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 分类:女生 | 字数:0

李小龙之精武门

书名: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作者:权演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1

民国三年的上海,黄浦江的汽笛声混着租界里的电车铃,在初秋的薄雾里荡出几分混沌。精武门的青砖灰瓦浸在连绵的阴雨里,门楣上那块\"精武体操会\"的匾额被雨水打湿,墨迹晕染得像团化不开的愁绪。

陈真跪在灵堂中央时,膝盖下的蒲团已经泛出深色的水渍。供桌上的白烛燃到第三茬,烛芯爆出的灯花落在霍元甲的遗像上,照片里的男人穿着短褂,眼神里的刚毅还没被死亡磨去棱角。三天前他在菲律宾接到电报,只\"师殁速归\"四字,就让他攥碎了手里的船票,扒着货轮的栏杆在浪里漂了整三日。

\"五师弟,起来歇歇吧。\"大师兄刘振声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沙哑,他袖口缠着白布条,上面还沾着没擦净的药渍,\"师父走得安详,你这样熬垮了身子,反倒让他不安心。\"

陈真没抬头,指节因为攥得太紧泛出青白。他能闻见空气中的药味,不是跌打损伤的草药香,是种带着甜腥的古怪气息,像他在码头见过的腐烂海鱼。师父上个月还在信里说要教他新创的迷踪拳,怎么转眼就成了灵前这方小小的牌位?

灵堂外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几个师弟撞开竹帘冲进来,棉袍下摆溅着泥点。\"大师兄!日本人来了!\"

陈真猛地抬头,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般炸开。他认得领头那人,是虹口道场的总教头铃木宽,玄色和服上绣着银线樱花,手里捧着的东西用红布盖着,在一片素白的灵堂前刺得人眼疼。

\"霍先生仙逝,我等前来吊唁。\"铃木宽的中文带着生硬的卷舌音,他掀开红布,露出块黑漆木牌,上面\"东亚病夫\"四个金字在烛火下闪着冷光,\"听闻精武门拳法冠绝上海,不知哪位肯赐教?也好让我等见识,这病夫的拳脚究竟有几分力气。\"

刘振声攥着拳头往前走了半步,却被身后的师弟拉住。\"师兄,不能中了他们的计!\"陈真已经摸到了腰间的短棍,那是师父送他的十八岁礼物,檀木柄上还留着他的指痕。

\"五师弟!\"刘振声按住他的肩膀,掌心的力道几乎要捏碎他的骨头,\"师父刚走,精武门不能乱!\"

铃木宽的笑声像碎玻璃刮过铁皮,他把木牌往供桌上一放,和服的下摆扫过霍元甲的灵位。\"既然没人敢接招,这牌匾就留着做个念想。\"他带着人转身时,故意用靴底碾过门槛上的白幡,\"三日后再来拜访,希望精武门的好汉们,别都躲在棺材后头发抖。\"

陈真看着那四个字,喉结滚动得像吞了块烧红的烙铁。直到日本人的脚步声消失在巷口,他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我去会会他们。\"

虹口道场的木格窗糊着米纸,里面传出整齐的喝喊声。陈真站在道场门口,摘下沾着雨水的斗笠,露出被风吹乱的黑发。两个守门的武士刚要拔刀,就被他反手扣住手腕,关节错动的脆响混着痛呼撞在门柱上。

道场里的人齐刷刷转过头,三十多个穿着白色道服的弟子围成圈,铃木宽正坐在上首擦拭武士刀。陈真的黑布鞋踩在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解开对襟短褂的扣子,露出精瘦却结实的臂膀,臂上的肌肉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像蓄势待发的豹子。

\"铃木教头说中国人是病夫?\"他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场子里的喘息声,\"我来讨个说法。\"

最先冲上来的是个高个武士,拳头带着风声砸向他面门。陈真侧身时脚下像生了根,手肘顺势撞在对方肋下,那武士闷哼着弯腰的瞬间,他已经抓住对方的道服领子,借着腰腹的力量将人甩过头顶,重重砸在兵器架上。刀枪剑戟噼里啪啦落了一地,惊得众人倒吸冷气。

