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二百七十五章 钱粮

大明春色 第二百七十五章 钱粮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书房里的几个武将,笑得十分开怀,朱高煦也露出了应景的微笑。

此时朱高煦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哪怕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只要立场不同,心境也会完全不一样……武将们当然笑得出来,因为只要有仗打、就有军功!而朱高煦却得考虑另一样东西,钱粮。

一提到钱,大家都不亲了。

云南官府这边,几天前提到对孟养司用兵之事,都指挥使曹隆恭顺之余、表现得十分沉默,其态度可见一斑。

前年,朱高煦带着几万人来到云南省,亲王的开销,当然由朝廷国库负担。但朝廷的做法是,把负担转嫁给云南三司……

大明赋税征收大量的实物,因为运输成本所限,大多实物就地存放在本地府库;朝廷在当地的花销越多,官吏们就越要想方设法盘剥,以充实府库。朱高煦带来的人马,消耗的就是这些府库的钱粮,而且护卫军要屯田,又占有了大量府县的官田,压缩了官府的收入。

不管怎样,云南官府没法拒绝这种开销;但现在要用兵远征,军需粮草运送成本极高,可能又要各府出钱,三司、府县各衙门自然不会情愿。

朱高煦这阵子想了很多,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其一,先禀奏朝廷,等朝廷决策此事、甚至兵部还会任命一个总兵官来负责这次战役;这么做的好处,可以把矛盾转嫁给大明中|央朝廷。其二,速战速决,只要时间短,花的钱粮就能控制在各方的容忍度之内。

所以,立刻对孟养司实施报|复反击,好处很多。唯一的坏处是风险有点大,因为朱高煦不仅要赢,还得要快!

但若是选择等待中|央朝廷决策,问题也不会少……他很有自知之明,京师不喜欢他的人太多了,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弹劾,告他惹是生非、挑起战端。

“赵百户,思氏人马来了多少人?”朱高煦开口问道。

赵平收住笑容想了想,抱拳道:“至少有三千人,也可能是五千,还有二三十头战象。那边山多林密,难以估算。”

朱高煦又问:“你们在村寨抵挡了多久?”

赵平的神情有点难看了,说道:“回王爷,末将等当天就被攻破了寨门。彼时运气不好,刚打退土人几次围攻,忽然下起了暴雨,火器全不能用……”

朱高煦一边认真听,一边频频点头。

于是赵平继续叙述着:“村寨只有已道土墙、一条水沟,墙体太矮,极易被土人攀登。下雨火器停息后,那土人坐在战象上,位置比咱们墙上的弟兄还高,正好对守军投掷标枪。

弟兄们虽苦战死守,无奈人手不够。寨门也太单薄了,被战象掀开了南门。”

“嗯……”朱高煦发出一个声音。

赵平道:“末将只得聚集兵马于营门列阵,又被缚着利器、披着皮甲的战象冲开战阵,寡不敌众,大败。末将句句属实,王爷可叫人问幸活的其它将士。不过,若是那天没下雨,末将或能再守几天!”

朱高煦从“靖难之役”经历过来,见识过各种火器,清楚明军火器是甚么玩意,情知此时的明军无论是炮、还是火铳,射程准头都十分有限。火铳与他印象里的枪炮,根本不是一码事!

他等赵平把话都说完了,想了一会儿,便开口问道:“大象怕火器?”

赵平忙道:“王爷明察秋毫!彼时咱们没有洪武大炮,那战象最怕的是碗口铳,声音大、火光吓人;铜火铳也能起到作用。咱们一放火器,那大象就惊吓调头,反冲敌军自己的人马。后来下雨了,敲锣声音大了也能吓阻大象。那牲畜的胆小,比战马的胆子还小。”

朱高煦若有所思地再次点头。他心道:古代军队骑兵流行,而不是大象,现实已经证实了,象兵肯定有很大的弱点。

他细问了一番象兵的特点,又问赵平,土司军队的战术和特征。赵平说了土人军队的不少事,甚么军纪很差、凶狠不怕死、各部落各自为战、熟悉地形气候等等。

朱高煦问完,让赵平回去歇着;接着又召见了腾冲千户所那边的土人刁雅。

此时朱高煦已作出对孟养司速战速决的决策,下定了决心这么干!但他还是在尽力地了解情况,继续思索其中利害。

……梨园后面的园子里,一间厅堂上,意外地有点吵闹。两边的椅子上坐了不少人,都在说着话。

他们大多是沈徐氏的亲戚。沈夫人的夫家是沈万三的后代,娘家是徐富九的后人;所以这些人有姓沈的、也有姓徐的。

除此之外,还有入股沈家商帮的外姓同伙。

“我们在云南的人,都要相互依靠才行。可打仗千军万马的,那是个无底洞!大伙儿这点家底,经得起几天折腾呀?”说话的人是个年过半百的汉子,他正是沈夫人的继女沈曼姝的同族姑父。

