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五十三章 帝王的战略定力

夏元吉没有无条件地站在反对的立场上,而是将球踢给了内阁与其他大臣,态度很明确:只要你们点头,户部没意见,如果你们不点头,仅仅户部同意也办不了事。

一句话,看你们。

解缙、茹瑺、郁新等人都有些不安,夏元吉主户部,此人态度至关重要,他若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户部不给钱营造北平城,那朱允炆再多想法也是徒然。

可现在夏元吉看似与内阁、兵部等官员站在一起,实则是变相的支持朱允炆。

迁都这等大事,官员就两个立场,支持与反对,不反对就等同于支持,不存在搞模棱两。夏元吉的态度,如同锋利的刀锋划过,一条裂缝赫然显现出来。

可如此大事,谁都别想想置身在外,铁铉冷漠地看着夏元吉,道:“夏尚书此言不妥吧,天下国孥皆有定数,若朝廷大兴土木,肆意挥霍,致使国库空虚,无力支用卫所,无财赈灾救民,你当如何给天下人交代?”

夏元吉瞥了一眼铁铉,淡淡地回了句:“铁尚书,这话是在说夏某人支持迁都吗?方才之言是何意,相信诸位都听得清楚,无需赘述。”

“你!”

铁铉没想到夏元吉如此不给情面。

夏元吉侧身,不再看众人。

户部的事,由户部说了算,你们再怎么说,也管不到自己头上来。对于迁都,燕王朱棣给出的是“都北平,天下平”六个字,足见他是支持迁都的。

虽然自己领户部,不懂兵法军事,但也知道大明的主要敌人在北面,更知道鞭长莫及的道理。

从南京到宣府镇有两千多里,到山海关有两千二百多里,到大同有两千五百多里,到嘉峪关有五千多里。如此长的距离,一旦发生重大军情,京师根本来不及反应,太长的纵深虽然保护了京师,但也留下了太大的破绽。

反过来看,若是迁都北平,从北平至大同、雁门关、山海关等,也只有六七百余里,到嘉峪关更是比在南京节省了一千多里,宣府镇更是在北平不远的西北方向。

虽然大明会为此失去了一定战略纵深,但完全可以及时收到军情军报,从容调兵遣将,而不是收到情报时,距离战争开始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等朝廷反应过来,准备出兵,出兵,抵达,最快也得两个月,游牧骑兵怎么可能给大明两个月的时间。

夏元吉不能表态支持迁都,是因为那样会被文官集体所孤立,但夏元吉也不想违背自己的良知,反对迁都这种事关大明根基与后世的大事。

郁新见铁铉碰了一鼻子灰,连忙补救:“皇上,北平周围并没有足够的产粮区,根本不足以供养数十万军士,供养百万百姓……”

朱允炆指了指南面:“所以,朕下旨疏浚了会通河,京杭大运河再次贯通南北,漕运必然大兴,在三年后,年漕运二百万石粮食不成问题,加上移民三十万开垦的田地,北平原本田地,盐引开中,供养二百万人口绰绰有余吧?”

郁新瞳孔一凝,心头大骇。

解缙、茹瑺、徐辉祖等人也震惊起来,如此来说,朱允炆筹划迁都北平的想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建文二年?

现在还有十几日就是建文五年了,他竟然将自己迁都的想法隐藏了长达三年之久,直至现在时机接近成熟了才拿出来!

好可怕的心思,好惊人的城府,好强大的战略定力!

解缙终于明白,朱允炆现在提出来迁都的想法,其实只剩下营造北平城与迁都这两步了,他已经通过疏浚会通河,山西大移民,清江造船厂,天津港等等,打下了营造北平城的所有条件!

有稳定的运粮渠道,有相当的人口规模,有愿意参与土木建设的民力与匠人,还有什么理由能阻挡朱允炆?

劳民伤财,户部不认可。

粮食安危,运河来解决。

人气不足,移民来凑够。

反对迁都,必须找一个站得住理由和借口吧,总不能说反对就是反对了,空喊我不愿意是没用的,必须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可子丑寅卯都被朱允炆解决了,该怎么说?

