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957章 在寇季面前十分臭屁的小孩

北颂 第0957章 在寇季面前十分臭屁的小孩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7:0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年初一。

满朝文武陪着赵祯祭拜了祖宗以后,就各自回府歇下。

寇季也是如此。

只是他睡下还没多久,就被人叫醒了。

叫醒他的是赵润。

寇季睁开眼,就看到赵润在他的软榻边上转圈圈。

“你不在宫里待着,跑到我府上来做什么?”

赵润见寇季醒了,摊开了一只手,放在了寇季眼前。

寇季翻了个白眼,懒洋洋的重新闭上眼,不咸不淡的道:“找你师娘要去……”

赵润苦着脸趴在寇季软榻边上,道:“我师娘如今忙着准备明日待客用的东西,哪有时间搭理我。”

寇季闭着眼淡淡的道:“别找我,反正我没有……”

赵润是来找寇季要压岁钱的,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捞钱的机会。

放在后世,寇季随便给两个钱就将赵润打发了,可是在古代却不行。

古代的压岁钱跟后世的压岁钱不同。

古代的压岁钱最早叫做压胜钱,后世发掘的最早的压胜钱,是汉代的。

压胜钱发展到了宋代,就变成了压岁钱。

压岁钱不是说随便给一个铜钱就完了。

民间流通的铜钱,上面铸造的都是皇帝的年号。

而压岁钱上面铸造的都是长命百岁之类的祝福词。

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民间自己铸造。

一直到朝廷将铸币权彻底收回国有了以后。

民间私自铸造的那些写着长命百岁的钱就不见了,变成了一个个红封包裹的铜钱。

大宋朝如今在逐渐的收回铸币权,但民间仍有铸币的。

寇府今年过年的时候人太少,所以就没有铸造压岁钱。

所以赵润问寇季要,寇季说没有,并不是装穷和吝啬,而是真没有。

赵润趴在寇季身边,低声道:“先生,我知道你没有,可是师娘有。师娘前些日子进宫,从我母后哪儿换取了足足价值五万贯钱的压岁钱。”

寇季愣了一下,问道:“都是金钱吧?”

赵润重重的点头。

若是换取铜钱的话,那也花费不了五万贯。

寇季睁开眼,瞥了赵润一眼道:“难怪你急不可耐的跑到我这里来了。原来是知道你师娘手里有金钱。”

赵润伸出两个手指,认真的道:“我不多要,就两枚如何?”

寇季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你见过发压岁钱还有讨价还价的吗?”

赵润也不害臊,一脸认真的道:“可是一个都不给,是不是有点太不近人情了?我好歹也是您第一个学生。”

寇季打了个哈欠道:“该是你的,肯定会给你的。你师娘换取了那么多金钱,肯定是给你们准备的。毕竟如今寇府的大部分人都迁移到了韩地,还在府上待着的也就你们几个小家伙。

按理说你们明日登门拜访,会给你们。

你今日跑过来要,简直是无礼。”

赵润嘿嘿笑道:“我是怕明日上门拜访先生的人太多,我赶不上。”

寇季瞪了赵润一眼,“知道宫里规矩大,你明天上门可能得到下午。我回头给你师娘说一下,让她给你留点。”

“多谢先生……”

赵润喜滋滋的道。

寇季恨铁不成钢的道:“两枚金钱而已,值得你亲自跑一趟?真没出席……”

赵润笑容灿烂的道:“学生除了来讨压岁钱以外,还有一重要的消息要告诉先生。”

寇季瞥了赵润一眼,“交子铺要开张了?”

赵润一脸佩服的道:“先生果然料事如神。十五以后就开张,如今正在准备。听说他们从一字交子铺兑了不少铜钱,又从别处拉来了不少铜钱,想要效仿先生当年的故智,准备将几百万贯钱堆在马车上,运进汴京城,借此打响名声。”

寇季幽幽的道:“他们得谢谢你父皇,若不是你父皇清理了汴京城大部分的皇亲国戚。他们敢大张旗鼓的拉着钱进汴京城,会被人吞的连骨头渣子也不剩。”

赵润自然知道赵祯做过的丰功伟绩,但他对此事不感兴趣,他追着寇季问道:“先生,我们该怎么做?”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回头去一趟一字交子铺,将你的钱和我的钱取出来,等到交子铺开张的时候,一并存进去。”

赵润愕然的瞪大眼,“咱们是要拿他们的钱,怎么能给他们送钱呢?”

寇季没好气的道:“那你现在去求你爹,让他在新开的交子铺把钱运到了交子铺内的时候,让五城兵马司的人直接去抄了新开的交子铺好了。”

赵润大叫道:“那怎么行?那跟强盗有什么区别?传出去以后对我父皇名声不利。”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既然不能生抢,那就只能智取。智取也是讲究策略的,要先允后取。

咱们不把钱存进去,不把他们养肥了,让他们多开几家,那岂不是亏了?

