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62章 四大名着: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荣国府的元宵,是从午后就开始热闹的。荣庆堂的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宫灯,琉璃的、羊角的、纱绢的,点亮时像一片流动的星河。地上铺着厚厚的红毡,踩上去悄无声息,却暖得能焐热脚底的寒气。贾母坐在上首的宝座上,披着件紫貂披风,手里捏着个暖炉,看着底下穿梭忙碌的丫鬟仆妇,脸上的笑纹里都盛着暖意。

“老太太,说书的班子来了。”王熙凤穿着件水红撒花袄,快步走进来,鬓边的赤金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刚在外面试了嗓子,字正腔圆的,保准您爱听。”她今儿特意打扮得喜庆,为的就是哄贾母高兴。

贾母笑道:“快请进来,我正闷得慌呢。”

说书先生被请进来,是个白胡子老头,捧着个醒木,先给贾母磕了头,才在旁边的小桌前坐下。醒木一拍,清脆一声,故事开了头——讲的是前朝一位才子,与相府千金相爱,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

那先生说得绘声绘色,时而激昂,时而悲切,把众人都听呆了。宝玉尤其入神,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自己就是那故事里的才子。黛玉坐在贾母身边,手里捏着块帕子,听到动情处,眼圈微微泛红。

故事说完,贾母却摇了摇头:“这故事,听着热闹,实则荒唐。哪有那么多一见钟情,非君不嫁的?多半是些酸儒编出来的,哄骗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说得是,那些书里的才子佳人,总免不了些私情,看着不像样子。”

宝玉却忍不住道:“外祖母,也不全是荒唐的,真心相爱的人,历经磨难在一起,不是很好吗?”

贾母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这世间的事,哪有那么多圆满?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理。”

黛玉听着,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低下头,没再说话。她知道,贾母说的是对的,可心里却偏偏向往着那些“荒唐”的故事。

王熙凤见气氛有些沉,连忙打圆场:“老太太说的是正经道理,那些故事,也就听个乐子。要说才子佳人,咱们府里就有——宝二爷才貌双全,林姑娘、宝姑娘哪个不是倾国倾城?这要是编进书里,保管比那先生说的好听。”

这话一出,把贾母逗乐了:“就你嘴甜。”众人也跟着笑,刚才的些许沉闷,顿时烟消云散。

正说着,外面传来太监的唱喏声:“娘娘有赏赐!”

众人连忙起身迎接,只见两个小太监捧着个锦盒进来,说:“娘娘说了,今儿元宵,特备了几个灯谜,让老太太和各位爷、姑娘猜猜,猜出来的,写下来,奴才带回宫去。”

贾母打开锦盒,里面是几张素笺,上面写着灯谜。第一个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是什么?”贾母琢磨着。

宝玉脱口而出:“是爆竹!”

众人都点头:“对,是爆竹。”

第二个谜:“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宝钗想了想:“是算盘。”

“没错,是算盘。”王夫人赞道。

第三个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黛玉轻声道:“是风筝。”

宝玉看着她,心里一动,这风筝的谜,竟像是在说他们自己。

第四个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众人都猜不出,最后还是探春说:“是佛前海灯。”

灯谜猜完,小太监拿着众人写的答案,谢恩离去。贾母笑道:“还是咱们家的孩子聪明,一个个都猜中了。”

夜宴正式开始,山珍海味摆满了桌子,丫鬟们穿梭着倒酒布菜。贾母兴致很高,让宝玉给众人敬酒。宝玉先给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敬了酒,又给黛玉、宝钗、探春等人敬酒。敬到黛玉时,黛玉刚要举杯,却被王熙凤拦住:“林妹妹身子弱,少喝点,我替你喝。”说着,抢过黛玉的酒杯,一饮而尽。

黛玉笑着谢了,心里却暖暖的。

席间,王熙凤挨着平儿,低声算着账:“再过两年,宝二爷和林姑娘也该议亲了,宝姑娘的婚事也得趁早。到时候,光是彩礼、嫁妆,就得花不少钱。还有府里的日常开销,老太太、太太的用度,哪一样都少不了……”

平儿低声道:“奶奶,府里的进项越来越少,开销却越来越大,得省着点了。”

“我知道,”王熙凤皱着眉,“可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尤其是孩子们的婚事,得办得风风光光的。回头我再琢磨琢磨,看看哪里能挪出些银子来。”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争吵声,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二奶奶,不好了,三姑娘院里的小丫头,被门房的家丁欺负了!”

探春性子烈,一听就站了起来:“怎么回事?”

平儿也连忙起身:“我去看看。”

平儿赶到门口,只见几个家丁正围着一个小丫头,推推搡搡的。那小丫头是探春院里的,手里拿着个灯笼,灯笼被打碎了,正哭着呢。

“你们干什么?”平儿厉声喝道。

那家丁见是平儿,气焰矮了半截,嘟囔道:“这小丫头不长眼,撞了我们,还敢顶嘴。”

“她是三姑娘院里的人,你们也敢欺负?”平儿怒道,“三姑娘是什么身份?你们是什么东西?也敢动手动脚!还不快给小丫头赔罪!”

那家丁不敢违逆,只得给小丫头道歉。平儿又道:“这事我回二奶奶,定要罚你们!以后再敢欺负主子院里的人,仔细你们的皮!”

处理完这事,平儿回到席上,把经过说了一遍。探春红着眼圈,谢了平儿:“多谢平姐姐。”

贾母怒道:“这些奴才,越来越没规矩了!王熙凤,你得好好管管!”

王熙凤连忙应道:“是,老太太,我回头定重重罚他们。”

夜宴在热闹又有些小插曲中继续着,直到深夜,才渐渐散去。宝玉送黛玉回潇湘馆,路上,月光洒在雪地上,亮得像白昼。

“刚才那个风筝的谜,”宝玉忽然说,“我觉得像在说我们。”

黛玉脚步一顿,没说话。

“我不要做断线的风筝,”宝玉看着她,认真地说,“我要和你在一起,不管什么天运人功,什么阴阳数不同。”

黛玉的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苍白,她轻轻“嗯”了一声,快步往前走去。

回到潇湘馆,黛玉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月光,心里乱糟糟的。王熙凤算的账,贾母说的话,宝玉的誓言,像一团乱麻,缠在她心上。

荣国府的元宵夜,灯火辉煌,笑语喧阗,可这繁华背后,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事和算计。黛玉知道,这样的夜晚,就像那爆竹,热闹过后,只剩下一地灰烬,而她和宝玉的未来,就像那风筝,不知何时会断线。

窗外的红梅,在月光下开得正艳,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映着这琉璃世界,也映着黛玉那双含着泪光的眼睛。她不知道,这样的元宵夜宴,她还能参加几次,而那些看似坚固的亲情、爱情,又能维系多久。

夜渐渐深了,荣国府的灯火一盏盏熄灭,只剩下几盏宫灯,在寒风中摇曳,像一个个孤独的守望者,守着这短暂的繁华,和即将到来的未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56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