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877章 火速蹿升的苏洵(三更搞定…………)

北颂 第0877章 火速蹿升的苏洵(三更搞定…………)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7:0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吕夷简通过陈琳的话,听出了陈琳知道一些他不知道的消息,当即扑到了陈琳近前,瞪着陈琳,准备逼问陈琳。

陈琳瞥着吕夷简,淡笑着,“吕相,您别问咱家,咱家什么都不会说。想让咱家开口,您得找官家请一道旨意来。”

吕夷简气咻咻的道:“我要是能请来官家旨意,还用问你?”

陈琳脸上的笑意更浓,“那您就别问咱家,官家下了封口令,咱家可不敢冒犯。”

“岂有此理!”

吕夷简咬牙切齿,却没有再逼问陈琳。

因为他清楚,赵祯既然下了封口令,那陈琳什么也不会说。

作为赵祯身边的忠仆,对赵祯的忠诚远超所有人。

赵祯的每一句话,对别人而言,那是圣谕,对陈琳而言就是命。

他可以不要命,但他绝对不会违背赵祯的话。

陈琳见吕夷简不再问话,对吕夷简略微拱了拱手,出了东华门,一路赶往了都亭驿。

都亭驿内有上好的马匹,那是朝廷办公差的人离开汴京城之前必须去的地方。

达官贵人家里,自然不缺那一两匹好马。

所以在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可以不去都亭驿。

可陈琳却必须得去。

因为赵祯没有赐给他御马,所以他必须依照着朝廷的规矩来。

说起来也可笑,朝野上下能守住朝廷定下的所有规矩的,只有一群宫娥和宦官。

其他人皆以挑衅朝廷规矩为乐。

一些位高权重的人,甚至喜欢当法外狂徒。

其中最喜欢挑衅规矩的就是文臣。

明明是一群在朝堂上张口规矩,必口规矩的人。

下了朝以后,一个个却十分喜欢挑衅规矩。

一旦坏了规矩,总是会找出无数的理由,无数的借口,将自己坏规矩的事情当成一桩雅事。

在朝廷放弃了追究以后,或者改了规矩以后,他们就会沾沾自喜。

他们会觉得他们是凭借着聪明才智战胜了朝廷,保住了自己,迫使朝廷改了规矩。

太祖定立了规矩以后,没几个人敢破坏规矩。

偶尔有一两个重臣破坏规矩,他会适当的释放一些善意。

其本意是为了让朝臣们感受到他的仁厚,感受到他的恩德。

只是太宗继位以后,释放的善意过多。

真宗继位以后,干脆就将善意当成一种常例。

久而久之,官员们就不把破坏规矩当成了恩德。

在诸多被践踏的规矩中,被践踏的最彻底的就是宵禁。

太祖在位的时候,宵禁十分严格,犯禁有杀头的风险。

太宗在位的时候,朝中大员,特别是文臣犯禁,就只是口头上一些训斥,百姓们犯禁,会被打板子。

真宗在位的时候,宵禁形同虚设。

赵祯继位以后,禁不住了。

规矩被彻底践踏的难以维系。

最终只能取缔。

此外,还有押妓的规矩。

太祖在位的时候,不允许官员在办公期间押妓。

太宗在位的时候,此规矩稍有一些松懈。

真宗在位的时候,官员敢带着姬妾入宫,甚至还有问真宗讨要女人。押妓像是寻常无聊的消遣一般,随处可见。一些官员还喜欢开无遮大会。

那个问真宗讨要女人的官员,就是寇季的祖父寇准。

寇老太爷刚正归刚正,但那是政事。

在女色上,寇老太爷没有多少自持力。

若不是有真宗皇帝仙丹相助,恐怕寇老太爷早以儿孙满堂,寇季恐怕没机会继承寇府的家业。

总而言之,汴京城内破坏规矩的人很多,守规矩的人却很少。

寇季也想做一个守规矩的人,可是条件不允许。

寇季想做一个善待俘虏的人。

可是当他赶到了炭山以后,发现他寄予厚望的粮仓着火了以后,三千多俘虏就被推上了刑场。

“斩!”

寇季一声令下,三千颗脑袋被砍了下来。

寇季盯着那喷了一地的鲜血,脸上半点神色也没有。

他回过神,看着身后跪了一地的将士,声音冰冷的道:“一千铁甲,居然没能挡住三千俘虏,被人冲破了关卡不说,还被人放火少了粮草。

尔等能披上铁甲,就说明尔等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卒。

身为老卒,应该知道粮草对一支兵马的重要性。

身为老卒,也应该知道,看守粮草的将士,失了粮草,应该承担怎样的罪过。”

“是卑职一个人的过错,还请寇枢密放过卑职的属下。”

跪在寇季最前面的校尉咬着牙,沉声道。

“闭嘴!”