三个武士同时攻上来,拳脚带着破空声织成网。陈真不退反进,左脚为轴旋身半周,右腿带着劲风扫过,踢得两人胫骨剧痛跪地,剩下那个刚要出拳,就被他扣住手腕反剪到背后,只听\"咔\"的一声轻响,肩关节脱臼的武士疼得脸色惨白。

铃木宽终于站起身,武士刀在手里转了个圈。\"你的功夫不错,可惜生错了地方。\"他的刀劈下来时带着残影,却被陈真用两根手指夹住刀身,那两根手指像铁钳般纹丝不动。

\"师父教过我,习武是为了止戈。\"陈真的指节渐渐用力,刀身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但对付豺狼,要用猎枪。\"话音未落,他猛地侧身,手肘击中铃木宽的胸口,同时夺过武士刀,反手插在道场中央的木柱上,刀身震颤着发出龙吟般的声响。

铃木宽捂着胸口后退,看着弟子们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忽然觉得那把插在柱上的刀,像根刺进心脏的骨头。陈真整理着短褂的下摆,目光扫过那些惊恐的脸:\"回去告诉你们的人,中国人的骨头,不是谁都能啃的。\"

走出道场时,夕阳正把云层染成血红色。陈真路过外滩公园,铁栅栏上挂着的木牌在风里摇晃,\"狗与华人不准入内\"七个字被夕阳照得刺眼。三个穿西装的日本人正对着牌楼下的黄包车夫指指点点,其中一个瘦高个忽然冲他怪笑:\"看,又一个想进公园的病夫。\"

陈真停下脚步,黄浦江的风掀起他的衣角。瘦高个伸手要推他的胸口,手腕却被攥住,陈真的拇指按在他的脉搏上,稍一用力,那人就疼得弯下腰。另两个日本人抄起路边的木棍,却被他侧身躲过,飞起的一脚踢中木棍中间,断裂的木茬溅起半尺高。

围观的中国人渐渐围拢过来,有人认出他是精武门的弟子,小声喊着:\"打!给这帮东洋鬼子点颜色看看!\"

陈真没用全力,却每一招都让日本人狼狈不堪。他避开瘦高个的拳头,顺势将人绊倒在木牌下,那\"狗与华人\"的字迹正压在他背上。另一个想从背后偷袭的日本人,被他反手按在栅栏上,脸颊贴着冰凉的铁条,眼睁睁看着同伴被打得抱头鼠窜。

\"这公园是中国人的地!\"一个挑着菜担的老汉忍不住喊,\"凭什么不让咱们进?\"

陈真扯下那块木牌,双臂用力一拧,坚硬的木板像麻花般卷起来。他把卷成棍状的木牌扔在地上,用脚碾成碎片:\"从今天起,这牌子我说了不算,但你们的拳头说了才算。\"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有人把手里的馒头塞给他,有人要拉他去酒馆。陈真只是拱了拱手,转身往精武门的方向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柄出鞘的剑。

但精武门的景象让他的脚步猛地顿住。朱漆大门被劈成两半,门槛上的铜环歪在一边,院子里的练武桩断成几截,散落的兵器上沾着暗红的血迹。刘振声靠在门框上,额角缠着的纱布渗出血来,看见他就急得直摆手:\"五师弟,快走!\"

堂屋里横七竖八躺着受伤的师弟,有人断了胳膊,有人被打得口鼻出血。二师兄捂着肋骨咳着说:\"铃木宽带了几十人来,说不交出你就烧了精武门......\"

陈真蹲下身给一个昏迷的小师弟把脉,指下的脉搏微弱得像风中残烛。他摸到师弟后颈的淤青,那是被重物击打的痕迹,指节瞬间绷得像铁块。

\"他们还说,\"刘振声的声音带着哭腔,\"师父的死......不是生病那么简单。\"