你父皇动动手脚,那就是千万贯入手。

你我一个同中书,一个皇长子,一起动手,也不能差对不对?

难道他们手里拿点小钱,你就满足了?”

赵润眼睛一点点瞪大,失声叫道:“先生是说……咱们一次能敛财千万贯?!”

寇季见赵润失态,嘿嘿笑着道:“对交子铺而言,钱财就是个数字。一旦钱财沦为了数字,那就不是什么小打小闹。

动则千万贯很寻常。

昔日蜀中商人建立蜀中交子铺。

只不过是几个大户而已,就敛财几百万贯。

如今可是豪门在背后开设交子铺,而且还是八家。

说不定这八家还是推出来的,背后说不定还有许多人。

所以咱们的目光得放长远一些。”

“当……”

就在赵润的心胸全部变成方孔形,激动的快要跳起来的时候,门口突然响起了一声瓷器摔碎的声音。

寇季和赵润齐齐向门口看去,就看到了王安石愣愣的站在哪儿。

明显,被寇季口中的千万贯给吓傻了。

对此,寇季十分理解。

就像是一个混迹在平均家产只有十几万当中的人,突然出现在了一群大佬群中,张口闭口捞几个亿回来。

捞钱就跟取水一样容易。

那种冲击力确实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

“别发楞了,过来坐着……”

寇季招呼了一声。

王安石才回过神,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赶忙向寇季施礼。

寇季喊上了王安石,给他和赵润交代了一下随后存钱的事宜,然后顺手就将他们打发了。

此后一直到十五。

寇季一直都在府上待着。

十五当日。

果然如同赵润所言,交子铺开张,名字叫做八方。

也不知道是八家的斜意,还是取八方迎财的意思。

八方交子铺开设当日。

幕后的东家们效仿寇季当年的故智,将一车车的铜钱,大鸣大放的拉进了汴京城。

一瞬间,全城轰动。

赵润和王安石依照寇季的吩咐,将寇季手里的一百三十万贯钱,尽数存了进去。

拿到了交子。

寇季看过了八方交子铺发行的交子以后,就再也没有关注过此事。

八方交子铺的交子,是照着一字交子铺的仿制的。

除了用墨比一字交子铺的差以外,其他的跟一字交子铺的别无二致。

寇季看完以后,只是简单的给了一个评价。

“找死!”

八方交子铺发行的交子,面额很大。

上面盖有印信,但是却没有密语。

一字交子铺当初为了给战场上的将士们发放俸禄,为了给战死的将士们的遗孀发放抚恤,所以取了密语。

八方交子铺就照本宣科,也取了密语。

一字交子铺的交子模板十分精细,仿造起来非常困难,更重要的是用墨与众不同,其用墨调配,目前只有寇季和四个哑奴知道。

别人根本仿制不出一字交子铺用的墨。

所以一字交子铺也不怕别人造假。

可八方交子铺的交子,寇季只是瞅了一眼,就知道是如何印刷出来的,用的什么墨。

虽然学着一字交子铺,用了多层叠加印刷。

可在寇季眼里,根本就不够看。

寇季觉得,要收割八方交子铺不是太容易,所以就没有再搭理八方交子铺,准备任由其发展。

等到养肥了以后再收割也不迟。

寇季之前还想用一点高明的手段,只是看到八方交子铺这么蠢,他就决定用简单的办法收割八方交子铺。

寇季在等八方交子铺养肥。

赵润却急的天天在寇季府上转圈圈。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

两个好消息传到了寇季耳中。

“先生,除了江南,剩下的地方的商税收税权,已经差不多都拿回来了。”

竹院的书房,范仲淹笑着对寇季道。

经过了小半年的忙碌,范仲淹清瘦了不少,眼中带着不少血丝。

寇季看着范仲淹,道:“江南的商税收税权,你就交给包拯,相信包拯会为你处理妥当。”

范仲淹笑着点头道:“已经知会过包拯了。包拯说年末的时候就能拿回来。”

寇季点点头道:“税票推行的如何?”

范仲淹坦言道:“虽然有些磕磕碰碰,但比起民间那些豪门大户而言,相对会公正一些,没有其余的苛捐杂税,所以百姓们还是比较认可的。

推行的也十分顺利。”

寇季笑问道:“这么说税务司由暗转明已经不远了?”

范仲淹郑重的点头。

寇季笑着道:“那商律也该推行了。”

范仲淹一愣,追问道:“先生和官家已经商定了商律了吗?”

