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作者:牛肉锅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55章 燃眉之急?

书名: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作者:牛肉锅贴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2

她悄悄观察过,陆青阳看书的样子,确实很专注,眼神很定,不像是在走神。

赵卫国也注意到了陆青阳的状态。

他皱了皱眉,对这种“混日子”的态度自然是不喜的。

但他暂时也挑不出什么错——人家分配的任务都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又快又好,剩下的时间学习伟人思想,你能说他不对?

他只能把不满压在心里,等着看陆青阳什么时候自己露出破绽,或者被这种边缘化逼得主动犯错。

然而,他们都不知道的是,陆青阳看似专注在看书。

实则整个意识都在空间里面,分析着一些碎片的细节。

就在他完成分析,意识准备回归现实时——

“啪!”

张建军重重地合上钢笔帽,声音带着明显的烦躁和一丝刻意。

他站起身,拎起暖水瓶,踱步到陆青阳桌边,斜睨着那本《实践论》。

用刚好能让办公室所有人听清的音量,拖长了调子:

“我说陆副科长啊,您这《实践论》钻研得可够深入的!这都看一上午了,想必是理论联系实际,有了深刻的‘实践’心得了吧?不像我们这些俗人,整天被这些具体的煤啊、油啊、肥皂指标缠得头晕眼花,想学习都没您这份‘超然’啊!”

讽刺之意溢于言表,直指陆青阳不干实事,只会空谈理论。

王秀梅停下了打算盘的手,紧张地看过来。

赵卫国也放下文件,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看戏”意味。

陆青阳的意识瞬间回归。

他缓缓抬起头,眼神似乎还带着迷茫。

合上书,看向张建军,语气平和,仿佛没听出对方的讽刺,反而顺着“实践”的话题,自然接道:

“张建军同志过奖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伟人思想确实常学常新。”

他话锋一转,目光平静地落在张建军桌上那份刚起草完的、关于某季度工业用碱分配的通知草稿上“说到实践,你那份工业用碱的分配通知草稿,我看了一眼标题和开头单位名单。”

他摸着下巴,仿佛在思考:

“名单里好像没有红星日用化工厂?我记得他们厂是生产民用洗衣皂的,属于保障基本民生的单位,上个月底是不是刚递交了一份关于‘纯碱供应紧张影响肥皂产量’的情况说明?

那份说明好像归档在‘日用化工类’的待处理文件筐里,如果分配计划里完全没考虑他们的缺口,会不会影响到下个月民用肥皂的市场供应?

这算不算…实践环节可能忽略了部分重要的民生需求?”

张建军的脸色“唰”地变了!那份通知是他刚起草的初稿,名单确实漏掉了红星厂。

原因无他,红星厂规模不大,在他潜意识里优先级不高,加上最近忙昏了头,完全忘了他们那份情况说明。

如果真按这个名单报上去,红星厂拿不到急需的碱,肥皂减产甚至停产,影响到老百姓买肥皂……这责任他可担不起!

而且,陆青阳怎么会知道那份情况说明?

还知道放在哪个文件筐?他不是一直在“看书”吗?

冷汗瞬间从张建军额角渗出,他顾不上倒水了,也顾不上反驳。

几乎是扑回自己座位,手忙脚乱地翻找起那个“日用化工类”的文件筐,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陆青阳没再理会张建军的窘态,重新翻开《实践论》,目光落回书页。

