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268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1)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第268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1)

作者:当年明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1:32:1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牺牲

在不安与等待中,十八日的夜晚到来。

此时的岛津义弘站在旗舰上,信心十足地向着目的地挺进。之前的泗川之战,虽然他只是侥幸捡个便宜,但毕竟是胜了,又被人捧为名将,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之所以跑来救小西行长,倒不是他俩关系多好,无非是二杆子精神大爆发,别人不干,他偏干。

此外,他已认定,明军围困小西行长,必然放松外围的戒备,更想不到日军去而复返,此时进攻,必能一举击溃明军。

在这个世界上,笨人的第一特征,就是自认为聪明。

事实印证了岛津义弘的猜想,明军以往严加防范的露梁海峡,竟然毫无动静,由一万五千余人组成的日军舰队,就此大摇大摆地开了进去。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没能领到回航的船票。

日军的舰队规模很大,共有六百多条船,队列很长,当后军仍在陆续前进之时,前军的岛津义弘已依稀看到了前方的猫岛。

但他永远不可能到达那里了,因为当最后一条船进入露梁海口的时候,等待已久的邓子龙发动了攻击。

邓子龙手下的这三千兵,大多是浙江人,跟随他从浙江前来此地,虽然名不见经传,却绝非寻常。在五十多年前,这支队伍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俞家军。

在当年那场艰苦卓绝的抗倭之战中,两位大明名将分别创建了专属于自己的军队:戚家军,以及俞家军。

俞大猷熟悉海战,是唯一堪与徐海对敌的明朝海军将领。而他所创建的俞家军,大都从渔民中选取,熟悉水性和流向,善于驾船,并经过严格训练,多次与倭寇海盗交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堪称明朝最精锐的水军。

经过五十年的淬炼与更替,他们来到了朝鲜,露梁海。

接到进攻命令后,邓子龙部从埋伏处突然驶出,将日军归路堵死,并以十只战船为一组,向日军舰队发起多点突袭。

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由于日军队列过长,而且毫无防备,转瞬之间,后部上百条战船已被切成几段,虽然日军人数占优,却陷入明军分割包围,动弹不得。

包围圈内的日军一片慌乱,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和跳上船的明军肉搏。然而明军战舰却丝毫不动,保持着诡异的平静。

日军的疑问没有持续太久,便听到了答案——可怕的轰鸣声。

明军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不用跳帮,不用肉搏,因为在邓子龙的战舰上,装备着一种武器——虎蹲炮。这是一种大型火炮,射程可达半里,虽然威力一般,炮弹飞个几百米就得掉入水里,但近距离内打日军的铁皮木头船,还是绰绰有余。

就这样,在炮轰、哀号和惨叫声中,日舰队后军损失惨重,基本丧失了作战能力。

当炮声响起的时候,前军的岛津义弘立即意识到,中埋伏了。

但很快,他就显示出了惊人的镇定与沉着,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继续前进。

后军已经深陷重围,敌军兵力不清,所以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攻击向前,与顺天的小西行长会师。只有这样,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在岛津义弘的指挥下,日军舰队抛弃了后军,不顾一切地向前挺进。

然而,他们没能走多远。

当岛津义弘军刚刚冲出露梁海时,便遭受了第二次致命的打击——李舜臣出现了。

被冷落三年后,李舜臣终于再次成为了水军统领。但他于三个月前上任时,迎接他的,却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和一些破烂的船只,因为他的前任元均在战死的同时,还带走了许多水军舰船作为陪葬。

此时,明朝水军尚未到来,日军主帅藤堂高虎率领舰队横扫朝鲜海峡,无人可挡,而李舜臣,什么都没有。

九月十五日,藤堂高虎率四百余条战舰,闯入鸣梁海峡。

李舜臣得知消息后,即刻率少量龟船出战,确切地说,是十二条。这已经是他的全部家当。

四百对十二,于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虽然李舜臣是少有的水军天才,此战也必败无疑,除非奇迹发生。

但事实告诉我们,奇迹,正是由天才创造的。

战役结局证明,藤堂高虎的水军技术,也就能对付元均这类的废物。经过激战,李舜臣轻松获胜,并击沉四十余艘敌舰,歼灭日水军三千余人,日军将领波多信时被击毙,藤堂高虎身负重伤,差点被生擒,日军大败,史称鸣梁海之战。

