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69章 四大名着:杨志卖刀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3.9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1

梁山脚下的风,带着水泊的潮气,刮在脸上像刀割一般。林冲提着枪,蹲在一块巨石后,眼望着蜿蜒的山道——这已是纳投名状的最后一日,若再无人经过,他便只能卷铺盖离开梁山。

前两日,他守在路口,见了三拨人:第一拨是挑着货担的脚夫,汗流浃背地赶路,他想起自己当年在东京街头见的辛劳百姓,终究没忍心下手;第二拨是带着孩子的妇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孩避雪,他想起林娘子,默默退进了树林;第三拨是个拄着拐杖的老汉,边走边咳嗽,他更是连念头都没起。

“罢了,若真留不下,便走。”林冲握紧枪杆,枪头的寒芒映着他眼底的挣扎。正思忖间,忽听山道那头传来脚步声,一个挑着担子的汉子大步走来,头戴毡笠,面有青色胎记,腰间挎着把宝刀,正是青面兽杨志。

杨志也看见了林冲,见他手持长枪,面色不善,顿时警惕起来:“你是何人?在此拦路,莫非想劫道?”

林冲见他身形矫健,腰间宝刀隐隐透着寒光,便知是个会家子,沉声道:“我乃林冲,在此等候投名状。你若识相,便留下财物,我饶你性命。”他这话半真半假,实则想试试对方的斤两。

“林冲?”杨志冷笑,“原来是你这被逼上梁山的教头!我乃杨家将之后杨志,岂会怕你?”他放下担子,抽出宝刀,“要打便打,我让你见识见识杨家枪法!”

两人话不投机,当即斗在一处。林冲的枪如灵蛇出洞,时而直刺,时而横扫,招招不离要害;杨志的刀似猛虎下山,劈、砍、削、剁,刀风凌厉逼人。枪影与刀光交织,在雪地上卷起阵阵雪雾,看得暗中跟随的杜迁、宋万连连咋舌。

“好枪法!”杨志一刀格开长枪,赞了一声,刀势更猛。

“你的刀也不错!”林冲借力旋身,枪尖陡然变向,直指杨志咽喉。

两人你来我往,斗了五十余回合,竟难分胜负。就在这时,山上传来喊声:“两位好汉住手!”

只见王伦带着朱贵匆匆赶来,身后跟着十几个喽啰。他见两人武艺相当,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笑着打圆场:“原来是杨制使!久仰大名!误会,都是误会!”

杨志收刀而立,冷冷道:“王头领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伦道:“林教头是我山寨贵客,只因初来乍到,需纳投名状,才出此下策。杨制使莫怪。”他转向林冲,“林教头,这位是青面兽杨志,当年曾为殿司制使,也是条好汉。”

林冲收枪,看着杨志,抱拳道:“杨兄武艺高强,林冲佩服。方才多有冒犯,还望恕罪。”

杨志见他语气诚恳,怒气消了几分:“林教头也是身不由己,我不怪你。”

三人一同上山,王伦摆酒款待。席间,林冲得知杨志因押运花石纲翻船失了差事,此番是凑了财物回京打点,想官复原职,便劝道:“杨兄,如今朝廷昏暗,高俅当道,你即便回去,也未必能如愿。不如留在梁山,与我等共图大事?”

杨志摇头:“林兄好意我心领了。我杨家世代忠良,岂能落草为寇?哪怕只剩一丝希望,我也要回京试试。”

王伦本就不想收留杨志,见他执意要走,便顺水推舟:“既然杨制使心意已决,王某也不强留。朱贵,取些银两,送杨制使下山。”

杨志谢过众人,次日一早就挑着担子下了山。林冲望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自己终究没能为梁山添个制衡王伦的帮手。王伦见杨志走了,对林冲的态度缓和了些,虽仍处处提防,却也允他留在山寨,做了第四把交椅。

再说杨志,一路晓行夜宿,总算到了东京。他先找客栈住下,将财物换成银两,又买了些礼品,托人疏通关系,求见高俅。谁知高俅听说他是失了花石纲的杨志,连面都不肯见,只让门房传话说:“一个失职的败将,也敢来求官?滚出去!”

