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七百二十七章 让世界屋脊变成后花园里的一座假山

当朱允熥说出一千门这款新式马拉炮的需求时。

朱高炽的眉头不由的跳动了一下。

即便是整整一千门火炮,按照每门火炮五百公斤去计算,那就是足足五十万公斤的钢铁用量。

足足五百吨的钢铁啊!

如果按照将作监最新确定的长度、重量单位计算的话,应当就是这个数了。

朱高炽在心中快速的换算了一下。

这还不论在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损耗,如果将这些都算上的话,那恐怕就得往六百吨的量去估算了。

而且这款新式的马拉火炮,虽然说是可以仅仅使用一匹驮马就可以拉动,但如果是做长途运输的话,恐怕就得要两匹甚至是三匹驮马才能保证运输速度不会降低了。

一千门火炮,就需要至少三千匹驮马。

而一门火炮,又需要配备多少枚炮弹和火药呢?

按照大都督府下的作战参谋部的军用品计划规定,明军所有的火炮营,在战时每门火炮的每个炮弹基数,都是以十二枚作为计算的。

而这一个基数,也只是确保军队在一场战斗中最低活力保证。

一般而言,按照大都督府的要求,最好是能保证有三个基数的炮弹供应。

三个基数,就是整整三十六枚炮弹,以及所需的发射火药。

这些加起来,就又有好两三百公斤重了。

而考虑到这一次大明对西域用兵,必然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战斗,需要将大明的存在投射向葱岭以西,还要配合四川道、四川都司、陕西道、陕西都司仰攻高原,就需要更多基数的炮弹和火药供应了。

这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的军需供应!

张二工的脸上也同样的,显露出一丝吃力。

他犹犹豫豫半响后,才低声开口道:“殿下,将作监现在已经按照工部和大都督府前期的要求,打造出近六百门这款新式马拉炮,但是这一批火炮中,有三百门是要运往南征大军……”

朱允熥直接说道:“南征大军的定单需求,先往后拍一拍。现在还有四百余门火炮的短缺,能否在大军西征前打造完毕?”

“那要看朝廷什么时候下旨出兵西域。”

张二工同样很直接的给出了一个答案。

朱允熥想了一下。

眼下快要到七月了,而西域那边八月底九月初的样子,尤其是北庭,就会有降雪出现。

明军今年肯定是不可能出阳关,攻入西域的。

但再此之前,朝廷却必然是要调兵遣将,囤积在阳关之后的肃州地界上,还会前出一部分兵力驻扎在哈密卫等地,提前做好部署。

那么,最迟最迟也会在明年,也就是永盛元年的时候,大明就会正式对西域发起攻势。

“今年腊月前,就要将这一千门炮装船,运往河南府。”

朱允熥给出了一个时间节点。

腊月前一千门火炮装船,从应天出发,走运河转黄河,抵达河南府。

然后在河南府卸货,转到西部铁路上,经由西部铁路运输到陕西道,最后就要通过马匹将这一千门火炮,硬生生的拉到肃州卫和哈密卫的地盘上。

漫长的河西走廊,就算朝廷调集更多的人力物力,恐怕也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将这一千门火炮送到哈密卫的西征前线去。

至于大明进攻高原。

即便是新型火炮,也很难派上用场。

实在是那边地形太过险要,还不如多调集迫击炮送过去使用。

张二工则是走到一旁,叫人拿了纸笔过来,一个人在那里写写画画的。

朱高炽便开口道:“大青城那边如今已经豢养了不少良种战马,大青城北边的草场上,朝廷的马场也建成了,到时候可以下令让大青城将这批战马转到陕西道境内等候,配合朝廷筹集的驮马,一同转运火炮前往哈密卫前线。”

朱允熥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这个转运方式。

这里就体现出了当初营造大青城,拉拢招抚那些草原牧民的优势了。

如今的大青城可不光光是单纯的为京师输送源源不断的牛羊肉,以及那些用作军需的牛羊皮,还在饲养着众多的良种战马。

要知道,中原之地从古至今,都是不能大规模养育良种战马的,最近的也就是河套地区以及青海湖一带了。

如今,大青城就坐落在河套地区的外河套,再加上一直掌握在大明手中的内河套地区,每年都为明军提供着大量的良种战马。

倒是青海湖一带,如今还不在明军手中。

那边。

张二工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之中,终于是手掌重重的拍在那张布满文字的纸张上。

他回过头,沉声道:“若是能在三个月内,将太平府矿那边的钢铁厂改进,就能为朝廷增加一条火炮生产线,这样臣就能保证在腊月之前,凑足一千门新式马拉炮,交付军中。”

还有更多的问题和要求,是张二工没有说出来的。

比如,这中间就需要增加不下三千名工人的要求,还有需要扩大太平府那边铜矿的开采量和冶炼量。

他只是计算,朝廷能不能在满足这些条件下,腊月前凑足剩下的四百余门火炮。

至于这些条件,只要自己说可以完成任务,那么剩下的要求朝廷也自然会满足。

朱允熥笑着点点头:“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具体需要什么,只管和内阁提,便说是孤的意思。”

京师这边涉及钢铁行业的工厂,早晚是要搬迁走的。

总不能让大明朝的京师应天城,日后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再也不见蓝天白云。

将重污染的产业转移走,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产业和污染,是必然存在的事情,没道理一棍子全都打死,就不做这些事情了。

但应天城却是大明朝的京师所在,于情于理也不能太过埋汰人。

反倒是如将作监火器研发厂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