这句话像道闪电劈进陈真的脑子。他想起灵堂里那股怪味,想起师父临终前紧握的拳头,想起铃木宽提到师父时眼中一闪而过的阴狠。他忽然站起身,往药房走:\"我去看看师父的药渣。\"

药渣在瓦罐里堆成小山,陈真用竹签一点点拨开,指尖触到几粒灰白色的粉末。他放在鼻尖一闻,瞳孔骤然收缩——这是马钱子的粉末,少量能治风湿,过量就是穿肠的毒药。

\"三天前有人送来一服汤药,说是日本领事馆的医生开的,\"烧火的老张头颤巍巍地说,\"当时师父喝了就说头晕,第二天就......\"

陈真捏紧手里的竹签,竹纤维扎进掌心也没察觉。他走到院子里,看着满地狼藉忽然笑了,笑声里裹着冰碴子:\"我不走。\"

\"可他们......\"

\"让他们来。\"陈真捡起地上的半截枪杆,在手里掂了掂,\"师父的仇,师弟们的伤,还有那块'东亚病夫'的牌子,我一并跟他们算。\"

接下来的三天,陈真像变了个人。白天他帮着师兄们治伤,给断了腿的师弟接骨时手稳得像磐石;夜里就揣着个馒头出去,在虹口道场附近的暗巷里蹲守。他看见铃木宽和一个穿西装的英国人进了领事馆,听见他们用日语说\"霍元甲知道了太多\",看见那个送药的\"医生\"从道场后门溜走,怀里揣着个沉甸甸的钱袋。

线索像散落的珠子,被他一点点串起来。原来师父发现日本人偷偷往面粉里掺鸦片,正要报官时遭了毒手,铃木宽不过是个跑腿的,真正的主使是租界里的洋商和日本领事馆的翻译官。

第七天夜里,月黑风高。陈真换上身黑色夜行衣,腰间别着把短刀,像只夜枭掠过精武门的墙头。虹口道场的狗刚要吠,就被他扔过去的石子打哑了喉咙。

他翻墙而入时,正撞见十几个武士在喝酒,地上的清酒瓶倒得横七竖八。铃木宽搂着个穿和服的女人,手里把玩着那把武士刀,旁边坐着的英国人正用银叉叉起块生鱼片。

\"铃木教头,今晚的月色不错。\"陈真的声音从梁上传来,惊得众人酒意全消。他纵身跃下时带起一阵风,脚刚落地就踹翻了旁边的酒桌,滚烫的清酒泼在武士们的道服上。

短刀出鞘的寒光闪过,陈真却没先用刀。他一记侧踢踹中最近那个武士的下巴,借着反弹的力道旋身,手肘撞在另一个人的太阳穴上。英国人掏出左轮手枪,还没扣动扳机,手腕就被陈真用两指锁住,枪掉在地上的瞬间,他已经被拧着胳膊按在榻榻米上,脸贴着满是酒渍的地板。

铃木宽的刀劈过来时,陈真正一脚踩在英国商人的背上。他侧身避开刀锋,左手抓住刀背,右手成拳直击铃木宽的肋下。这一拳用了十足的力气,听得见骨裂的轻响,铃木宽的刀\"当啷\"落地,整个人像虾米般蜷起来。

\"说!谁让你毒死我师父的?\"陈真揪住他的发髻,把他的脸往桌角撞。

铃木宽吐着血沫狂笑:\"杀了我也没用,领事馆会派兵......\"

话没说完就被陈真一拳打断了牙齿。道场里的武士们举着刀围上来,陈真抓起地上的武士刀,刀光在昏黄的油灯下划出半圆,刀风扫过之处,兵器落地的脆响此起彼伏。他的动作快得像道影子,拳脚带着风声,每一击都精准地落在对方的要害,却又留着分寸不致命——他要让这些人活着看到,中国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病夫。

等他走出道场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短刀上的血珠滴在青石板上,像绽开的红梅。他没回精武门,而是往巡捕房的方向走,路上遇到卖早点的小贩,还笑着买了两个热包子。