对李舜臣而言,这不过是光荣的开始,而露梁海,将是传奇的结束。

当日军舰队出现在视野之中时,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攻击令。

此时,岛津义弘的心中正充满期待,他已经看见了前方的猫岛,如此靠近,如此清晰,只要跨过此地,胜利仍将属于自己。

然后,他就听见了炮声,从他的侧面。

在战场上,军队的侧翼是极其脆弱的,一旦被敌方袭击,很容易被拦腰截断,失去战斗能力,其作用类似于打群架时被人脑后拍砖,是非常要命的一招。

很明显,龟船比砖头厉害得多,在李舜臣的统一指挥下,这些铁甲乌龟直插日军舰群,几乎不讲任何战术,肆无忌惮地乱打乱撞。在这突然的打击下,日军指挥系统被彻底搅乱,混作一团,落海丧生者不计其数。

然而,就在这最为混乱的时刻,岛津义弘却并没有慌乱。

作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他保持了清醒的意识,在攻击发起的那一刻,他已然确定,敌人来自侧翼。

而他的前方,仍然是一片坦途,很明显,明军并未在此设防。

那就继续前进吧,只要到达顺天,一切都将结束。

按照之前的计划,当邓子龙的第一声炮声响起时,陈璘起航出击。

出于隐蔽的需要,陈璘的军队驻扎在竹岛,这里离露梁海较远,需要行驶一段,才能到达会战地点。

而在此之前,岛津义弘将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空虚的猫岛海域,成功登陆顺天。

然而陈璘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那看似无人防守的猫岛,是岛津义弘绝对无法逾越的。

拼死前行的日军舰队终于进入了猫岛海域,然而就在此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在一片宁静之中,位居前列的三艘战舰突然发出巨响!船只受创起火,两艘重伤,一艘沉没。

没有敌船,没有炮火,似乎也不是自爆,看着空无一人的水域,岛津义弘第一次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有鬼不成?!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在那片看似平静的海面下,一种可怕的武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名字,叫做水雷。

明代水雷,是以木箱为外壳,中间放置火药,根据海水浮力,填充重量不等的重物,以固定其位置,并保持漂浮于海面之下,以便隐蔽及定位。

当然了,关于这东西,我也就了解这么多,相关细节,如引爆及防水问题本人一概不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玩意儿确实能响,能用。

陈璘的自信,正是来源于此。

岛津义弘却依然是满脑糨糊。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方,如果继续前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他下令,停止前进。

前行已无可能,绝望的日军只得掉头,向身后那个可怕的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

敌人的回归让李舜臣十分兴奋,他知道,最后的决战即将开始。

在乱军之中,李舜臣亲自擂鼓,率旗舰冲向日军舰群。

此时日军虽受重创,但主力尚存,李舜臣竟然孤军冲入敌阵,应该说,他很勇敢,但勇敢的另一个解释,就是愚蠢。

估计是打藤堂高虎之类的废物上了瘾,李舜臣压根就没把日军放在眼里,一路冲进了日军中军。然而岛津义弘用实际行动证明,作为二杆子的优秀代表,他并不白给。

很快,身经百战的岛津水军便理清了头绪,组织五十余条战船,将李舜臣的旗舰围得严严实实,不断用火枪弓箭射击。虽然龟船十分坚固,也实在扛不住这么个打法,船身多处起火,形势不妙。

眼看李舜臣就要落海喂鱼,陈璘赶到了。

我确信,这两个人之间的交情是很铁的,因为发现李舜臣被围之后,陈璘不等部队列阵,便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而此时他的身边,仅有四条战舰。

于是,他也被围住了。

此时,已是十九日清晨。

无论岛津义弘、陈璘,或是李舜臣,都没有料到,战局竟会如此复杂。明朝联军围住了日军,日军却又围住了明朝两军主帅,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成了一团乱麻。

而第一个理出头绪的人,是岛津义弘。

在他的统一调配下,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围攻陈璘和李舜臣的旗舰。

陈璘的处境比李舜臣还要惨,因为他的旗舰不是龟船,也没有铁刺铁钩,几名敢玩命的日军趁人不备,拼死跳了上来,抽刀直奔陈璘而去。

事发突然,船上的所有人目瞪口呆,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关键时刻,陈璘的儿子陈九经出场了。

