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宝第二天去崇文馆修书时才知道王老太太中风病倒的消息,是萧院正告诉她的。
昨日王大人家的下人拿着帖子跑到了太医院请陈太医,陈太医去了以后没多久又来人请我,去了才知道老太太中风了。
满宝便关心的问,「那老太太怎么样了?」
不仅满宝,隔壁桌子修书的崇文馆编撰们也竖起了耳朵。
「问题不大,但也不小,以后行走怕是有些困难,嘴巴也有点儿斜,好在还算轻微,慢慢养着,不动气过个几年还是可能恢復的。」
满宝就好奇的压低了声音问:「老太太为什么会中风呀?」
萧院正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后道:「听说是不小心摔了一跤。」
但是摔,还是气的,太医们又不是傻子,一摸脉也就差不多知道了。
不过这到底是人家的家事,他们是太医,又不是言官,所以不能往外乱说的。
满宝琢磨了一下,回过味儿来,撑着下巴道:「王大人很危险呀。」
萧院正看她幸灾乐祸的模样,就伸手轻拍她的脑袋,「赶紧修你的书吧,你写好的《针学》赶紧检查完给书局送去,让他们雕印出来,殿下已经给各地去了文书,选定今年大考过后太医署便正式招考第一拨学生。」
满宝精神一振,立即道:「这个速度快,您放心,不出三天我就能检查一遍。」
萧院正实在不怎么放心,道:「你还是多检查几遍吧,我们是太医,这朝上的事儿与我们关係并不是很大,你别总是想着听别人的故事。」
满宝应下,「知道了。」
王家的事儿到这儿算告了一段落,朝堂上连针对太子和崇文馆的弹劾都少了许多。
实在是,王绩为这事付出的代价有点儿大,不仅分家了,老母亲还生病了。
要知道王绩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这时候他母亲若是有个什么,那就得丁忧。
丁忧后能不能起復却不一定了。
他要是王族长那样的性格,自然乐得轻鬆自在不当官儿,可他不是啊。
所以这会儿他也不敢在老太太跟前晃悠,更不敢要求老太太留下和他一起居住了。
王太太在考量过后,还是决定等王荣和老太太的病好以后就带着老太太回太原去。
王荣和王达兄弟俩则搬出王宅,另外找个宅子住下,在京城里读书,虽不曾正式宣布,但大家私底下都知道,他们兄弟俩这算是投了东宫门下。
太子就出了一个太医,没费多大劲儿就把这事儿消融,还从王氏那边收拢了两个人。
虽然王荣和王达将来未必有大成就,但那也是王氏的人,便是跑跑腿儿,或是给出些世家的消息,也足够太子回本了。
不,就算王荣和王达什么都不做,仅凭这一次太子收穫的名望就足够了。
以前的太子多暴躁呀,现在却已经愿意派太医去给弹劾他的言官侄子看病了。
虽然同样闹了人言官一个没脸,但以太子以前的脾气性格,他肯定不会派出太医,反而会冷眼看着,等人一死,才好用死人和王绩博弈呢。
虽然这一次不少人依旧看出了太子不安好心,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太子越发仁慈了。
而对于君主来说,有仁慈之心是获得臣子认可的一大要素。就连很少参与政治斗争的王族长都开始认真的考虑起大晋的将来了。
他们王氏是否也要在这夺位之争中做一些倾向性的投资。
不少人都觉得王绩和世家这一次是亏惨了,杨侯爷也是这么想的,晚上吃饭的时候就忍不住谈兴,和儿子道:「王绩这一次被骂惨了,打人这种事儿,做做样子就行了,他想借这件事除掉长房嫡子,心思还是太恶毒了些。」
杨和书筷子微顿,蹙眉问:「父亲也赞同他们弹劾崇文馆不成?」
「我赞成做什么,些许小事罢了,我们是忠于陛下,不搞这些党争,」杨侯爷瞥了他一眼道:「何况你现在就在东宫,我针对崇文馆做什么?」
杨侯爷虽然不太喜欢太子,却对儿子很满意,他才不会去做影响儿子仕途的事儿呢。
杨和书听了就放心了,但他们杨氏同样是世家大族,最近陛下和太子与世家的关係有些紧张,所以他忍不住私下找了父亲叮嘱,「父亲,我们家和其他家不一样,他们参与进这样的事情中或还可带着家族全身而退,但我们杨氏不行。」
因为宫里有一位杨妃出自他们杨氏,五皇子也是我们杨氏的。
杨侯爷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点头道:「为父不傻,自然都明白。」
杨侯爷想起了什么,压低了声音道:「杨氏这边自然是没问题的,但崔氏那边……」
他盯着杨和书道:「你媳妇最近和娘家走得近吗?」
杨和书道:「父亲,崔氏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她不会做有损我的事的。」
杨侯爷看了一眼儿子的脸,缓缓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杨和书脸色微僵,他分明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这时候想纠正也不可能了。
他摇了摇头,和父亲行礼后告退。
崔氏正扶着腰在屋里走路锻炼和散食,看到丈夫回来便笑着迎上去,「夫君要不要喝茶?」
杨和书露出笑容,握住她的手道:「不急,你身子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