\"五师弟!\"刘振声带着师弟们追上来,每个人手里都握着木棍,\"跟我们回去!咱们跟他们拼了!\"

陈真把包子塞给最小的师弟,摸了摸他的头:\"精武门不能没人。\"他指了指身后,\"我去自首,他们抓了我,就不会再找精武门的麻烦。\"

\"可他们会杀了你的!\"

\"杀了我一个,还有你们。\"陈真整了整刘振声的衣领,忽然想起刚入师门那天,师父也是这样拍着他的肩膀说\"习武先习德\",\"告诉后来的人,中国人的骨头,从来都硬得很。\"

他转身往巡捕房走,脚步轻快得像要去赴宴。刚走到精武门门口,就看见黑压压的巡捕围了上来,手里的步枪闪着冷光。为首的英国人举起喇叭,用生硬的中文喊:\"交出陈真,否则格杀勿论!\"

陈真推开挡在身前的师兄,大步走到队伍前。晨雾里他的身影不算高大,却像座山般挡住了巡捕的枪口。

\"我就是陈真。\"

\"把他绑起来!\"

\"等等。\"陈真忽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的伤疤,那是去年打擂台时被日本人的暗器划伤的,\"我有话说。\"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传开,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霍师父是被毒死的,虹口道场的铃木宽可以作证;日本人往面粉里掺鸦片,领事馆的翻译官手里有账册;还有那块'东亚病夫'的牌子,现在应该在巡捕房的证物箱里......\"

枪声在他说到一半时响起,子弹穿透胸膛的瞬间,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师父的情景。那天阳光很好,师父在院子里教弟子们扎马步,看见他站在门口,笑着扔过来一把木剑:\"想学武?先学怎么做人。\"

陈真倒下去的时候,眼睛望着精武门的方向。他看见刘振声把师弟们护在身后,看见巷口挤满了举着锄头扁担的中国人,看见有人捡起他掉在地上的短刀,高高举过头顶。

后来的事,陈真就不知道了。他不知道自己死后,精武门的弟子们把他的遗体偷偷埋在霍元甲的墓旁;不知道那个被他救过的黄包车夫,逢人就讲\"有个叫陈真的好汉,一拳打断了日本人的腿\";不知道十年后,有个穿中山装的青年在他的坟前立了块碑,上面刻着\"精武精神,永垂不朽\"。

只知道那天清晨,上海的雾散了些,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精武门的匾额上,把\"精武\"两个字照得金灿灿的,像无数双不肯屈服的眼睛。

陈真倒下的那一刻,刘振声感觉整个世界的声音都被抽干了。巡捕的步枪还冒着青烟,弹壳落在青石板上的脆响,像砸在每个人的心上。他扑过去抱住陈真时,那具温热的身体正在迅速变冷,血从指缝里涌出来,染红了他袖口的白布条——那是为师父戴的孝,如今又添了新的哀思。

“五师弟!”刘振声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陈真的眼睛还睁着,望着精武门门楣上的匾额,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笑意。刘振声伸手想合上他的眼睛,指尖却抖得厉害,直到最小的师弟哭出声来,他才猛地一拳砸在地上,青砖裂开细纹。

巡捕们举着枪围上来,枪托撞在门板上发出沉闷的响。“把人带走!”为首的英国警官用马鞭指着陈真的尸体,马靴踩过地上的血迹,“精武门所有人,通通带到巡捕房问话!”

巷口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卖菜的王婆举着扁担冲在前头,后面跟着扛着锄头的农夫、拉黄包车的车夫,还有几个穿着学生制服的年轻人。“不准动精武门的人!”王婆的裹脚布跑松了,露出变形的脚趾,“陈真好汉是为咱们中国人出气!”

