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宋朝现代化 > 第一百零五章 一年巨变(下)

宋朝现代化 第一百零五章 一年巨变(下)

作者:青峰竹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6: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出火车站后,来到机械厂。张铁林父子先是大吃一惊,后是狂喜,并急忙把文申请到办公室,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忙前忙后。

文申喝了一口热茶,笑道:“君宝你小子行啊,一年的时间你就把铁路建起来了,不错。”

张君宝嘿嘿一笑,回道:“铁路这东西,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就是个耗钱大户。如果不是东家你支持,我想没人能建得起来。现在只是建了沂州到石臼码头的铁路,就用了一千多万斤钢铁。”

“那个沂州火车站是你建设的吧?运行的怎么样?”

“见铁路花了那么多钱,肯定要收钱赚回来。于是,我和我爹商量,便建了沂州和石臼两个火车站。到现在已经运行三个月了,一共收取了三十万元,平均一天三千元左右。刚开始的时候,做的人少,要不赚得更多。”

文申呵呵笑道:“你的思路不错。等全国都建上铁路,虽然前期投资比较多,但以后就可以长久的赚钱。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买卖。对了,现在火车制造还有什么问题嘛?”

“回东家,现在火车制造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专门从事火车生产的工匠两千多人。如果原料充足,一年能生产十台火车头,车厢三百多节。”张君宝笑道。

“现在我们机械厂员工已达上万人,去年销售额达到两千多万元。其中,蒸汽机生产销售了六百多台。织布机打谷机以及各种锻压设备销售等很好。”张铁林乐呵呵地说道。

……

此时,王铁接到消息,匆匆忙忙赶来。进门口,笑道:“东家,这一年我们可想死你了。”文申回道:“你来的正好,说说你们钢铁厂这一年的变化?”

“这一年,我们钢铁产量已经吐过十五亿斤,增建了三个高炉以及两个平炉,产量增建了一半多。工人也突破万人。钢铁厂通往铁矿的铁路已经建成了,五年内我们不愁原材料。可以放心大胆的干了。”王铁意气风发的说道。

“你们都干得不错,我感到很欣慰啊。今年你有什么目标啊?”

张铁林笑道:“我计划,机械厂再扩大一倍,把各种机器买到大宋全境。”

“我希望能把铁路修到京城,把全国的百姓都做火车出行。”张君宝道。

“我希望,今年钢铁产量能突破二十亿斤……”

文申笑道:“你们不能光追求数量,还要注重质量。就想你们机械厂,生产的机器还是原来的那几样,根本就没有什么创新嘛。你们要在创新方面下功夫,生产一些新式机器。比如能快速制衣的机器,制鞋的机器或者改进现有的机器让机器最大效率的工作等等。”

三人一怔,满脸羞愧道:“先生说的极是……”

“现在科技司颁布了专利法,你们这一年申请了多少专利?”看了看垂头丧气的三人,文申继续道:“看来,你们一个专利也没有。我现在规定,申请一个专利,奖励一千元,同时还能享受这个专利的销售分红。”

三人两眼一亮,攥紧拳头,心想,以后一定下功夫多申请些专利。可惜他们不知道专利不是那么好申请的。

……

教训完三人,文申来到沂州书院。沂州书院的大变样,让文申大吃一惊。整个书院面积宽大了两倍不止,新建设的校舍都是两层的小楼,足足上百间之多。此时操场上,五千多名学生正在做体操。

文申一个人走在宽阔的校路很是扎眼,远处的孙茂盛一眼就看见就认出了文申,一溜小跑来到身边,胡子颤动,说道:“院长,你可来了。”

“孙副院长,你这一年多干得不错啊。把书院扩大了这么多?这建设校舍的钱你是从哪里搞到的?”文申四下扫视,笑道。

孙茂盛嘿嘿一笑,回道:“一部分是张通判划拨的,但大部分都是学生的学费。现在一个学生的学费一年大约三十元。五千多个学生一年就是十五万元左右,修建这些校舍足够了。”

文申一愣,问道:“三十多元?怎么收这么多?”

