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898章 一日封百将!(今晚一个更,明天补!)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你觉得我能做官家的主?”

寇季哭笑不得的质疑了一句。

封王那是圣心独裁的事情,若是能商量的话,曹玮也不可能被封为南海郡王,曹家上下也不可能迁移去流求。

寇季敢肯定,曹家上下情愿去西北极远的地方吃沙子,也不愿意去流求。

曹家世居内陆,陆地上的生活早以深入他们的骨髓。

海洋,他们根本不熟悉。

不熟悉就代表没办法适应,就代表着要应对数不清的危险。

通过曹家的遭遇,不难判断出。

封王的事情,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赵祯将你封到哪儿,你就得去哪儿。

刘亨缓缓坐正,笑着道:“您虽然不能做官家的主,但以您跟官家的交情,商量一下此事,应该可以吧?”

寇季摇头,“就算我说服了官家,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我们两个封在一起。我们两个要是处在一地,要不了几年,就能拉出一支强军,对大宋形成威胁。

满朝文武能容忍我们外封,但绝对不会容忍我们对大宋有威胁。”

说到此处,寇季顿了一下,坦言道:“而且短时间内我也不会离开大宋,所以就算朝廷要给我封王,八成也要落到天赐头上。”

刘亨听到此话,脸上的笑容一僵,他深吸了一口气,身子往后一仰,重新瘫坐在了座椅上,懒散的道:“那这个王爵我不要了。让我一个人去穷乡僻壤的待着,我实在受不了。”

刘亨在倭国待了数年,真的受够了。

寇季瞪着刘亨道:“官家许的王爵,你说不要就不要?抗旨不遵是什么罪过,你又不是不知道。”

刘亨摊开双手道:“四哥,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清楚。我除了会领兵打仗以外,其他什么也不会。

若不是当年在汴京城里遇到您,我这辈子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我现在的身份地位,有三成是自己拼的,有七成是您提携的。

官家要列土封王,要让我们去治理那些穷乡僻壤,我真的不擅长。

与其等到以后当地的百姓暴动,一起推翻我,宰了我。

我还不如趁早拒绝了王爵。

再说了,没有兄弟陪着,做那什么劳什子的王爷,真的半点意思都没有。

我情愿留在汴京城里陪着你,也不去做那劳什子的王爷。”

寇季微微皱眉,“官家赐下的封地应该不会太大,应该在一府之地到两府之地之间。一府两府之地,治理起来并不难。”

刘亨苦笑着道:“那是对你而言,对我而言是真难。”

寇季盯着刘亨道:“你非要留在汴京城的话,就只能做一个懒散的闲人。除了吃喝玩乐以外,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赵祯封王,除了在犒赏功臣以外,还在夺权。

夺的是诸王手里的兵权和参政议政之权。

诸王一旦获封,除了每一岁岁末可以派人入朝朝贡外,其他的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参与不了大宋任何政务的抉择,也调遣不了大宋官方一兵一卒。

也就是说,赵祯凭借着几块穷乡僻壤,就抵消了诸王为大宋建立的功劳,并且还夺走了诸王手里的权力,从而免除了诸王在汴京城内为祸的祸端。

可以说此举绝对是一举多得。

赵祯既然推行了此举,那就不会任由人去破坏它。

所以刘亨的王爵,赵祯必然会给。

刘亨要是执意要留在汴京城的话,那他的王爵八成要落在他儿子身上。

刘亨的儿子一旦封王,迁出了大宋。

那刘亨在汴京城里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还是那种什么也没有的孤家寡人。

刘亨听到了寇季的话,笑着道:“当一个闲散人挺好的。我打了半辈子仗了,是该享受享受了。

就是要苦了我那个崽儿,不过玉不琢不成器。

他已经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年龄了,就该出去独当一面。”

寇季沉声道:“你应该多陪陪他。”

刘亨沉默了一下,低声道:“不知道怎么面对他。”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当年的事情又不怪你。”

刘亨唏嘘的道:“可我这个当爹的没保住他娘,就是我的不对。”

寇季皱眉道:“你又不是什么江湖人,没必要意气用事。”

刘亨迟疑了一下,“那回头我试着陪陪他。”

寇季长吁了一口气,没有再多言。

狄青见二人说完了话,就缓缓开口道:“等我以后封王的时候,我也想跟兄长封在一起。”

