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接收石见银山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东瀛原石见国东部的山林地区,一支步兵小队正在护送地质矿物专家前往石见银山。四周都是葱郁的山林,只能够通过小径前往矿场,偶有陡峭的山道。

“石见银山可以说是当地最大的银山了,原本是毛利家所有,后来关原合战之时因为毛利家作为西国总大将败给了德川家,石见银山便由幕府派遣官员直接管辖,管理的官员被称为银山奉行。毛利家因此对德川家深感不满,倒幕联军成立之后,毛利家又重新占领了这座银山。”

石见银山当地的向导对特遣的地质学家介绍这边的情况。

占领东瀛之后,新官府还没有在各地建立秩序,九州军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小队前去接收金山银矿,以掠夺大量的金银作为战略储备,同时用来弥补这次出兵的费用以及补贴财政。

“这石见银山虽然产量巨大,不过位于深山老林之中,只有山道,却也不便。我等从鞆ヶ浦登陆到现在都走了这么久。”一个随行过来的审计署官员叫苦不迭。

他没有经过矿物学家和地质专家野外考察的痛苦,只是来监督对石见银山的开采,在进入山区连马都不能骑行之后,众人只能徒步,由马匹驮着行李和铁锹等考察用具。

“这片地区几乎都是山地,森林覆盖。石见银山已经算是容易开采的了,临近海边,开采出来的可以通过鞆ヶ浦和冲泊由货船运往各地。除了港口,还有一条山道跨越了整个中国地方山脉直抵濑户内海,我们称之为银山街道,用你们那边的单位,银山街道有上百公里长,是幕府第一任银山奉行令人开采而成。”当地的向导说道。

“奇也怪哉,为何临近海边,还需要专门花费大量的人力前去开辟银山街道?”审计署的官员不解地问道。

“很有可能是大海上冬季的强烈季风影响到了运银船的航行,为了保证冬季也能够将开采的银两运往各地,于是幕府挖掘了一条从银矿直通濑户内海的通道,可以全年都进行运输,而且还从海路缩短了运往大阪、江户的日程,遭遇风暴的可能性更小。一旦运银船遭遇风暴被击沉,那么损失比开辟山道的成本还要大。”这次前来勘探石见银山的地质学家猜测道。

“这位大人所猜测不错,冬天从大路上刮来东北风,我们的运银船很难顺利出海,强行出海航行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被风浪打沉,还是濑户内海比较平静。”当地向导说道。

一行人边聊着边继续顺着树木茂密的山道前行。

众人在接近石见银矿之后,发现树木逐渐变得稀疏,四处有蚂蚁巢穴般的坑道,都是人力挖掘出来。经过一些低矮的坑道时,众人甚至要弯着腰通过。

有一条河流从山林间流淌而过,河流两边是银山奉行、武士府邸、神社、采矿工人的住所,连绵超过一公里。因为银矿的产出而形成了聚集在银矿附近的小镇。

“一共有将近500个坑道,也叫作间步。”向导说道。

幕府派遣监督石见银山开采工作的银山奉行在东瀛内战爆发之后已经被毛利家驱逐,现任的银山奉行是毛利家的家臣。

新官府成立之后,毛利家也要归新官府管辖,石见银矿的监督者也要由官府来进行任命。

毛利家的家臣带着几十个全副武装的武士前来迎接这一支勘探小队。这些武士需要监督矿工开采银矿。他们听到官府的废刀令之后并没有发生叛乱,因为新官府还是需要一群监督者监督矿工,还有防止有人私藏银块出矿区。他们仍然可以领到官府给予的俸禄。

勘探小队到了石见银山,毛利家的银山奉行为他们接风洗尘,随后带他们前去采矿现场和提纯现场。

“我们矿山在一百年前改良了从高丽传过来的灰吹法,大幅提升了石见银山的产量。”银山奉行为众人介绍道。

“何谓灰吹法?”随行过来的文官问道。

这次不用银山奉行解释,矿物学家就说道:“开采的银矿石之中银的含量很低,要提要银的产量,就要使得矿石之中的银富集起来提纯。灰吹法即是将铅熔化,让后将矿石团置入熔化的铅中,使得铅银互熔,得到粗制银,再然后往熔炉中古风,使得熔炉中的温度达到铅的沸点,铅的沸点在1700摄氏度左右,而银的沸点更高,当铅完全汽化之后就只剩下纯银了。当然这个纯银还不是百分之一百的银,但是成色已经很好。早在中国的汉代中原就使用了灰吹法,后来传到高丽,再传到东瀛。据说起源是来自于西亚。”

不只是随行前来的文官,就是监督石见银山开采的银山奉行都没有完全听懂矿物学者的讲话。

“银矿的开采和提纯要面对辐射和铅中毒的危险,一般的采矿工人都活不长命。”矿物学者对于银的开采和提纯很有一套见解,知道生活在这一片地区以采矿为生的采矿工人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开采银矿。

“您说的是,石见银山的矿工以前能够活超过三十岁就是长寿了,亲友甚至会为其开宴庆祝。现在中毒事件少了许多,矿工都戴一种叫‘面福’的口罩,口罩的夹层中铺着一层用紫苏叶和腌渍的梅子捣成的酱,有一定的防毒效果。”银山奉行听了翻译的话,向矿物学者和前来接受石见银山的人说道。

“竟有如此巧妙的口罩?莫非是紫苏叶和梅子可以杀菌的效果?”这次矿物学者也有些惊讶。

勘探队在石见银山待了一段时间,期间对于矿工的生活、矿山的产量以及储备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了石见银山虽然还是当地最大的银矿,年产银十吨以上,但是产量正在逐年下降的结论,与极盛时期年产30吨不能相比,预计三十年后产量将有枯竭的危险。

勘探队调查了石见银山,又向另一个重要的金山——佐渡金山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