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97章 捉生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97章 捉生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48 来源:9书院

众人都是看向王斗,从今年起,王斗一直担忧后金兵会再次入侵,让舜乡堡上下做好准备,修建城墙之事就是王斗强力推行,当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没想到王斗预见真的应验了。

敌兵压境,民心惶恐,王斗就是舜乡堡上下的主心骨了。面对众人的目光,王斗沉声道:“取消庆贺,全堡戒严。从今日起,舜堡全境闭门清道,有敢擅自通行者杀,有敢动摇军心者杀,有敢不从令者杀,有敢贻误战机者杀!”

他环视众人,语气严厉:“贼奴大军压境,全堡上下务得同心戮力,共击敌寇!”

他发出一连串的命令,众人都是凛然遵行。

很快的,一匹匹哨马从堡内奔出,传召辖内军官紧急议事。

二十七日午后,舜乡堡境内董家庄,辉耀堡,靖边堡,周庄堡,胡庄堡,茶房堡,易庄堡,甘庄堡,鸦沟堡,石瓮堡,岔道堡等大小军堡屯堡的军官屯长们纷纷来到舜乡堡,听命王斗的议事发布。

在千户官厅内,王斗看着济济满堂的军官屯长们,他扬着手中的一个文告,沉声道:“刚才,本官得到州城传烽官传来的敌情谍报,贼奴五万大军,由贼酋阿济格带领,己经由独石堡破口,经雕鹗堡直入长安岭,估计不几日就会到达保安境内。”

各人都是吸了一口冷气,个个脸色灰白,五万大军……

王斗语音沉重:“此次贼奴入寇,声势浩大,我大明又将生灵涂炭,百姓受难。”

“不过!”

王斗环顾左右,沉声道:“我等身为大明将官,当以国事为重。此值国家危难之秋,惟有慷慨无畏,抱定成仁之决心,尽忠尽职,扼险防贼,才有一线之生机。”

他看着众人道:“境内诸屯堡皆尽坍坏,难防贼奴,为防各堡人口物资为奴所用,我决定坚壁清野,除靖边堡、董家庄与辉耀堡诸堡外,余者屯堡军户皆尽转移,不让贼奴得到一草一木。”

众人又是吸了口气,防守大人好大的手笔。

在舜乡堡境内,除了董家庄,靖边堡,辉耀堡几个大堡外,还有十个屯堡,每堡都有军户三、四十户,这十个屯堡近两千口人,还有众多的物资,全部都要转移,这是个很大的工程。

不过听王斗这样说,诸屯堡的屯长们也是松了口气,例来鞑子入寇,他们这些屯堡都是第一个遭殃的对象,眼下各堡军户尽数转移到大堡中,他们的生命安全也有了保障。

王斗雷厉风行,一一发布命令,任何人都没有反对的余地,敢有不从令者,就地斩首。不过王斗指挥若定,没有丝毫慌乱,众人也心下安定下来。

事情就这样决定,舜乡堡是大堡,移入两百户人,辉耀堡远在山区后方,也移入一百户人,余者人户分到靖边堡去。

短暂的议事结束后,众军官一一告辞而去,分别回去急急转移人口物资。

在众军官中,王斗以前在靖边墩的几个老兄弟,钟大用,钟调阳,齐天良,高史银,杨通几人也在。

王斗看着几个老兄弟,心下感慨,这是自己任舜乡堡防守官来,靖边墩诸人第一次聚齐,可惜少了马名兄弟。

他对钟大用道:“老钟啊,这次你们辉耀堡转移入众多的军户物资,你要协助好管队官常正威大人。”

钟大用在辉耀堡养得更是白白胖胖,红光满面,他见王斗这样对他交待,颇感荣幸,他点头哈腰,连声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会协助好常大人。”

王斗微笑地点了点头,走到钟调阳的身前,凝视着他道:“表兄,靖边堡就交给你了。”

钟调阳抱拳沉声道:“大人放心吧。”

王斗又拍了拍他身旁齐天良的肩膀,走到高史银面前,说道:“高兄弟,听说你前几天有了个儿子?看来等贼奴大军退后,我要去喝你儿子的满月酒了。”

高史银笑得合不拢嘴,连脸上的横肉都是不断抖动,他说道:“大人,我们就这样说定了,你到时可不要忘了。”

他旁边的杨通笑道:“老高,大人说定的话,怎么会忘了呢?”

