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大眯着小眼睛瞟向枯莫离,哼着怪异的小曲“我手持屠狼刀,铿锵把你砍~~”
枯莫离:“……”
特娘的,都是东北老乡,你还真一点情面都不给?
这一顿饭,吃了也白吃,不吃白不吃。
七郎得知枯莫离贿赂管大,哈哈大笑:“你该让他尝点甜头,好让他拿更多的东西出来。”
管大笑道:“钓大鱼嘛,先遛一遛,把他遛累了,再提起来。”
七郎摸了摸下巴,赞道:“你说得对。反正鱼就在那里,跑不了。”
他的手下真是人才济济。
有卢照邻和骆宾王这样的大才子,有许敬宗这样的政务高手,还有管大这样的老贼。
至于枯莫离?
还得再遛一遛,不识相就丢进东海喂鲨鱼。
七郎站在高高的甲板上,眺望无边无际的大海,觉得舒服极了。
他终于等到皇帝的批准,带兵去倭国讨债。
还是这种事适合他!
……这个时候,就适合和一个生死之交站在船头外的桅杆旁,张开双臂,许下诺言“你跳,我不跳”。
士兵架起了烧烤架,开始烤鱼肉,七郎兴致也来了,掏出一个鼓,一边敲鼓一边喊:“枯莫离,跳起来!”
枯莫离:“……”
他又不是舞姬。
但叔父有令,岂敢不从?
他利落站起,对赵智说:“老弟,来一个?”
赵智笑着三两口吃完手中的烤馕,和枯莫离一起跳舞。
一人握着一把刀,作搏斗的姿态,若真的比武,十个赵智也不是枯莫离的对手,但跳舞就不一样了。
俊美的赵郎君姿态潇洒,比滑稽的枯莫离好看得多。
七郎双手击鼓,哈哈大笑:“跳得好!注意!要加速了!”
“咚咚咚”的鼓声中,胖乎乎的枯莫离跳得大汗淋漓,仿佛回到了辽东,那一场群雄乱舞的盛宴。
不管明日如何,至少今日,在漫天星辰的映照下,且歌且舞!
四月初八是佛诞日,三省六部京官休息。
今日大慈恩寺俗讲,大和尚绘声绘色的讲了“灭三国记”,是赵子逊收复三韩的故事。
俗讲精彩纷呈,信徒听得如痴如醉,皇帝听得意犹未尽,让人寻来了一本《灭三国记》,作者:赵义。
随手翻了两页,皇帝就被欢乐幽默的文字吸引了。
赵子逊擒黑齿常之,百济女子以身体刺杀,刺激又香艳,令人心潮澎湃、雄风大起。
看了好一会儿,皇帝感到口干舌燥,才放下书喝了一口茶。
赵义是赵子逊的侄子,赵家儿郎果然都不同寻常。
赵子逊上了奏折,说倭国暗地里不老实,纵容海盗劫掠运白银的船,甚至登陆我朝沿海劫掠百姓,要告诫一下倭国。
皇帝准了,开门放赵郎!
在这位陛下的字典中,从来没有“吃亏”二字。
谁敢让他一时不痛快,他就让对方一辈子不痛快。
天凉都能顺手灭林邑,敢跑到他的地盘主动挑衅?
真是不知死活。
没错,银矿是在倭国境内,但已经赔偿给我国,就是我们的!
倭人敢抢劫,就是大逆不道!
更何况,倭国还敢送长得像鬼的公主来吓唬他,皇后可忍皇帝不能忍!
皇帝心中一动,问一旁的内侍:“赵义有个弟弟叫赵智,跟李敬业一起下南洋?”
