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774章 熟悉的气息(抱歉!今晚回来晚了!)

北颂 第0774章 熟悉的气息(抱歉!今晚回来晚了!)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7:0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种世衡和朱能沆瀣一气,一唱一和之间,不仅剥夺了李昭亮参与大理战事的权力,甚至还有剥夺李昭亮参与其他对外战事的心思。

李昭亮自然气的不行。

李昭亮沉声对赵祯喝道:“官家,臣家中三代人为国厮杀,不敢说居功甚伟,但也颇有建树。臣自幼苦读兵法,勤习武艺,为的就是帮我大宋开疆拓土。

而今,臣掌管兵部,却不能参与我大宋对外的战事,臣心中十分不甘。

臣愿为官家赴死,还请官家给臣一个机会。”

李昭亮气急之下,搬出了祖父三代说事,种世衡和朱能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任何话。

李昭亮祖父乃是大宋开国功臣李处耘,死后被追封为豳王。

李昭亮的父亲乃是霸图将军李继隆,一代名将,位列昭勋崇德阁。

种世衡还算有个家底,有一个大儒叔父。

朱能祖上可没什么能人。

比家世,他们二人比不过李昭亮。

赵祯听到了李昭亮的话,脸色庄重了几分,“李家三代,皆是我大宋的肱骨之臣,朕岂会忘却。眼下我大宋对大理用兵的事情,还在商量,并没有定下。”

赵祯目光落在了种世衡三人身上,郑重的道:“三位爱卿一片忠心,朕感受到了。待朕和四哥商议好如何对大理用兵以后,三位爱卿再争帅位也不迟。”

种世衡三人闻言,对赵祯躬身一礼,不再争抢讨伐大理的帅位。

寇季见此,笑眯眯的道:“官家,此次我大宋对大理用兵,必然是他们三人中一人挂帅。不如就将如何对大理用兵的事情交给他们三人。

由他们三人决定如何对大理用兵,然后将其谋略写成奏疏,呈报到枢密院。

到时候臣和官家可以从中挑选一个谋划妥当的人挂帅。

如此一来,臣和官家也省去了一桩麻烦。

种世衡三人也会因此提前推演一番针对大理的战事。

这对他们中间以后讨伐大理的人而言,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赵祯闻言一愣,种世衡三人也是一愣。

唯有吕夷简等人捏着胡须,十分赞同的点点头。

种世衡、朱能、李昭亮三人领兵的才能都是经过战场验证过的。

所以让他们提前准备一份谋略奏疏,不会出现纸上谈兵一类的事情。

三个人,三种谋划,必然有长有短,若是互相借鉴一番的话,兴许能制定出一套更加好的谋略。

虽说战场上的战局瞬息万变,需要随机应变。

但是早有准备,总比临机准备要好一些。

赵祯略微思量了一下,明白了寇季话里的深意。

当即,赵祯点头道:“四哥言之有理……”

赵祯看向了种世衡三人道:“你们一人准备一份谋略奏疏,送到枢密院。谁的谋略奏疏能同时打动朕和四哥,那朕就任命谁挂帅。

此事全看你们各人的本事。

中间还能省去你们争吵的时间,也能避免你们吵出真火,伤了和气。”

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闻言,几乎毫不犹豫的拱手应允道:“臣遵旨……”

朱能露出了一张苦瓜脸,站在哪儿犹豫不决。

赵祯瞥了朱能一眼道:“朱爱卿有问题?”

朱能苦着脸道:“臣虽然识字,可笔墨不精。府上虽然有几个幕僚,但是比起他们二人,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臣觉得此事对臣不公平。”

赵祯撇撇嘴,“笔墨不精,那就去找几个笔墨精的人帮你。你负责口述,他人帮你代笔,朕也认。”

赵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能没办法再推托,只能瓮声瓮气的应允了一声。

他之所以犹豫不决,不肯答应此事。

可不仅仅是因为笔墨不精。

主要是对比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他在此事上不占优势。

种世衡是文人出身,舞文弄墨,那是他的强项。

李昭亮家底丰厚,家中三代积攒了无数能人义士,能帮他出许多主意。

朱能近些年也招揽了一些人,但质量不高。

所以比不过人家。

赵祯决定了此事以后,就没有再多言。

众人结伴离开了北御街蒙学,又前往了其他几处蒙学视察了一番。

然后又回到了宫里,讨论了一些蒙学推广中出现的小问题。

讨论过后,提出了解决方案。

赵祯宣了一声,众人才纷纷离开了皇宫,各自回府去了。

寇季出了皇宫,坐上了马车,晃晃悠悠的过了御街,在路过金水河的时候,被人给拦下了。

拦下寇季的是朱能。

朱能跨坐在马背上,如同一个螃蟹一样立于大道正中,寇季的马车难以通行。

寇季下了马车,瞥了朱能一眼,道:“找我?”

