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379章 祭岳飞

书名: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7

开禧元年,秋意正浓的临安城迎来了一场迟来的正义。

一封由中书门下的诏书正式从皇宫大内下发到大宋的各个地方,当诏书贴到临安的公告栏处,数以万力的百姓纷纷来到诏书处仔细阅读起来,

“中书门下:

朕绍承大统,统御万方,夙夜孜孜,唯以彰善瘅恶、激浊扬清为念。追思先朝旧事,痛感忠良蒙冤,奸佞窃权,致使社稷受亏,军民扼腕。今特颁明诏,以正视听,慰忠魂于九泉,雪沉冤于天下。

故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岳飞,秉性忠纯,器识宏远,夙怀报国之志,屡建戡乱之功。当金虏猖獗之际,独奋神威,挥师北伐,收复襄汉,威慑中原,使敌酋丧胆,百姓归心。其精忠贯日,义勇凌云,诚为国之柱石,民之倚仗。

然奸臣秦桧,阴怀叵测,勾结敌国,矫诏构陷,以“莫须有”之罪残害忠良,致使岳飞父子含冤而殁,天下志士为之痛心。朕每思及此,未尝不扼腕长叹,愤恨难平!

今查实奸贼秦桧欺君罔上,擅权误国,实为冤杀岳飞之首恶。其罪滔天,虽死难赎!着即**褫夺其一切追赠官爵,削除谥号,改谥“谬丑”,以昭其奸,永为后世之戒。凡秦桧党羽,依附为恶者,一并严查究办,以正国法。

岳飞忠节昭着,功业巍巍,宜加褒崇,以慰英灵。兹特追赠为鄂王,谥“忠武”,配享太庙,敕建专祠,春秋致祭。其子孙优加抚恤,录用于朝,以彰朕酬功报德之至意。

呜呼!

岳飞之冤,今得昭雪;忠魂毅魄,永耀乾坤。

望尔臣工,以此为鉴,持正守节,共扶社稷。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开禧元元年 十月十五日颁布!”

为岳飞彻底平反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至整个临安城的大街小巷,

城南一家茶肆内,说书人王老汉猛地一拍醒木,老泪纵横:“列位看官,天大的好消息!朝廷为岳帅平反了!”

茶肆内顿时炸开了锅,一位白发老者颤抖着站起身:“可是真的?岳帅终于……终于……”话未说完,那人已是泣不成声。

“千真万确!”一个年轻书生冲进茶肆,手里挥舞着一张官府告示,“朝廷告示已经贴出来了!追封岳帅为鄂王,谥号也追封到忠武!秦桧那奸贼的王爵被褫夺了,就连谥号也被改谥'谬丑'了!”

茶肆内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有人高喊:“岳爷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有人欢喜雀跃,有人激动的痛哭流涕。

街头巷尾,百姓们奔走相告。卖炊饼的张二扔下担子就往家里跑,边跑边喊:“娘子!快把咱家藏的岳王爷画像请出来!”

绸缎庄的赵掌柜立刻命伙计关门,在店门口挂起了白幡,设起简易香案。

几乎五六天时间里,整个临安的百姓纷纷在家中祭拜起岳飞来,同一时间,辛弃疾亲自在西湖旁,岳飞埋骨处奉旨修建鄂王庙。

一个月时间里,岳飞平反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不仅是江南的大宋,就连北边的金国也是同样得到这个消息,

