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 第262章 夷灭三族?不不不!得夷灭九族!

“说话都给我注意点,巡抚大人也是你们能议论的?”

蓝承阳开口时,众人都跟老鼠见了猫似得,纷纷站在原地微低着头。

“巡抚大人的意思是,夷灭杨秋荣三族。”

“都别愣着了,动手吧。”

“早点完事,早点收工!”

只要出现大案,那么只有一个原则,事急从权。

该杀就杀,无需讲究证据。

一把把绣春刀被拔出刀鞘,紧随而来的便是令人脊背发凉的惊悚惨叫声。

约莫片刻过后,杨家上下,再无活口。

尸体被锦衣卫一具具抬上驴车,送往大狱尸库当中存放。

除了杨府,这座偌大的西安府,还有好几处类似的情形。

始作俑者,蓝昭已经下旨回到宅院中,就像是还身在凉国公府一样,吃着徐妙清亲手做好的饭菜。

门外时不时会有一阵匆忙的马蹄声经过。

蓝承阳带着满身血腥气,来到蓝昭面前。

借着昏暗的灯光,也能看到那锦衣卫袍服上的血迹。

徐妙锦年纪尚小,哪见过这种场面,被吓得跑到花园里不断作呕。

蓝昭仍然是自顾自地吃着饭菜。

“大人,杨秋荣被送往按察司大狱,其三族已尽数诛灭,总计四十二人!”

面对蓝承阳的禀报,蓝昭头也不抬地淡然道:“明日午时,羁押在大狱中的所有人,全部送至刑场斩首。”

“不过有个特例啊,布政使程临昌,不要诛他三族,也不用斩首。”

蓝承阳疑惑道:“那……那该如何处置啊?”

“夷灭九族,剥皮萱草。”

“是!”

本来以为,蓝昭突然善心大发,要留着程临昌为自己所用呢。

结果他是把朱元璋那一套给学的淋漓尽致!

对付那帮贪墨之徒,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只能以雷霆手段镇杀。

仅仅调查“二王案”的第一天。

被处死的人,就已经接近五百人。

蓝昭以藩司衙门下令,在民间征召大量屠夫,主要是还是刑场的刽子手不够用。

从这天开始,每一日都会有大量官吏被塞到囚车当中。

百姓们亲眼看到,一个个连审都懒得审,都是被直接推往刑场。

不管当天是什么情况,蓝昭都是如实写成奏报,按时派人送往京师。

在五天后的一次早朝上。

朱元璋把来自陕西的奏折,展现在文武百官面前,嘴里面对蓝昭那叫一个大为赞赏!

“诸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些就是那些贪官污吏的下场!”

“迄今为止,已有一千余人涉案,尽数被蓝昭下令斩首!”

“那个陕西布政使,也被剥皮萱草,挂在西安城的城头上,要不是实在太远,咱还得过去看看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朱元璋笑着说出这番话,群臣只觉得在听鬼故事。

清正者,自然无所畏惧。

可那些有过不法行径的官吏,此刻双腿发软,要不是在奉天殿中,恐怕都会直接倒在地上。

当然,他们只会对朱元璋和朱标产生敬畏。

举起屠刀的人,仍然是蓝昭。

尤其是新臣一派的官吏们,更是恨不得将蓝昭千刀万剐!

这帮文官,门生故吏遍布大明,比如那个西安知府杨秋荣,是当今刑部尚书杨靖的同乡发小。

前些年,若不是他在户部打招呼,杨秋荣也当不上西安知府。

与这相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只要是六品以上的陕西官吏,和奉天殿的文武大臣,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那帮淮西老家伙,倒是没怎么怪蓝昭,毕竟算是侄子嘛。

但也觉得,这次做的太过火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被诛杀的一千多人,还只是一盘开胃菜而已。

蓝昭此行巡抚陕甘,是为了彻底贯彻朱元璋的意志。

二王案,不会就此结束。

就在次日,又有一封奏疏从西安送到京师,蓝昭以“辅佐不力”的名义,清扫了秦王府所有属官。

同时,身在山西太原的李进,也抓了一大批官员,但他的手段较为柔和,还是在循规蹈矩的审讯。

上书房中,朱元璋对比着两位巡抚的奏疏,脸上的笑意愈发浓烈。

“标儿,要是大明多几个蓝昭,咱以后处理政务都要轻松很多了。”

“太子府的那个李进,学识不错,手段欠佳。”

“给他回一封书信,让他多学学蓝昭,别怕杀人。”

朱标的仁慈在此刻又展现出来了。

“父皇,山西的情况比陕西要好一些,老三也没有老二那么骄纵,干脆就让李进以自己的方式处置吧。”

朱元璋还是摇了摇头。

“这次就听为父的,反正无需你我父子来承担骂名。”

“主办二王案的人,是蓝昭。”

“这小子适合做那些脏事,虽说杀的人多了,但死的都是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之徒,只要不戕害百姓即可。”

朱标微微点头,说道:“那好,儿臣这就去回信。”

这才是朱家父子面对大案时的真正态度。

但凡动起真格的,从他们身上只能看得到杀气,没有半点仁慈。

或许,死的官吏里面也有无辜者。

可朱元璋是一介放牛娃出身,天生对官吏就没什么好感,他巴不得杀的越多越好。

至于会不会让两省陷入瘫痪,他是一点都不担心。

翰林院和国子监里,一帮年轻书生都在吃白食,正好让他们滚去西北好好历练。

是时候该让年轻人掌握权柄了。

以前是没有找到机会,现在朱元璋也开始为子孙真正考虑。

二十四年来,朝廷和地方官吏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

朱元璋这么做,是想扶持蓝昭,成为未来朝廷的扛鼎重臣!

这样的话,自家标儿继位之时,能够减去不少烦心事。

时至今日,朱元璋对蓝家的杀心越来越弱,但这未尝是一件好事。

持续将蓝昭推向高位。

照此升迁速度,二十五岁之前,便可位极人臣!

朱标也很乐意看到这般景象。

自家父皇还有许多老臣可以用,等到了自己继位时,也需要一个类似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心腹臣子。

最好,还能结合徐达那帮武将的优势。

从眼下来看,蓝昭无疑是最佳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