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战报,朝廷还在斟酌奖惩,并未对外公布。
但七郎毕竟在朝为官,消息较为灵通,虽不知具体内情,也知道是西北有消息了。
现在皇帝召见他和刘植,难道是刘茂又立了功?
对于这个猜测,七郎心里且喜且忧,立功固然好,但功劳往往伴随着风险。
皇帝看到七郎和刘植,直接把西域的战报告诉了他们,最后说道:“此番平定龟兹之乱,刘茂立有大功,然而要想西域长治久安,却不是一场战事能解决的。”
那是一个远离中原、各民族混杂的地方,自古以来都是交战之地,谁想长久地统治这个地方都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将西域囊括在中原皇朝的统治下,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郎思索着皇帝话中的意思,刘植却直接懵了。
“我大哥他……他只是读书人,论剑法恐怕连我都不如,他如何守城?他还保住了郭都护的儿子?”
刘植不可置信地说着,眼泪蓄满了眼眶,仿佛看到了那一夜的烽火,看到大哥愿意替郭孝恪去死。
他没见过郭孝恪,不知道这是一位怎样的将领。
可大哥……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父母妻儿都不顾了吗?
难道这就是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
皇帝对刘茂的忠义却很满意。
古往今来,统治者都推崇和鼓励“忠义”,这对维护统治是有利的。
皇帝赞赏地说:“刘茂有如此气节,可见刘家的门风。朕此前说要为你赐一门婚事,如今就定下来,是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的女儿。你可愿意?”
刘植哪里敢说不愿?自然是诚惶诚恐的谢恩。
皇帝高兴地说:“卿深明大义,如此便好。朕欲设瑶池都督一职,开府于庭州莫贺城,由阿史那贺鲁的旧部驻守。都督的人选,还待朝廷决议。朕欲命卿任莫贺令,借阿史那贺鲁女婿的身份,辖制其旧部。”
阿史那贺鲁的旧部都是西突厥人,这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夷制夷。
七郎听了,有种自己坑了刘植的感觉。
如果不是他屡次说阿史那贺鲁有反骨,按照原本的历史,朝廷会任命阿史那贺鲁做这个瑶池都督。
现在,拐了一个弯,让刘植以女婿的身份,去辖制其旧部。
不用担心刘植做不好,因为上头还有一个瑶池都督顶着,他只要有这一层身份。
而刘植听了之后,又想哭了。
他已经做好了去西域的准备,但也没想到去庭州莫贺城那么远啊!
瑶池!这是要去见西王母吗?
“陛下!谢陛下让我当官!”刘植满脸纠结,“但我爹娘只有我和大哥两个儿子,祖母年事已高,需要子孙侍奉膝下。我若去了庭州,可否让我兄长调回长安?”
皇帝微微颔首:“朝廷论功行赏,原本就有将其升入朝中之意。”
如此一个大饼下来,刘植再没有抗拒之心了。
只要能让大哥风风光光的升官回朝,就算他去西域走一遭又如何?
“多谢陛下恩典!”刘植恭敬地谢恩。
皇帝又看向七郎:“你素来有捷才,如今西域动乱初定,关于安抚百姓、稳定民心,你有何建议?”
七郎心思转了转……皇帝问这个问题,恐怕是已经有了什么打算,只等他自己撞进去?
但皇帝问策,藏拙是不可能藏拙的。
他谨慎地答道:“首先应当武力镇压一切别有用心、摇摆不定的人,或是将其迁徙、或是将其部族分散;其次是派人到各族百姓中去,宣扬朝廷的仁义。再设立个处的驿馆,增强西域各地和朝廷的联系……”
七郎一条条地说着,有的是另一时空实施过的成功经验,有的是他自己补充的。
比如唐朝本来就在西域大力投资教育,设立各级官学,各民族的孩子都可以入官学读书,学习的内容和中原高度一致,以儒家经典为主。
“高宗”时,设立了从长安到西州的驿馆,连八百里莫贺延碛沙漠,都各百里设置驿馆……
皇帝本来只是试探性的一问,没想到七郎提出的种种措施,还真有可行性。
他认真听完,说道:“卿将此策写成奏折,由朝中大臣共议。”
说完,他笑了笑:“本来朕是想着,以卿的才华,可带一批和尚到西域弘法、以佛法来稳定民心。”
七郎:……果然!
他已经决意要摆脱“圆润大师”的名头了,才不要接这样的任务呢!
七郎诚挚地说:“陛下的想法极好!如今弘福寺有上千和尚协助玄奘法师译经,都是精通佛理的高僧,臣觉得不如从中选拔合适的人去,比臣好多了!”
皇帝看七郎把抗拒写在脸上,摇头失笑……这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不过,听到七郎的建议,他忽然想到一个人,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
喜欢农门状元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农门状元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