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节

北颂 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节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7:0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满朝文武闻言,面面相觑。

他们觉得寇准在欺负人。

你寇准刚耍完了威风,我们都在怕你,你现在开口问我们有没有疑惑?

我们敢有疑惑吗?

满朝文武齐齐拱手道:“我等并无异议……”

寇准满意的点头道:“关于我朝出兵西夏的战事事由,由枢密院枢密使曹利用,协同兵部尚书曹玮,一同督管。

淮南、江浙一带,以及唐、邓、代等州粮荒事宜,又三司协同各部各司,一同管辖。

我朝出兵西夏的战事,不能出错。

各地粮荒问题,也不能出错。

绝不能因为粮荒的问题,为我朝出兵西夏的兵事陷入到僵局。”

“退朝!”

满朝文武义愤填膺的不满,在寇准的强势镇压下,烟消云散。

也只有寇准才能在如今的朝堂上说出这么强悍的话,也唯有寇准才能干出这么霸道的事情。

换作刘娥的话,她很难说出这番强势的话,也很难做出这么霸道的事情。

这跟其本身的男女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纯粹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在处理问题上,给人的感觉不同。

皇家为主,百官为仆。

皇家强压百官,那就是恶主欺仆。

宰相强压百官,那就是大管家教育小管事做人。

民间总是盛传恶主欺仆,又或者以仆欺主之类的话,可谁听说过以仆欺仆之类的话。

所以在百姓们眼里,寇准这个朝廷的大管家,欺压那些朝廷的小管事,纯粹是调教,跟谁欺负谁没关系。

这也是为何寇准在强压百官的时候,百官们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原因所在。

百官们怼皇家怼的欢实,那叫不畏强权。

百官们怼寇准怼的欢实,那叫不守规矩。

朝廷的大管家是你们想怼就能怼的?

要是每个小管事都能怼大管家,那大管家还怎么管理朝廷这座庞大的产业?

下了朝以后。

赵祯晃荡着小手,愉快的离开了垂拱殿。

今日他在垂拱殿里看足了大戏。

学会了如何掀开百官身上的伪装,看到他们真实的面目。

也学会了如何霸道绝伦的镇压百官。

寇准在垂拱殿上的霸道、蛮横、不讲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后少不了要效仿一二。

他性子虽然仁厚,但是心里仍有一些小叛逆,有一些不服软。

这从他亲政以后发动的庆历新政就不难看出。

只是史书上的他,是经过刘娥一手调教出来的,性子多少有点软,耳根子也软。

所以在百官们劝诫、或者争吵的时候,他的想法总会出现反复。

但现在不同了。

他不仅有刘娥调教,也有寇准从旁言传身教。

他从刘娥身上学不到的决断、学不到的霸道、学不到的蛮横、学不到的不讲理,都能从寇准身上学到。

然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寇季。

寇季就像是那混进了沙丁鱼群里的鲶鱼,搅动了大宋这一摊死气沉沉的水,带动了在这摊死气沉沉水里沉寂着的沙丁鱼。

寇季对此多少有点察觉,但他却并没有去在意。

他推着寇准离开了垂拱殿,一路回到了寇府里。

在他送了寇准进了卧房,准备离开的时候。

沉默了一路的寇准,突然开口道:“老夫一时冲动,害得你以后有罪受了。”

寇季一愣,思量了一下,明白了寇准话里的意思。

寇准今日在垂拱殿上霸道的镇压群臣,他权臣的帽子算是坐实了,甚至还会被人骂成权奸。

历朝历代以来,凡是能被称之为权臣,又不愿意谋朝篡位的,他们死了以后,难免会被清算,其子孙后代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寇季咧嘴笑道:“祖父说笑了,祖父还要长命百岁呢。等您百岁的那日,我也差不多五十多了。到时候面对满朝文武,谁欺负谁还不一定呢。怎么会受罪呢。”

