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374章 名将之后竟然暗通金国

书名: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7

夜色如墨,临安城的宫门在暮鼓声中缓缓关闭,一众宰执大臣皆策马缓缓从宫门内驶出。

同往常一样,陆游早早就等候辛弃疾在宫门处,陆游虽然官至翰林学士,但如今皇帝赵扩潜心修道,朝政尽数托付于韩侂胄之手,因此,陆游也是十分清闲。

对比主管枢密院的辛弃疾而言,陆游基本上等同于过着退休的生活。

辛弃疾骑马朝着陆游缓缓而来,辛弃疾仰头望了望已经爬上柳梢的残月。

“幼安老弟,韩相国今日召开两府会议,看来,韩相国是支持此次宋金一战了。”

“只是,我担心我军目前毕竟准备不足,韩相国又下令东南四路筹集粮草,有道是,苛政猛如虎呀,要知道,朝廷之事,非一日可改。”

陆游驱马与他并行,花白的胡须在夜风中轻轻飘动,陆游苍老的脸上露出深深的忧虑来。

辛弃疾闻言捋了捋胡须,只见他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务观兄所言极是,韩大相公想凭借此次山东忠义军大胜之势,一举夺回中原,收复失地,虽然韩大相公北伐之心十分坚定,但我也担忧贸然同金国展开全面大战,恐怕会对我军不利。”

陆游听闻之后,也是笑着摇头道:“韩大相公这是一门心思想要建功立业,居然还有人提出联合蒙古夹击金国,真是愚蠢至极,难道他们忘了当初徽宗时,海上之盟,联合金国攻灭辽国,然后呢,短短一年时间不到,金国就挥师南下直攻汴京而来,这群人,真是不知道脑子是怎么长的。”

陆游十分愤懑的开口怒斥朝中那些耍小聪明的大臣。

两人一边策马一边感叹,两匹骏马一路踏着青石板路,发出清脆的蹄声,宫墙外的御街上已少有行人,只有几处酒肆还亮着灯火,隐约传来歌女婉转的唱词。

辛弃疾侧耳倾听,竟是他的《青玉案·元夕》,不由得苦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陆游轻声吟诵,随即叹息,“幼安的词,道尽了我等心中块垒。”

正当二人沉浸在这片刻的词意中,昏暗的街道上,忽然一阵劲风扑面而来。

辛弃疾警觉地运起体内真气,只见一道黑影如大鹏展翅,从宫墙外的古槐树顶飞掠而下,稳稳落在二人马前。

“辛老,陆老,是我!”

辛弃疾迅速认出来人,只见他周身的内力浑然收起。

“韩小友,你怎么总是这般神出鬼没,也不怕吓着我们两个老人家?”

辛弃疾捋着胡须发出笑意,陆游也是虚惊一场。

“韩小友亲自前来,想必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吧!”陆游发出疑问来。

韩牧点了点头道:“的确有一件要紧的事,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先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吧!”

辛弃疾见状当即开口道:“好,这里离我府邸最近,就去我府上吧!”

三人很快来到辛弃疾的府邸,来到大堂后,辛弃疾屏退下人,当即问起韩牧来。

“不知道可是小友遇上了什么麻烦?还是山东前线又传回什么消息不成?”

面对辛弃疾的疑问,韩牧从怀中掏出一封带血的书信来。

“我今日练习轻功时,在临安城外五十里处的牛家村,正好碰见一群蒙面杀手正在追杀一个全真教弟子,我救下他后,他告诉我,这封书信原本的送信人已经死在那群杀手手里,那送信人临死前说,此信关乎大宋存亡,必须亲手交给枢密副使辛弃疾,所以,我马不停蹄的赶回临安,务必要把这封书信交到辛老手中。”

听闻韩牧所言,辛弃疾和陆游皆是脸色一变。

“竟然有这等事?不知那群杀手从何处而来?”

“利州东路。”

陆游和辛弃疾皆是眉头一皱,利州东路,也就是川蜀一带,可据辛弃疾所知,近日来,枢密院并没有接到来到川蜀一带的紧急情报。

辛弃疾与陆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辛弃疾接过信件,借着大堂中的烛火,先是瞧着沾满鲜血的书信。

辛弃疾小心拆开信封,打开信封后,里面则是另外一封书信,书信封面并没有任何内容,辛弃疾取出里面的信笺,当他展开信纸,目光细细扫过那些字迹时,当看完之后,辛弃疾脸色骤然大变。

“这……这绝不可能!”辛弃疾脸色大变,就连双手都微微颤抖,几乎拿不稳那张薄薄的纸,究竟是什么要紧的事,让他这个枢密副使都十分惊诧不已。

“啊——究竟是什么大事?”