王斗笑骂道:“放心吧,到时我一定去。”

高史银,杨通等人一一向王斗告别,王斗微笑地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下却是黯然。此次清兵入寇,声势浩大,他们这些老兄弟,此次一别,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相见之日。

……

从二十七日开始,一直到月底的三十日,整个舜乡堡境内,都在坚壁清野,进行人口物资的大转移。

众多屯堡的军户,他们挑着自己的家当,赶着自己的猪羊,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分别进入了舜乡堡,靖边堡,辉耀堡三个大堡中。王斗为了这一天的来临,早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所以转移有条不紊,没有出现慌乱。

各屯堡军户转移后,他们的家园肯定要被清兵烧毁,不过人在就好,家园毁了,还可以重建起来。

六月二十八日,靖边堡畜场所有的猪羊也尽数赶入舜乡堡或是靖边堡,将为战士们的杀敌,增添力量。

崇祯九年七月初四日,终于,清武英郡王阿济格,偕贝勒阿巴泰、扬古利,统领清兵、蒙古兵五万余人,在攻克独石口,雕鹗堡,长安岭诸堡后,浩浩荡荡而来,他们经由保安卫,怀来卫境内,在居庸关前面的延庆州停留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一边派兵四处掳掠,一边等待另一路自喜峰口入关清兵的消息。

一时间,宣府镇东路的保安卫,怀来卫,延庆州,永宁卫等地烽火四处,有如地狱。

清兵入寇,七月初,京师戒严,崇祯帝急令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几天后,又命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

同时大明兵部传檄各地总兵火速领军入援。

七月初三日,兵部急咨大同巡抚:“奉旨,今贼奴狂逞,云镇已有旨选锐入援,还着饬励道将,万分严防。”

七月初四日,兵部咨文更为严厉急促:“兵部尚书张题覆,咨大同巡抚,奴贼自宣入昌声势日迫,飞檄云中兵将星驰入援,限该镇文到日为始八日到京,若违限不到抚镇均当请旨处分!”

七月初五日起,山东总兵刘泽清,山西总兵猛如虎,大同总兵王朴、保定总兵董用文,山永总兵祖大寿。此外关、宁、蓟、密各总兵祖大乐、李重镇、马如龙尽数领军入援。

七月初六日,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御马监印务曹化淳题报:“接获圣谕,奴孽深入,随行勇卫两营管理孙继武等将,原派城外列营军勇挑选精健兵丁,委令参将孙应元等统领,随即星驰入援,务将逆奴剿杀……”

……

崇祯九年七月初七日,洋河边上。

石门湾,这里是洋河的转折口,水流较平缓,往上不远处,就是桑干河与洋河的交汇处。在离河数百米外的一个山坡上,正有一座破败的山神庙,庙内的神像斑驳零落,早分不清他们原来的颜色。

在这庙内以及周边高地上,此时正小心翼翼潜伏着一小队来自舜乡堡的夜不收哨探。从这里看下去,洋河两边的动静,一举一动,皆是落入眼中。

“看来情形不妙,又有一牛录的鞑子渡过河来,再过几日,就是我们舜乡堡,也会有奴骑骚扰了。”

说话的是一个满腮虬髯的大汉,他身材魁梧,身上披着皮甲,腰间挂着一个红色腰牌,却是舜乡军中上等下则技艺的军士。手上拿着一根枪棍,身后还插着两根标枪。

这夜不收叫温达兴,原是舜乡堡管队官温方亮队中的家丁,同时也是夜不收出身,因身手好,便选入韩朝新建的骑兵队中。听说在崇祯七年时,温达兴也斩过一个后金马甲的人头,还将头皮剥了下来,甚是冷酷。

他看了旁边一人一眼,低声道:“谢头,这两日我们也哨探得差不多,该是回堡了,眼下鞑子哨探越来越多,如果遇上了大股的鞑子兵,我们这小队人,怕是不够他们塞牙缝。”

他身子低趴着,还刻意压低声音,怕是会惊着河那边的清兵一样。在庙前一个大石后,谢一科正不住对着山下探头探脑,他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再等一会,看清楚过河的鞑子有多少人。”

他对身旁一人低声道:“书生,你都记清了吧?”