人群像潮水般涌过来,巡捕的枪被挤得歪歪斜斜。有人捡起地上的石子,砸在英国警官的礼帽上;有人扯住巡捕的枪带,嘴里喊着“还我们陈真”;连平时最胆小的报童,都敢冲上去咬了那个开枪的巡捕一口。

刘振声趁机背起陈真,往内堂跑。二师兄带着几个师弟把住门槛,用断了的枪杆顶住门板。“快!把五师弟藏起来!”刘振声的声音带着哭腔,他知道陈真的尸体绝不能落入巡捕手里——那不仅是对逝者的亵渎,更是对所有中国人的羞辱。

内堂的地板下有个暗格,是师父当年为了躲避清廷追捕挖的。刘振声揭开木板时,里面还放着几件旧兵器。他小心翼翼地把陈真放进去,用干净的白布擦去他脸上的血污,忽然发现陈真紧握的拳头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是那天从公园回来时,一个老汉塞给他的。

“放心去吧,”刘振声对着暗格低声说,“你的事,我们替你做完。”

等他回到前院,巡捕已经被愤怒的民众赶跑了,巷子里散落着破掉的警帽和折断的马鞭。王婆正用围裙擦着眼泪,看见他就说:“振声,陈真的仇,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对!去找日本人算账!”

“把虹口道场砸了!”

刘振声忽然抬手止住众人的喧哗。他看着满地狼藉,想起陈真临走前说的话——“杀了我一个,还有你们”。他深吸一口气,声音虽然沙哑却异常坚定:“报仇要报,但不是现在。”

他指着精武门的匾额:“师父创精武门,不是为了让我们打打杀杀,是为了让中国人强身健体,不再被人欺负。陈真师弟用命告诉我们,怕没用,躲没用,唯有站着死,才算中国人。”

人群安静下来,有人攥紧了拳头,有人红了眼眶。

“今天起,”刘振声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愿意留下的,跟我重修精武门;愿意走的,我不拦着。但我刘振声在这发誓,师父的冤屈,陈真的血,迟早有一天,要让那些洋鬼子和东洋佬,加倍还回来!”

那天下午,精武门的弟子们开始清理废墟。断了腿的三师兄拄着拐杖搬瓦片,伤了手的小师弟用嘴叼着绳子捆木柴,连附近的街坊都来帮忙——卖米的张老板送来两袋糙米,铁匠铺的李师傅带着徒弟来修门,连租界里的几个学生,都偷偷运来几车石灰。

刘振声在灵堂前重新立了块牌位,上面没写“陈真之灵”,只刻着“中华好男儿”五个字。供桌上摆着陈真生前用的那根檀木短棍,棍身上的指痕被摩挲得发亮。

而此时的虹口道场,正弥漫着另一种恐慌。铃木宽躺在榻榻米上,断了的肋骨让他连呼吸都疼。那个穿西装的英国人站在窗边,看着外面聚集的中国人,脸色阴沉得像要下雨。“领事馆的人怎么说?”

“他们说陈真必须死,”翻译官战战兢兢地回答,“可现在……”

“废物!”英国人猛地转身,银质怀表在手里摔得作响,“连个死人都摆不平,还想在上海做生意?”

铃木宽咳出一口血沫:“那陈真……太能打了。他好像不怕疼,打他十拳,他只要一拳,就能把人打趴下。”

“我不管他能打多少拳,”英国人的声音冷得像冰,“明天一早,我要看到精武门被查封,所有跟陈真有关系的人,都得死!”

但他没能等到明天。深夜,一个黑影撬开道场的后门,手里提着桶煤油。火光冲天时,铃木宽正做着噩梦,梦见陈真带着满身血污站在他床前,那双眼亮得像淬了火的刀。等他被浓烟呛醒,整个道场已经烧得只剩框架,那些挂在墙上的武士刀,在火里扭曲成奇怪的形状。

放火的是黄包车夫阿福。他把车停在街角,看着火光映红半边天,忽然对着精武门的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响头。“陈真兄弟,我替你烧了他们的窝!”

