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七十六章 红薯地里的国子监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七十六章 红薯地里的国子监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2:57:44 来源:23小说

应天城的这一场秋雨接连下了好几天。

朝中要在钟山和汤山营造功勋陵的消息,也传到了朝里朝外。

这场雨似乎就是在缅怀薨逝的信国公,也是在呼应着朝廷对功臣的恩重。

接连几天的秋雨,总是带了些秋殇的意味。

内阁也在最后一天行文应天府,要求谨防秋讯,防备京师堵塞。

应天府自然是俯首听命,只是关起衙门后,一帮人就对内阁这般多此一举的行文嗤之以鼻。

且不说京师地处江南,依靠长江,泄洪河道众多。就是如今应天府一直在挖的长江、玄武湖新水道,也足够保障京师安危了。

应天府衙门里,通判有些怨愤的低骂了两句内阁。

应天府同知伸头朝着窗外望了一眼,连日秋雨昨夜终于是停了下来,外头天光放晴,万里无云。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想而知,虽然当晚没有闹出人命,到应天府一个渎职懈怠的罪过却是结结实实的背上了。

内阁行文问话,都察院发函质询。就连国子监这个正主都行文过来,为什么应天府不看好秦淮河。

邹学玉第二天接到那一份份公文的时候,可是满头问号。

内阁行文是应该的,都察院也在情理之中。你国子监凭什么也来质询应天府?难道不是你们国子监该看好学生的吗!

邹学玉可谓是一肚子窝火,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是担下罪过。

当时应天府的颜面,就因为那帮国子监的兔崽子,也一并尽数都丢进了秦淮河里。

此时通判再提此时,邹学玉耳根子不由滚烫起来,冷哼一声:

邹学玉真的发狠了,唯恐应天府最后的那点颜面被国子监那帮兔崽子给嚯嚯光了。

应天同知在一旁正色,拱手道:

邹学玉重重点头:

邹学玉在心中发誓,只要今天国子监那帮兔崽子再敢闹出事情来,他就敢给国子监的门也封了。

朝廷若是不满,到时候大不了卸了自己应天知府的官帽子,回头自己也好安心挖沟修码头和货运集散地。

邹学玉站起身,看向众人。

……

应天府众人还在为前些日子丢了颜面而尴尬难堪的时候,国子监的监生们已经是换好了听课的儒服,以各自的课室在国子监教习们的带领下走出国子监大门。

今天没有彩旗,也没有口号。

而有了上一次国子监游街夸功的铺垫,今天国子监再一次倾巢而出,已经不能引起京师百姓的注意和好奇了。

毕竟,此时的大明应天城,乃是这个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一座城池。

尤其是这些年,随着朝廷册封的那位夷人欧监使回了一遭欧罗巴,又跟着大明的水师回京,应天城每一天都在接纳着无数来自欧罗巴的夷商。

每一天在应天城里,都有着无数热闹的事情发生。

监生们出国子监,走成贤街往南转东到珍珠桥,又往东过西十八卫街,如此方才转向西北。走府军右卫附近的东大影壁,一路到了太平门大街。

出太平门,便一眼可望玄武湖,波光粼粼。

太平门外有大明三法司,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官署衙门所在,亦有地坛,另有京畿道及应天板仓等官府设施。

只是国子监今日出城,非是去三法司观政,也非去玄武湖游湖。

出了太平门,一众师生便贴着城墙,折向东边,沿着钟山山脚继续前行。

过了龙广山外的应天城墙,属于上林苑监管辖范围的琵琶湖就已经出现在国子监师生眼前。

一堵不高的院墙,似乎只是为了告诉人们,院墙内是大明上林苑监属地。

而在院墙下开着的院门处,早就有上林苑监的官员等候多时。

上林苑监如今是朝廷里的火热衙门。

光是一个袁少师在,就引得无数人想要调到上林苑监为官。

只是朝廷衙门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两年里,上林苑监拢共也只填补了那么一两个官员。

倒是听闻上林苑监招募了不少能耕善种的举子,雇佣了应天周边好些个农户。

来上林苑监为官,亦是此间不少到来的国子监监生心中所愿。

今日先有解阁老在上林苑监授课,亦有可能得见袁少师。现在再看上林苑监早就安排妥当了一切,更是早早的就安排好了人等候多时。

try{mad1();} catch(ex){}

一众监生心中不由热切起来,对即将开始的解阁老的课业兴趣倍增。

便连现任国子监祭酒胡季安也倍感欣慰,内阁大臣为国子监监生授课,本就是国子监的幸事,尤其是在这几年有讲武堂专美在前的局势下。

如今他们刚到上林苑监,对方就已经将课业所需都给准备好了,这不得不让洪武二十四年由景州学正升任国子监祭酒的胡季安动容。

胡季安算的上是个老理学,他本是前元明经科进士出身,在河间府景州为学正多年,加之年事已高,本该在这几年朝廷革新之中被夺官还乡。

只是上上回朝廷科举舞弊桉,朝廷调和南北,中正公平,让胡季安这位老理学明白皇家心系社稷。后来朝中屡次动荡,胡季安这位老理学便向来都是置身事外,只管一心教学。

说起来,老家江西道南昌府的胡季安,在前几次朝堂动荡之时,已经屡屡去信去话,告戒那些江西道的故交要以天下社稷为重。

只是那些人啊,总是更关系自家那点得失。

这几年讲武堂愈发兴旺,朝廷眼看着也愈发重视武人。

胡季安有心无力,更加专注于国子监里的监生课业。

早已满头白发的胡季安眺望了眼院墙后的上林苑监,拱手上前:

不论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