寇准听着寇季说着宽慰人的话,无声的笑了笑。

他自己身子骨,他自己了解。

活到百八十岁的事情,他不敢想。

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岁左右的年代,活到七八十的,那都是稀罕事。

能活过百岁的,那都是人瑞。

即便是身上无官无爵,只是一个寻常人,赵祯这个当官家的见了,也得以礼相待。

寇季在寇准满脸笑容中,拱了拱手,离开了寇准的卧房。

此后几日,仍然在年节期间。

除了寇准偶尔会入宫去关注西北的战事和淮南、江浙一带的粮荒问题以外,寇季这个朝散大夫,都没怎么出门。

朝廷针对西夏的战事,不需要他插手。

朝廷针对淮南、江浙一带的战事,也不需要他插手。

准确的说,轮不到他插手。

上元夜的时候。

刘亨、曹佾、范仲淹三人到了寇府,邀请寇季去汴京城里游玩,赏赏灯会,逛逛诗会,猜猜灯谜,顺便看看汴京城里那些个豪门大户养出来的娇小姐。

寇季没有推辞,点头答应了。

寇季给自己荷包里装满了金、银榆叶,挂在腰间,随着刘亨三人出了门。

寇季不像是刘亨、曹佾那两个货,出门的时候还带着三五个豪仆,专门被他们背着铜钱,供他们花销。

虽说金、银在大宋并非法定货币,可它们能被当成货币使用,寇季也就没有必要跟铜钱死磕。

寇季如今不缺钱,甚至还逐渐在向钱多的花不完的方向靠拢。

前几日的时候,寇忠在帮寇季打理江陵两百户食邑的时候,还询问寇季,要不要在江陵两百户食邑所在的地方,建立三两个铸币作坊。

寇季听到这个提议以后,吓了一跳。

还带自己铸钱玩的?

寇忠见寇季不懂这个,立马给寇季科普了一下大宋铸币的律法。

在寇忠的科普下,寇季才知道。

在大宋私造铜钱,不算合法,但也不算违法。

所以民间私造铜钱成风,导致各地铜钱斤两不一,各地铜钱,皆有各地铜钱的特点,以至于金对铜币、银对铜币,兑换的价格也各不相同。

在汴京城,一两银子可以当一贯半的钱用,可在秦川等地,一两银子可以当成十贯钱用。

不是因为当地铜不值钱,而是因为当地人用的是铁钱。

在寇季眼里,大宋的货币政策,比一锅烂粥还烂。

就这,朝廷还一直是半管不管的状态。

寇季觉得,他要是掀起一场货币战争的话,能把大宋一半的钱财,揽到自己手里。

这个想法有点对不起赵祯。

所以寇季在生出这个想法后不久,果断掐死了这个想法。

然后愉快的批准了寇忠在江陵建立铸币作坊的事情,并且大手一挥,让寇忠建十个。

并且还给寇忠写了一份如何在偷工减料的情况下,铸造出精美、耐用、人人都爱铜钱的方案。

寇忠拿到了这个方案,就去找府上的工匠商量。

他觉得,寇季这个方案在府上施行一下,就足以让府上的钱财,翻一成。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已经没必有去省钱,也没必要去想方设法的去赚钱。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怎么花钱。

怎么大把大把的往出花钱。

寇季的荷包里塞的鼓鼓的,把两只七彩鸳鸯撑的肥嘟嘟的。

在汴京城里的各种灯笼照耀下,十分耀眼。

刘亨、曹佾、范仲淹三人陪在寇季身边,他们早就瞧见了寇季腰间的鸳鸯荷包,只是十分默契的选择了没有向寇季追问此事。

四个人出了寇府所在的巷子,在马行街上晃荡了一圈,有些了无生趣。

刘亨埋怨道:“比起往年的上元夜,今岁的上元夜格外冷清。”

范仲淹淡淡的道:“先帝大丧期间,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刘亨不乐意的道:“纵然不让放药发傀儡,不让金明池的水军操练一番让百姓们观看,那也得弄点灯会,让人猜一猜灯谜啊。”

范仲淹指着一旁用木牌取代了灯笼的灯谜摊子,道:“那不是吗?”

刘亨瞧着那穿着浆洗的发白的长袍的摊主,撇嘴道:“一个破穷酸,拿三五个铜钱当赏钱,骗一骗无知妇孺还行,能骗到我?