这场火,像根引线,点燃了整个上海的怒火。第二天一早,各国租界的报纸都登了消息,有的说“暴民纵火”,有的骂“支那人野蛮”,但更多的中国人,却在茶馆酒肆里悄悄传递着消息——“陈真的弟兄们动手了”。

刘振声看着报纸上的照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从陈真扯碎“狗与华人不准入内”的木牌那天起,有些东西就已经不一样了。

半个月后,精武门重新挂上了匾额。新做的门板上还留着斧头劈过的痕迹,刘振声却没让漆匠填上,他说:“要让后人看看,咱们是从血里爬起来的。”

开张那天,来了很多人。有拄着拐杖的老兵,有背着书包的学生,甚至还有几个穿着旗袍的女先生,说要学几招防身术。刘振声站在门口迎客,看见人群里有个熟悉的身影——是那天公园里被陈真救下的老汉,手里捧着个布包。

“刘师傅,”老汉打开布包,里面是块新做的木牌,上面刻着“精武精神”四个大字,“这是我连夜刻的,给精武门添个念想。”

刘振声接过木牌,指尖触到那些凹凸的刻痕,忽然想起陈真说过的话:“从今天起,这牌子我说了不算,但你们的拳头说了才算。”

他把木牌挂在门楣上,阳光照在上面,每个字都亮得晃眼。

日子一天天过去,精武门的弟子越来越多。刘振声教他们扎马步,教他们出拳,更教他们认字——他说,光有拳脚不行,还得有脑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打。

有学生来请教陈真的功夫,刘振声就把自己记得的招式画下来,一笔一划都带着郑重。“五师叔的拳,快、准、狠,”他指着图纸上的弧线,“但他最厉害的,不是拳头,是这股子气——宁折不弯的骨气。”

师父的冤案也渐渐有了眉目。那个送药的“医生”在码头被人堵住,打了一顿后全招了,说鸦片的事牵扯到好几个洋行大班,霍元甲的死,是他们怕事情败露下的毒手。学生们把供词印成传单,贴满了租界的电线杆,连巡捕房的墙上都没能幸免。

英国人想压下去,却发现越压传得越广。有记者偷偷采访精武门,把霍元甲的事写成连载,登在《申报》上;有商会的人联名上书,要求租界当局彻查;甚至连一些洋教士,都在教堂里说“杀害好人的人,上帝不会饶恕”。

三个月后,那个主使的英国人被调回了国,据说走的时候像条丧家之犬,连箱子都没敢装满。日本领事馆的翻译官被人发现死在黄浦江里,身上绑着块石头,上面写着“鸦片贩子之墓”。

只有铃木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有人说他回了日本,有人说他被仇家杀了,还有人说,他躲在租界的某个角落里,每天晚上都被陈真的影子吓醒。

民国三年的冬天来得早,第一场雪落下来时,刘振声带着几个师弟,悄悄挖出了陈真的遗体。冻土很难挖,他们轮流用镐头刨,手上磨出的血泡冻成了冰碴。

下葬那天,没有棺材,只有块简单的木碑,上面刻着“陈真之墓”。来送葬的人排了两里地,有精武门的弟子,有街上的街坊,还有些不认识的人,只是听说了他的事,特地赶来鞠个躬。

刘振声把那根檀木短棍插进坟前的土里,棍顶系着块红布,在风雪里飘得像团火。“五师弟,”他蹲下来,用手把雪扫开,“你看,现在没人敢说中国人是病夫了。你没做完的事,我们接着做;你没说的话,我们替你说。”

他站起身时,看见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正挣扎着冲破云层。雪地上的脚印歪歪扭扭,却一直通向远方,像无数双正在前行的脚。

很多年后,有人在香港的茶楼里,听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讲起这段往事。老者说,陈真其实没真的死,那天巡捕开的枪打偏了,他被渔民救走,后来去了南洋,教华人子弟练武。

也有人说,他去了美国,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开了家武馆,门口挂着块牌子,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狗除外”。

还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死,只是换了个名字,继续在江湖上行走,看见不平事就出手,看见欺负中国人的就打,活成了个传说。

但不管哪种说法,有件事是肯定的——从陈真扯碎那块木牌,踢翻虹口道场的那天起,中国人的腰杆,就一点点挺直了。就像精武门门楣上那块“精武精神”的木牌,任凭风吹雨打,始终立在那里,亮得像永不熄灭的光。