赵卫国则端起搪瓷缸子喝了一口茶,镜片后的目光在陆青阳身上停留了好几秒,才缓缓移开,重新落在自己面前的文件上,但显然心思已经不在那上面了。

接下来的几天,办公室的氛围发生了一些变化。

张建军虽然依旧不主动和陆青阳说话,但那种明目张胆的轻蔑收敛了不少。

分配任务时,虽然还是把繁琐的基础工作丢给陆青阳,但至少不会故意设绊子。

王秀梅则会在陆青阳需要查阅某些基础数据时,主动把相关文件递给他,态度比以前好了很多。

陆青阳依旧保持着他的节奏。

高效完成分内工作,剩余时间就“学习”伟人思想。

但在旁人看不到的意识空间里,关于“积压帆布”的那条信息流,被他反复推演,形成了一个初步可行的方案。

这天,赵卫国拿着一份文件,眉头紧锁。

是劳保科转来的紧急申请,再次强调了几个重体力工厂劳保用品严重短缺的问题,工人意见很大,甚至有小范围的怠工现象。

劳保科催促综合计划科尽快落实帆布指标的下拨。

“又是帆布!”赵卫国烦躁地敲了敲桌子,“张建军,新帆布指标卡在轻工部那边,一时半会儿下不来,库里还有没有能调剂的?”

张建军苦着脸:“赵科长,您知道的,新帆布指标没下来,库里那点机动库存早就分光了,现在是一点富余都没有!”

王秀梅也小声补充:“是啊,赵科,上个月底才刚清点过,确实没了。”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空气有些凝重。

劳保用品短缺看似小事,但影响工人生产情绪和安全,处理不好,捅上去就是大事。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看书”的陆青阳,缓缓合上了手中的《实践论》。他抬起头,看向赵卫国,语气平静,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刚刚想到”的迟疑:

“赵科长,说到帆布,我前几天整理三号库的旧目录时,好像看到一份1975年‘清仓查库’的遗留清单。

上面登记了一批积压的帆布,规格是幅宽90公分,经纬密度8x8,数量还不少。

标注的存放位置是三号库东区,我记得清单上备注的原因是‘不符合新帐篷标准’。

不知道……这批帆布现在还在不在?如果还在,虽然做帐篷不行了,但帆布本身还是结实的,我在想……”

他顿了顿,像是在斟酌措辞:“劳保用品厂做手套、围裙、工具套这些,对帆布的幅宽和密度要求没那么高,甚至需要更耐磨的料子,这批积压的帆布,是不是可以降级使用,先解燃眉之急?”

赵卫国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三号库东区?积压帆布?他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那批帆布确实存在,因为不符合新的军用帐篷标准,就一直堆在角落里吃灰,成了“死物资”!

这几年帆布供应一直紧张,大家都盯着新指标,谁还会想起那堆“废品”?

“对啊!”赵卫国一拍大腿,脸上阴霾一扫而空。

看向陆青阳的眼神第一次带上了明显的赞许,“陆副科长,你提醒得太及时了!那批帆布还在!肯定还在!”

他立刻转向王秀梅:“秀梅!你马上联系三号库的老刘,确认一下那批帆布的具体数量和保存状况!”

他又对张建军说:“建军!你立刻联系劳保用品一厂和二厂的技术员!问问他们,用这种规格的帆布做劳保手套和围裙,技术上有没有问题?能不能用?需要不需要特殊处理?”

“好!我马上去!”王秀梅立刻拿起电话。

“是!赵科长!”张建军也连忙应声,动作麻利地开始翻找劳保厂的电话本。

他看了一眼陆青阳,眼神复杂极了。

很快,消息反馈回来:

三号库确认,那批帆布还在,保存完好。

劳保用品一厂和二厂的技术员反馈:幅宽90cm完全不影响裁剪劳保用品,8x8的密度虽然比现在通用的劳保帆布略低一点,但耐磨性反而更好!

做手套和围裙完全没问题,甚至可能更耐用!

只需要在裁剪时注意一下经纬方向就行,没有任何技术障碍!

“太好了!”赵卫国大喜过望,困扰他几天的难题竟然以这种方式迎刃而解!

他看向陆青阳,笑容真诚了许多:“陆副科长,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这批‘死物资’盘活了,解决了大问题,我这就打报告,申请把这批帆布调拨给劳保厂应急,后续新帆布指标下来,再给他们补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57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