杨志被赶出门,礼品也被扔了出来,气得浑身发抖。他在东京盘桓数日,银两渐渐花光,眼看就要断了生计,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走到街头,解下腰间的宝刀,蹲在地上吆喝:“卖刀!卖刀!家传宝刀,削铁如泥,吹毛断发,杀人不见血!”

那刀确实是柄好刀,刀鞘是鲨鱼皮所制,刀柄镶嵌着宝石,刀身寒光闪闪,引得不少人围观。但问价的多,真想买的少——这般宝刀,少说也得百两银子,寻常百姓哪买得起?

正吆喝间,忽听人群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满脸横肉的地痞拨开众人,摇摇晃晃地走来,正是东京城里有名的泼皮牛二。他见杨志蹲在地上,眯着眼笑道:“你这刀要卖多少钱?”

杨志道:“三百两。”

“什么?三百两?”牛二夸张地叫起来,“你这刀是金子做的?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像你说的那么神!”他抢过刀,掂量了两下,“你说削铁如泥,给我试试!”

杨志忍着气,从地上捡起一根铁钉,放在石头上。牛二一把夺过,往刀上一架,杨志手起刀落,铁钉应声断成两截。

人群中响起喝彩。牛二却撇嘴:“这不算什么!吹毛断发呢?”他揪下自己一撮头发,往刀上一吹,头发果然断成两半,飘落在地。

“还有杀人不见血!”牛二眼睛一亮,忽然按住自己的脖子,对着杨志笑道,“你往我脖子上试试?若真不见血,我就买了!”

周围的人都吓得往后退——谁都知道牛二是个滚刀肉,跟他较真准没好事。

杨志皱眉:“此刀杀人不见血,是说刀刃锋利,血不沾刀。怎能随便试在人身上?”

“我不管!”牛二耍起无赖,抱住杨志的腿,“你不试就是假的!要么把刀给我,要么赔我银子!”他还往杨志身上吐唾沫,骂道,“你这败军之将,卖假刀骗钱,不要脸!”

杨志本就心情烦闷,被牛二缠得心头火起,又见他往自己脸上吐唾沫,再也忍不住,怒吼一声:“你这泼皮,找死!”

他猛地抽出刀,牛二还在骂骂咧咧,没等反应过来,刀已划过他的脖子。一道血线浮现,牛二瞪大眼睛,喉咙里嗬嗬作响,缓缓倒在地上,血流了一地,却真的没沾在刀上——杀人不见血,竟以这种方式应验了。

人群瞬间炸开,有人喊:“杀人了!”

杨志扔掉刀,站在原地,脸上没有丝毫惧色:“我杀了泼皮牛二,为民除害,一人做事一人当!”

不多时,衙役赶来,将杨志捆了,押往开封府。府尹升堂问案,见杨志虽杀了人,却是牛二挑衅在先,且牛二在东京作恶多端,百姓无不痛恨,便判了个“斗杀”,脊杖二十,刺配大名府。

大名府是北宋重镇,知府梁中书乃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权势滔天。他听说押来个杀了东京泼皮牛二的杨志,还是杨家将之后,便好奇地传见。

公堂上,杨志虽戴着枷锁,却身姿挺拔,说起当年失陷花石纲的经过,条理清晰,毫无卑怯之色。梁中书见他气度不凡,又听闻他武艺高强,心中已有了招揽之意,便问:“你既会武艺,可愿在我麾下当差?”

杨志喜出望外,连忙道:“若能为大人效力,杨志万死不辞!”