还是朝廷举办的灯会,以及其他各府举办的灯会更有赚头。”

曹佾失笑道:“猜字谜是一件雅事,怎么到你嘴里,变得这么市侩。”

刘亨哼哼道:“他们为了引诱旁人猜谜,也是以利诱之,为何你不说他们市侩。”

范仲淹脸色微微一黑,低声道:“粗俗,粗俗……”

刘亨不屑的道:“知道你是个正经八百的读书人,看不起我们这些勋贵出身的。但你也不是啥正人君子,前几日在寇府喝醉了以后,一个劲的要嚷着去找姑娘,没见你说什么粗俗。”

范仲淹听到这话,脸色涨的通红。

刚要反驳,就见到了寇季已经凑到了那个字谜摊前,扔下了一片银叶子,收走了摊主架子上挂着的所有字谜牌子。

然后在摊主一面懵逼的神色中,摆了摆手道:“回去吧……这摊子我要了。”

摊主瞧着扔在桌上的银叶子,那二两重的银叶子,十分的晃眼。

他心里纵然想要,可却没有伸手去取。

而是对寇季拱了拱手,认真的道:“我辈读书人,不吃嗟来之食。”

寇季摘牌子的手一顿,不屑的撇嘴道:“我要是给你嗟来之食,我怕你吃不起。赶紧拿着钱滚蛋,不然让巡检司的人抓你进去吃板子。”

威胁总是比软言相劝更管用。

那摊主听到了寇季这话,咬了咬牙,拿着桌上的银叶子,果断离开了此地。

等摊主走了以后,范仲淹走到寇季身边,赞叹道:“寇贤弟还真是宅心仁厚。”

曹佾在一旁点头道:“寇兄大概是看那摊主穿的单薄,怕他冻着,所以才买下了他的摊子,让他提早回家,陪家人。”

寇季摘光了摊子上的灯谜牌子,扔到了刘亨怀里,嘟囔道:“我主要是见不惯你们在哪儿斗嘴,索性买下了这个摊子,把字谜给你们,让你们随便猜。

可怜他?

天下间可怜的人多了,怎么不见我去可怜别人。

刚才离开寇府巷子的时候,蹲在巷子口里那些瑟瑟发抖的乞丐,怎么不见我怜悯他们?”

范仲淹疑惑道:“寇贤弟不是吩咐人回府,让府上的管事给他们一顿热饭吃吗?”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每到逢年过节,府上都会发一些米粮给乞丐。”

曹佾在一旁点头道:“我们曹府也是如此。”

刘亨在一旁道:“我爹离京的时候,也吩咐了我这么做。我在去找四哥的时候,已经给他们发过了。”

范仲淹感叹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寇季盯着他,幽幽的道:“等你身上的朝服换成了朱色,你们范府也是朱门。”

范仲淹识趣的闭上嘴。

四个人站在一个光秃秃的字谜摊子前,一言不发。

良久以后,曹佾突然道:“我听闻今夜,有不少人在外城的园子里举办诗会,不如我们去瞧瞧?”

范仲淹缓缓点头。

刘亨撇撇嘴,没说话。

寇季吧嗒着嘴道:“不会作诗怎么办?”

曹佾急忙道:“咱们去了诗会,又不是去作诗的,咱们纯粹是去看各府的姑娘的。”

范仲淹傲然的仰起头,对寇季道:“寇贤弟不必担心,万事有我。”

寇季愣了愣,缓缓点头。

范仲淹答应兜底,寇季也就不再顾及,诗会上有人会邀请他作诗。

范仲淹这厮的才情,寇季一点儿也不怀疑。

毕竟,这厮做的诗词,纵然是到了千年后,那也是必须背诵的。

范仲淹答应帮寇季代笔,寇季就想到了范仲淹咏完一首诗词以后,扬言是寇季所作的场景。

这厮以后要是还有机会作出那一篇《岳阳楼记》,在作完以后,喊一句,此赋乃是寇季作,范仲淹诵。

那场面,绝对过瘾。

曹佾见其他三个人都答应了,便带着寇季三人,一路行至外城。

到了外城紧挨看街亭的一座园子前。

曹佾递上了一张拜帖以后,主人家亲自出门,迎了他们一行进去。

让寇季意外的是,园子居然是跟寇季相熟的潘夙的园子。

准确的说是潘府的园子,赐给了潘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