朱允炆已经筹谋了近三年时间,现在才亮出来自己的想法,他就像是打安南一样,早一步提前准备好了一切,剩下的就是一个契机与一道出兵的圣旨。

朱棣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朱允炆当真是一个可怕的人,他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迁都之前的诸多准备,却没有任何人能看透这一点,他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蕴含着长远的图谋,浑似一个高明的棋手,落一子的同时,已想到了后面七八步棋。

这种心性的隐忍,筹谋的平静,惊雷隐于无声,真是要人命啊。看看解缙、茹瑺、郁新等一群重臣也被打得措手不及,一向善于言辞的众人竟找不出反对的话来。

茹瑺、郁新已经看了几次解缙了,解缙只好硬着头皮说:“皇上,迁都兹事体大,不宜轻易决断,不妨回京之后与群臣商议再作定夺。”

直接得罪朱允炆是不划算的,所以解缙选择了“拖”,拖到返回南京,让大家用奏折说话,看看群臣的意见。朱允炆自然明白解缙等人的想法,想借奏折淹没自己,不由一笑:“迁都一事,并非是洪水猛兽不可商谈,既然你们反对居多,那就不妨回到京师辩论几场,杨士奇,你身为国子监祭酒,可愿意组织一场大辩论?”

杨士奇没想到自己站得那么靠后还被点了名,只好向前挤了挤:“臣遵旨意。”

解缙等人有些忐忑。

大辩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把所有观点都亮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事越辩越明。

可问题是,官员利益关系不在辩论之中啊,辩论过程中,你不能爆出一句:我家在南京有铺子,在北平没铺子,所以我认为迁都不合适。

这种事大家都知道,但不适合拿到台面上辩论,否则很容易被人拿捏,扣上“自私自利”、“不顾国家利益”的帽子。

抛开利益关系,真正辩论起来,文官集团又有多少赢面?

但无论如何,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等到了京师之后,自然有官员来反复上书弹劾,筋疲力尽之下,不知道朱允炆还能不能坚持迁都。

朱允炆以一句话结束了第一次提议迁都:“大明王朝,需要一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私利避趋之的官员,朕希望你们是这样的官员。”

北平城墙首提迁都,只是传递一个鲜明的信号,是告诉官员,自己有迁都的打算。

现在这一步棋下完了,剩下的就看群臣怎么反扑了。距离大运河畅通还有四五个月,朱允炆有时间处理这些事宜。

朱允炆停留在了北平,不断深入民商之中查探民情、商情,直至腊月二十六日,汤不平打马自蓟州返回,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喜峰口至山海关长城一线的民工、匠人吃空额案已初步查明,是为蓟州知府伙同开平、抚宁卫指挥史,借朝廷修筑长城名义征调军民合计八万,伪造花名册,虚报为十二万军民,以四万人丁来冒领、骗取朝廷工钱与饷银四十八万两。”

看着这一份文书,朱允炆很是心痛。

大明现在对财政审核很严,想要贪污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监察御史、安全局深入府县的情况下。可谁成想,监察御史成了摆设,就连安全局的千户也参与其中,主动为其作了遮掩。

好嘛,多重监管都成了摆设,直接演变为了蓟州大案,张昺为此请罪,平安为此请罪,北直隶一众官员为此请罪,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都为此请罪,都察院为此请罪,安全局为此请罪!

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原本以为只是小小的吃空额案,不成想牵涉到诸多官员,地方府治出了问题,地方卫所出了问题,北直隶监察出了问题,都察院与安全局也出了问题,若不是户部负责,这种事说不得就被彻底掩盖,朝廷平白无故丢出去近五十万贯的财政!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安全局出了问题,这让朱允炆很是难过,要知道安全局是朱允炆直接控制的力量,其不归属于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现在这支力量出现了问题,让朱允炆一时怀疑自己还能不能继续信任地方安全局。

历史上朱棣设置了锦衣卫,却又怀疑、担忧锦衣卫,借此设置了东厂进行节制,这种节制的出现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朱允炆也设置了东厂,只不过其职责与节制、监督安全局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涉及京官弹劾奏章真伪审核与调查。

但现在,朱允炆认识到了一点,安全局规模越来越大,没有力量进行节制早晚会出问题。在安排内阁解缙、茹瑺、郁新处置蓟州吃空额案的同时,朱允炆将刀子指向了安全局:“于安全局之外,设刑罚局,凌驾于安全局之上,由顾三审担任指挥史,有权负责安全局所有人员审查,一旦发现违法安全局纪律者,可先处置而后奏报。”

喜欢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