寇季笑着点点头。

范仲淹再问,“什么时候拿出来?”

寇季神神秘秘的道:“还差一个契机。”

范仲淹疑问,“什么契机?”

寇季哈哈笑道:“一个官家一怒之下改商律的契机。”

范仲淹沉吟着道:“大概得多久?”

“快了……”

“……”

范仲淹点点头,没有再细问,他对寇季道:“前些日子苏洵给学生来信,说是他近些日子就回京,先生可知道?”

寇季点头笑道:“苏洵再任上立了不小的功劳,将渤海府打造成了一个富庶之地,官家作主将其调任回京。”

范仲淹迟疑道:“苏洵此前跟学生说过,他想在渤海府多任一任,稳固一下渤海府富庶的根基。

先生应该知道此事,为何突然将他调回?”

寇季笑道:“此事是官家亲自做的主,看得出来,官家十分欣赏苏洵,觉得他是一个干吏。

前去接替苏洵的是一个干吏,别的不会,就喜欢用萧规曹随的手段。”

范仲淹皱眉道:“那就是不作为啊……”

寇季摇头笑道:“现在渤海府就需要一个不怎么作为的官员。若是派遣一个能干的去,还不将苏洵辛辛苦苦建立的渤海府改的面目全非?”

范仲淹哭笑不得的道:“没想到不作为也有好处。”

寇季笑着道:“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具体就看用在什么地方。”

范仲淹苦笑了一声,赞同的点了一下头。

范仲淹陪着寇季又聊了一些有关税务司的事情以后,就离开了竹院。

半个月后。

苏洵应召入京,带着一大家子人,风尘仆仆的。

到了汴京城以后,去吏部交了旨,去户部领取了朝廷配发给他的宅子,将家人安顿好以后,赶到了竹院里拜会。

“学生苏洵,见过先生……”

书房里。

苏洵躬身拜见。

寇季上下打量着苏洵,感慨道:“瘦了,也黑了。”

苏洵直起腰,笑容灿烂的道:“学生守在海边,每日风吹日晒的,自然是又瘦又黑。”

寇季再次开口道:“也成熟了……”

短短几年,苏洵已经从昔日那个跳脱的小家伙,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大人了。

寇季看着他,有些唏嘘。

苏洵笑着道:“先生面前,学生永远是个少年。”

寇季摆了摆手,让苏洵坐在了他身旁,又吩咐人上了茶水。

寇季询问了苏洵许多在渤海府的任职的见闻。

苏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聊完了渤海府,寇季就笑着问道:“听说你家中出了个神童,四岁就能作诗了?”

苏洵哭笑不得的道:“只是在贱内的教导下,识了一些字,七拼八凑的喊了一首五言。不堪入目,毫无美感,根本算不得什么诗。”

寇季笑眯眯的:“回头带过来我瞧瞧。”

苏洵先是一愣,随后眼珠子一转,有些激动,又有些兴奋的道:“先生要收小儿为徒?”

寇季又好气又好笑的道:“你是不是疯了?你是我学生,我再收你儿子当学生,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苏洵笑容灿烂的道:“学生是门生,小儿是弟子,不一样。”

寇季哭笑不得的骂道:“为了让你家那个黄口孺子拜到我门下,你这种恬不知耻的话也能说得出来?”

苏洵嘿嘿笑着没有说话。

寇季难得开门收徒,他儿子能拜在寇季门下,那是福分。

有寇季辐照,他儿子以后一定有个好前程。

身为人父,哪有不希望儿子有好前程的。

至于辈分问题,苏洵才不在乎。

苏洵有时候会很倔,但不代表他蠢。

寇季指了指苏洵,笑骂道:“你不要脸,我却要皮。我寇府的门槛很高,想入我寇府拜师的人,多不胜数。

你儿子能不能进寇府,得看过以后再说。

就算我许你儿子入门,也不会跟他师徒相称。”

苏洵笑着道:“能入门就是天大的福分,哪敢挑三拣四的。”

寇季笑着摇了摇头。

“私事聊完了,说一说公事,此次官家召你入京,是准备让你到户部去出任员外郎。此前户部员外郎在延福宫内口出狂言,被官家给罢了,如今刚好有空缺,由你补上。”

苏洵瞥了寇季一眼,低声道:“先生……我好歹也是一府之尊……就算入汴京城降三级,那也不应该是员外郎才对……”

寇季翻了个白眼,“不要以为你立了一点小功劳,就觉得了不起了。你能出任渤海府知府,那也是我破格提拔的。

如今入了京,成了京官,自然得按照规矩来。”

苏洵笑着道:“学生也只有在您面前,才会有什么说什么。您就给学生仔细说说,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

苏洵外任知府,是破格提拔的。

可知府就是知府,加上他是因为有大功于朝廷,是因功升迁的,所以回朝以后应该不只是一个员外郎。

寇季瞥了苏洵一眼道:“你且在户部坐着,只看,只听,不说。过些日子你就明白了。”

苏洵眼前一亮,“也就是说,学生去户部就是坐衙?过些日子就会去别处?”