寇季喝了一句,冷声道:“我是不会领兵,但不代表我蠢!一千铁甲,对上一万兵马也有一战之力,对付三千手无寸铁的俘虏,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如今你们一千铁甲,没能挡得住三千手无寸铁的俘虏,说明此事不仅仅是过错那么简单。

你们有胆子犯错,难道没胆子认?”

将士们垂着头,没有一个人言语。

寇季笑了,只是笑容里带着愤怒,“你们是不是觉得法不责众?还是觉得我寇季不敢下狠手杀自己人?

我现在就告诉你,我不仅敢杀你们,还敢株连你们的家人!”

将士们闻言,齐齐抬头,一脸愕然。

寇季破口大骂,“少在我面前耍你们那些小聪明。三个呼吸内,要是没人告诉我实情,我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军法无情!”

“一!”

“……”

“喝酒了!”

“小人等人喝酒了!”

“……”

有将士开口喊出了声。

将士们咬着牙,齐齐垂下了脑袋。

军中不是不允许喝酒,但相当严苛的要求。

比如执行军令期间,绝对不许染半滴酒。

但即便如此,军中依然有人犯禁。

就拿饮酒说,犯的最多的就是军中的将领。

所以经常会出现喝酒误事的事情。

小则忘记操练,大到输一场仗。

所以军中统帅一般会在下军令之前,抓几个饮酒误事的杀了祭旗。

寇季在出任枢密使以后,将此规矩明明白白的写进了军规当中。

军中的将领仍有触犯的,但几乎都没有在战事进行的期间喝过酒,也没再因为喝酒耽误兵事。

像是如此大规模喝酒,并且出了大纰漏的,还是第一次。

“谁告诉你们军中可以饮酒的,谁又告诉你们在执行军务期间,可以饮酒?!”

“你们是不是觉得,敌人已经被我们杀出了五十里之外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军规是写给谁看的?!”

寇季一连三问,问的将士哑口无言。

寇季回归头,吩咐身后的亲从官,“去问一问那些看押俘虏的贵人们,问一问他们,要不要我派人用八抬大轿抬他们过来?”

亲从官赶忙答应了一声,快速的去依照寇季的命令办事。

没过多久以后,一队将士在亲从官率领下,抵达了寇季身边。

不等他们施礼,寇季就对亲从官吩咐道:“将他们拉下去全部砍了。”

“枢密使,粮仓失守,跟卑职等人无关。”

刚赶来的将士们惊恐的喊着。

寇季冷笑着道:“俘虏从你们眼皮子底下逃走,也跟你们无关咯?”

为首的将士吞了一口唾沫,磕磕巴巴的道:“枢密使,卑职等人看押的俘虏,可都在。一个人都不少,不信您可以派人去查看。”

寇季讥讽道:“那攻打粮仓,烧毁粮草的俘虏是凭空冒出来的?”

“那……那卑职等人就不知道了。”

“……”

“呵……”

寇季呵了一声,不再搭理他们,而是质问亲从官道:“你还在等什么,我的命令不管用了吗?”

亲从官一愣,赶忙对手下的人吩咐道:“将他们全部带下去。”

那些守着俘虏的将士们看到了寇季的人围了上来,惊恐的大喊了一起。

“枢密使!卑职等人无错,为何要杀卑职等人,卑职等人不服!”

寇季目光再次落在了他们身上,冷冷的道:“你们倒是聪明,但聪明过头了。你们以为从别处借三千俘虏充入到了俘虏营,我就不会知道你们失职的事情?”

此话一出,那些守着俘虏的将士们脸色一变,齐齐看向了为首的将士。

为首的将士咬着牙,沉声道:“卑职不知道您在说什么。”

寇季微微眯起了眼,“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需要我将所有的俘虏拉出来一个一个数吗?”

为首的将士缓缓底下了头,坚定的道:“卑职问心无悔。”

寇季笑了,“你还真是蠢的可以。到了这个地步还在死扛。你是不是觉得,高处恭和朱能二人此次缴获的俘虏那么多,他们自己都没清点清楚,我又怎么可能知道具体有多少人,对不对?”