旁边一人沉声道:“谢头放心,这几日所探贼奴旗号,人数,器械装备,小人都记得一清二楚。”

说话的是一个叫黄国庠的夜不收,年在二十五、六,人长得高瘦,相貌英俊,举止沉稳。崇祯八年时,黄国庠投靠了当时还是靖边堡屯长的王斗,崇祯九年时,王斗组建骑兵队,黄国庠被选入,他擅用手铳,还擅用马刀,不过在队中不怎么说话,平日总是静静地看着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队人都听说了,在崇祯七年时,黄国庠家人都被后金军杀害,所以他对后金有一股强烈的恨意,过去的经历也让他沉默寡言。

王斗曾有规定,舜乡堡夜不收在出外哨探时,必须使用他规定的那种后世密码本,采用字典的换算方式,这样就算情报被敌军缴获,也不可能得知其中的内容,大大保证了情报的安全。

这种情报体系对哨探人员的知识度要求颇高,需要认识很多字,因为黄国庠识字最多,又长得白静,所以在谢一科这甲小队中,向是有着白面书生称号的黄国庠在做记录。

又过了好一会儿,谢一科才道:“好,我们走吧。”

一时间,山神庙周边的夜不收都是轻轻地集中过来,连谢一科在内,正好一个小队十一人。

他们个个身材魁梧彪悍,都是披着轻甲,手上身上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飞斧,标枪,手铳,马刀,手弩,镋钯、棍枪都有。不过此时各人都是神情紧张戒备,手上牵的马匹,也都是马嘴上了嚼子,还用布包着马的蹄子。

由不得他们不小心,做夜不收出外刺探,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特别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这暴露的风险更是极高,他们这小队十一人,就算遇上同等的清兵哨骑,怕也要伤亡惨重。

随着清兵的深入,自七月初一日起,王斗就令韩朝派出几队的夜不收,前往各地探察清兵的消息。七月初四日,在阿济格大部进入延庆州以来,王斗责令舜乡堡夜不收出动的次数更是频繁,并有了一定的损失。

由于舜乡堡夜不收侦探到小股清兵不断从洋河进入保安州境内,初五日,谢一科又奉韩朝之令出外探察,最好是捉几个生口,探明一些清兵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出行前当晚,王斗亲自为谢一科等人壮酒送行,随着清兵的不断的深入过境,他们这小队人出去,难免会与清兵接触,到时凶多吉少。也不知道谢一科这些人去后,还有没有机会回来。

大敌当前,就算谢一科是自己的小舅子,王斗也一样要让他们出战,只是那天王斗宽容地给谢一科痛饮了一顿好酒。那晚连谢一科在内,整个小队的夜不收都是喝得面红耳赤,他们慷慨激昂地向王斗拍着胸脯保证,此行一定会顺利归来,探察回鞑子的情报。

作为这小队夜不收的甲长,谢一科领着他们出舜乡堡而去,他胆子奇大,出了舜乡堡的地界后,又直过五堡,一直到了洋河边上,靠近了怀来卫的地界。

一路上,小队人都是小心翼翼,为躲避清军哨骑的窥探与袭击,他们按照韩朝所教授的夜不收知识,每晚都在不同地方避宿,今晚住这,别晚住那。当地人的优势,让他们对舜乡堡周边的地理地形颇为熟知,让他们轻易找到了可以安全住宿的地方。

这几日中,谢一科更是成为小队的核心,他虽是年轻,今年不过十七岁,不过他的身手早让堡中崇尚强者的夜不收们敬服,当上小队的甲长也是靠自己的本事,而不是王斗的荫庇。

特别谢一科是猎户出身,具有非常灵敏的嗅觉,他一反常态,没有采用夜不收惯用的夜间渗透与反方向穿插折回行进路线,而是采用白天秘密出发渗透,在林中山中重新开路,直扑目标的所在地,取得了丰富的刺探成果,还几次巧妙地避开了几股清兵的哨骑,让众人佩服不己。

……

一队人轻手轻脚地下了山坡,各人都是小心谨慎,坐骑四蹄更是包着布条,免得蹄声惊动旁人。

大股的清军正在河的不远处渡河,他们的哨骑不断,需得处处留意,步步小心,如果遇上大股的清兵哨骑,他们就完了。

好在他们下了山来,那些清兵始终没有发现谢一科他们在此窥探。

一队人沿着山边奔跑,此时己是夏季,天气炎热,各人身着盔甲,走在这些黄土路上,热气上涌,让人觉得一身的燥热。谢一科等人虽都是一人双马,但比起上面的人,胯下的马匹反而无精打采,过一会儿就要换乘一匹。

