背面手写补充条款字迹潦草:“车辆故障导致误工不计入考核,每日发放大米4.5斤”,末尾盖着个模糊的圆形私章,估计是某个街道办的戳。

很显然,连续多日的暴雪让壁水市的交通线路陷入瘫痪。

仅有的一百二十余名正式清雪工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铁锹把磨得发亮,棉手套破了又破,仍抵不住铺天盖地的积雪,城区主干道的积雪很快又被压实成冰,每天清晨都能看到环卫车拉走车祸中损毁的车辆残骸。

更糟糕的是,就连后勤补给通道都受到了大大的影响,铁路线已经基本瘫痪。

电气化铁路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因接触网结冰停运,货运列车像被冻僵的长蛇趴在轨道上,车厢里的物资只能靠人力转运。

唯一勉强运行的绿皮火车喷着浓烟龟速前行,车轮与铁轨摩擦迸出的火星子落在雪地上,转瞬就被新的积雪覆盖。

所有运输压力都压在公路上,满载弹药的军车、运送粮食的卡车在结冰路面频繁打滑,某段10公里的坡道上,一周内发生170余起连环车祸,柴油与积雪混合成黑色的浆。

“大爷,这文件是政府发的?”侦察兵指尖划过“事业编制”四个字,油墨在低温下有些结块。

老汉忙不迭点头,毛线帽顶磨出的窟窿里露出斑白头发:“王主任在菜市场支了个喇叭,说这是‘战时紧急文件’,还让俺们摸了摸公章,冰凉的铁疙瘩,跟俺们家的菜窖锁似的!”他突然指着文件末页右下角,那里有一排模糊的红指印,“俺们二十三个清雪人都按了手印,王主任说‘按了手印,政府就记着你们的好’……”

侦察兵顺着老汉的手指望去,清雪车引擎盖里的柴油机结满冰碴,断裂的皮带是拖拉机用的窄款,裂口处还沾着没擦净的黄油。

“大爷,您开过这种车吗?”他蹲下身,指尖划过歪扭的焊点,焊渣像撒了把碎玻璃。

老汉苦笑着摇头:“这辈子就会骑三轮车!昨儿晌午王主任把俺们叫到居委会,说‘会握方向盘就能领公家粮’,还说这车是从婚庆公司‘借’的,您瞅这喜字贴纸,新娘子坐过的车,现在成了俺们的‘清雪专车’!”他晃了晃手里的车钥匙,钥匙链上还挂着“永结同心”的红绳,“可俺连油门刹车都分不清,开出去三十几里地,皮带就‘嘣’地断了,跟放鞭炮似的。”

更远处的路基旁,十几个穿五花八门冬装的平民正用铁锹啃冰,有人穿着外卖的黄色冲锋衣,有人披着褪色的棉袄,铁锹木柄缠着电工胶带,刃口卷得像锯齿。

一个穿着黄色棉服的中年人突然滑倒,铁锹砸在冰面上迸出火星,他骂骂咧咧爬起来,露出制服内搭的路政反光背心。

“俺们也不想拦军车啊!”老汉突然压低声音,毛线帽下的眼睛泛着红,“可这文件说转正式工能每月领500张军卷,国家还按时给发衣服,家里要是有当兵的人的话,还能额外给200军卷……”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上的红章,仿佛那是块能救命的热乎饼子,“同志,您给说说,这文件算数不?昨儿有个穿制服的跟俺们说,这是‘战时特殊政策’,等打完仗就作废……”

更远处,穿黄色棉服的中年人扶着铁锹喘气,突然冲这边喊:“老头!让小同志看看那‘附加条款’!”

老汉慌忙翻动文件,第二页边角用红笔写着行小字:“转正后须签署《终身服务承诺书》,不得调离路政系统”,末尾画着个歪扭的五角星。

“您瞧这!”老汉声音发颤,“穿制服的人说,这是‘铁饭碗’的规矩,可俺们就想给娃换口热饭吃……”

侦察兵正想说话,却不知如何出口,在这个连希望都要论斤称的寒冬里,老百姓攥着的,不过是一张比雪花还单薄的纸,却要用整个冬天去相信,这纸上的字能化成粮食,化成温暖,化成活下去的力气

对讲机突然震动,营长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头车,怎么回事?墨迹什么?”

侦察兵摘下防寒手套,指尖冻得发木:“营长,三辆民用改装清雪车外加一辆撒盐车抛锚,驾驶员三名,均为地方征调平民。前方五百米处有清雪队徒手作业,共约十五人,装备老旧,路面清理低效。”他顿了顿,看着老汉期盼的眼神,“请求派维护组支援,顺便……给他们带三十副棉手套。”

“带个屁手套!”营长骂归骂,背景里却传来装备碰撞声,“让维护排带分三组人下去,带好武器弹药,跟他们说,修好车赶紧滚,别挡着老子的装甲纵队!”

“是。”侦察兵转身时,老汉正蹲在车头前,用冻僵的手指抠挖发动机舱里的积雪,每抠一下都发出“咔嚓”的冰裂声。

“大爷,维护组五分钟到。”侦察兵从战术背包底层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块压缩饼干,塞进老汉揣文件的衣兜,“文件是政府发的,只是……”他看着文件上清晰的“大米4.5斤”条款,声音轻了些,“现在运输困难,可能会晚几天发放。”

没说出口的话堵在喉咙:壁水市真的能守到一个月吗,如果没守到的话,那试用期一个月后转正,只不过是一句空谈。

“俺懂俺懂!”老汉连忙点头,把压缩饼干揣进怀里,“只要能按月领粮食,晚几天没关系!俺婆娘卧病在床,就想喝口大米粥;俺孙子天天趴在窗台上,看路政的人开车路过,说‘爷爷要是穿上那身制服,准能给我带块糖’……”他突然望向装甲车队,坦克的探照灯扫过他苍老的脸,“同志,你们往前线开,是不是要打收复云林县的仗了?等俺转了正,就把这破车开到最前线,给你们清出条宽宽敞敞的路!”