朱能郑重的点头。

寇季左右瞧了一眼,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找个能说话的地方。”

朱能沉吟了一下,道:“去城西,我在城西有一处别院。”

说完这话,朱能策马在前面引路,寇季坐上了马车,跟着朱能一路到了城西。

朱能在城西的别院不大,紧紧有十数亩地大小而已。

里面的布置倒是精致。

只不过朱能显然不懂得欣赏,他一路策马进了别院,马蹄踩踏了一些珍贵的花草,他也无动于衷。

到了别院内。

朱能请寇季坐下,吩咐人上了一桌酒菜。

然后端着酒杯对寇季道:“咱们可是一家人,你可得帮我。”

寇季狐疑的盯着朱能道:“你就那么想去大理的?”

朱能瞪起眼,“你不想去?”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道:“我为什么要去?”

朱能嚷嚷道:“大理遍地金银玉石,还有许多的铜矿。如此惊人的财富,居然吸引不了你的注意?”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大理的财富确实惊人。但我堂堂一个枢密使,还不需要为了一些钱财,亲自去动手。再者说,朝廷如今已经盯上了大理的财富。

无论谁去大理,满朝文武都会紧紧的盯着。

就算捞钱,也捞不了多少。”

“那还有功劳……”

朱能郑重的道。

寇季撇撇嘴道:“我要功劳做什么?封王吗?我倒是敢要,问题是朝廷敢给吗?”

朱能咬牙道:“你不稀罕征讨大理的功劳,可我稀罕。”

寇季迟疑了一下,道:“你要那么多功劳做什么,就不怕功高盖主吗?”

朱能盯着寇季道:“只要我的功劳不盖过你,我什么也不怕。”

寇季张了张嘴,想骂人。

“你、种世衡、李昭亮,恐怕都是一个想法吧?”

朱能没有犹豫的点了点头。

寇季瞪着眼道:“我就说嘛。你们一个个功劳已经很高了,还争着抢着要去大理建功立业,也不怕功高盖主。

原来是有我这柄枪,在前面替你们顶着。”

朱能嘿嘿一笑,“话也不能这么说。有你这么一位能文能武的枢密使坐镇,我们才敢放心的出去拼命。换做是旁人担任枢密使,我们一定待在汴京城内不挪脚。”

寇季橫了朱能一眼,“不会奉承人,就别奉承。”

朱能笑了笑,没说话。

寇季见朱能没有放过自己的意思,就叹了一口气道:“说说吧,要我们怎么帮你。”

朱能立马道:“我三人递上的奏疏,是由你和官家评判。只要你认准了我的东西,其他两个人就没有机会。”

寇季没好气的道:“你也说了,你们三个人递上的奏疏,由我和官家评判。那就说明此事不是我一个人做主。

官家为君,我为臣。官家若是执意要取他们二人中的一人为帅。我纵然死咬着你不放,也没有半点作用。”

朱能迟疑了一下,道:“那你就帮我出一份能过关的奏疏。”

“想都别想!”

寇季喝道:“我们虽然亲近,可种世衡和李昭亮如今也是自己人。我若是全力以赴的帮你压倒他们两个人,那他们两个人如何看待我?”

不等朱能开口,寇季便继续道:“我顶多给你出一些主意。剩下的事情就只能靠你自己。”

朱能闻言,有些丧气。

寇季自顾自的继续道:“攻打大理的兵事,我就不多说了。你是沙场上的宿将,打仗的事情比我懂得多。我给你讲讲如何找借口攻打大理,如何挖空大理的钱财。”

朱能听到此话,深吸了一口气,盯着寇季,静等寇季的下文。

经过了寇季一番解释,他也清楚了。

李昭亮和种世衡如今都是他们的自己人。

寇季身为领头人,不好偏帮他太多。

不然李昭亮和种世衡二人必然会感觉到不舒服。

长此以往,李昭亮和种世衡说不定会脱离他们。

如今寇季肯开口帮他出主意,已经算得上是在偏帮他了,他不能贪心不足。

寇季在朱能注视下道:“攻打大理的借口很好找。你可以派人伪装大理的兵马,或者教唆大理的兵马,劫掠边市,或者是过往的商客。

到时候给商客套上一个皇商之类的帽子,你就能借此顺理成章的杀进大理。

又或者往大理丢几门火炮或者火枪,将这些东西宣扬成大理偷的,然后挥兵杀入大理。

总之,攻打大理的借口很好找,也很多。

你只需要记住一点,那就是我大宋必须站在有理的一方。

必须是大理人惹到了我大宋,我大宋才出兵征讨大理的。

我大宋的兵马,到了大理以后,就是正义之师。”