西湖旁,鄂王庙拔地而起,新砌的白石阶从栖霞岭下迤逦展开,如一条素练垂入人间。

三进殿宇依山势层叠而上,碧瓦映着晨光,在氤氲水气中浮出金青色的轮廓。

正殿前的赭色照壁新雕着“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凿痕间犹带松香。

绕过照壁,忽见十二道鎏金戟架森然矗立,当年岳飞亲制的神臂弩拓本悬于中堂,弩弦虽寂,犹闻黄龙未捣的铮鸣。

殿内藻井绘着二十八星宿,斗拱间暗藏十二道金牌纹样,工匠以这般机巧,教那催命的朱漆永远悬于佞臣头顶。

穿过享殿,后园的柏树林突然静了下来,虬枝掩映处,一方青砖垒就的圆形墓冢新培了土,冢前石碑只简略刻着“宋岳鄂王墓”五字。

几个工匠正在冢周铺设排水暗渠,铁锹偶尔磕到埋骨处的老砖,便立即放轻动作。有白发老者俯身掬起一捧新土,混着碎琼乱玉的土粒从指缝漏下,簌簌落回八百年前的旧坟。

忽闻钟磬声自配殿传来,原是匠人们正在试音,青铜编钟的余韵里,几个孩童举着新买的木雕将军像跑过碑廊,惊起檐角铜铃叮当。

他们不曾注意廊下那块被香火熏黑的老碑,那上面“敕建忠烈庙”的字迹,正与今日新刻的“鄂王庙”匾额隔着时空对望。

斜阳穿过庙门时,最后一筐建筑残土被运出西角门。

老监工掸着衣襟上的石灰,忽然对着墓冢方向长揖跪拜,

风过处,几片新裁的宫绢从临时祭台上飘起,像极了当年临安城头未落尽的旌旗。

鄂王庙里,岳飞墓前人潮涌动,百姓们自发携带香烛祭品前来祭拜,墓前很快堆满了鲜花和供品。

三日后,朝廷在西湖旁举行盛大祭奠仪式。

天刚蒙蒙亮,禁军就已将西湖周边戒严,然而这阻挡不了百姓的热情,十万临安民众自发聚集在警戒线外,翘首以待。

辰时三刻,仪仗队开路,韩侂胄作为大宋首相身着正式朝服,率领文武百官缓步而来,辛弃疾和陆游分别走在左右,三位主战派领袖面色肃穆,眼中却燃烧着炽热的火焰。

新落成的岳王庙前,韩牧早已率领全真一百名弟子布置好法坛,为岳武穆举办法事,超度英灵。

吉时到,钟鼓齐鸣。

韩侂胄上前一步,展开圣旨,高声宣读:\"中书门下,维年月日,大宋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韩侂胄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宋少保岳忠武鄂王之神曰:

呜呼!天柱折而日星晦,王灵逝而山河悲。昔读史册,未尝不掩卷太息,痛武穆之冤,而恨奸桧之毒也!王生而忠义,幼秉大节,刺“尽忠报国”于背,岂独铭肤?实镌心焉。当宋室板荡之际,王奋起陇亩,挽天河以洗甲兵,挥羽扇而整貔貅。郾城之捷,朱仙镇之威,使金酋破胆,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方期直捣黄龙,迎二圣而还,雪靖康之耻。奈何十二金牌,骤催班师;风波亭狱,竟陨巨星!“天日昭昭”之叹,千古同泣;忠良菹醢之惨,万代共愤!

昔诸葛尽瘁,志决身歼;子胥伏剑,眼悬吴门。然未有如王之精诚贯日,而罹祸之酷者也!彼苍者天,胡为乎歼我良将?使长城自坏,而遗虏鸱张。宋室之不振,岂非自戕股肱乎?迨夫孝宗雪冤,追封鄂国,虽隆祀典,难返忠魂。今西湖之畔,王墓巍然;松柏森森,犹带怒涛。而铁铸奸佞,长跪阶前,斧钺加身,唾沫盈面。善恶之报,昭然若揭,然此岂足偿王之万一耶?

王之神灵,炳耀乾坤。昔佐鄂州,显圣退敌;今护华夏,永镇疆圉。某等瞻仰遗烈,感愤填膺。当效王之赤忱,秉忠持正;继王之遗志,扞国卫民。伏惟尚飨!”

每读一句,人群中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当听到韩侂胄读到剥夺秦桧爵位,改谥“谬丑”时,百姓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有人甚至激动得昏厥过去。

宣读完毕,韩侂胄亲自点燃三炷高香,插入岳王庙前的青铜大鼎中。

青烟袅袅升起,在朝阳映照下如同一条通天之路。

“岳鄂王在上,愿您在天之灵,佑我大宋收复河山,一雪前耻!”韩侂胄声音哽咽。

陆游已是老泪纵横,早就写下“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命人刻于庙前石碑之上:“老朽此生,唯愿见王师北定中原日!”

韩牧率领五百弟子开始做法事,诵经声如潮水般涌起,一百柄桃木剑同时舞动,在阳光下划出耀眼的弧线。忽然,一阵清风吹过,香炉中的烟柱直冲云霄。

仪式持续到黄昏。

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还我河山”的石碑上时,人群中不知谁先唱起了岳飞的《满江红》,很快,数万人的合唱声响彻云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歌声中,韩侂胄与辛弃疾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燃起了坚定的火焰,北伐的号角,即将吹响。

夜幕降临,但岳王庙前依旧人山人海,烛火如星,照亮了临安的夜空,也照亮了大宋军民心中沉寂已久的斗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656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