这位仁兄很是生猛,拼死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刀,被砍得鲜血淋漓,岿然不动(血淋漓,犹不动)。

明军护卫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把那几名日军乱刀砍死。

惊出一头冷汗的陈璘没有丝毫喜悦,他很清楚,日军包围圈越来越小,跳上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援兵到来之前,如果不玩一招狠的,下个被砍死的,必定是自己。

沉吟片刻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很快,奇特的景象出现了,逐渐靠拢的日军惊奇地发现,陈璘的旗舰上竟然看不到任何士兵!船上空空荡荡,无人活动,十分之安静。

这是十分诡异的一幕,但在头脑简单的日军士兵看来,答案十分简单:陈璘船上的人,已经全部阵亡。

于是他们毫无顾忌,纷纷跳了上去。

然而他们终究看到了明军,在即将着陆的时候。

其实明军一直都在,只不过他们趴在了甲板上。

为了给日军一个深刻的印象和教训,陈璘命令,所有明军一律伏身,并用盾牌盖住自己(挨牌而伏),手持长枪,仰视上方,当看见从天而降的人时,立即对准目标——出枪。

伴随着凄厉惨叫声,无数士兵被扎成了人串,这一血腥的场景彻底吓住了日军,无人再敢靠近。

趁此机会,圈外的部分明军战舰冲了进来,与陈璘会师,企图攻破包围圈。但日军十分顽固,死战不退,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然而,就在这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陈璘的船上突然响起了鸣金声。

按日军的思维,鸣金,就是不准备打了,可如今大家都在海上,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收兵回营这一说,您现在鸣金,算怎么回事?

而明军战船在收到这一信号后,却极为一致地停止了攻击。日军不明就里,加上之前吃过大亏,也不敢动,平静又一次降临了战场。

这正是陈璘所期盼的,因为这一次,他并没有故弄玄虚,之所以鸣金,只因为他需要时间,去准备另一样秘密武器。

他得到了足够的时间。

随即,日军看到了另一幕奇景,无数后部带火的竹筒自明军舰上呼啸而出,重重地击打在自己的船上,所到之处爆炸起火,浓烟四起,日军舰队陷入一片火海。

这种武器的名字,叫做火龙出水。

虽然许多年后,面对拿火枪的英军,手持长矛、目光呆滞的清军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几百年前的明军,却有着先进的思维、创意,以及登峰造极的火器。

火龙出水,就是明代军事工业最为优秀的杰作。

该武器由竹筒或木筒制成,中间填充火药弹丸,后部装有火药引信,射程可达两百步,专门攻击对方舰船,是明军水战的专用武器,点燃后尾部,带火在水上滑翔,故称为火龙出水。这也是人类军事史上最早的舰对舰导弹雏形。

什么新玩意儿都好,反正日军是经不起折腾了,陈璘和李舜臣趁机突围,开始组织追击。

至此,战场的主动权已完全操控在陈璘手中,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猫岛设下水雷,在观音浦安置伏兵,正如陈璘计划的那样,日军的所有去路被一一切断,与顺天敌人会师的梦想也彻底破灭,然而他依然疏漏了一点:失败后的敌人,将只有一个选择——撤退。

而撤退的唯一通道,是露梁海。

此时防守露梁海的,是邓子龙,他的手下,只有三千人。

岛津义弘已无任何幻想,他明白自己落入了圈套,此刻唯一的奢望,就是逃离此处。

在这最后的时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穷寇莫追这个成语。遭受重创的日军舰队再次聚拢,不顾一切地向堵截他们去路的邓子龙水师发动了近乎疯狂的进攻。

明军毕竟人少,在日军的拼死攻击下,防线渐渐不支,行将崩溃。

关键时刻,邓子龙出现了。

他虽然年过七十,却依然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旗舰,不顾一切地冲入日军船阵,因为这是唯一能够阻拦日军、争取时间的方法。

邓子龙的战舰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在数十艘日舰的围攻下,邓子龙的船只很快起火燃烧,部下随即请示,希望邓子龙放弃此船,转乘小艇,暂避他处。

然而邓子龙回答:

“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

然后,他整装正容,在那艘燃烧的战舰上,坚持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坚守自己的岗位,无论何时、何地。在他看来,这是他应尽的职责。

从军四十余年,一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