沈家姑爷一番话说出来,大伙儿纷纷点头附和,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沈夫人只得好言劝说道:“诸位兄长稍安勿躁,汉王并没有叫我们出钱粮。几天前徐财六就在汉王府,诸位请问徐财六便是。”

毕竟沈夫人的夫君已经过世了,她也没为沈家生过一男半女,此时质疑的人几乎都是沈家的人,徐家的人反而忍着没吭声。

另一个中年人开口说话的人也姓沈,不过关系有点远。他的语气比较缓和,语重心长地说道:“那皇帝家的手段,咱们又不是没见识过。要不是想从咱们这些人兜里掏钱,他们会搭理人?何况掏了钱,也落不了一点好!当年沈家出钱修城、犒军,得了甚么好哩?”

几个人纷纷附和,“是啊,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那人回顾左右,又叹了一声,看向侧首椅子上的沈夫人道,“夫人与汉王来往,还是有点太仓促了。”

他放低声音,沉声道,“我觉得这事儿罢……或许开始就是做的局!那汉王好大喜功,一早就定好了要开疆辟土。于是他先借翡翠玉石的幌子,诱咱们上船;然后话都是他们说了算,一口咬定咱们也有份。到头来,刀架在脖子上,那军费钱粮,诸位给还是不给?”

立刻有人低声附和道:“朱家的人,最不可信!”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灰白衣裙的中年妇人走了进来,轻手轻脚地走到了沈夫人跟前,俯首在沈夫人耳边说了两句话。

沈夫人的神情微微一变。周围的议论声顿时小了,大伙儿有点好奇地侧目,猜测刚才那奴婢说了甚么悄悄话。

“诸位兄长,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且先等几日看看。”沈夫人道,“妾身有点急事,请先告辞了。”她转头道,“吩咐下人,好生招待两家的亲朋好友。”

“是。”妇人答道。

沈夫人已经站了起来,众宾客只得起身还礼,与沈夫人道别。

她走过檐台上的回廊,屏退左右,等了一会儿,等那中年妇人过来。俩人一起、走到了一道像桥一样的廊芜上,沈夫人便轻声问:“汉王在戏院里?”

妇人道:“是,那边的人依旧请他上楼,在原来那雅间里坐了。”

俩人走了一段路,妇人终于忍不住问道,“奴婢斗胆,夫人觉得汉王靠得住么?”

沈夫人微微犹豫,道:“太祖毕竟是打江山的帝王,汉王从小锦衣玉食、没那么狠心罢……可人心隔肚皮,谁说得准?”

来到了戏院里,正是刚过午后时分;戏台上唱的是第一台戏,大厅里的客官还不是很多。戏院上午一般不唱戏的。

沈夫人走进雅间门口,正见汉王独自坐在那里、望着戏台上的戏子。今天他身边那几个侍卫都在走廊上,没进这雅间。

沈夫人还未开口,朱高煦就转头过来了。沈夫人屈膝将手捧在腹前道:“妾身见过殿下。”

“免了,夫人请这边坐。”朱高煦招呼道,“唱戏的这个女戏子,好像不是李楼先?”

沈夫人道:“回殿下,这会儿还不是人多的时候,李楼先今日的戏应该在酉时。”

“嗯……”朱高煦点了点头。他经常有这个动作和语气。

朱高煦接着又问:“李楼先的身子养好了?”

沈夫人只得顺着他的话答道:“劳殿下挂念,她早已痊愈。几个前,幸得她只吃了一两回砒|霜,所以好得快;妾身听郎中说,最怕治那种经常服用砒|霜的人……”

说到这里,她不禁小心地问道:“王爷今日前来,是为了看李楼先的戏么?”

问罢,沈夫人提心吊胆地等着朱高煦的回答,紧张地看到他在摇头。他答道:“我不是来看戏的,而是为了见她一面。上回不是说好了,等她养好的了身子,咱们再见见面?我说过的话,通常都会做到。”

沈夫人神情复杂地看着他。

朱高煦顿了顿又道:“过阵子我要带兵去孟养司,这几天不抽空见她,这事儿又要拖延下去。”

沈夫人忙道:“妾身现在就去叫她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