而那个冬天,刘振声在陈真的坟前立了块新碑,上面刻着一句话: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雪落在碑上,很快就积了薄薄一层,却盖不住那字里行间的滚烫。远处的黄浦江上传来汽笛声,悠长而有力,像在回应着什么,又像在呼唤着什么。

民国五年的春天,上海终于褪去了连绵的阴雨。黄浦江畔的樱花落了满地,精武门的院子里,新栽的梧桐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刘振声站在演武场中央,看着弟子们扎马步的身影,忽然想起两年前的那个清晨——陈真倒在血泊里时,也是这样一个樱花纷飞的日子。

“师父,您看我这招对不对?”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出拳时露了破绽,刘振声伸手按住他的手腕,指尖触到少年掌心的厚茧。这孩子叫小石头,是陈真救下的那个黄包车夫的儿子,爹娘去年染了风寒走了,就来精武门当了学徒。

“出拳要沉肩,”刘振声握着他的拳头往回收,“像陈真师叔教的那样,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力从地起。”

小石头的眼睛亮起来:“就是那个一拳打趴十几个日本人的陈真师叔?”

“嗯。”刘振声望着墙角那根檀木短棍,棍身上的红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那是他从陈真坟前取回来的,如今成了精武门的信物,谁练得最刻苦,就能在每月初一亲手擦拭它。

这两年,上海变了很多。外滩公园的那块木牌早就没了踪影,据说去年有个留洋回来的学生,带着几百人硬生生闯进公园,英国人看着黑压压的人群,连屁都没敢放一个。虹口道场重建后,再也没人敢挂“东亚病夫”的匾额,路过的中国人啐口唾沫,里面的武士也只敢当没看见。

但刘振声知道,这些改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记得那些深夜里,弟子们偷偷往日本人的仓库里扔火把;记得报童们冒着被打的风险,把揭露鸦片贸易的传单塞进每户人家的门缝;记得王婆带着街坊们,用扁担把前来挑衅的巡捕赶得抱头鼠窜。

这些人里,有识字的学生,有目不识丁的苦力,有穿西装的先生,也有裹小脚的妇人。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却都记得陈真站在公园门口说的那句话——“你们的拳头说了才算”。

这天傍晚,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跌跌撞撞闯进精武门。守门的弟子刚要拦,就被他抓住胳膊,嘶哑着喊:“我找刘振声!我知道铃木宽在哪!”

刘振声正在药房捣药,听见动静走出来。那乞丐抬起头,满脸污垢遮不住眼角的疤痕——是当年被铃木宽打断腿的三师弟!

“三师兄?”刘振声手里的药杵“当啷”落地,“你不是……”

“我没死!”三师弟的眼泪混着泥水流下来,“当年被日本人扔进黄浦江,是个打鱼的救了我。我在乡下养了两年伤,前几天在苏州河码头,看见铃木宽了!”

他说铃木宽没回日本,也没躲在租界,而是化名“木宽”,在码头当起了把头,靠着勾结巡捕欺压苦力过活。“他身边总跟着十几个打手,腰里还别着枪,我听见他跟人说,要找机会报复精武门!”

刘振声的指节瞬间捏紧。这两年他不是没想过找铃木宽,只是对方像泥鳅一样滑,如今既然知道了踪迹,就没理由再放过。

“师父的仇,陈真的仇,不能就这么算了。”二师兄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握着柄锈迹斑斑的短刀,是当年陈真用过的那把。

弟子们纷纷围上来,有的抄起长枪,有的握紧拳头,连小石头都举起了手里的木剑:“我也去!”