“是有点多,但在我们书院上学的一般都是家里比较有钱的。很多都是做小买卖的,一年赚了上千元很正常。三十元,对他们来说是小意思了。当然,对普通的百姓人家来说,是有点贵,但也是可以接受的,现在一个工人的工钱一年都有个一两百元,如果夫妻俩都是工人的话,一年就有个三百多。”孙茂盛侃侃而谈。

文申吃了一惊,心想:“现在沂州百姓一惊这么有钱了,真是没想到啊。”

看着文申吃惊的样子,孙茂盛笑道:“现在很多沂州百姓什么都不干,只是出租房子,一年都有个几百元的进账。”

“呵呵,和现代的深圳差不多嘛。深圳发展起来后,很多当地农民考房租就活得很滋润。”文申心中暗想。

“现在,沂州城里新开了很多书院。都是我们书院辞职出去的老师开的,使用的课本和我们的一样。就是收费比我们便宜些,很多贪图便宜的百姓都送孩子去那里上学。基本如此,顺说那些老师都赚了很多钱。搞得现在书院里面很多老师都蠢蠢欲动。”孙茂盛有点咬牙切齿道。

文申笑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只要你搞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再说,现在沂州这么多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集中到我们书院。”

孙茂盛干笑道:“院长说的极是,我就是气不过。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他,培养好了,你就跑出去了,真是白眼狼。”

“现在书院的老师什么情况?”

“总体来说,比较稳定。每月都有很多人来应聘,同然也有小部分老师辞职。我觉得可以与我们的工钱比较低有关。因为,这一年多你不在,我们一直没有加工钱。现在外面的作坊的工钱都比我们高。”

“哦,有这事!现在老师的工钱有多少。算了,这样吧,以后,老师的工钱是外面作坊平均工钱的三倍,然后在感觉工作的年限进行调整。你觉得怎么样?”文申思考片刻,回道。

孙茂盛胡子直颤,激动道:“老朽敬佩,院长办事就是非同凡响。我想,以后教师队伍将会更加稳定。”

“对了,现在学生的最高年级是几年级了?”

“现在有近四百名学生上初三了,初二六百多名,初一八百名。小学阶段,每个年级八百名。现在每年的招生就稳定在八百名左右。

“你现在你们主要上什么课?”

“初中阶段,除了先生规定数学和物理。我们还自己加入了各种史书等。对了,书院缺少很多教学仪器。而且教学质量也不行,很多老师都云里雾里,更别提学生了。尤其是电学部分基本上就没怎么学习。”

文申一愣,干笑道:“这部分确实是个难点,这样把。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亲自给大家上物理课还有部分化学课。另外,教学仪器我会给搞定。”

……

回到现代兰芳共和国,委托黄少凡等人,购买了一批繁体版的物理和化学全套课本,以及相对应的实验设备。由于,山口洋市就有自己的华语学校而且用的课本正好是繁体版的,所以很快就搞定三千多套,如果不够市里的印刷厂可以随时开印。

另外,又在国内购买够了一批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机组,全部运到沂州书院进行组装,前前后后在宋代忘了一个星期才把电力设备安装完毕。

接下一年时间,文申已基本呆在宋代,主要就是教授学生和老师物理和化学以及部分高级代数几何。为了提高效率,文申累了就在空间里呆一会,等体力充沛后,再接着讲。同时,带来学生做各种物理和化学实验。硬硬的把三年的课程用了一年的时间,全部教授完毕。

各种物理和化学实验为了学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有的学生初中毕业后,直接留在书院当教师,而大部分进入了文申新开设的电池厂、化工厂以及家电厂。当然这些工厂只是个名称,还处于筹备状态。

……

在宋朝的这一年,王秀和张柏芝两人先后生了儿子,让文申甚是高兴。满朝大臣纷纷来礼庆贺。宋徽宗亲笔题字,以示嘉奖。

与此同时,沂州到兖州的铁路已经全线贯通。见识到铁路的强大威力后,宋徽宗命文申两年内,必须贯通沂州到京师的铁路,并规定沿线州县必须出工出粮。另外拨款三千万贯。根据文申的建议,宋徽宗组建铁路司,暂有文申管理。而文申把张君宝调了过来,负责铁路事宜。

沂州在大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政和四年,沂州上交朝廷的税赋就达到千万贯,占全国的一成还多。同时,钢铁、布匹以及各种新式机器都是在沂州生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令人欣喜的是,沂州的专利申请数量与日俱增,涌现出各种发明,当然其中有许多都是文申自己申请。如:缝纫机、自行车、卫生巾、新型造纸术、印刷术等等。

为了保卫沂州,文申二千多人的武装已经秘密扩充到近万人,全部是新式武器装备,并配备了大量的榴弹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