朱能静静的听着寇季的描述。

寇季继续说道:“至于进入了大理以后,如何敛财。那就要看你是如何打仗的。杀的太狠的话,就直接采取粗暴的方式抢劫。

若是杀的不够狠的话,可以用一些怀柔的政策。

扶持一些大理人,充当你的狗腿子,帮你敛财。

还可以将一些大理的俘虏,编成苦工,帮你挖掘大理地下的铜矿、金矿等物。

但不论你如何打,都不需要打的太快。”

“兵贵神速……”

朱能皱着眉道。

朱能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寇季给打断了。

“兵贵神速不假,但你要视情况而定。大理那个地方,易攻,难治。也许你只需要一年时间就能拿下大理,但想要消化大理,却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你消化不了大理,你能劫掠到的,就只能是一些浮财。

地下的金银铜矿,很难轻易拿到手里。

中间需要耗费不少波折。

唯有稳扎稳打,慢慢蚕食,才能将大理的所有钱财,以及所有的疆土,纳入到我大宋。”

朱能沉声道:“可不一口气拿下大理的话,就会横生枝节,平添许多变数。”

朱能担忧的是,慢慢蚕食的大理的话,大理会生出许多喘气的时间。

兵贵神速,能一鼓作气拿下敌人,就绝对不会放任敌人活到两鼓的时候。

在能击溃敌人的时候,给敌人时间,敌人就有可能卷土重来,或者彻底翻身。

寇季笑道:“所以你要掌握好攻打大理的分寸。你到了大理,找好了借口以后,挑几个最肥的大理城池先占着。

然后一边搜刮着钱财,一边派人给大理交涉,借此从大理皇室手里榨取一笔钱财。

等钱财到手的时候,再将他们推给朝廷,让他们跟朝廷谈。

到时候我和官家会出手,从他们手里再榨取一笔钱财。

在他们将钱财运出大理都城的时候,你可以派遣一些臣服于你的大理人,去截了那些钱财。

然后借此为由,再拿下大理几城,逼迫大理重新跟你,还要朝廷和谈。

如此两次,大理皇室中的浮财,差不多也就被榨干净了。

说不定还要从百姓身上捞一些钱补充进去。

而在此期间,你可以派人盯着大理。

谁骨头软,能臣服,谁骨头硬,不愿意臣服,你都可以看个清清楚楚。

等你杀到了大理都城以后,就可以砍了那些硬骨头,留下那些软骨头帮你搜刮大理的钱财。

无论是征集百姓去挖矿,还是向百姓增加税银,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口传达出去。

百姓若因此闹事,你斩他二三子,便可以平息此事。

如此往复,不需要太久,大理的百姓就会习惯被你压榨。

适当的时候,你给他们减免一些赋税,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权力,允许他们向那些盯着他们做事的软骨头发难。

他们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

寇季一席话,讲的很透彻。

朱能听的目瞪口呆,许久以后,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要不,你写纸上?”

寇季愕然的看向了朱能。

朱能干笑道:“你说的有点多,我记不全。”

寇季叹了一口气,橫了朱能一眼。

朱能笑嘻嘻的吩咐人去准备了笔墨。

笔墨到了以后,寇季提笔,将自己的一套想法写了下来。

朱能拿到以后,如获至宝。

寇季写完了东西以后,没有在朱府别院多留,乘着马车出了汴京城。

……

七日后。

种世衡、朱能、李昭亮三人的奏疏送到了枢密院。

寇季拿到了三人的奏疏以后,并没有直接翻阅。

而是拿到了资事堂,跟赵祯一起审阅。

寇季到了资事堂以后,发现吕夷简三人也在。

寇季施礼过后,将种世衡、朱能、李昭亮三人的奏疏送到了赵祯面前。

赵祯细细的翻看了三人的奏疏,翻看完了以后,一脸古怪。

但是他没有言语,而是吩咐陈琳将奏疏递给了寇季。

寇季拿到了奏疏,这才翻阅了起来。

三个人,三份奏疏,各有特点。

在对大理的战事上,种世衡和李昭亮的态度差不多,方法也差不多。

都是用重兵,雷霆扫穴,上去以后直接将大理干趴下。

二人给出了详细的用兵策略,以及兵力调遣和兵力分布的数据。

寇季略微推测了一下,觉得二人给出的攻打大理的方式,可行性很高。

在对待大理钱财的问题上,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的态度不同。

李昭亮的态度有些大众化。

他想着一拨干翻大理,然后狠狠的抢一票就走。

在走之前可以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上位,以方便下次再抢。

种世衡的态度也有些大众化。

他想着一拨干翻了大理以后,将大理纳入到大宋的版图,然后慢慢治理、慢慢消化、慢慢搜刮。

朱能的奏疏跟他们二人完全不同,有点特立独行。

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的事情,是他费心写的,其他的东西,他几乎是照抄了寇季的那一套说辞。