寇季脸色一冷,“去俘虏营,将你的人带出来。”

寇季也没指什么人。

但在他话音落地以后,从他身后走出了一个柔柔弱弱的中年,对着寇季拱手一礼后,赶往了俘虏营。

那个为首的将士,两股开始微微打颤,双肩开始抖动,但是他却咬着牙,没有松口。

当寇季身后的那个中年,从俘虏营带出了四个人,出现在了寇季面前的时候。

“噗通……”

“噗通……”

守俘虏营的将士,一个两个的栽倒在了地上。

有人甚至开口喊道:“寇枢密饶命,小人知错了!”

然后,为首的将士依旧咬着牙。

寇季没有理会他,甚至都没有让武德司的探子当中说出这些人都干了些什么。

寇季只是对着那些求饶的将士们冷冷的道:“你们记住,你们之所以会死,全是因为你们校尉是个蠢货!”

此话一出。

那些守俘虏营的将士们齐齐看向了为首的将士。

为首的将士依旧一言不发。

他知道他死定了,所以求饶没用。

他也不想求饶,不想服软。

因为他不想让人觉得他软弱。

“拉下去,砍了!”

寇季冷冷的吩咐了一声。

当亲从官带着人将守俘虏营的将士们架起来以后,他们终于崩溃了。

他们纷纷指着为首的将士破口大骂。

为首的将士咬着牙,猛然抬起头,指着那些正跪在地上的守粮草的将士,“我们之所以失职,是因为他们送了酒给我们。

我们得死,他们也得死。”

寇季冷哼了一声,“他们能活,因为他们知道主动认错。”

为首的将士终于绷不住了,他盯着寇季怒吼道:“酒是他们给我们的,让我们犯错的是他们,为什么我们得死,他们却能活?!

为什么?!”

寇季冷笑道:“你真以为我会因为一仓的粮食,斩了你们?留着你们,你们可以帮我抢十仓,杀了你们,我什么也得不到。

我这个人,对自己人很少赶尽杀绝。

只要知错能改,我都会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

可他们认错了,我到了以后,他们立马出现在我面前,承认了错误。

你呢?

你先是派人去同僚处每人借了百十个俘虏,凑够了三千,弥补了你俘虏营中的缺陷。

然后就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若不是有人提早将你的举动报给了我,让我知道了内情,并挖出了你,你恐怕什么也不会认。

你这样的人,我容不下。

我手底下也不会留。”

“拉出去砍了!”

寇季再次吩咐。

亲从官拖着那人离开了寇季面前,那人歇斯底里的在大喊,“明明从头到尾都是他们的错,为什么他们不用死?!为什么他们不用死?!”

寇季却没有搭理他。

守俘虏营的将士被拖上了断头台以后,没过多久就传来了惨叫声和绝望的嘶吼声。

寇季就像是什么也没听到一样,盯着跪在地上的将士冷声道:“我刚才的话你们也听到了,但别高兴的太早。

有时候死了远比活着舒服。

你们守的粮食是五万人三日的口粮。

我要你们去战场上夺五万人三日的口粮。

而且还要砍够你们同等数量的脑袋,以及那些守俘虏营的将士们同等数量的脑袋。”

跪在地上的将士齐齐垂下了脑袋,声音沉重的应了一声。

“你们只有半个月时间……还有……”

寇季目视着所有将士,掷地有声的道:“我大宋将士,只能站着死,绝对不跪着生。以后再让我发现,有人动不动就跪,我就打断他的腿,将他贬为罪民籍,让他跪一辈子。”

此话一出,跪在地上的将士齐齐站起了身,再次应答了一声。

寇季吩咐身后的武德司探子,“带他们去追朱能的队伍,让朱能督促着他们杀敌。”

武德司的人答应了一声。

寇季不在搭理他们,而是带着自己的人,踏着血水,迈步到了炭山城内最大的一处府邸。

到了府邸内,小小的休息了一下后。

寇季取了纸笔,写了一道禁酒令,吩咐人快速的送到了各军当中。

寇季禁酒令送出去没多久以后,一个青年,捧着一卷文书,匆匆进了正堂。

“先生,下官已经统计了炭山城里的粮食和牛羊,数量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多。”

青年进了正堂以后,快速的向寇季禀报。

寇季沉声问道:“此次我们带出来的俘虏有两百七十万,除去了分到京南道和西北路的以外,还剩下八十万左右。

炭山城的粮食够八十万百姓吃多久。”

“每天吃点稀的,能吃大半个月。”

青年回答。

寇季沉吟了一下,问道:“你有办法帮他们弄到更多的粮食吗?”

青年果断道:“没有!”

寇季一愣,有些意外的道:“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个苏洵吗?”

