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 第738章 蓝昭索要传国玉玺,朱允炆心慌了

思索了一会儿,朱棣命人写信给蓝昭。

他不同意在灵璧约见,但灵璧距离长江不远。

若是蓝昭不嫌麻烦的话,可以安排人手传话。

就像蓝昭担心朱棣会在长江里面安排人手一样,朱棣也担心蓝昭会在长江北岸安排人手。

而且实际上,朱棣也确实打算在长江里面安排人手……

朱棣掌控长江以南,已经四年了。

四年间,朱棣虽然没有发展出来海军,但是朱棣麾下的水军数量,却已经有了将近十万人——准确的说,是朱棣,朱柏,朱权三人的水军加起来。

只不过朱柏和朱权,已经被朱棣软禁起来了,他们两人手下的军队,甚至于文武,也一并被朱棣接管了。

同样的,蓝昭也确实打算在长江北岸安排人手,或者说,是安排火炮。

在谈判的时候,蓝昭肯定不会动手。

可在朱棣渡江的时候呢?

长江的江面,有好几公里呢!

朱棣手中的船舶,依旧是依靠人力,风力,水流作为动力,来驱动的。

几公里的距离不算远,但也不算近,想要横渡过去,半个时辰肯定是需要的。

而蓝昭的火炮,从长江北岸,打到长江南岸,只需要眨眼的功夫……

一旦朱棣乘船,准备渡江,蓝昭这边就会第一时间安排人手轰炸朱棣!

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虽然已经展示出来了他在内政和军事上的优秀能力,但别忘了,朱棣软禁了朱柏和朱权的时间,并不算太长。

朱柏和朱权的部下,依旧想着将朱柏和朱权救出来。

毕竟当初张玉攻打安南及周边结束后,安排人找去天竺的道路时,找借口杀了不少朱柏和朱权的部下。

那些被杀的人中,可是有不少手足,亲朋还活着呢。

他们就算是不为了朱柏和朱权,也不可能尽心竭力的为朱棣效力。

这一点儿,朱棣也很清楚。

所以,朱棣绝对不会冒险去见蓝昭。

同样的,蓝昭的嫡长子蓝理,如今也才六岁左右,一旦蓝昭死了,凭借蓝理根本不可能掌控的住蓝昭麾下的一帮骄兵悍将。

双方都有各自的担心,双方也都想弄死彼此。

如此一来,朱棣的这个办法,虽然很麻烦,却是当下双方唯一可以接受的办法。

双方的时间都很紧迫,朱棣着急离开应天,毕竟他还需要尽快的进攻天竺,以方便拿下更大的地盘,来实现当初他答应过的,让所有人都可以获得更大面积的耕地。

否则的话,那些不远万里跟随他迁徙到安南的百姓,肯定要搞事情。

蓝昭的时间同样也很紧张,毕竟不管是朱允熥还是朱允熙,都已经写下了两份禅让诏书了。

蓝昭已经做好了接收第三次禅让诏书的准备了。

一旦第三次禅让诏书公开后,蓝昭再次推辞之后,就可以选择地点,接受禅让了!

那可是皇位!

而蓝昭,将会成为华夏千百年的历史中,仅次于嬴政,刘邦,刘秀,司马炎,杨坚,李渊,朱元璋之后,第八位大一统王朝的汉人开国皇帝!

而若是按照功绩的话,能够和;蓝昭并列的,也只有,嬴政,刘邦,刘秀,李渊,朱元璋!

毕竟上面这几位,都是凭借各自的实力,消灭了诸多诸侯,最终一统天下的。

像是司马炎,那是司马家篡位曹家天下——人家曹魏的江山,好歹还是曹操一点点打下来的,而司马家直接就是窃取的了。

杨坚虽然灭掉了陈朝,但江北地区,是杨坚窃取了北周的地盘。

蓝昭是凭借西安及周边,一点点的拿下了周围的地盘。

朱允熥虽然是蓝昭拥立的皇帝,但打天下的事情,朱允熥可是一点儿都没有参与到其中的。

所以蓝昭自然很激动。

双方其实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在确定已经没有办法弄死对方后,双方的谈判就顺利了很多。

除去双方信使传递口信话费的时间,双方只是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谈判结束。

第一,在农历五月十八,朱允熙会写第三封禅让诏书给蓝昭,六月十八,会在嵩山举行禅让大典。

第二,朱棣会在这期间,将所有兵力撤出江南,作为交换,蓝昭在未来五年内,不得对朱棣出兵。

第三,朱棣出五百万两银子,作为修筑禅让台的资金。

之所以选择嵩山,而不是泰山,肯定是因为,某个姓赵的。

自从那玩意儿去了泰山封禅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去过泰山封禅了。

就像是,自从东汉的某个太监,给自己封了个冠军侯之后。

原本对于汉朝武将们,是梦寐以求侯爵的冠军侯,也就没有人再用了,这是一个道理。

既然已经敲定了,那后续的事情就简单了。

虽然约定的是五月十八才写禅让诏书,但一个月内,就搞出来禅让台,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禅让台,是需要提前修建的。

蓝昭向来都不是喜欢吃亏的主儿。

当初被朱棣用大义和正统作为筹码,胁迫蓝昭只能默许朱棣迁徙百姓。

那现在,让朱棣出点血,也是应该的不是?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其实也有过一次封禅,那就是武则天。

蓝昭之所以选择嵩山封禅,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这里是中岳。

中这个字,对于华夏而言,占据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中,最常见的意思便是当中,中间。

蓝昭如今既然要登基称帝,那自然要将大明,成为世界之中!

在嵩山封禅,寓意就在于此。

禅让台,很快开始修筑了。

与此同时,蓝昭也命何福送过去了当初和朱允炆约定好的一半土豆和一半肥料。

在拿到了传国玉玺之后,剩余的一半,也会送到倭国。

蓝昭不知道的是,此时倭国京都城中,朱允炆的眉头紧皱,脸上写满了焦虑。

看着手上何福的信件,朱允炆的眉头,不由的皱的更紧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实际上,传国玉玺,并不在朱允炆的手中。

当初给蓝昭说的传国玉玺,其实是临时雕刻的一个假的而已。真正的传国玉玺,此时还在草原人的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