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 第696章 君臣之间,既是合作,也是竞争

官场就那么多官职,基本上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

现在蓝昭要重用农家人,那肯定有不少官员的权力要被分割,甚至连位置都要挪动。

虽然现在蓝昭军政大权都一手抓着,但还是有人咬了咬牙抱拳出列劝谏道。

“蓝太师,此举恐怕不妥吧?”

蓝昭斜眼看了眼开口那人,嘴角微微一挑,露出一抹玩味。

“哦?詹尚书有何高见?”

开口的人叫做詹徽,是大儒詹同的儿子。

詹徽此人,性格和他爹詹同截然不同。

詹徽可以说是太祖皇帝朱元璋面前的红人,洪武十五年中秀才,马上被任命为正七品监察都御史;一年后实授正四品佥都御史,洪武十七年正月升任正二品左都御史。仅仅一年多,就从正七品升任正二品,升官不可谓不快。

但真正能够让他的官职升的这么快,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因为他擅长揣测圣意。

当然,还有另一点儿,他爹是詹同……

史书记载,詹同自幼聪异,元顺帝至正间,中举人,除郴州路学正。后为避乱寓居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时明太祖攻破武昌,灭陈友谅,詹同任命为国子博士,赐名同,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

太祖洪武元年,进翰林学士,升翰林学士承旨,兼吏部尚书。

洪武六年,兼学士承旨,制定奠先师乐章,总裁《日历》,编辑《皇明宝训》。

洪武七年(1374年),致仕,不久,起为承旨,卒于官上。

皇明宝训,与明实录一样,是明代官修正史,记录明代历朝皇帝言论和政事的史书。

所谓宝训,即皇帝语录,按照内容分类辑录。这些内容实录中均有记述,文字也尽相同,将\"上曰\"之类,改为\"太祖曰\"。

宝训集中了皇帝的言论,又分类开列,易检索,易读,作为\"遗之子孙\"的训条,既实用又方便。

正因为皇明宝训的地位如此之高,连同詹同的地位也提升了很多。

作为詹同的儿子,詹徽在官场上,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助力。

或许是因为从小顺风顺水,詹徽的性格就没有那么大度。

他性格善妒,尤其是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

同僚凌汉,因为和詹徽政见不同,经常和詹徽争吵,被詹徽记恨在心。

在暗中动手脚,想要弄死凌汉。

吓得凌汉分明都一把年纪了,却连告老还乡都不敢接受。

直到后来詹徽因为蓝玉案中受到牵连,被处死之后,朱元璋再次恩准凌汉告老,凌汉才敢领旨谢恩。

但搞笑的是,在正史中,詹徽被蓝玉案件牵连,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是蓝玉的同党。

史书记载,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明太祖朱元璋任命皇太孙朱允炆和吏部尚书詹徽审问蓝玉,蓝玉不服,詹徽斥责他:“速说实话,不要白白牵连旁人。”

蓝玉大喊詹徽就是他的党羽,皇太孙朱允炆马上下令拿下詹徽 ,随后被诛……

身为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结局却如此的荒唐草率,不得不说,伴君如伴虎,并不是在开玩笑。

而现在,因为蓝昭的布局,蓝玉不仅没有被朱元璋忌惮诛杀,反而成为了太子太师。

自然,原本应该被蓝玉随口诬陷的詹徽,也没有被牵连致死。

只不过,当初朱允炆下令大军围剿蓝昭的时候,詹徽也是随军参军之一。

在朱棣他们挟持朱允炆,瞿能等人选择和蓝昭合作后,詹徽也干脆利索的投靠到了蓝昭麾下。

因为詹同的名声,蓝昭对詹徽倒也算是重用——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此次来山东迎接何晟,蓝昭带领的一众文武中,文臣官职最高的,就是詹徽。

简而言之,现在文臣,或者说江北儒家代表,就是詹徽。

而且,詹徽在蓝昭这里,也是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就是负责官员选拔任命的部门,忽然开一个农学院,这也确实应该是由他们吏部负责。

正因为如此,在蓝昭表示要启用农家子弟的时候,詹徽才会硬着头皮出来反对。

毕竟不管是以资历,出身,地位,背景等,纵然詹徽这话可能会得罪蓝昭,蓝昭也不会,更不敢对他出手。

至少,在所有人看来,志在天下的蓝昭,不可能这么做。

听蓝昭没有开口驳斥自己,反而询问自己的意见。

詹徽松了口气,心中的大石头也缓缓落下。

轻咳一声,詹徽拱手道。

“启禀大人,下官以为,劝农是户部的事情,而且六部各司其职,这农学院按理说,应当是属于户部,而且六部尚书才正二品,可这农学院院长,就已经是从二品了……”

“下官担心,新开设的部门,就给负责人如此高的官职,恐怕于礼不合啊……”

蓝昭赞许的点了点头,看了眼周围。

“诸位同僚,你们是什么看法?”

既然已经有詹徽牵头了,原本就对农学院这玩意儿眼红的一众官员们,也都纷纷开口,表示自己反对。

一个萝卜一个坑,虽然这农学院,听起来好像就是单纯的搞出来一个针对务农的部门,可这就意味着,将来的户部权力,会被剥夺走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户部。

其次,自然是吏部。

虽然所有人都清楚,蓝昭将来肯定会更进一步。

但就算将来蓝昭称帝了,那也不能真正的凌驾于官员之上!

任何时候,君臣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君主强势,臣子就是辅助。

臣子强势,君主便是傀儡。

这样的情况,亘古以来便是如此。

蓝昭如今如此强势,将来臣子们必定会遭殃。

江北地区的势力空白出现的太快了——毕竟朱棣他们若是动手速度太慢了,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瞿能等人无奈之下,离开了江北地区,选择去孤悬于海外的倭国发展,伺机而动。

偌大的江北,就只剩下了蓝昭一人有资格接手。

但蓝昭手中的人才数量,终究还是无法将整个江北都覆盖。

这就是为何,蓝昭的手下,会有不少原本隶属于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臣子。

所有在朱元璋时期当过京官的,都清楚在朱元璋麾下当官是多么危险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所以没有人愿意这样的事情,再来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