苏洵翻了个白眼道:“那可是八十万人,不是八个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数以万计。现在已经入了深秋,此地又严寒,根本没办法耕种。

要养他们的话,至少要养到明年夏收的时候。

所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学生可没那个能耐。”

寇季质问道:“我要是强加给你呢?”

苏洵无奈的道:“那学生就只能辞官了。反正我现在也不像是个官,自己治下的地方恐怕早已乱成了一团,朝廷问责的时候,我肯定是跑不了,还不如尽早辞了。”

寇季瞥了苏洵一眼,“一个儒州知州而已,能有跟在我身边有前途?”

苏洵没好气的道:“儒州如今有民六万八千四百三十二人,俘虏二十三万零五千。学生以民御俘,省去了很多麻烦。

只要学生照着韩琦等人在河西的做法,帮助百姓耕种、发家。

只要那些俘虏不闹事,任期一满,学生铁定能捞足功劳升官。

您把学生从儒州拽出来,也没给学生一个身份,就让学生跟在您身边瞎混。

学生要是混不出个什么,再丢了儒州知州,那学生就亏大了。”

苏洵以前就是一头倔驴,而且锋芒毕露。

在跟韩琦等人相处了许多时间,又经历了官场磨砺以后,多多少少少了一些棱角。

只是骨子里的一些东西依旧难以抹灭。

比如他的性格。

旁人见到了寇季,那都是毕恭毕敬的。

也只有他敢在寇季面前如此大大咧咧的说话。

寇季瞥了苏洵一眼,道:“我既然敢把你从儒州拽出来,自然就能保证你的仕途。”

苏洵听到了此话,笑着道:“那先生准备给学生谋一个几品官?太小了可对不起您的身份?”

寇季笑眯眯的道:“一个知府,对不对得起我的身份?”

“知府?!”

苏洵一惊,“学生何德何能?能担当得起知府的重任?”

在大宋推行了路改府制以后,知府品阶是从三品和正四品。

具体是从三品还是正四品,主要看资历,看治下的府的大小和繁华程度。

苏洵现在只是一个知州。

别看知州和知府是上下级,就以为中间没有差距。

事实上知府和知州中间的差距十分大。

知州分别是从五品到从六品。

具体看辖下的州大小、民多寡,以及附属程度。

苏洵这个儒州知州,只是其中最小的从六品。

寇季一下子要将苏洵擢升到知府的地步中间的跨度不是一般的大。

由不得苏洵不吃惊。

寇季见苏洵一脸惊愕,笑着问道:“怎么?不敢?”

苏洵哭笑不得的道:“学生今岁才十九,出任一府知府,学生怕被朝堂上的文武给弹劾死。

先生您也会跟着挨骂。”

寇季笑着道:“如今辽地百废待兴,破例擢升你为一府知府,就算朝堂上的人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所以你大可放心,不会有人弹劾你。”

苏洵舔了舔嘴角,有点心动,但还是摇了摇头,“学生才疏学浅,难堪大任。”

辽地如今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寇季敢破格提拔他,就说明要将重担交给他。

他资历有限,可担当不起大任。

寇季似乎没听到苏洵的话,自顾自的道:“回头我会奏请朝廷,将辽国京东道改为渤海府。

你就暂时去渤海府,出任两任知府。

两任知府过后,你的资历什么的都有了,也就对得起正四品的职位了。

到时候你再调动,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苏洵听到此话,脸色一变,苦凄凄的道:“先生,您这不是乱来吗?”

寇季继续道:“分派到渤海府的俘虏有七十万左右。你去了渤海府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养活那七十万人。”

苏洵脸色更苦,“先生,您还是宰了我吧。”

寇季瞥了苏洵一眼,道:“渤海府临海,只要你动点头脑,从海里弄一些海产上来,养那些俘虏一辈子也不成问题。

此外,我将地方兵发会了原籍以后,还余下了不少粮食,到时候可以分派一部分给你。

确保你渤海府的人整个冬日都有粮食吃。

狄青在渤海府征战缴获到了粮食,也可以分你一部分。

马匹可以全部归你。

这下你放心了吧?”

苏洵吞吞吐吐的道:“我……我能不去吗?”

寇季果断的道:“不能!”

苏洵脸上一暗,摆出了一副上杀场的神情,“我能提一个条件吗?”

寇季沉吟了一下,“不太过分的话,我可以考虑。”

苏洵赶忙道:“能不能将包拯派遣给我当副手?”

“包拯?!”

寇季一愣,疑问道:“他孝期过了?”

苏洵答道:“还有半个月。”

寇季点了点头道:“我会派人去庐州召他过来。”

苏洵长出了一口气道:“有包拯帮忙,还不算太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