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70章 临江中学

书名: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31

城市街道上,雾气蒙蒙,车队缓缓行驶,车窗仿佛蒙上了一层慵懒的纱幔。

张涵从近两小时的昏睡中醒来,打了个哈欠,伸展着酸软的四肢,微眯着眼望向窗外。

然而,车窗的水雾让视线变得朦胧,宛如一幅晕染的水墨画,他下意识地摇下车窗,试图驱散眼前迷雾。

却听到老兵突然回头,压低声音怒斥:\"把车窗摇上去!别乱瞧,这鬼地方说不定哪眼就招来祸事!\"

张涵连忙照做,却仍被街角的检查点抓住了目光。

玻璃重新合拢的瞬间,雾气愈发浓重,他用袖口狠狠擦拭,粗布摩擦声在封闭车厢里尖锐地响起。

片刻后,一个粗糙的圆形观察孔显现,像只蒙着泪雾的眼睛,将外面的世界切割成碎片。

比起城郊的积雪深潭,市区主干道已被清出两道勉强通行的车道,路肩堆积的雪墙泛着灰黑色,那是融雪剂与汽车尾气混合的痕迹。

只是曾经穿梭其间的车流、鸣笛、奶茶店暖光,此刻都被冻成沉默的冰雕。

“狗日的,前面又堵了!”驾驶位的副排长武林中突然拍响方向盘,车载广播的电流声刺啦作响,“是不是前边检查点那帮龟孙子又在磨洋工?”

“踩刹车!踩刹车!”魏利的半个身子已经探过中控台,右手下意识去够手刹,“别亲上前车的屁股。”

大巴车在路口缓缓停下,张涵的额头抵着冰凉的玻璃,观察孔里的画面逐渐清晰。

离车头约五米的检查点被积雪勾勒出肃杀轮廓,三十五名士兵分散站立在路障后,棉袄左肩的红袖标随动作起伏,褪色布面上\"战时纠察\"四字在路灯下泛着暗红光泽。

平民们在检查点前排着队,羽绒服拉链拉得老高,只露出半张脸。

有人裹紧围巾时顺带转头瞥向缓缓停下的大巴车;抱着纸箱的老人被风灌得缩起脖子,纸箱边缘的受潮处洇着水痕,随着队伍挪动时,纸箱角在积雪上拖出歪歪扭扭的印子。

负责检查的士兵左手攥着平民登记表,右手握着手电,每当有人走近,便会低喝一声:“摘帽子,转过去。”

强光手电的光束扫过每个平民的后脑勺,照亮了他们后颈处的发茬。

这是最有效的甄别手段,正规军半月前刚执行完冬季剃发令,后颈处的青茬整齐而短促,像新兵蛋子的倔强;而那些刚刚入伍的征召兵,由于时间仓促,大多数人都没来得及剪头发,头发长度参差不齐,这也为排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士兵们不得不挨个扫描每个平民的身份证,仔细核对信息,还要进行详细的盘问,生怕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

一侧的路灯下,两个青年男性被反剪双手按在护栏上,膝盖陷进结着冰壳的积雪里。

左边穿灰蓝色夹克的青年鬓角沾着雪粒,喉结随着呼吸剧烈滚动,右手小指不自然地弯曲,那是被士兵掰折手腕时留下的姿势。

右边穿青色卫衣的青年额头抵着冰冷的护栏,帽檐阴影里漏出半只眼睛,正盯着自己掉在雪地上的学生证,封皮上“滨海大学”的烫金字被踩得模糊。

平民队伍在路障外排出二十余米,穿羊绒大衣的男人排在第五位,羊绒面料在风雪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轮到他时,他的皮鞋在结冰的路面上打滑,双手从羊绒袖口伸出,指尖冻得发红,递身份证的动作像捧着块烧红的炭:“老总,您看……”

接证件的士兵约莫二十岁,睫毛上挂着冰碴,战术手电的光斑在男人后颈处晃了晃,突然低喝:“帽子摘了,头往左偏。”

男人摘下毛绒帽子,露出一头精心修剪过的秀发,发丝在风雪中轻轻飘动。

士兵的眉头皱成川字,眼神犀利地看着男人的头发,头发长度明显不符合士兵的发型标准:“上个月在哪猫着?干的啥营生?”

