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 第272章 奇怪!朱允炆给朱棣打抱不平?

察觉到朱标的烦忧,齐德刚想开口。

嘴巴这才微微张开,黄子澄抢先一步,提出了他所谓的建议。

“太子殿下,凭着现有的一切事迹,我们大可确定,二王案即是燕王一手挑唆,以至于让西北的局势变得纷乱不已。”

“看似只是针对凉国公,但实际上是想翦除您的羽翼。”

“秦王与晋王,是您一母同胞的藩王,他们对您有着万分敬畏,有他们在也可制约北平。”

黄子澄就差把“燕王要造反”这几个字给说出来了。

造反,还真没到那种地步。

现在普遍的观点是,燕王是为了打击蓝家父子,顺势恶心一下处处和自己作对的秦、晋二王。

黄子澄认为,朱棣是在为谋反进行铺垫。

再加上他从西北两省买粮,难道北平真的很缺粮吗?他要这么多现粮做什么?

问题这就出来了。

朱标眼神一凛,说道:“不必遮遮掩掩,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

“殿下,臣建议立即圈禁燕王!”

如果说黄子澄很蠢,那可真是大错特错。

只是做事手段上要偏激很多,不懂得什么叫做循序渐进,但因他办事牢靠,朱标才会选择带上。

齐德连忙否决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圈禁!”

“我们首要考虑的应该是陛下的感受。”

“迄今为止,已经圈禁了两位藩王,再圈禁一位藩王,不就是在象征着陛下立下的分封制度出现问题了吗,以后让陛下在朝堂上得面对更大的压力!”

当初朱元璋对朱家子孙大行分封,引起了淮西勋贵极大不满。

他们为朱元璋拼死拼活的打下江山。

到头来,夺了免死铁劵不说,还想着法的惩治自己。

再加上朱元璋一手掀起的三桩大案,朱标作为执行者,有很多人对此怨念极深,只是没敢说出来而已。

齐泰的说法,也更加符合朱标的心意。

其实稍微有点脑子就能知道,分封诸王到底是好是坏。

这些年来,朝廷的大部分战事,还是由淮西那帮骄兵悍将来主导,藩王只是起到了配合作用。

唯独燕王朱棣,还自主打了几场漂亮战役。

可大明藩王从北到南那么多,又有几个人有着亮眼的功绩?

打仗半吊子,更别说治政了,能不祸害当地百姓,就算是谢天谢地。

如果以后世的角度来看。

藩王制度,从大明建立,再到明朝灭亡,在每次危急的时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吗?

很显然,并没有。

每年还要吃掉朝廷的大量财政,致使朝廷的日子越过越紧巴。

朱标很想削藩,但现在也不是他该考虑的事情。

亲爹还在龙椅上坐着呢,哪怕总掌朝廷六部,也不能当着他的面,做这种“兄友弟恭”的事情。

正如齐德刚刚所说,必须要考虑到陛下的感受。

否则,就是给臣子们施压的机会,到时候也许会有一帮犟种,拿着这些事情来攻击藩王制度。

逼迫朱元璋裁撤藩王制度,那么就会产生权力真空。

权力就和银子一样,永远都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人的手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手里。

没了藩王,地方军政机构,就都会落在臣子手里。

朱元璋又是很忌惮臣子们掌权的皇帝。

至于蓝昭,是个特例,他是奉着朱元璋的旨意办事。

可这也不能保证,每一位巡抚都能做到蓝昭那样。

真要出现了那种情况,洪武五大案,六大案,甚至十大案都会出现。

想一想,比秦朝和隋朝的景象还要恐怖。

朱标看向齐德,询问道:“你觉得该怎么做?”

“就得看殿下是否还顾忌兄弟情义了。”齐德说。

“现在不是家里兄弟论长短,皆是公事,哪有情义可言?”

“那就可以找找燕王谈迁都的事了。”

迁都到北平,朱棣的燕王就当不下去,他所做的一切都会白费。

倒不是真的要迁都,而是拿这件事情进行敲打警告。

这件事情,朱标不好出面。

齐德主动请缨道:“臣愿意走一趟燕王府。”

“臣愿同行!”黄子澄附和道。

“那好,有劳二位了。”

朱标摆了摆手。

此次和朱棣碰面开始,他就感觉到了一种异常。

自家老四,对自己好像没了以前的敬畏,倒是那涕泪纵横的模样,比以前更加真实。

朱标没有因为这些小事而心软。

国事,必须要讲究公理。

齐德和黄子澄走后,朱允炆来到跟前,问道:“父亲,如果四叔对迁都毫不在意的话,也能说明一个问题。”

“你有何种见解?”

朱标聊有兴趣,想看看儿子能看出些什么来。

“四叔一切都是为了大明考虑。”

“凉国公父子功勋卓着,但为人实在狂傲放纵,迟早会成为祸患。”

“二叔与三叔知法犯法,作恶多端,若是他不将此事捅出来,岂不是两省百姓要一直被他们盘剥鱼肉?”

朱允炆说这些话时,似乎还有点为朱棣打抱不平。

单从表面来看,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所看到的东西太过片面。

朝廷和皇家的事,向来不能讲究公理与正义,不是做了好事,就代表那件事一定是对的。

杀人,也未必是错。

朱棣在幕后策划,导致二王被圈禁,现在还被送到京师去了。

的确,救了百姓,可对西北局势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

代价就是,上千官吏人头落地,军政大权被迫交到蓝昭手中,而蓝家父子俩在一定时间内,谁都撼动不了。

换种说法,要是蓝家父子不愿意返回京师,他们可以一直在西北赖着。

不过这种可能性极小就是了。

朱标原先也打算重用蓝昭,但从未想过让他成为外派臣子,而是一直留在身边,做个运筹帷幄的近臣。

事态变成这般模样,也不得不让他主政山西,还得去操控军事。

源头,就在于朱棣搞的祸患!

麻烦的重点在于,接下来对朱棣的行径无法预测,还没办法对他进行直接管制。

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经再次越过长城袭扰边疆了。

北平一线,能够统兵的人,只有朱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