刘振声却摇了摇头。他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忽然想起陈真潜入虹口道场那晚,眼里的决绝与温柔。“报仇,不是要杀了他。”

他转身回房,取出一卷纸,上面是这两年收集的证据——铃木宽贩卖鸦片的账册、杀害码头工人的证词、勾结巡捕的书信,厚厚一沓,用红绳捆得整整齐齐。

“明天一早,我们去巡捕房。”刘振声把纸卷递给二师兄,“但不是去告状,是去让他们看着。”

第二天清晨,精武门的弟子们排着队往码头走。刘振声走在最前面,手里捧着霍元甲和陈真的牌位,二师兄举着那卷证据,后面跟着扛着木棍的弟子,还有闻讯赶来的街坊,浩浩荡荡几百人,把码头的石板路踩得咚咚作响。

铃木宽正在指挥苦力卸鸦片,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吓得拔枪就想跑。但他刚举起枪,就被身后的苦力抱住了腰——是当年被他打断肋骨的阿福。

“铃木宽!你还认得我吗?”阿福的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陈真兄弟没杀你,是想让你看看中国人站起来的样子!”

周围的苦力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有的捡起地上的扁担,有的挡住去路,把铃木宽和他的打手围在中间。这些平日里任人打骂的汉子,此刻眼里的怒火,比黄浦江的浪头还要烈。

刘振声走上前,把牌位放在木箱上。霍元甲的照片里,眼神依旧刚毅;而陈真的牌位前,摆着半块风干的馒头,是从他坟里挖出来的,上面还留着牙印。

“师父,五师弟,”刘振声对着牌位深深鞠躬,“今天,我们替你们把公道讨回来了。”

他展开那些证据,一张张念出来。贩卖鸦片多少箱,害死多少人,收了日本人多少好处……每念一句,周围的骂声就高一分。铃木宽的脸从红变白,再变青,手里的枪“啪”地掉在地上。

巡捕们姗姗来迟,举着枪喊“都散开”,却被愤怒的人群逼得连连后退。一个老巡捕看着木箱上的牌位,忽然把枪收了起来——他是中国人,当年陈真在公园收拾日本人时,他就站在人群里。

“把他抓起来!”有人喊了一声,立刻有苦力冲上去,用麻绳把铃木宽捆得像粽子。他挣扎着哭喊,说自己是日本人,有领事保护,但没人理他——在几百双愤怒的眼睛面前,所谓的“领事保护”,连屁都不如。

刘振声没让弟子们打他,也没送他去巡捕房。他让人把铃木宽吊在码头的旗杆上,旁边挂着那些证据,让每个路过的人都看看,这个害死霍元甲、打伤陈真的凶手,如今是什么下场。

三天后,铃木宽被日本领事馆偷偷赎走,但听说回去就被剖腹了——在他们眼里,一个被中国人活捉的武士,活着比死了更丢人。而那些贩卖鸦片的洋行大班,也被各国领事馆召回,临走前还被上海的中国人扔了一路烂菜叶。

精武门的匾额重新漆过,在阳光下亮得耀眼。刘振声站在门楣下,看着来来往往的弟子,忽然明白师父和陈真要做的,从来不是报仇。

是唤醒。

唤醒那些跪着的人,让他们知道自己能站着;唤醒那些怕着的人,让他们知道拳头能说话;唤醒那些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的人,让他们记得黄皮肤下的血,是热的。

那年冬天,陈真的坟前立了块新碑。没有名字,只刻着八个字:

“精武精神,永照山河。”

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放下一束花,有的献上一壶酒,有的只是默默站一会儿,对着墓碑深深鞠躬。有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在碑前敬了个军礼,他说自己要去北方打军阀,带着陈真的精神去。

小石头也跟着刘振声去了。他摸着冰冷的石碑,忽然问:“师父,陈真师叔真的死了吗?”

刘振声望着远处的黄浦江,江面上的汽笛声正穿透薄雾,像一声悠长的呐喊。他笑了笑,眼里闪着光:

“你看那江水,流了千百年,断过吗?

你看那太阳,落了又升起,灭过吗?

陈真这样的人,是死不了的。”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柄并立的剑。远处的精武门里,传来弟子们练武的喝喊声,一声比一声响亮,震得枝头的积雪簌簌落下,露出下面嫩绿的新芽。

那新芽,在寒风里微微颤抖,却倔强地,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5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