寇季和刘亨闻言对视了一眼,放声大笑。

狄青见此,意识到自己说了一句蠢话。

除非赵祯对儿孙们有意见,不愿意看到儿孙们继承大统,不然他绝对不会将两个出任过大宋枢密使的人分封在一起。

寇季、刘亨、狄青三人一直聊到了傍晚,吩咐人准备了一桌酒菜,又聊到了深夜。

三个人喝的酩酊大醉,就那么横七竖八的躺在了城主府正堂。

翌日。

起床以后,三人分别做起了正事。

寇季派人召来了种世衡,两个人在城主府内,依照新征得的疆土的大小,将新征得的疆土划分成了一个又一个府。

然后又依照府的大小、土地贫瘠程度、资源封府程度,分配起了俘虏,已经将士。

刘亨、狄青、高处恭、朱能等人则在军中挑选那些愿意留在此地的将士,向他们申明利害关系。

然后让愿意留在此地当地方兵的将士带出军营,让他们去挑选俘虏。

在俘虏的分配上,寇季采取的是五二二一的分配比例。

一个将士可以分配到五户辽人、两户韦室人、两户女直、一户高丽人。

如此分配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凑在一起作乱。

在分配完了俘虏以后,刘亨、狄青等人又带着将士们去女俘营内获取那些女俘虏的芳心。

由于时间短,所以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去追求女子的机会。

几乎都是将士们带着翻译过去,向那些女俘虏讲明一切,人家能看上他,愿意跟他走,他就将人带走,人家若是不愿意跟他走,他就只能去找下一个。

然后答应了的女俘虏没有几个。

因为她们是战俘,不敢轻易的相信将士们,她们不知道答应了以后,被带离了俘虏营,要面对怎样的生活。

眼看着将士们进展不顺利,刘亨、狄青等人急的团团转。

时不时的去辽阳府城主府找寇季出主意。

寇季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好办法。

直到朱能找上了门。

辽阳府城主府内。

朱能乐呵呵的进了城主府正堂,不等他开口,早就忙的焦头烂额的寇季果断道:“别让我想办法帮你们军中的将士去获取那些女俘虏的芳心。

也别逼迫下令让你们随便拉郎配。”

拉郎配的主意是高处恭出的。

寇季为此还将高处恭痛骂了一顿。

朱能听到了寇季的话,笑着道:“你多虑了,我不是来找你帮忙的,而是来向你交令的。”

寇季愕然的盯着朱能,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手下的那些将士都成功的从俘虏营中带出了女子?”

朱能笑容灿烂的道:“那可不……”

寇季请朱能坐下,好奇的问道:“你是怎么做的?”

朱能也没有卖关子,直言道:“我也没干什么,就是让手下的将士们告诉那些女子,她们若是答应嫁给我手下的将士,我就允许她们带一个老人一个孩子出营。然后她们就答应了。”

寇季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沉声提醒朱能,“那些孩子,我原本是打算将他们移交给从大宋迁移过来的百姓养的。

唯有如此,那些孩子在长大了以后,才能成为一个着宋衣、说汉话的宋人。

若是教给那些高丽女子,由她们抚养。

她们很有可能将那些孩子培养成复仇的种子。

此举对我大宋有无穷的祸患。”

朱能笑着道:“你不必担忧,此事我也考虑过,所以我挑选的都是老妇人和女孩。而且她们离开了营地以后,只能像是其他俘虏一样活着。”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告诉军中的将士,多善待老妇人和女孩儿。”

朱能愕然的看着寇季。

寇季盯着朱能道:“若是老妇人和女孩儿折辱在了其他俘虏手里,你觉得他们娶的高丽女子会安心的跟他们过日子?

那些高丽女子挑选的老妇人和女孩儿,必然是跟她们沾亲带故的。”

朱能恍然,“此事我明白,我立马下去叮嘱他们。”

寇季点头道:“他们离营的时候,除了铁甲、长火枪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带走。在地方兵马没有配备齐全之前,他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才能震慑住那些俘虏。”

“明白……”

“他们到了地方以后,一应职务,就依照他们在军中的职务,转换成地方职务。有功的,该升就升,有过的,该罚就罚。”

“……”

朱能迟疑道:“那地方上一下子恐怕要多出不少将军。”

寇季瞥了朱能一眼,“那又如何?他们是见过大阵仗的,也是见过血的。不擢升他们当官,去管束那些朝廷招募的新卒,难道让那些新卒管束他们?

那些新卒镇得住吗?

朝廷就算从其他地方调遣地方将领过来,镇得住他们这群骄兵悍将吗?