寇季翻了个白眼,“知道的那么清楚,对你没好处。”

苏洵赶忙点头,“学生明白。”

寇季和苏洵师徒二人聊完了正事,吃了一顿饭,苏洵就离开了。

次日。

苏洵就入宫面见了赵祯,然后拿到了政事堂的文书,成为了户部一个员外郎。

在户部坐了半天班,认识了一些同僚,谢绝了同僚们的接风洗尘宴以后,匆匆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匆匆赶到了竹院。

竹院里。

赵润正站在寇季面前,声音急促的跟寇季说这话。

“先生,八方交子铺已经开设了四家了。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寇季听到了赵润的话,沉吟着道:“四家了吗?可以动手了。”

赵润激动的差点没跳起来。

“怎么做?”

寇季顺手递给了赵润一张交子,“去将咱们存在八方交子铺的钱取出来九成。顺便看一看八方交子铺有什么动向。”

赵润小鸡啄米般的点点头,拿着交子就匆匆往竹院外赶去。

路过苏氏父子三人身边的时候,脚步也没停。

苏洵还想着带着儿子们施礼呢。

但看赵润没有见礼的意思,也就没搭理赵润。

苏洵带着儿子到了寇季面前,施礼过后,笑着道:“寿王殿下还真是别具一格……”

寇季笑着道:“他只是心思单纯,没有太多想法,也不是对你有意见,所以你不用多想。”

苏洵点头笑道:“学生入仕也有一些年了,看得出此事。”

寇季点点头,笑了笑,看向了苏洵身边的两个小娃娃。

大的七岁,瘦瘦弱弱的,脸色蜡黄,见到了寇季以后,规规矩矩的施礼。

小的四岁,面色红润,胖嘟嘟的,见到了寇季以后,也不施礼,仰着脑袋,好奇的盯着寇季。

若不是苏洵按着他的脑袋给寇季手里,他恐怕不会冲寇季低头。

寇季看着那个胖嘟嘟的小家伙抬起头,撇着嘴看着自己的时候,哈哈大笑。

“小小年纪,就不肯低头,大了还了的。”

苏洵赶忙道:“贱内疏于管教,让先生见笑了。”

寇季摆手道:“无妨,小孩子嘛。不懂事是应该的,懂事的话,那就出大问题了。”

苏洵重重的点头。

胖嘟嘟的小家伙一脸臭屁的道:“你就是我爹的先生?”

苏洵拍了一下他的脑袋,瞪眼道:“没规矩……”

寇季淡然笑道:“无妨……”

说完这话,他看向了站在旁边,一言不发的那个七岁的小娃娃。

“说好的一个,你居然将两个都带来了,你是占便宜没够啊?当你先生我这里是孤独园吗?”

寇季盯着七岁的小娃娃跟苏洵讲话。

七岁的小娃娃迟疑了一下,愣愣的站在那儿,任由寇季看。

其实他想低头的。

因为他年长,比他那个臭屁的弟弟懂的多,知道眼前这个人很了不起,所以不敢直视。

但是他想到了母亲的叮嘱,还是规规矩矩的抬着头任由寇季观看。

苏洵听到了寇季的话,急忙道:“先生,学生的两个儿子都不差。”

寇季打量着七岁的小娃娃,沉声询问苏洵,“他似乎身患重病?”

听到此话,苏洵脸色一暗,“他是学生的长子苏景先,四岁的时候患上了要命的病,多亏了法医馆的博士出手相救,他才能活到现在。

只是他重病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仍旧留下后病,要时常以药草续命。”

寇季听到苏洵此话,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依照史料记载,苏洵的长子苏景先,三四岁的时候因病夭折,具体什么病不详。

因为寇季的出现,创立了法医馆,又改变了苏洵的命运,使他接触到了法医馆的人,救了苏景先一命。

法医馆的博士,不是衙门里的仵作和随军大夫。

那可是在法医馆创立以后,从杏林叛逃到了法医馆内的正经的杏林高手。

杏林高手虽然对法医馆的人喊打喊杀的。

但也有不少痴迷医术,离经叛道的。

他们以前找不到组织,有了法医馆以后,他们算是有组织了,所以在了解了法医馆的医术以后,毅然决然的进入到了法医馆。

成为了杏林中的败类,法医馆里的高手。

他们属于学贯中西的那种。

精通中医,也学会了西医。

所以被称之为博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