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210章 君子坦荡荡,有人在算计

今天带娃去SKP看那托,写的少了点,晚上补。尼玛,一家三口210,真贵啊。)

两口子么,小事儿可以讲究策略,大事儿,就得实话实说,坦陈相待。

小李厨子在经过0.11秒的短暂思考后,把孙泉上门的事情说了一遍,从哪只脚先进院儿,到最后几点几分下了台阶。

听到细致的汇报,又想起家里还有老太太镇宅,谅这秃子也不敢搞三搞四,大小姐点点头,隔着大肚子,抱着李乐蹭了半天,这才心满意足的踱到自己的“宝座”上坐了。

拧开音响,插上耳机,又把耳机贴在肚子上,自己捧起本杂志。

李乐眨么眨么眼儿,心中微叹,转过身,继续码字。

“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燕京周边农村农转非人口达到三十三万。”

“主要采取了四种安置方式,一是利用周边国有、集体、民营厂矿企业,招工安置农转工人员,二是货币安置农转居自谋职业人员,农民一次性全额领取安置补助费后,自主择业,自行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三是留地安置农转居人员,四是社会保障安置超转人员......”

“乐啊。”

“嗯?”

“你说的那个村子,还有周边的景色,真的有那么好?”

“嗯,好几百年的房子,还能保存那么好的,那么大面积的,不多。”

“那不比临安酒店项目的村子还要好?临安的村子,只有个别古迹和茶园,挨着寺庙,但是房子什么的,其实也就一两百多年的样子。”

李乐起身,拉过一个小马扎,顺手从沙发上扯过一条薄毯,给富姐盖上肚子,看了看,又大又圆,两个小玩意儿在里面,也不知道挤不挤。

伸手摸了摸,李了一边感受着胎动,一边嘀咕道,“临安那边的村子和北峪村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我看过早期的项目说明。”

“那个村子在八几年之后,就因为当地的景区开发和旅游发展,原来村子的茶农都开始转向西溪西湖那边的旅游区谋生工作。毕竟从村子到西湖也才二十分钟车程,种茶已经成了副业,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演进。”

“而之后,那个村子的情况你不也看到了,因为没有及时保护,村子里的古民居老房子,都被有了钱的村民扒掉重新盖成了现代化的小楼房,私人小别墅。即便留下来的古民居,也是塌的塌,破的破。”

“如果不是酒店项目开发,进行了保护性拆迁和土地置换,那个隐秘在山林中的古村肯定会荡然无存。好在北峪村那边景区开发的晚,村民你还没这么有钱,没来及扒了重盖。”

大小姐回忆了一下,点点头,“也是,当时我和莉秀过去的时候,如果不是还剩下十几幢相对还能看出模样的古民居,那里已经和周边的其他村子,没什么区别了。我还听说,当时村里还有什么佛堂、私塾、经楼的古建,都被拆掉了,真挺可惜的,所以临安那边一说这地方能够拿来开发酒店项目,我没多想就同意了。”

“不过花费也不小,只是从佛教协会那里购买的一百多亩一级龙井茶园,就花费了三千多万,还有村民新房的拆迁安置和土地置换又花了五千多万。可好歹那个村子的古民居保住了啊。你说的哪个北峪村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么?”

“什么意思?”

“和当地政府协商,进行投资,当然不是拆掉重建,而是让村民异地搬迁到附近建成的新村子居住。原有的房屋进行修缮,改造成民居酒店,统一交由酒店管理公司管理经营和旅游开发。这样,原有土地不征,还给村民留着耕种,保持那种田园景象。种地有收入,村民也能到参与到日常经营里来,多一份务工收入,两全其美的。”

李乐听了,想起上辈子在城投时,下属旅游公司投资的一个在江宁的古村小镇,也是这种模式,又是异地安置,又是改建修缮,编故事,请“文化名人”宣传,想打造什么网红小镇。

结果开始倒还好,之后却因为全国各地都一样复制粘贴的青砖绿瓦、瓦舍勾栏、小桥流水建筑,打铁花、踩高跷、古装游行的“民俗”活动,售卖丝绸、扎染蜡染,刺绣,香包、剪纸、吹糖人、捏面人,手串、手镯、镜子、梳子、簪子这种所谓文创,其实都是批发市场进货的商铺,臭豆腐、烤肠、鱿鱼、铁板烧、章鱼老丸子、网红奶茶等等同质化的商业业态。