“就、就在卫生局后勤科,管管办公用品啥的……”男人的河南口音混着颤音,右手不自觉地摸向大衣内袋,那里装着未拆封的降压药,“哪都没去,天天坐办公室……”

“办公室?”士兵突然用手电敲了敲男人的肩膀,金属外壳的冷光映出他眼中的血丝,“局里新换的保险柜密码是多少?骗老子的话。”他晃了晃腰间的对讲机,“分分钟调你考勤记录。”

男人的后背瞬间绷直,额头的冷汗滴在雪地上:“密码是……是,老总,您要不信,我、我给您画保险柜位置……”话没说完,身份证已被递到旁边戴棉手套的士兵手中,那人正用便携式扫码器贴近证件磁条,“滴”的声响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刺耳。

“系统显示无兵役登记记录。”戴棉手套的士兵盯着终端机屏幕,哈出的白气在屏幕上凝成水雾,“再问一遍,你单位仓库上个月进了多少箱消毒酒精?”

男人的手指蜷缩进羊绒袖口,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二十、二十箱,都、都分发给各社区了……”

路灯下,被押解的灰蓝色夹克青年突然挣扎,手腕的塑料扎带勒进皮肉,留下一道道红痕:“老总!我真是路过的!我有……”

话没说完就被看押的士兵用枪托戳中后背,闷哼声混着雪花落在地上,他的身体蜷缩成一团,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装什么装?”押解的士兵扯了扯他的衣领,语气里满是不屑,“当老子的检测仪是摆设?”

另一个穿卫衣的青年始终低着头,听见这话,肩膀猛地抖了一下,帽檐下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他偷偷看了一眼地上的学生证,眼神里满是无奈和绝望。

“我靠,查的这么严啊?”张涵收回目光,看向旁边熟睡的老李,那家伙正歪在窗框上打鼾,口水顺着嘴角流进衣领中,却毫不察觉。

这样的审查,只要是个人都明白。

城内设置的这些检查站从根本上消除了逃兵外逃隐患。

任何试图逃往后方的人员必然需要借助交通工具,无论其选择自驾还是搭乘民用车辆,所有必经之路都设有检查关卡。

并且部署的检查体系绝非孤立存在于城内,而是与通往后方的各个交通要道的关卡形成了联动网络。

就算有人狠下心丢了车往野地钻,露水浸透的鞋在泥地里留下的脚印还没被晨雾捂干,肚子就先绞着疼起来,人总得吃饭呀!

雪灾下的旷野光秃秃的,秸秆茬子像碎玻璃茬子,隔着两层裤腿还扎得人直吸气,想找条沟渠捧口水解渴,冰面却冻得发青,指甲抠出白印子都刮不开条缝。

夜里更难熬,气温甚至能降到零下接近40度,蜷在背风的土坎下裹紧军大衣,后颈还是被霜风灌得发僵。

想生堆火取暖?抱歉,这样的天气下,如果不是在室内,刚生起火,下一秒就会被风吹灭。

这荒郊野岭哪有什么退路,每口喘气都混着雪粒子,冻得鼻腔发腥。

别说三宿,就是铁打的汉子,也熬不过第一个零下四十度的长夜。

而所谓的“后方”也绝非逃兵的避风港:所有进入城市的路口都设有临时身份核验点,超市、药店的收银系统与军人信息库实时联网。

一旦行踪泄露,等待他们的不是想象中的隐匿,而是荷枪实弹的宪兵队从四面八方合围,最终被押解回军营的广场,在全团士兵的注视下跪在发烫的柏油路上,枪响之后,新刷的白墙上只会留下比弹孔更浅的血痕,却让每个目睹者都止不住地发抖。

“我们这些征召兵才真的是里外不是人啊!”张涵长叹一口气,摸了摸后颈未被触碰的头发,第一次觉得,或许被剃成青茬反而是种解脱。

至少,那样的人还有明确的身份,而他们,连头发都成了罪名的一部分。

几分钟后,大巴重新启动时,车轮碾过积雪,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后视镜里,路灯下的两个身影被渐渐拉长,灰蓝色夹克青年扭着脖子,目光死死地钉在车队后窗,眼神中透露出不甘和倔强。

穿卫衣的青年还是低着头,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护栏上的冰碴,像在抠挖最后一丝侥幸,他偶尔抬头,帽檐阴影下的眼神复杂而深邃,让人难以捉摸。

张涵认得灰蓝色夹克青年的眼神,那眼神和自己在临海市时如出一辙,一样的不服输。

从车窗的反光中,张涵看到自己同样倔强的表情,不禁陷入沉思,他无法确定那青年此刻的心情是懊悔还是懊恼。

是在懊悔自己当逃兵?

