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781章 波澜再起!

北颂 第0781章 波澜再起!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7:0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高大夫领着寇季进了屋舍,为寇季斟了一杯用药材泡的茶汤。

寇季在高大夫斟完了茶以后,从家仆手里取过了一本医书,放在了高大夫面前。

高大夫狐疑的看着寇季。

寇季笑着道:“我偶然得到了一本医书,高先生你瞧瞧。”

高大夫略微迟疑了一下,拿起了寇季放在桌上了医书。

翻开略微瞧了一眼,觉得字写的不错,才用心看了下去。

不看不要紧,一看之后,就像被蝎子蛰了,惊恐的丢下了书,猛然站起身,浑身颤抖了起来。

“草……草民可没有得罪寇枢密,寇枢密何故拿一本杀人的书羞辱草民。”

寇季淡淡的盯着高大夫,道:“为何高大夫将其称之为杀人的书?”

高大夫盯着寇季,颤声道:“书中尽是教人刨心挖腹的秘术,难道不是杀人的书吗?”

寇季道:“高大夫可看过《黄帝内经》?”

高大夫沉声道:“《黄帝内经》传之颇广,我辈医者,自然都读过。”

寇季缓缓点头道:“那高大夫一定知道其中的《素问》和《灵枢》两章,其中《灵枢.胃肠篇》中黄帝问于伯高的对话,高大夫应该知道的清清楚楚。”

高大夫迟疑了一下,道:“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高大夫对《黄帝内经》十分熟悉,所以在寇季问出了《黄帝内经.灵枢.胃肠篇》时,就下意识的将其中的内容背诵了出来。

寇季在高大夫背诵完了《黄帝内经.灵枢.胃肠篇》以后,问道:“高先生觉得,伯高公是如何知道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的?”

高大夫脸色微微一变。

寇季继续问道:“高先生可看过刑部的《尸解三章》?”

高大夫脸色再变,道:“寇枢密的意思是,这书里面写的是验尸术?”

寇季略微沉吟了一下,坦言道:“此书乃是大食的医书。书中剖尸的术,其根本是为了研究医术。”

高大夫咬牙道:“大食的医书?难怪连人死为大的规矩也不遵从。”

寇季沉声道:“高先生觉得人死为大?”

高大夫毫不犹豫的点头。

寇季问道:“那活着的人呢?”

高大夫郑重的道:“活人也得敬重死者。”

寇季继续问道:“那十恶不赦的死人呢?”

高大夫果断道:“人死账消!”

寇季再问,“若是剖一人之尸,可解万民之忧呢?”

高大夫听到此话,略微迟疑了一下。

“那也得亡者同意才行。”

寇季缓缓点头,“是我冒昧了……”

寇季说完这话,不再多言,起身拱了拱手,离开了文昌学馆。

高大夫在寇季走了以后,长出了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的抹了抹头上的冷汗。

敢在人身上动刀子的大夫,那都不是正经的大夫,都是离经叛道的大夫。

杏林中对这些人十分排斥和厌恶。

杏林中的大夫,觉得在人身上动刀子的大夫,没有仁心、没有人性、不尊重死者,觉得这些大夫们败坏了杏林的名声。

所以杏林中的大夫,几乎是见一个打压一个。

所以敢在人身上动刀子、喜欢在人身上动刀子的大夫,不是在军中担任军医,就是在衙门里当仵作。

也唯有庇护在公门之中,才能免遭杏林里的其他同行打压。

高大夫是有师傅也有徒弟的人,他还不想自绝于杏林。

他已经通过了寇季的举动猜到了寇季的意思,但是他却不敢应承,只能左右推脱。

寇季并没有强硬的要求他应承下此事,他自然松了一口气。

……

寇季出了文昌学馆的山门,回望文昌学馆的山门,略微叹了一口气。

他拿出一本有关于解剖学的书,其实只是一个试探,却没想到高大夫的反应那么大。

事实上大食人送来的医书中,有关于解剖学的书,少的可怜。

宗教对这一类书籍管的很严。

因为很多被宗教定性为异教徒的人,总喜欢拿人身上的器官、血脉,组成一个个邪恶的仪式。

为了避免异教徒借此制造恐慌,宗教便将解刨学的大部分书籍焚毁,还禁止解剖。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食人送来的医书中,解刨学一类的书籍,少的只有三两本。