王内侍答道:“禀圣人,赵义、赵智是亲兄弟,是赵家二郎赵华的儿子。”
他顺道把赵华一家的情况都说了,什么人品憨厚,兄弟情深。
皇帝微笑听完,淡淡地说:“你对他家的情况很了解。”
王内侍老实回答:“听朝议大夫赵贵说的。”
赵贵管着内侍省的工坊,还有底下的“皇商”,跟内侍们有些来往很正常。
皇帝没有追究。
他想的是另一件事。
他的亲妹妹,新城公主嫁给了长孙家的长孙诠。
受长孙无忌谋反案牵连,长孙诠亦流放岭南。
现在得为妹妹寻一门新的亲事。
原本皇帝相中京兆韦氏的韦正矩,但他暗中让心腹打听韦正矩的为人,却意外得知韦正矩对尚公主一事颇为抗拒。
韦正矩不识抬举!
皇帝气恼之余,想物色一个新的妹夫人选。
新的妹夫,人品才华都要比韦正矩好才行!
这本《灭三国记》,让他想起赵子逊的另一个侄子赵智。
听李敬业说,赵智长相俊美,林邑女王对其一见钟情。
若赵智真有那么美,说不定能让妹妹欢喜。
因长孙家的事,皇帝对妹妹心中有愧,想给妹妹最好的。
但和韦正矩相比,赵智的出身又太低……皇帝很犹豫。
想了想,他拿起《灭三国记》,去了皇后的寝宫。
武后宫中,皇子李弘、安定公主、小皇子李贤都在。
和其他皇子相比,李弘很活泼,跟皇帝最亲近,说也要去岭南。
皇帝摸了摸儿子的头,微微笑道:“你想要什么,日后让赵全送过来。”皇子去岭南?
这话说出来就不太吉利。
皇帝让人把孩子们带下去,拿出《灭三国记》说:“赵子逊侄子写的书,你看过吗?”
武后答道:“还没看,但听大慈恩寺的和尚讲过,其中‘边疆未平,誓不成佛’一句说得很好,若四夷臣服,赵子逊岂不是立地成佛?”
皇帝轻笑:“你不知道……赵子逊少年时,慈惠禅师几次要给他剃度,他都说自己红尘未了。问他什么红尘,他说他要娶媳妇,生七七四十九个孩子。”
“他那时那么小,就知道娶媳妇生孩子!现在娇妻稚子在身旁,自然更看不破红尘了。”
“玄奘法师取经回来时,父皇屡次劝他还俗入朝为官。赵子逊身在红尘中,是社稷之福。”
武后:……知道了,你的小伙伴是个人才,出家了可惜。
皇帝特意来找他,就是为了炫耀赵郎?
武后心里有种微妙的感觉。
幸而皇帝没有再夸赵子逊,转而说起新城公主,又说赵智才貌双全。
武后闻弦歌而知雅,内心权衡……赵家崛起于草根,正需要联姻以抬高门楣。
若自己支持这桩亲事,赵家知道了必定感激。
她谨慎地说:“赵家儿郎的人品才华,我亦有耳闻。只是赵家门第低,不知公主意下如何。”
……若你妹妹嫌弃赵家,以为你故意羞辱她,岂非弄巧成拙?
武后知道,在皇帝心中,同母所出的兄弟姐妹才是亲的。
她可不想有一日新城公主婚姻不幸,迁怒到她身上。
赵盈是鄂王妃,辈分不对?这不是事。
新城公主的第一任丈夫长孙诠,是长孙无忌和文德皇后的堂弟,也就是说,公主嫁给了自己的堂舅。
皇帝心疼妹妹,沉吟道:“赵智又出海了,那就等他回来再说。横竖倭国不远,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
过了几日,杨老夫人进宫,武后悄悄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给赵家传个信,让他们有个准备。”
赵家也未必愿意尚公主,若不情愿,可以想法子拒绝……比如把赵智晒黑变糙。
杨老夫人心领神会,又叹道:“赵家这荣耀,比武家还强一些。”
武后平静地说:“赵子逊可用,皇帝自然要抬举他家。”
赵家如此,英国公府更是如此。
雷霆雨露,都是帝王的驭人之道。
若说长安城近日最热闹的事,当然是脍炙人口的《灭三国记》,里面那些场面,想一想就令人心神荡漾。
一些才子幻想着,作了些插画,更加图文并茂。
赵家兄弟看到画,都有些脸红。
赵四郎更是感慨:“阿义那小子,跟成熟的香蕉似的,偏偏他写的书受欢迎。”
想想侄子青出于蓝,又觉得骄傲。
子孙越来越出息,说不定能出一个驸马呢!
