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99章 临安有变

书名: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7

临安大内皇宫。

晨雾未散时,青灰宫墙在薄绡般的雾气里若隐若现。

五更的梆子刚敲过三响,垂拱殿的琉璃鸱吻已镀上朝阳金边,檐角悬着的铜铃被晨风拂动,泠泠清响惊起歇在歇山顶的灰喜鹊。

穿竹布衫的小黄门弓着腰穿过三重月台,手中提着的鎏金香球在青砖地上拖出细长影子。

垂拱殿内沉香袅袅,十二扇雕花槅门尽数敞开,晨光斜斜切进殿内,将御案上堆叠的奏疏裁成明暗两半。

一大清早,直通皇宫的御街尽头,通往大内的宫门紧锁。

一群红袍官员正在毕恭毕敬的守在宫门之外。

不多时,三五个身着紫袍的官员从御街那头缓缓策马而来。

“韩大相公,官家已经有半月不理朝政,如今我等更是连宫门大内都进不去。”

“我等几位宰执想要进言奏对,官家依旧不予理睬,内侍只是以官家身体不适为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说话的紫袍官员乃是大宋朝廷的参知政事,说起来也算是宋朝的副宰相。

他抬手躬身之人,便是如今大宋的首相韩侂胄,是辅佐宋宁宗登基的功臣之一。

南宋建炎南渡之后,历经宋高宗,宋孝宗两位皇帝,作为南宋的开创者和延续者,高宗和孝宗算得上是有为之君。

尤其是宋孝宗,知人善用,心怀北伐之志,在位期间发动隆兴北伐,可惜未能成功。

孝宗之后,便是光宗和如今在位的宋宁宗。

如果孝宗还算有所作为,那他的儿子宋光宗简直就是一个昏君无疑。

光宗不仅容易听信谗言,还十分惧内。

他的妻子李凤娘可谓是一代悍妇,以至于宋孝宗晚年卧榻在床,李凤娘和宋光宗两人数月都不去看望。

高宗卧病时,不是亲生儿子的孝宗,尚且亲自服侍,态度必敬必恭。

孝宗卧病,亲生儿子居然不管不顾,以至于孝宗含恨而终。

在李凤娘的强势压力下,宋光宗患上了颇为严重恐惧症,就连孝宗的去世大典,亲儿子宋光宗都不去参加,引得众多的朝廷官员纷纷看不惯主动辞职而去。

宋光宗丧失治国能力,宗室大臣赵汝愚联合韩侂胄,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光宗之子为帝,是为宋宁宗。

韩侂胄乃是北宋名相韩琦之后,他的姨母便是宋高宗的皇后吴氏。

宋宁宗即位后,赵汝愚成为首相,逐渐同韩侂胄产生政治分歧,两人矛盾不断加深。

韩侂胄的侄女为宋宁宗的皇后,宋宁宗更是视韩侂胄为心腹重臣,最终,赵汝愚在御史的弹劾下罢官免职,韩侂胄成为宋宁宗前期唯一的权相。

听闻参知政事所言,韩侂胄也是感觉到皇帝最近实在是有些反常。

“是呀,这半月以来,就连我数次面见官家,官家似乎有些疲倦,时常顾左右而言他,太医也察觉不出问题,真是令人忧心呐!”

韩侂胄淡淡开口,面色有些凝重,他不仅出任右相兼枢密使,如今更是加封太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皇帝半个月以来的反常,也让他感到有些隐隐担心。

“呃,大相公,你说官家近日来如此反常,会不会和史弥远有关,他一个月前,不是才向官家举荐了一位炼丹的术士,听闻官家近来每日都要服侍那人炼制的丹药,这其中会不会……”

韩侂胄一听到此言,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一个月前,垂拱殿内议事,礼部侍郎史弥远向不知从何处找来一个江湖术士,声称可以给皇帝炼制丹药。

韩侂胄联合一群大臣自然要表示反对,宋宁宗无奈,只好下令不予召见术士。

岂止才过了一两日,宋宁宗忽然大病一场,群医束手无策。

这时,后宫的杨贵妃献出丹药,宁宗吃了丹药后,不到数个时辰,身体便大好如初,不仅病痛全消,还感觉格外的神清气爽。

宁宗心情大好之下,那个炼制丹药之人受到召见,不仅给他赏赐了大量钱财,还将他留在大内继续炼丹。

此事引起了韩侂胄的戒心。

杨贵妃历来想同韩皇后争宠,韩皇后作为韩侂胄在朝廷的稳固支持者,杨贵妃想要上位,自然需要扳倒两人。

从举荐那个术士一事来看,弥远向必定已经和杨贵妃结为同盟。

如此一来,韩侂胄意识到,皇帝这半个月不露脸,一定和那个术士有关,背后也一定就是史弥远和杨贵妃指使。

韩侂胄和几名执政来到宫门之下,几个中年红袍官员立时一路小跑过来。

“拜见首相大人,拜见李执政”

韩侂胄望着群臣,从他们的目光中感受到自己崇高的权威后,抬头望了宫城一眼,瞧见宫门依旧紧闭,韩侂胄从马背上翻身而下。

“怎么,今日宫门还是不开吗?”

“是呀,大相公,这就数日了,官家身体不适,为何就连宫门都要关闭?”

韩侂胄走到宫门之下,首位宫城的班直威严矗立宫门两侧。

“吱吱吱”

宫门缓缓打开,宫门挪动的声音将所有官员的目光吸引住,只见宫门开了一个不大的小口,接着又戛然而止,里面钻出一群黄门内侍来。

“诸位大人,官家有旨,今日不朝会了,也不议事,诸位还是请回吧,中书门下,枢密院的一切事宜,皆仍有韩首相处置”

“还有,官家口谕,礼部侍郎史弥远立有大功,特进礼部尚书,权知临安府事。”

不远处的红袍官员中,一人瞬间从人群中跑出,朝着内侍下跪谢恩。

“臣史弥远领旨谢恩。”

韩侂胄有些鄙夷的看着史弥远,他嗅到了威胁的气味,立即走上前去,望着这名内侍,细看之下,此人的确就是宋宁宗身边最为亲信的传话内侍。

“还请向官家通报,臣韩侂胄有重要之事,需要当面向官家陈对。”

“近日来,皇宫大内频频出现盗窃事件,凶手至今没有缉拿归案。

再有,皇城司居然打着大内的旗号,不经过礼部和中书门下,擅自在临安府各处地方选拔秀女入宫,此事已经引起民间议论。”

“不知,官家为何一反常态,如今更是关闭宫门,隔绝中枢两院,如此下去,恐怕朝臣之心动荡,人心不稳。”

韩侂胄虽然算不上一代名臣,也曾利用手中权力打击政敌,算不得一个君子,但也绝对不是一代奸臣,至少他是个实打实的主战派代表。

韩侂胄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一心希望出兵北伐恢复大宋河山,比起那些只知道贪图享乐,闭关自守的宰执大臣要强得多。

听闻韩侂胄所言,传话的黄门内侍也是有些无奈。

“大相公,你说的这些事,可都是官家亲自下的口谕,我也是无可奈何。”

“缉拿大内盗贼一事,官家已经召令大内侍卫统领石彦明一人负责,官家说了,近日不见朝臣,朝中事宜皆由大相公处置即可。”

“官家连我都不见?”

内侍给了韩侂胄一个眼神。

“大相公就不要为难小人了,告辞告辞。”

“砰”的一声,皇宫紧闭。

韩侂胄望了望宫门,接着摇了摇头道:“罢了罢了,各位大人还是按班就职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8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