就这三两本,恐怕还是送书的大食人,随手填进去的私货。

寇季随意拿出了一本给高大夫看,就是为了试探高大夫对西方医术的态度。

毕竟,西方大部分医术,治疗病患的时候,都是血淋淋的,若是连解剖都接受不了,那么就很难接受西方的医术。

大部分的西方医术,其实都是建立在解刨学的基础上的。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是通过解刨学开始研究医术的。

所以,学习、研究、推广西方医术,绝对避不开解刨学。

高大夫明显不愿意接触解剖。

文昌学馆内的其他大夫,对西方医术的态度恐怕跟高大夫一样。

寇季想送一桩功德出去,也送不出去。

寇季只能叹息一声,另寻他人。

寇季带着大食的医书回到了府上,并没有再去其他地方。

而是派人给赵祯送了一道奏疏。

次日。

刑部、大理寺、开封府等衙门的仵作,就齐齐到了寇府别院。

寇季见到了他们以后,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将跟解刨学有关的书籍发给了他们。

他们拿到了解刨学的书籍以后,反应跟高大夫大相径庭。

高大夫拿到了解刨学的书籍,对其畏入蛇蝎。

仵作们拿到了解刨学的书籍以后,如获至宝,一个个读的津津有味。

有看的入了迷的。

也有大肆批判的。

“不对不对不对……”

一个留着三撇小胡子的小老头,捏着下巴,盯着手里的书,一个劲的叫喊。

寇季踱步到了他身边,低声问道:“有什么不对的?”

小老头正在看书,没有发现问话的是寇季,他头也不抬,十分嫌弃的道:“骨头不对……”

“哦?”

“你没发现吧?嘿嘿,老夫给你讲……”

话说了一半,小老头说不下去了,因为他已经抬起了头,并且看到了寇季。

见寇季站在他身边,半弯着腰,他不敢多说,赶忙躬身施礼,“卑职陈七,见过寇枢密……”

寇季没有在意此事,继续问道:“骨头有什么不对的。”

名唤陈七的小老头,躬身一礼,然后谦卑的道:“回寇枢密的话,书中记载的人骨头的数量不对。咱们宋人、倭国人、高丽人,一身的骨头有二百零四块。

但是一赐乐业人、大食人,一身骨头足足有二百零六块。

差别就在脚趾上。

咱们宋人小脚趾,只有两节。

可一赐乐业人和大食人,小脚趾却有三节。

多一节,就多出了一块骨头。

两只脚,就是两块骨头。

著书的人明显不够严谨,如此大的差别都没有写在其中。

若是卑职著此书的话,绝对不会出现这么大的错误。”

寇季缓缓点头,陈七所描述的骨头的差别,寇季在后世听过,所以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你怎么知道此事的?”

陈七挠头笑道:“卑职年轻的时候,跟着师傅去过海边,见过死了的大食人,也查探过。”

“切了吧?”

寇季随口问了一句。

陈七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磕磕巴巴的道:“寇枢密,那是大食人,不是咱宋人。”

寇季淡然笑道:“切了就切了……我又没有怪罪你的意思。”

陈七长出了一口气。

寇季问道:“有没有学医的心思?”

陈七略微一愣,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卑职也算是略通医术。只是杏林里的那些大夫们,不把卑职等人当同行看。”

寇季淡然笑道:“朝廷把你们当大夫看就行了。”

陈七又是一愣,不明白寇季话里的意思。

寇季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环视着那些看向他的仵作。

“我得了一批医书,其中大部分都是类似于刮骨疗伤、刨肉取箭的医术。杏林里的大夫们看不上,我又不想让这些医书失传,所以想将它们传给你们。”

仵作们闻言,一个个愣愣的盯着寇季。

寇季继续道:“医书中的一些医术,并没有经过验证,所以你们回头还要验证一番。”

仵作们一个个依旧愣愣的盯着寇季。

寇季盯着他们道:“所以,我需要你们中间一些年迈的人,结合你们所学的刨尸术,将这些医术一一验证,然后传承下去。

弟子你们自己挑,一应需求,朝廷出。

我还会请一些御医,传授给你们弟子医术。

让他们身兼两家所长。”