一哄而上,千镇一面,一年不如一年,到最后,沦落成了渺无人烟的鬼城,几个亿的投资打了水漂。

摇摇头道,“看不到袅袅炊烟,没有了热情的原居民,没有了午后晒太阳的大爷大妈们,跟你坐墙根聊天,没有了特有的小集市的喧嚣,没有了家家户户透窗而出的饭菜香气。其实,就是没有了精气神,没有了灵魂,再好的古建筑也只是个空壳。最有魅力的,其实就是活色生香的烟火气。”

“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和开罗金字塔底下买的钥匙扣,都是十五块钱一斤从义乌进的货,你觉得还有意思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人,才是最好的风景。”

听李乐嘀咕几句,大小姐琢磨琢磨,也点点头,“倒也是,过度商业化开发肯定就没了原始的自然恬静的味道。”

“这事儿啊,还有的掰扯呢。你啊,就别想那么多,安安稳稳滴,把这俩生出来。”

“嘭嘭!!”

“去,你拍什么?”

“我听听熟没熟。”

“你以为挑西瓜呢?”

“老话说瓜熟蒂落,不一个意思?”

“哎,瓜熟蒂落了,我也胖了,你看看这腰,这腿,这胳膊,还有这....就这没长,烦人。”

“不会啊,我摸摸。耶?这不大了点啊?现在最起码俩娃不会认错爸妈。”

“阿西八,李乐!!!”

“啊?”

“我咬死你!”

“嚯,吼吼吼~~~”

经过两次北峪村“战役”的头破血流,还有在村委会的不欢而散,夏兆元已经充分认识到北峪村这块肥肉想吃到嘴里,不能依靠在城里搞拆迁那一套耍横的。

硬的不成,那就得琢磨软的。

可怎么软,从哪软,还得琢磨。

“陈乡长,逄主任,您二位看,我这个法子行不行?”

陈蝈蝈的办公室里,略显阴暗,一盏日光灯的光照在围坐桌前三人的头顶,打下来的阴影遮蔽着彼此的面容。

点上根烟,陈蝈蝈长长的嘬了一口,鼻孔里冒出两道长烟,又看向一边深海三文鱼的沟壑愈发深邃的逄芬。

“逄主任,你觉得呢?”

“有点难吧。鲁达这个人,不是几句话就能.....”

夏兆元一抬手,笑了笑,“人心隔肚皮不是?三人成虎,老祖宗的计策,总是管用的。再说,试一试,顶天也就十来万的成本。和后面项目比起来,花小钱办大事不是?”

“我就不信了,这么千把号村子里,就都是头铁的,跟着这鲁达一条道走到黑的?”

陈蝈蝈又嘬了一口烟,弹了弹烟灰,“倒也成,我这边也可以配合配合。”

“陈乡长,您什么意思?”逄芬看过来,问道。

“刺啦”一声,陈蝈蝈从抽屉里拿出两个信封过来,丢给对面的两人,“这个,你们看看呢?”

夏兆元和逄芬伸手一人拿了一封,掏出信瓤,翻开,一字字一句句往下读了。

随即,两人互相瞅了瞅,“举报信?”

“而且是实名举报。”陈蝈蝈笑了笑,“到了实名这一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终归是有要有个说法的。”

“那就,裤子沾黄泥,不是屎也是屎了?”

“诶,好同志还是要还清白的。”

“呵呵呵,陈乡长,您这,好配合啊。”

“别,我这也是照章办事,夏总,您那边怎么说?”

“最起码,手里已经有两个人了。”夏兆元捏过逄芬手里的信,晃了晃。

“琼岛七日游,好吃好喝好玩儿着,每人两万块的服装费到手。总能起点效果不是?再说,陈乡长这边再给烧把火。”

“好,那就有劳夏总了。”

“不过,我听说,这鲁达找了律师,要起诉乡里和县里。”逄芬插了句。

“起诉?民告官?嘁,告呗,那话怎么说来着?”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夏兆元回道。

“啊,对对对。”陈蝈蝈乐道,“我就不信了,他北峪村能高出个子丑寅卯来。”

“那也不能大意了。”逄芬指了指天花板,“这里是燕京,不是什么穷乡僻壤,咱们最好和县里通个气儿。真要是到了法院,这事儿,可就不好听了。”

“不怕,我就看谁敢接这个案子,他连立案都立不了,诉状都交不上来,告诉去!”

逄芬摇摇头,“这个,我还是得给县里领导提个醒儿。”

陈蝈蝈琢磨琢磨,“行,那咱们分头行动!”

喜欢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