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南洋中心广州府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

使节团经过了漫长的航行,他们从孟买到加尔各答,然后再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本土的疆域范围,上万海里的太平洋已经成为了内海。

楚凌云这次单独前往西洋邀请诸国参加第二届万国博览会,同时也在沿海一些府县游历,了解这些地方的变化。

以前重农抑商的各个王朝将精力放在农业上,内地的一些商业枢纽与沿海同分秋色甚至是更加重要,然而宣布永世停止海禁又向外扩张之后,沿海府县突然变得无比繁荣,凭借地理位置和海运的便利超过内地的一些城镇。

在铁路还不算发达的时候,海运、河运的运力比起马车、苦力运输要高效许多。

一艘1000吨以上的大帆船能够运输的货物可能要几百辆马车、骡车才能够胜任。

从海外到来的资源和向海外输出的商品已经成为一些府县的重要经济支柱。

譬如广州府,出于对东南亚的不信任,楚云没有将东南亚的中心放在巴达维亚、马六甲或者安南国,而是放在了毗邻东南亚的广州府。比如南洋电报网络就控制在广州府手中,只要广州府这边的基站出事,那么整个南洋的电报网络都要陷入瘫痪。

广州府也成为了重要的茶叶的出口地和原料进口地,其前景比起楚云想象的还要夸张。

楚云本来以为将来本土的经济中心会是在长江流域,尤其是江南地区。

不过他还是多少被他以前所在的时代的眼光所限制。

在吞并了东瀛、高丽、西伯利亚之后,辽东、辽南地区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三角贸易地点,北方兴起了工业基地,而辽东、辽南、东瀛行省、高丽行省、西伯利亚行省、京畿、琉球人口加在一起也有两三千万人口。

广州府、福州、厦门等地因为夷洲、东南亚并入版图而成为了南洋的经济重心,而且这些地方比起长江流域,与西方、印度的距离还要接近。

长江流域胜在腹地较广,还有长江这一条黄金水道。

两广行省、福建行省加上夷洲、东交趾行省、南交趾行省、南洋行省,实际上人口优势也非常巨大,同时还具备了出口香料、橡胶、丝绸、瓷器、茶叶、蔗糖的能力。

也就是说楚云认为的长江流域一枝独秀的场景没有出现,沿海地区变成了北方、长江、南洋三大贸易圈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重心从江南向南方的岭南、北方的辽南偏移。

这种经济重心分开的现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财富大量地聚集在江南一处,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地区差距过大,甚至会出现其他的事端。

楚凌云一行人率先来到广州府,这里的广州十三行变得极其繁华,珠江上停泊着无数的商船,商船上挂着各种各样的旗帜,五颜六色。

岸上的十三行更是人满为患,街道两侧不再是那种低矮的商铺,而是高大的石质建筑。在远处还可以看到冒着黑烟的烟囱。

他们在这里看到了各种长相的人,这些出现在广州府各种面孔的人来自南洋、印度、阿拉伯半岛、西欧。他们不只是商人,有些人还是水手、旅客、学者。

很难想象一个国际大都会开始自发地在这里形成。

这是楚云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沿海的府县是无区别解除海禁,广州府并不是什么单独的通商口岸,任由它们自己发展。

广州府硬生生凭借自己毗邻南洋的地理位置变成了南洋贸易圈的经济中心,成为了凌然于巴达维亚、会安港、马六甲的存在,并且又依靠南洋的人口和特产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种类,变成了国际大都会。

如果来自印度、西欧、阿拉伯世界的商人想要同时购买南洋的特产和内地的特产,他们可以在广州府得到满足。

“十年前广州府就修建了一条铁路,当时主持修建铁路的是詹天佑,这条铁路加强了我们与中原的沟通。”当地有一个官员来接引使节团,向他们介绍出现在广州府的铁路。

广州府的珠江不及长江水运便利,所以当地对铁路的出现很重视。

楚凌云看到珠三角的铁路,想到了南北大铁路的工程,南北大铁路干道在南端的终点是广州府,从京城经过襄阳、汉口,打通本土中部大动脉。

好像这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铁路也要竣工了,而主持修建南北大铁路的就是修建了广州府铁路的詹天佑。

“这十年我们与南洋的贸易陡增十倍不止,不少广州府、福州、厦门的人开始移居夷洲、文莱、安南等地,原因也很简单,官府主张向外移民,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并且连续五年免收农业税、还有五年税赋减半。对于农民来说这可是不得了的优惠。本来南洋的侨民就以我们这些地方的住民为多,再加上南洋变为我们的官府在管理,有了这个鼓励后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下南洋。”广州府的官员向他们介绍到这边的情况。

楚凌云听后点头附和。

这个“下西洋”的决策也是他的父亲提出来的。

虽说南宋时期不少汉人因为战乱和海外贸易而移居海外,但是南洋的汉人还是不够多,所以他的父亲下令鼓励最靠近南洋的几个行省大举向南洋移民,稀释当地土著的比例,再加上华夏自古注重血缘关系,移民将会彻底将南洋变为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一座是广州府的海关大楼,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当时还是广东巡抚熊文灿在此地管事时修建的。而现在熊大人病故,实在是令人唏嘘。”当地的官吏指着一座水泥、石块建造而成的建筑,二十多年,已然有些沧桑感。

楚凌云注意到了商业贸易开始腾飞的广州府也普及了铁路、路灯、电报等新的技术,而且还试图扩大街道,以更好的姿态成为南洋的贸易中心。

海禁的全面解除、世界格局的改变让不少沿海的城镇抓住了很多机遇。

楚凌云还听说在江南地区,一座叫做上海县的城镇也因为格局变化而开始走向繁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