仵作的行业并不怎么光彩,所以弟子难收。

大部分仵作,在年迈以后,都会将自己的技艺传给自己的子侄,让自己的后辈有一个谋生的手段。

传给外人的很少,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成天跟尸体打交道。

寇季让他们自己挑弟子,朝廷培养。

算是对他们十分有利的。

仵作们听完了寇季的话,依旧愣在原地。

寇季见此,略微沉吟了一下,喝道:“这是公事!你们当我刚才的话没说过,以后我让你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此话一出,仵作们齐齐向寇季施礼。

“喏……”

跟官面上的人打交道,果然还是要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寇季吩咐道:“回头我会奏请官家,在城外设立一处学医的地方。你们上差的时候,就好好上差。下差以后,就带着你们的弟子,一起给我到学医的地方学医。”

“喏……”

“你们中间应该有不少人去过地方,知道地方上有那些精通刨尸的人。你们写信给他们,让他们来汴京城。邀来一人,赏钱一百贯。”

“喏!”

仵作们在得知有赏钱以后,声音明显大了不少。

寇季继续道:“等你们研究有成的时候,我让你们把医术教给谁。”

“喏……”

仵作们再次齐声应允。

反正寇季给的医术,又不是他们家传的东西。

只要朝廷发钱,让他们教给谁都行。

“散了吧!”

寇季摆摆手。

仵作们齐齐退出了寇府。

寇季在仵作们走后,到了书房,提笔写下了一道命令,命令是给军中的大夫的。

随军的大夫,只要随军时间超过三年,几乎都在人身上动过刀子。

他们才不在乎什么人死为大之类的话。

只要能精进医术,能救人,他们就愿意学。

此后几日。

寇季都在为此事忙碌。

寇季在跟赵祯商议过后,在东城门外,找了一间大的院落,用于仵作们学习医术之用。

寇季不指望那些老仵作们学会医术。

他是想借着那些老仵作的解剖经验,验证大食的医术,纠正其中的偏差,让他们的弟子们学习。

真正学习大食医术的主力是他们的弟子,还有那些随军的大夫。

院落准备好了以后,寇季就直接让那些仵作们,将大食的医术分门别类,开始从最基础的学习、验证。

仵作们学习的方式也简单粗暴。

在熟悉了大食医术几日后,就果断向寇季讨要尸骸。

反正朝廷答应了给他们提供方便,他们为了尽快的学会医术,问朝廷讨要一些尸骸也没什么。

他们一个个都是经年的老仵作,手里解剖的尸骸,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抱着尸骸睡觉,他们都不带怕的。

所以刨尸对他们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寇季将此事上报给了赵祯以后,赵祯果断让人弄死了关在牢里关了几个月的拍花子的,送去给了他们。

他们拿到了尸骸以后,果断开始上手学习。

过了大概半个多月。

距离汴京城最近的随军大夫,尽数入了汴京城。

寇季将他们安排到了学医的地方。

随军的大夫一个个也不是善类。

他们跟那些仵作们凑在一起待了几日以后,也就混熟了。

仵作有解剖技艺、随军大夫们有医术。

双方凑到了一起,互相辨证下,学习的速度更快了。

用一日千里形容也不为过。

毕竟,他们学习的大食医术,并不是什么残缺的医术,而是经过了四五百年沉淀的,成熟的大食医术。

所以他们初期学习的时候,只需要将大食的医术验证一番,确认可行以后就行。

并不需要反复的去推导。

一些需要反复推导的医术,他们都暂时放在了一边。

他们在学习了半个月以后,看到了寇季拿出了上千本书给他们,他们就知道,寇季给他们的很有可能是一套另成体系的医术。

而新的医术,十分符合他们做事、行医的方法。

新的医术一旦推广出去,很有可能打破大宋现有的杏林的格局。

所以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尽快的整理出一套成型的医书,为以后两种医术的竞争,打下有力的基础。

寇季盯着他们,看着他们走上了正轨以后,就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开,放在了大理身上。

大理使节杨允贤回到了大理以后,去了风琶部,花了十万贯,领走了自己的族弟,然后返回了大理的都城,将大宋的条件告诉大理郡王段素真。

大理郡王段素真在得知了大宋的条件以后,搜空了国库,凑出了两百万贯。

大理郡王段素真再次派遣杨允贤为使,前往了大宋,表示答应了大宋提出的条件,并且递交了国书。

然后派遣人押送着两百万贯的东西,送往了大宋。

两百万贯财货,被押送出了大理都城,过了弄栋府,进入到了会川府。

在即将送到建昌府的时候,在两府交界处的密纳甸,遭遇到了一伙匪徒。

匪徒们杀光了大理郡王段素真派遣押解两百万贯财货的兵马,将两百万贯财货劫掠一空。

此事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理郡王段素真第一时间派遣了杨允贤赶到了风琶部,向种世衡表示自己的歉意。

杨允贤见到种世衡的时候,种世衡面如寒霜。

“杨使节?!”