陆游见状,连忙接过信纸,只见他看了几行内容便倒吸一口冷气:“啊——这怎么可能……吴曦,他竟敢...!”

韩牧站在一旁,虽不明就里,但从辛弃疾和陆游的反应中便知道事态严重:“辛老,陆老,不知这信中说了什么?让你们两位都如此震惊不已。”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绪,他对韩牧开口道。

“韩小友有所不知,这可真是一封事关大宋安危的绝密书信呀,这封信,乃是我大宋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太尉吴曦写给金国丞相的乞降信,他承诺只要金国答应他,册封他为蜀王,他便可以归降金国,并且在三月之内,献出大散关,放金兵入蜀!”

韩牧从这个吴曦的官职和武阶便清楚,他一定是一位重要人物,太尉是南宋武将武阶里最高一等,太尉之上便可以加节度使,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而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便是吴曦的差遣。

虽然南宋的川蜀一带,在行政上还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宣抚使司统辖利州东路、利州西路、梓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基本涵盖整个汉中、四川、重庆、贵州,而川蜀战区也是南宋抵御金国的三大战区之一。

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烛火偶尔爆出轻微的噼啪声。

辛弃疾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株他亲手栽种的海棠,思绪万千。

“没想到呀,吴家三代忠烈,吴玠、吴璘率领西军守卫川蜀,浴血奋战,挡住了金兵南下的铁蹄,为大宋保住了半壁江山,如今,吴璘的孙子居然要投敌叛国。

听到辛弃疾说起吴玠、吴璘,韩牧这才恍然大悟,靖康之变到建炎南渡,金国大军几乎横扫整个淮河以北,在宋金长达数十年的大战中,爆发出不少的名将,而岳飞、韩世忠之外,吴玠、吴璘两兄弟便是镇守川蜀的第一大功臣。

南宋陆续追封的七位异性王中,吴玠、吴璘两兄弟就以战功战功占据其二。

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可见吴玠、吴璘两兄弟的功劳之大。

而眼下的南宋七王中,实则只追封了五位,岳飞和刘光世两人还没有追封为王,岳飞虽然已经平反,但还没有扩大到追封王爵的地步。

刘光世自然不必讲,他本身的作用在于建炎前期,到了后期朝廷有岳飞、韩世忠还有杨沂和,吴玠、吴璘所率领的主力军后,刘光世就淡出政治舞台了,没有追封王爵也是情有可原。

韩牧回过神来,他也意识到,如果就连昔日镇守川蜀抵御金人的吴玠、吴璘之后都反叛朝廷而归降金国,此事带来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吴曦乃名将之后,怎会……”陆游喃喃自语,眼中满是不解。

辛弃疾仰天长叹,他猛地转身开口道:“正因如此,他的背叛才更为致命,川蜀将士多受吴家恩惠,若吴曦振臂一呼,恐怕……”

辛弃疾没有说下去,但陆游很明白后果,川蜀一失,长江天险上游尽归金人,大宋则危矣。

辛弃疾一拳砸在书案上,震得笔墨纸砚一阵乱跳:“好个吴曦,他父亲吴挺在世时,曾与我共饮,谈及家国大事,每每泣下,想不到其子竟如此不肖!”

他再次拿起那封信,仔细阅读每一个字。

信中,吴曦不仅承诺献关,还详细列出了川蜀各要塞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甚至标注了几条秘密山路,可供金兵绕过关隘。

更令人心惊的是,信中提及临安城内几位大臣的名字,暗示他们或可成为内应。

“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立即告知韩大相公,我们必须做出应对。”辛弃疾沉声道。

陆游也点了点头道:“的确应该如此,如果此信的内容是事实,我们此时做出应对,一定还来得及。”

韩牧也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但韩侂胄可未必会听从辛弃疾和陆游的一面之词,毕竟说吴曦要谋反,这件事别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他家也是三代忠良,祖辈更是出了两个异姓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84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