远处突然传来引擎轰鸣,两辆挂着“督战”标识的摩托开过来,车手皮衣上的反光条在风雪中格外刺眼。

“让开,全都让开。”坐在挎斗里的少尉军官把半个身子探出车体,用皮鞭杆敲打着车棚支架。“耽误了军车通过时间,你们担待得起吗?”

清雪工们慌忙往路基下躲,有人被铁锹把绊倒,膝盖磕在冰面上发出闷响,却不敢发出半句怨言。

老汉猛地把文件往裤腰里塞,对着侦察兵急摆手:“您快上车!别让他们看见您跟俺们说话!”他转身一瘸一拐地跑向清雪车,棉鞋在冰面上打滑,却不忘回头喊:“同志,等俺转了正,攒下的大米给您煮锅粥!”

维护兵的装甲车停稳时,侦察兵看见老汉正陪着笑脸向督战员展示文件,手指反复点着“每日大米4.5斤”的条款,风雪中他的身影格外单薄,像根被冻弯的芦苇。

清雪队的铁锹声重新响起,刃口啃在冰面上的“咔咔”声里,混着有人低低的絮语:“可不敢把文件弄湿了,弄湿了大米就没了……”

车队依旧坚定前行,飞旋的车轮恰似路旁不知疲倦的清雪队伍,怀揣着生的渴望与梦的远方,永不止步。

当大巴车驶过路边的清雪队伍时,老李的鼻尖几乎贴在结霜的窗玻璃上。

路边清雪工们正用冻僵的手扒拉着推雪板,有人哈气暖手。

“本来觉得我们当兵的就苦了,”他喉咙发紧,“可现在一比较,还是觉得这些平民更苦啊,为了一口吃的,为了家里的亲人,豁出老命都得干啊!”

“扯……淡。”张涵迷迷糊糊地嘟囔,作训服歪裹着身子,军帽扣在脸上只露出半张嘴:“老子连自己裤裆都顾不上暖和,管得着谁。”话没说完就被颠簸呛回去,发出含混的呼噜声。

前面的老兵突然转过头,有感而发:“要不是想让家里老娘孩子吃口饱饭,谁不想躲在后方暖乎炕头?”

……

20多分钟后,整支车队缓缓驶入城内,仅检查环节就耗去十多分钟。

车内的征召兵们基本上都已经睡着,只有押车的老兵们还醒着,倒不是不困,只是心里堵着股子邪火。

驻守入城口的是第455暂编预备役步兵师某营,单看士兵手中擦得锃亮的qbZ-95-1步枪便知与众不同。

作为孙逸飞上将最开始就笼络的嫡系,该部队自江防防线初创时便入驻壁水市,是整座城市唯一常驻城内的作战单位,装备补给向来优先保障。

后勤卡车车头常年挂着蓝底白字的“甲种补给”牌照,在战时管制区畅通无阻,这般待遇令其他部队望尘莫及。

军中早有传闻,某集团军参谋持调令前来协调,却被团长直接堵在师部门口:“孙司令没点头,军部大印盖在钢板上也没用。”

这话传到城外,老百姓看着他们整齐的装备与森严的岗哨,私下里戏称这支预备役为孙上将揣在兜里的“城防亲兵”。

毕竟在物资匮乏的寒冬,能全员配备新式步枪、享有专属补给通道的预备役,实在不像“预备”,更像镇守城门的嫡系禁旅。

“操他娘的,预备役的枪比老子的婆娘还新。”副排长武林洲猛打方向盘避开结冰的坑洼。

“开车就盯着道,眼红个啥?”坐在张涵前排的老兵魏利往车窗上哈口热气,用袖口擦出个了望孔:“知足吧你,你是不知道征召师的弟兄,人家才是后娘养的,咱好歹领的是正规军被服。”他话锋一转,“再说了,455师那帮人看着风光,实则是孙老总的门房,真要拉出去打硬仗,指不定谁掉链子。”

“门房咋了?”武林洲猛拍喇叭回应前方的催促,“门房有独立补给线,有他娘的电热毯!咱旅夹在中间最操蛋,军部说咱是机动力量,防区说咱是过路财神,连老百姓都知道冲咱要粮票。”

魏利从帆布包里摸出块硬邦邦的巧克力,掰成两半塞过去:“吃你的吧,上层的事咱琢磨不透。就说咱旅能调进城……”他突然压低声音,盯着远处城墙上晃动的探照灯,“指不定旅长夜里给上面磕了头,说了多少‘愿为孙司令效死’的漂亮话,反正咱底下人就是块砖,哪边缺人往哪搬,管他是当机动旅还是看门狗。”

车轮碾过积雪覆盖的井盖,车身猛地颠簸,武林洲骂骂咧咧扶正方向盘:“别把话说得那么难听,旅长也是想给弟兄们争条活路。入了城,起码能少挨点冻,总比在城外喝西北风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9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