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原因,当然是他胆怯了。
一时间,两人都沉默了。
赵惇是满脸愤恨的死死盯着他父亲,而太上皇他则是往后踉跄了两步,一脸的落寞,浑身上下都在颤抖,嘴唇也在不断的抖着,微微想要张开,可是最终又没有张开。
只是长嘆了一口气。
第135章 南宋悍后李凤娘(14)
「你大哥嫡子和你二哥的死,跟宗室那些人都没关係,那是意外!」
良久,太上皇才憋出这么句。
赵惇却并无任何欣喜,因为这分明也默认了其他人的死与宗室宗亲有关係,而且他父皇是知情的。
所以,声音更尖锐的逼问道:
「我大哥,庄文太子因太医开错药垂危时,你和高宗都去了吧,当时你知道情况吗?或者说高宗知道情况吗?就只处死了一个太医吗?」
太医开错药,导致太子死亡这件事,不论放在哪朝哪代都是一件极其荒诞的事,按理讲,太子脉案是需要几位太医和御医联合诊断之后进行斟酌取药的,而且这些个太医和御医向来但求无过,开药从来都儘量取温和无过的药方,如何就在那次突然开错了药,还开错成了有对太子病情有剧毒的药,而且最终罪责竟然还只落在了一位太医身上,其他太医御医仅仅只是贬斥。
真真是可笑之极。
换成其他朝代,若是发生这种事情,恐怕至少也得把那些太医御医身后的人拉扯出一大批,诛掉一批九族,让那午门外人头滚地。
「我不知道,当时我不知道。
当时我刚登基没几年,朝政之事还多要仰仗高宗,宗亲不满也多是高宗帮忙镇压,我无力细查……
我也没办法……」
话都已经说到这了,脸皮也基本撕的干干净净了,太上皇却依旧想要为自己做些遮掩,而且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无奈,觉得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整个朝堂除了高宗支持他之外,绝大多数宗室都是反对他登基的,事实上,如果不是高宗在还活着的时候就禅位给他的话,那他能不能登基都是个问题。
因为北宋宗亲的反对人员实在是太多了,准确来讲就没支持的。
所以,他自然对唯一的强力支持者高宗很感恩,很感恩高宗对为他做的一切,即使后来发生了一些他和高宗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但最终,他还是在高宗的劝说下息事宁人了,一直到如今,一直到如今……
「我知道了!
父皇,我不管您想怎样,也不管您有什么委屈,反正现在高宗皇帝已经去世了,我不希望我的儿孙再遭受如我大哥二哥那样的危险。
而且我要给我大哥二哥报仇!
这些还请您不要阻止,否则我也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来,人一旦发疯,可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还望您好自为之!」
接下来的详细情况,宗室具体是怎么迫害的,又有哪些人员参与其中,太上皇是不是都知情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赵惇已经有了即使生出不孝名声也要一查到底的决心了。说完话,他便心情有些沉重的转身出了宫,虽然心情很沉重,但是脚步却很扎实,一步一步的走出去,宛若钟鼓敲击着太上皇的心。
赵惇离开太上皇那没多久,太上皇那边就抱病了,赵惇却根本没有理会那边的情况,依旧很坚决的开始了本朝以来规模最大,杀戮最多的一次大清洗,从太医院到皇室宗亲,从相关官员到太监宫女,但凡被查到与这次祭天事件,以及过去庄文太子之死和他几个孩子早夭有牵扯的,全都逃不脱一个死字。
朝中大臣再劝也没有用。
赵惇依旧坚定不移的做着自己的事,为他们这脉的枉死皇族报仇雪恨,中途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还有一些宗室起过兵,骂过忘恩负义之类的话,可他们又能有多少士兵,多数不过家丁罢了,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覆灭了。
伴随着他的杀戮,他的名声也变得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的无为之君变成了昏君暴君,变成了商纣。
……
这场大清洗带来的变化很大。
赵惇因为这场铁血杀戮,在朝堂上说话终于有了点用处,一些不是很过分的事情,朝中大臣也不太敢阻止了,可以说,他往真正的掌控朝堂迈出了一大步,初见成效。
而乔木也趁着这次机会对后宫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把后宫当中的一些阻碍,可能不利于她未来计划的存在全部都清洗出宫,犯事的打进大牢,没犯事的则是准许出宫养老,这么一番操作,原先就已经基本把控的后宫,总算是彻底的被乔木抓在了手心里,做到这点后,乔木与宫外的联繫以及对宫外势力的掌控也变得紧密了许多,不再像先前那样只能倚仗外面人员的忠心。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绍熙四年春分,原本记载应该于绍熙五年去世的太上皇,可能因为上次刺激的原因,身体提前一年多就垮了,从绍熙三年秋就已经卧病在床,靠宫内太医一直续命续到了绍熙四年春分,但最终还是没有熬过去,三月初于颐年宫中驾崩。
享年六十六岁。
不管赵惇如何冷漠,最终朝中大臣还是给他父亲拟定了孝宗的名号,孝宗之号拟定好的当夜,赵惇一个人在宫殿里大哭大笑着,自言自语着你总算如愿了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