过了沙营,暖泉,夹河,吉家营等地,这一带都是五堡的地界,很快就要近温泉屯,远远看去,那些村堡,民堡都是戒备,有时看到几个小村落,也是堡墙毁坏,里面轻烟冒起,远远看去,里面尽是残屋断墙,显是堡内居民遭了清兵的毒手。

看到这个情况,谢一科等人都是咒骂,又庆幸自己舜乡堡进行坚壁清野,至少这种没多少自保能力的小堡,他们中的居民躲避到大堡中去,安全也多少得到了保证。

一路没有行人,只有时看到一些清兵哨骑呼啸而去,他们大摇大摆,丝毫不顾忌自己的行踪是否暴露。看他们每批最少都是十余人,谢一科考虑到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没有出击,否则捉几个生口回去,此行就更完满了。

转过一个坡地,忽然谢一科低喝一声:“停。”

众人都是停了下来,策马向谢一科聚了过来,温达兴低声道:“谢头,有什么不对劲的?”

谢一科凝神仔细听了半响,低声道:“坡下有鞑子。”

众人都是一惊,慌忙下马,随谢一科一起,蹑手蹑脚地只是往坡下观看。

却见坡下面一百多步外的一块平地上,有几个清兵正在歇息说话,他们围坐在一个阴凉处,大声用满洲语说着什么,不时一阵的狂笑传来。谢一科数了数,山下的清兵一共有六人,有马十匹,马上还大包小包的挂着什么。

或许是休息的缘故,这些清兵都没有戴着头盔,露出各人发亮的头皮与脑后细长的金钱鼠尾辫。

谢一科平日也听过韩朝对后金旗号盔甲的讲解,他仔细看去,看几个清兵手上拿的头盔管缨,还有他们身上穿的盔甲,这六个清兵定是军中的马甲。

其中有五人身着钉着铜钉的棉甲,依他们在军中的等级,他们身上穿的棉甲定是那种铁叶内含的暗甲。不过有一人却是身着明盔,铁叶外露,看他手上头盔的黑缨,还有背上的背旗,定是马甲中鞑子称为专达的队长、什长之类的小头目。

众人查看清楚后,都是聚回来议事,听谢一科说这六个鞑子兵都是马甲,大家都是吸了口冷气。

他们往日都听韩朝说多了,鞑子兵从十岁开始就进行从军考核,每三年一次,初为守兵,后步甲,再后为马甲,马甲之上还有白甲。那鞑子兵中的步甲马甲并不是看你是否是骑兵,而是他们在军中的武力等级。

鞑子兵中的马甲,每个人最少都有七、八年的从军经历,算得上是征战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了。

各人都是脸涨得通红,只是看着谢一科道:“谢头,怎么办?”

黄国庠眼中闪着火热的神情,声音却是沉着:“谢头,机会难得,干了吧!”

这几日,舜乡堡这小队夜不收看到的都是至少十几人的清兵哨探,没有胜利的把握。不过眼前清兵只有六人,己方有十一人,胜算颇大,如果杀了这几个清兵,或是捉几个生口回去,这功劳就大了。

谢一科年轻的脸上也是涨得通红,他呼呼地急促喘气,一咬牙:“奶奶的,干了!”

他一声低喝,小队中人纷纷准备,或是拿出手铳,用火媒点着手铳的火绳,铳口的木塞也是取出,用通条将里面的弹药夯实。又或是取出短弩,给弩内上了弩箭。

又或是取出飞斧标枪在手,温达兴从身后取了一根锐利的标枪,眼中凶光四射。黄国庠也是将手中手铳的火绳点燃,只是咬牙切齿,白面书生形象,己经尽数不在!

谢一科安排:“温兄弟,你带两个人从左翼包抄,黄兄弟,你带两个人从右翼包抄,剩下的人,全部跟着我!”

他为众人打气道:“杀了这几个鞑子,大伙都是大功一件,就算战死了,大人也会照顾好我们堡内的家人,兄弟们,拼了!”

喜欢明末边军一小兵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明末边军一小兵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