此地需要的从三品到从五品的武将,足足过了百。

你觉得留下的那些将士们当中,能升迁出一百个武将?”

但凡是禁军中的武将、校尉,就没有娶不起妻的。

他们在大宋有家有室,家业恐怕还不小,怎么可能留在地广人稀的辽地开荒呢?

所以愿意留在此地的都是那些校尉一下的军中基层官员。

他们中间,只有之前种世衡和狄青率领的两支禁军中的基层官员,才勉强有那么多功劳一跃攀升到地方的将军职上。

种世衡和狄青率领的两支禁军,可是参与了此次所有的大战。

其他禁军比人家少了一场对黑汗国战事,少了一场对青塘战事。

所以其他禁军中的基础官员,能升一个校尉就不错了。

将军想都别想。

朱能听完了寇季一席话,干巴巴笑道:“你要是允许他们娶七八个漂亮的高丽女子的话,将军的数量应该能过百。”

寇季翻了个白眼,“那种色胚就让他们回汴京城吧。省得他们留在这里祸祸良家。在汴京城内,随便出来一个人,都能断了他们的祸根。”

说完这话,寇季摆了摆手,“行了,下去速速让那些将士们上路。朝廷迁移的赤贫的百姓,还有几日就到。

别到时候他们到了,我们什么还都没准备好。”

朱能答应了一声,离开了辽阳府城主府。

寇季在朱能离开以后,果断对身边的亲从官吩咐道:“去,下去将这个法子告诉刘亨和狄青他们,让他们尽快将自己的人安排妥当。”

亲从官答应了一声,赶忙出了城主府。

有了朱能提供的办法,刘亨和狄青等人办事效率果然大大的提醒了不少。

仅仅三日。

他们各自军中的将士就找到了心仪的高丽女子。

寇季派人统计了一下,愿意留在此地的将士有十三万人。

人数看着多,可其中有八万多就是伤兵。

伤兵是没办法继续在禁军中存留下去的,所以那些伤兵果断的借着这一次寇季提供的便利,留在了此处当地方兵,当大地主。

仅有五万完完整整的将士。

寇季依照此前和种世衡商定的分配方式,将他们分到了各地。

在他们离开之前,寇季依照他们的功劳,给他们做了一次集体的升迁,并且将有伤将士的抚恤,以及朝廷应该赏赐给他们的金银,一并赏赐给了他们。

眼看着一个个营头、部头,进了辽阳府城主府,摇身一变变成了将军。

赵润和寇天赐两个人是一脸惊愕。

赵润吞了一口口水,低声道:“你爹今天,擢升了七个从三品的镇府将军,九十八个从五品镇州游击。

足足一百多个将军。

他们可一个个都只是营头、部头而已。

是不是太疯狂了?”

寇天赐沉着脸,没有言语。

他也觉得他爹太疯狂了,可是他不好开口。

一次性将一百多个营头、部头,晋升成了将军,如此疯狂的事情赵祯登基十数年了,都没干过。

“你们两个小家伙议论什么呢?”

朱能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赵润和寇天赐身边,笑呵呵的问道。

他根本没在乎赵润和寇天赐二人的身份。

他是寇天赐的长辈,叫寇天赐一声小子,合乎情理。

至于赵润这个寿王,朱能现在也不太在意了。

他班师回朝以后,九成九要外封为王。

到时候就要离开汴京城。

以后汴京城的重重,都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只要赵润不登基称帝,他就没有资格让朱能向他低头。

见到了朱能,一直沉默不语的寇天赐率先开口,“朱家爷爷,我爹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妥当?”

在寇天赐心里,一口气擢升一百个从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太过夸张。

赵祯都没这么干过,寇季干了,会不会被人弹劾?

朱能听到寇天赐这话,哈哈一笑,“你这小子,居然还会担心你爹。”

寇天赐撇了撇嘴,嘴硬的道:“我才不担心他,我只是害怕他害了我娘和我妹妹。”

朱能看出了寇天赐在嘴硬,但是没有戳破。

男人,不论大小,都好面子。

他绝对不会因为寇天赐年纪小,就不在乎寇天赐的面子。

朱能拍了拍寇天赐的肩头,笑着道:“放心吧,你爹既然敢这么干,那就说明不会有任何问题。

你爹从出仕到如今,就没有干过什么没把握的事情。

而且这也没什么,等你们回头跟着我们一起班师回朝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做大场面了。”

说到此处,朱能滋滋道:“到时候别说是将军了,就是获爵的人,恐怕都得破千,其中有一半能世袭罔替。”

寇天赐闻言,松了一口气。

赵润乍舌道:“获爵破千?我大宋养得起吗?”