种世衡冷冷的喊了一声。

“外臣见过种知事!”

杨允贤赶忙躬身施礼。

种世衡冷哼一声,道:“你不用跟我套近乎,听说你大理补偿给我大宋的两百万贯财货被劫了?可有此事?”

此事就在建昌府和会川府边上发生,距离种世衡所在的风琶部也不过百里,肯定瞒不过种世衡,

杨允贤知道此事瞒不过种世衡,所以苦着脸道:“确有此事……不过种知事不必为此事懊恼,我王已经派人去彻查此事了。”

种世衡瞪起了眼,哼道:“你们查不查此事,与我何干?我只想知道,你大理补偿给我大宋的两百万贯财货能不能准时运到此处。

若是不能准时遇到此处,下场是什么你应该清楚。”

杨允贤闻言,赶忙道:“种知事息怒,我王知道了此事以后,已经命人再次筹备两百万贯的财货,一定能够按时送到您手里。”

种世衡脸色缓和了三分,“但愿如此……”

就在这个时候,朱能叫嚷着进入到了二人所在的堂内。

“姓种的,你这个时候还见大理人作甚。此事一定是大理人在背后捣的鬼。他们不仅杀了我大宋的人,如今为了赖掉补偿给我大宋的两百万贯钱财,还派人半道劫了那些财货。

他们这是在打官家的脸,藐视官家的威严。

官家若是知道了此事以后,一定雷霆震怒。

我们趁着官家现在还不知道此事,发兵打过去,拿下大理三五城。

等官家要问责的时候,我们也要有个交代。

若是我们按兵不动,官家随后派人来查出此事是大理人在背后捣鬼,那我们两个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种世衡听到了此话,脸色再次阴沉了下来,目光落在了杨允贤身上。

“你们大理若是真的企图通过这种手段蒙蔽官家的话,下场肯定不会太好。”

杨允贤急忙道:“我们既然已经拿出了钱财,又怎么可能做出惹恼上邦的举动呢?”

种世衡略微沉吟了一下,看向朱能道:“他说的有理……”

朱能破口大骂道:“有理个屁!两百万贯财货,用马车拉的话,也得几十辆马车。周遭的护卫,最不起码也得一千兵马。

若是在咱们大宋境内,一千兵马押送财货,那个匪徒个跳出来叫嚣?

想要在一千兵马护卫下,抢走两百多万贯财货,唯有动用正规兵马。”

朱能说完话,种世衡还没有开口,杨允贤抢先一步道:“外臣可以用人头担保,此事真的不是我大理兵马所为。我王也从未有欺骗大宋皇帝陛下的心思。”

朱能冷哼道:“那你说说,负责护送那两百万贯财货的护卫有多少?贼人肆虐以后,又有多少生还的?”

杨允贤闻言,脸色十分难看。

种世衡见此,皱起了眉头喝道:“说!”

杨允贤犹豫再三,咬牙道:“护卫那两百万贯财货的兵马,有一千五百人。”

朱能讥笑了一声,道:“比我预料的还多……”

杨允贤沉声道:“我大理境内,并不是铁板一块。一些小部族虽然依附于我大理,但并不听从我王的命令。为了避免那些小部族的人对这批财货起心思,我王派遣的人自然多了一些。”

朱能瞪起眼,盯着杨允贤道:“别打岔!快说,贼人肆虐以后,还有多少生还?”

杨允贤咬着牙,不肯开口。

种世衡微微眯起眼,眼中透着一股寒芒。

杨允贤看到了种世衡眼中的寒芒,心跟着抽搐了一下,低声道:“无一……生还……”

“呵呵!”

朱能闻言,嘲讽了一笑,对种世衡道:“姓种的,你也是带兵之人。你应该明白,想要歼灭一千五百人的兵马,需要怎样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