玻璃镜珍贵,赵家也准备了一些制作精美的,送一些重要的亲戚。
赵六郎的妻子安二娘就带着两面,送去武家给杨老夫人和武大娘子。
杨老夫人看到安二娘,和蔼地笑道:“你来得正好。要入夏了,你家夹缬坊有什么新花样?给我们留一份。”
安二娘恭敬地说:“了一些山水的,比花鸟图样更大气,我瞧着不错,明日给您送来。”
她又把镜子拿出来,“两件小玩意,给您把玩。”
武大娘子在一旁,拿起玻璃镜欣喜地说:“这就是赵子逊做的玻璃镜吧?如今可是一镜难求,多谢了!”
美人大多都自恋。
武顺是美人中的美人,喜欢揽镜自怜,这玻璃镜太合她心意。
杨老夫人怜惜长女丧夫,见她高兴,心里也满意,和煦笑道:“你们家有心了。我过些时日设宴,请你们过来聚一聚……还请了新城公主。”
她暗示了几句,安二娘神色不变,心里却一咯噔。
若是胡英子,恐怕听不明白杨老夫人的话中之意,可安二娘八面玲珑,一点就通。
她顺着话题说了几句,就心神不宁地告辞。
哎哟喂!
送两面镜子而已,阿智就要做驸马?
这笔买卖是亏还是赢?
安二娘步履匆匆地离开,武顺把玩着镜子,笑道:“可真是便宜了赵家。李义府的娘子都找到我,她的女婿柳元贞有个弟弟,想求娶新城公主。”
李义府自称出自“赵郡李氏”,他家郎君是不可能尚公主的。
于是就为亲家求娶,拐弯抹角跟皇家结亲。
新城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
皇帝的同母妹妹,最初的封号是“衡山郡公主”。
《唐六典》中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也就是说名山大川不能作为封号。
但先帝疼爱女儿,打破了这项规定。
而其他公主出嫁时才能拿到的汤沐邑,新城公主八岁册封时就拿到了。
皇帝对这个妹妹也是疼爱有加,公主出嫁时增邑五千户,作为贺礼。
而本朝又有驸马领兵的惯例,如辽西都督周道务,就是临川公主驸马。
显然,李义府想通过这门亲事,让自家更上一层楼。
那赵家是怎么想的呢?
赵四郎和赵六郎面面相觑,问安二娘:“你没误会?杨老夫人真的是这个意思?”
安二娘叹道:“她都把话说得很明白了,我能误会?”
赵四郎皱眉:“这可不太好办啊!都怪阿义,他拖拖拉拉不成亲,最后娶到易青青。阿智有样学样,也想拖到最后娶个最好的,这回可好……”
算一算,新城公主比七郎小四岁,阿智比七郎小七岁。
那么公主比阿智大三岁。
正所谓“女大三,抱金砖”,娶先帝的嫡公主,成为皇帝嫡亲的妹夫,软饭香喷喷!
可赵四郎常跟宫中贵人来往,消息更灵通……
公主跟长孙诠夫妻感情深厚!
长孙诠流放后,不久就因“水土不服”死了,公主很悲痛。
她不敢对皇帝哥哥表示愤怒,但心中抑郁,不再梳妆打扮,以沉默消极的态度来表达内心的愤懑。
……皇帝还命赵四郎,让皇家工坊为公主做了好多饰品和脂粉,可公主都不用。
赵四郎小声把事情说了出来。
赵六郎也愣住了,娶寡妇不要紧……本朝寡妇再嫁很寻常,先帝的韦贵妃就是二婚。
武后其实也是“二婚”。
但寡妇心中还惦记前夫,这驸马就会很郁闷。
喜欢农门状元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农门状元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