梁中书当即下令:“免了杨志的罪,除去枷锁,留在府中听用。”

消息传开,府中军士多有不服——一个刺配的犯人,凭什么一来就受重用?尤其是都监李成手下的虞候周谨,更是觉得杨志抢了自己的风头,整日里冷嘲热讽。

梁中书看在眼里,便决定让杨志在比武场上立威。这日,他召集众将,在教场设下擂台,对杨志道:“你若能赢了我麾下将士,我便升你为提辖。”

杨志拱手:“谨遵大人之令。”

周谨第一个跳上擂台,提着长枪:“杨志,敢不敢跟我比一场?”

杨志道:“请指教。”他嫌周谨的枪太轻,便取了根木棍,“我用棍,你用枪,免得说我欺负你。”

周谨气得脸通红,挺枪便刺。杨志不慌不忙,木棍轻轻一挑,便将枪杆格开。周谨枪法虽快,却破绽百出,被杨志用木棍逼得连连后退。不过十回合,杨志一棍打在周谨的护心镜上,周谨“哎哟”一声,摔下擂台。

“不算!”周谨爬起来,捂着胸口道,“我们比箭法!”

梁中书点头应允。两人各射三箭,周谨第一箭射偏,第二箭被杨志用弓梢拨开,第三箭干脆脱了靶;而杨志三箭皆中靶心,最后一箭更是穿透了周谨的箭杆。

众军士见了,无不喝彩。就在这时,人群中冲出个红头发的汉子,提着长柄大斧,大喝一声:“杨志休得猖狂!我来会你!”

此人乃是梁中书麾下的急先锋索超,武艺高强,性子火爆。他见周谨输了,便想为他报仇。

梁中书笑道:“也好,就让索超与你比试一场,若能赢他,提辖之位便稳了。”

杨志与索超上了擂台,一个使枪,一个使斧,斗在一处。索超的斧法刚猛霸道,每一斧都带着风声,仿佛要将杨志劈成两半;杨志的枪法灵巧多变,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如灵蛇吐信,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斧刃,反击要害。

两人斗了八十余回合,依旧难分胜负。梁中书看得兴起,拍着桌子叫好:“好!真是好!两位都是好汉!”他下令停手,对众人道,“杨志武艺高强,不输索超,即日起升为提辖!”

杨志谢过梁中书,索超虽性子急,却也佩服杨志的本事,上前抱拳道:“杨提辖,某家服了!”

杨志也回礼:“索兄承让。”

自此,杨志在大名府站稳了脚跟。梁中书见他不仅武艺高强,且做事沉稳,便渐渐委以重任。这日,梁中书召来杨志,屏退左右,低声道:“我有一桩机密事,要托付给你。”

杨志道:“大人请讲。”

梁中书道:“再过几日,便是我岳父蔡京的生辰。我备了十万贯金珠宝贝,作为生辰纲,要送往东京。此事关系重大,我想让你亲自押运,不知你可敢接?”

杨志心中一动——若能办好此事,说不定能借蔡京的关系,彻底洗刷自己的罪名,官复原职。他郑重道:“大人信任,杨志万死不辞!定将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

梁中书满意地点点头:“好!我就信你!你需要多少人手,尽管开口。”

杨志道:“人不在多,在于精。请大人给我十个精明强干的军汉,再让索超将军派几个熟悉路途的虞候相助便可。”他顿了顿,又道,“只是押送生辰纲须得隐秘,不可大张旗鼓,以免引人注目。”

梁中书道:“都依你。所需之物,我让人尽快备齐。”

离开知府衙门,杨志望着天边的晚霞,握紧了腰间的宝刀。他不知道,这场看似能让他翻身的押运,将会把他推向另一条意想不到的路——水泊梁山的方向。而此时的梁山,林冲正站在聚义厅的窗边,望着水泊上的船只,心中隐隐觉得,自己与杨志的缘分,或许并未结束。

命运的丝线,总在不经意间交织。那十万贯生辰纲,不仅牵动着梁中书和蔡京的心,也牵动着江湖上无数好汉的目光。一场围绕着生辰纲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而杨志与林冲这两位好汉的人生轨迹,终将在不久的将来,再次交汇在水泊梁山的聚义厅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81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