还是在懊恼自己被抓?

可这些都不重要了,当被抓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逃兵的命运。

死亡的阴影已经悄然降临,无法避免。

漫长的车队在城市脉络间逶迤前行,终于在下午15点58分到达目的地。

驻地选在壁水市临江中学,昔朗朗书声早已消散于历史阴霾,青葱学子们沿着预定轨迹,撤向遥远而安全的未知。

此刻,校园敞开空旷怀抱,将疲惫征尘尽数收纳,褪去学府外衣,重披战甲,成为士兵们休憩的军营。

张涵在颠簸中看清路标:蓝底白字的\"沿江大道18号\"路牌旁,褪色的箭头固执地指向东南方,两公里外的滩沙江在冬日雾霭中若隐若现。

这所依江而建的中学,本是为解决渔民子弟上学难而建,青石板铺就的校道蜿蜒至江边,石缝里嵌着的贝壳碎片。

柴油引擎的轰鸣戛然而止,大巴车在临江中学校门外的坡道上刹住。

武林洲扯下安全带,军靴重重磕在驾驶座脚垫上:“都死挺尸呢?校门口那排槐树看见没?给老子滚下去列队!”

车窗外,先头部队的装甲车正挤在不足五十公顷的操场上,车轮带起的泥雪甩在教学楼墙根。

这所占地四百公顷的中学像被塞进过量弹药的弹匣,三栋宿舍楼和主教学楼呈“凹”字形围住操场,剩下的五十公顷空地此刻停满了装甲车。

车头几乎顶住单杠架,车尾保险杠离升旗台的汉白玉基座只剩寸把距离,驾驶员倒车时小心翼翼,生怕蹭坏了基座边角的雕花。

更多运载卡车没地儿进操场,只能沿着校外的沿江大道排开。

“王八盖子滴,你再不醒醒,老子拿步枪枪管捅你腚眼子。”张涵使劲推搡着老李,这老东西上车时看着精神抖擞,没想到一睡过去比猪还死。

“咋的,到地儿了?”老李的脑袋歪在窗框上打了个滑,军帽掉在膝盖上,露出被压出印子的脸。

“到你奶奶个腿!”张涵从座椅底下拽出军服和饭盒,“没看见校门口的卡车都堵成筛子了?中学巴掌大的地儿,当官的吉普车都得停操场角落,咱这大巴车只能扔马路边喂雪!”

老李还是有些迷糊,眼睛透出一丝缝,步枪背带斜挂在肩上,枪管随着身子晃荡,“咣当”磕在椅腿上:“急…急啥?让车再往前开开,我再多睡会。”

“睡个蛋睡呀!”张涵一时气急,憋红了脸,双手揪住对方衣领往上提,却发现力气不够,老李的身子动都不带动的。

“起床啊。”他最后狠命拽了把,可却实在拖不动,只得把军服往脖子上一绕,饭盒往腰带上一别,撂下句:“冻死你个老梆子!”后跟着前排的老兵匆匆下车。

车门“咣当”推开,零下二十度的江风灌进车厢,带着滩沙江独有的咸涩水汽。

张涵踩着结霜的台阶往下跳,鞋底在地砖上打了个滑,幸亏抓住生锈的车门扶手才没摔个屁股蹲。

“他娘的,第一次进中学竟是当丘八。”张涵望着操场里正在卸车的士兵,突然有感而发:“这辈子也不算白来,好歹也在中学睡过女生宿舍!”

老李总算晃悠悠下了车,步枪吊在脖子上磕磕绊绊,枪口差点戳到张涵后颈:“俺、俺的铺位要挨着窗户……”

武林洲的吼声突然传来:“老兵整队,把队伍往教学楼带!扛着装备磨叽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8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