种世衡和李昭亮的奏疏,在用兵上,大相径庭。在敛财方面提出的策略,也很附和宋人的想法。

所以他们二人孰高孰低,现在还不好妄下结论。

朱能的奏疏,特立独行,十分扎眼。

不太符合宋人惯有的思维,但是仔细思量以后,会发现朱能谋略中的妙处。

赵祯也是察觉出了朱能谋略中的一些妙处。

所以才一脸古怪。

寇季看完了三份奏疏,看向了赵祯道:“官家以为,种世衡、李昭亮、朱能三人的奏疏,谁的更好?”

赵祯沉吟了一下,道:“若是没有朱能那份奏疏的话,朕应该会选种世衡。”

赵祯是一个古王朝的统治者。

身为古王朝的统治者,对自己治下的版图绝对是十分在意的。

种世衡提议将大理纳入到大宋,成为大宋一地,很符合赵祯的心思。

寇季疑问道:“那官家是选中了朱能?”

赵祯缓缓摇头,“朱能的奏疏特立独行,其中有许多妙处,还有许多朕思量不透的地方。朕吃不准他谋略的好坏,所以不该妄下决断。”

吕夷简三人听着寇季和赵祯二人的对话,心里略微有些痒痒。

朱能在他们眼里是什么人?

大老粗一个。

一个大老粗,在比试舞文弄墨的时候,居然隐隐压了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一头,他们心里自然好奇。

要知道,以种世衡舞文弄墨的本事,比一般的进士也不弱。

李昭亮亦是如此。

别看李昭亮是将门出身,就觉得李昭亮不通文墨。

李昭亮的才学其实不弱。

只不过将门出身的人,在以前,没办法借着才学登堂入室。

再加上此前文武相争的厉害。

李昭亮很少在人面前显露自己的学问。

朱能其实也不是什么大老粗。

他能依附在寇准门下,还是有些才学的。

只是比起家学渊源的种世衡,以及深藏不露的李昭亮,有些偏弱。

比起吕夷简等人,那就更不值一提。

所以吕夷简等人认为他是大老粗。

吕夷简在赵祯和寇季二人讨论的时候,忍不住插话道:“朱能一个大老粗,能写出什么好东西?”

赵祯和寇季二人闻言,齐齐停下了讨论。

赵祯对吕夷简道:“朱爱卿的文采虽然一般,但是他提出的一些策略,让朕觉得耳目一新,所以朕在会犹豫。”

吕夷简沉吟了一下,道:“能否给臣瞧瞧?”

王曾和张知白二人也一脸好奇的点头道:“臣也有心一观。”

赵祯思量了一下,吩咐陈琳将三份奏疏拿给吕夷简三人观看。

吕夷简三人拿到了奏疏以后,仔细的审阅了一番。

看完了三份奏疏以后,三个人的脸色也变得古怪了起来。

王曾抚摸着胡须,一脸平静的盯着寇季道:“寇季,朱能给了你什么好处?”

寇季干巴巴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王曾撇撇嘴,道:“老夫不得不承认,朱能拿出的策略,比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说到此处,王曾闭口不言。

吕夷简接过了话茬道:“只是,以朱能的脑子,绝对想不出如此高明的策略。他若是能想出如此高明的策略,老夫这平章事的位置,就该给他坐。”

寇季干咳了一声,道:“吕相的话,是不是有些夸大了……”

吕夷简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张知白缓缓开口道:“吕公的话一点儿也不夸大。寇季,你确实有宰辅之才,去枢密院,可惜了。”

赵祯在张知白话音落地以后,感慨道:“朕也觉得朱能的奏疏里,有一股子熟悉的气息。只是朕一时半刻没有想到四哥身上。

如今听三位爱卿提醒,朕才明白。

朱能的奏疏里,有一股子不走寻常路的气息。

四哥最擅长的就是不走寻常路。”

说到此处,赵祯盯着寇季笑道:“朱能的奏疏,是四哥代笔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