“哈哈哈……”

朱能听到了赵润的话,放声大笑,“我大宋当然养得起。我大宋以前的时候,就能养爵千人,如今疆土辽阔,足足是以前两倍有余,如何养不起多出来的上千爵?”

赵润嘶嘶吸气道:“那到时候汴京城里还不处处是有爵位的人?”

朱能一愣,大笑道:“对,到时候汴京城掉下一片瓦,也许就会砸死一个爵爷。”

赵润感慨道:“那就不值钱了……”

朱能点头笑道:“是不值钱。”

寇天赐淡淡的插话道:“值不值钱,跟我们有关系吗?”

朱能和赵润闻言,皆是一愣。

旋即。

朱能脸上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貌似……真没有……”

赵润迟疑了一下,“也许,会跟我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寇天赐撇了撇嘴,没有言语。

朱能盯着赵润似笑非笑的道:“看在你小子顺眼的份上,我就提醒你一句。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别碰兵,也别去跟武勋交好。”

赵润和寇天赐齐齐看向了朱能,不明白朱能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能淡淡的说了一句,“官家可是一个长寿之人。”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朱能不再多言,迈步离开了辽阳府城主府门前。

赵润在朱能走后,盯着寇天赐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寇天赐沉默了许就,思量了许就,对赵润道:“你觉得呢?”

赵润微微咬了咬牙,左右瞧了一眼,见没人,就小声的道:“他怕我用兵?”

寇天赐微微挑眉。

赵润立马道:“我绝对不是那种人。”

寇天赐瞥了瞥嘴,“我也没有怀疑你是那种人,我只是想告诉你,无论是父皇,还是我爹,只要兵权抓在他们任何一个人手里,你都没有那个机会。”

赵润盯着寇天赐道:“那朱能是什么意思?”

寇天赐直言道:“不管朱能是什么意思,你照着做就行。”

赵润瞪着寇天赐,“你之前还忽悠着我在军中建立威信……”

寇天赐翻了个白眼,“你既然知道是忽悠,那还说出来做什么。”

赵润一脸悲痛的道:“我真是交友不慎……”

寇天赐再次翻了一个白眼,没有搭赵润。

两个小家伙私底下的话,没人在意。

寇季在升迁了那些即将留在地方上的禁军将士以后,又让他们每人留下了一封家书,以便于朝廷随后可以将他们的家人迁移到此处。

一切处置妥当以后,寇季拒绝了种世衡等人给将士们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的提议,送他们离开了辽阳府城主府。

古代不比后世,在婚姻这种事情上,有一定的要求。

那就是双方成婚的时候,必须有父母在场,没有父母,那就得有长辈出面。

没有父母和长辈见证的婚事,基本上不被世俗认可。

如今不过春末而已,他们的家人有足够的时间赶过来,所以寇季没有越俎代庖。

将他们的婚事留给他们的家人办,也算是给他们家人迁移到此处一个惊喜,让他们家人对此地生出一些归属感,便于朝廷统治此地。

除此之外,寇季还下达了一系列俘虏们脱籍的政令。

比起大理、兴庆府等地,此地的俘虏脱籍相对可苛刻一些。

老年、中年、青年,几乎没有脱籍的可能。

小孩脱籍,需要读书。

老年、中年、青年想要脱籍,需要他们的小孩读书有成,获取一定的功名。

小孩考过了乡试,家中可有一人脱籍。

小孩考中了解试,家中可有两人脱籍。

小孩考过了殿试,举家可以脱籍。

也就是说俘虏们家中的小孩要是不读书,并且没获得什么功名的话,家中的人一辈子都有可能是俘虏。

俘虏在进入到了各地以后,也就不适合再称作俘虏。

寇季将他们的籍册,定为罪籍。

一日为罪籍,一日为仆。

寇季定下此规矩,就是为了刺激所有的俘虏,让他们用尽法子让孩子读书。

大宋如今的蒙学教育成本为零。

俘虏们不需要付出什么,就能让他们的孩子读书。

他们的孩子读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们没理由不让孩子读书。

……

……

(PS:刚看了一下后台,这个月已经更了快二十九万了,更新量绝对是杠杠的。今晚休息一下,明天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