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镇北王

作者:天香瞳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88章 大宁国丈是拼命的

书名:镇北王 作者:天香瞳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53

薛庆微微一怔,随即开口道:“回禀陛下,陆大人已经开始查办了,最先去的就是户部……他还从臣下这里借了十余人手。”

“你给借了吧?”

“借了。”

薛庆开口道:“户部会全力配合陆督察,若是真在户部查出什么,不管涉及到谁臣下绝不会包庇……”

这番话说的是斩钉截铁。

薛庆心里想的是,好不容易有人分担,他很乐意见得。

大宁国丈是享福的吗?

不是!

是拼命的!

薛庆还有些许幸灾乐祸。

“兵部也会全力配合陆督察。”

费田立即表态。

严格的来说这位大宁新晋国丈是他挖来的,他不支持谁支持?

陆正渊现在的身份是主持督察天下粮仓的督察使,可谓是大权在握。

费田又开口道:“臣下昨日还见了陆督察,陆督察准备去一趟临安和江淮,他说要从源头查起……”

果然是很有想法。

关宁内心赞叹,看来是找对人了。

用陆正渊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这是个可靠的人,他是从梁国叛逃而来,没有任何退路,而且他很看中陆正渊的能力。

大宁粮产地主要集中在南方,收缴起来的粮食又集中在临安城,或是经由澜沧大运河运往上京城,进了粮仓国库,再送往前线。

或是遇到紧急情况,直接从临安城送往前线……

关宁为什么会觉得这其中有问题,是因在战时紧张状态下,一切执行都没有按正常流程走。

元武七年,关宁颁布全银法,实现从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随之又铸了新币银元,考虑到火耗的问题,又发行大宁宝钞……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银法已在全国推行,大宁宝钞也被百姓真正接受。

在这期间,朝廷是以货币为税收,全银法是关宁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改进。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大宁为什么能在十几年就变得这般强大?

真正原因就在于这些改革。

更为关键的是,关宁有历史可借鉴,他知道这些改革的弊端,从而可做出相应的改变,更适应大宁,更符合这个时代。

这才是最大的bUG。

朝廷以货币代替税收,大宁钱庄开始发挥作用,收购回粮食,进而存储,以实现调节,平稳粮价,储备所需。

民以食为天,只要粮价稳固,则天下稳固。

老百姓卖粮得钱,又用钱缴了税,一来一回,钱也真正实现了流通。

这本是很好的局面,可再遭遇战争时,粮价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同时因前线所需增加,百姓开始自发屯粮,大宁钱庄的回购也受到影响而无法满足需求……

这个时候再以货币收税,自是无法满足战争需要,还要回归到以实物收税,而且还要征收。

实物变货币,货币变实物。

在这样的转变中,制度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混乱,这是战争爆发不安定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局面,也由此引发关宁认为会出现的乱象……

战争期间,为保证战争用度,保证军需不断,自然会增加收缴,落到地方上,必然会层层加码。

朝廷已经收到这方面的奏报。

战争期间,为保证粮食能快速收缴,朝廷在临安设立征粮署,负责粮食征集之事。

南方六州皆由其管辖调度,为了迅速提高效率,征粮署官吏皆是从六州所寻,主官是淮州和临安两地官员。

在战时,这个征粮署权力极大,也算是源头之地。

到元武十五年,战争还未结束时,征粮署就已被取消,那时就有诸多负面之事传出。

战争下的产物,一些人打着战争的幌子为非作歹,相信这样的事情也会出现……

陆正渊已经找到了切入点。

见得陛下沉思的样子,薛庆跟费田对视了一眼。

陛下对陆正渊觊觎厚望,若是真存在贪污侵占军粮之事,只要将之追回,或许就可解决当下所需……

这倒是一种来源。

“你们争吵暂且放下,朕先想想办法……”

关宁揉了揉额头。

战争是最耗国力的,梁国是怎么垮的?

并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朱温穷兵黩武耗垮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大宁取得了战争胜利,并已得到敌国大片的土地,只要将这些资源迅速利用,大宁国力就会快速增长。

困难只是暂时的。

不过费田说的没错,前线军队所需不能断。

虽是身在敌国,但也难寻得补给,梁国满目疮痍,老百姓都不知恶死多少,你就是化身土匪去抢,也难以抢到……

现在还要从国内补给。

“户部确实挤不出来了吗?”

关宁开口道:“戍边两军伤亡也不少,军队规模有所下降,所需有限。”

说起来有些不好听,但这就是现实。

“想办法,再挤一挤。”

皇帝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薛庆也没什么好说。

“户部想想办法,解决三成。”

薛庆开口道:“臣尽力了。”

“兵部解决三成。”

关宁看向费田,直接道:“兵部也有自己的粮仓吧,戍边一军和戍边二军,还有平章关驻军……平素都有屯田,你兵部能没些积蓄?”

“臣……遵旨!”

费田又开口道:“您还得跟大军机说一说,有些臣下说了不算。”

兵部跟天策府职能不同,但又有交叉,他确实不完全说了算。

“朕找庞青云。”

“那这还差四成。”

薛庆心知,在外驻军全部相加最多十五万,所需供给其实不算多,只是现在的大宁太空虚了。

“去把钱大富找来。”

缺粮怎么能少了这位大掌柜呢?

作为大宁钱庄和大宁粮庄的掌舵人,钱大富被称为是地下户部尚书,他管理的钱粮可能比户部尚书还要多。

御口一开,钱大富来的很快。

关宁其实也有时间没单独见过钱大富。

“叩拜陛下,陛下圣躬安否?”

钱大富跪的板板正正。

这让关宁很是错愕,看来日子是真的不好过,钱大富瘦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08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