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六百三十章 情与义

大明春色 第六百三十章 情与义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正如太监王贵所言,最近鸿胪寺、翰林院、礼部以及宫中各机构,都在准备皇后册封大典。

不仅官吏们在忙碌,朱高煦与郭薇也要准备,他们要提前三天沐浴斋戒。朱高煦已连续三天独睡不近女色、不吃荤腥。

册封典礼,比登基仪式的繁复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干的这一件事其实很简单:便是确立郭薇的皇后名分。

然而朱高煦并没有以现代思维的傲慢心态、去看待此事,也不觉得它纯粹仅是一种铺张浪费。

他忽然变成了国家的统|治者之后,也在以自己的思维、去尽力理解此时的秩序。

大明朝从治国的哲学高度上,吸收了大量儒家与各朝的东西。重礼重道德,应该是为了郑重地确立、一些所谓名正言顺的权力和尊卑规则。

并且从大臣到庶民,千百年来都认可、相信这种思想;观念上的确定,稳定了整个天下的权力法理。有成熟思想为基石的整个社会制度,才不会总发生战乱犯罪、以及不满的抗争。

(所以未来的民|主选举等制度,朱高煦承认是更先进的权力构|架,但并不认为只靠制度规矩就行了的;那些东西必须有普世的思想和观念为基石,平等自|由民权等等。而在眼下谁干那种事,完全是给天下制造混乱与犯罪。)

朱高煦在众臣的安排下,先去天地二坛祭祀,然后再去太庙祭告祖宗。

似乎皇帝干每一件大事,都要去告诉两种虚无神秘的事物,充分地用行动诠释着“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且明朝人从来没有信仰的唯一神灵,但是世人是有信仰的、真正信的东西正是天地和祖先。

次日一早奉天殿行典礼,开始册封大典。宗亲勋贵文武百官来到奉天殿外,朱高煦带着众人向香案上四拜。钟鼓三声之后,大伙儿进入大殿。

此时郭薇还未过来,她正在坤宁宫等着。

朱高煦与大臣们照排练好的台词,一本正经地表演对答了一番。等到鸿胪寺官员喊道:“册封郭氏为皇后,命尔等持节展礼!”然后正副二使、宫女宦官,才拿着翰林院写好的册封文书、以及皇后宝玺,向后宫过去了。

奉天殿里奏响礼乐,等了很久。待前去后宫的使节回来,奏报:皇后已接受册封。

这时礼部尚书胡濙,便带着几个官员,在一旁的桌案上取诏书、翰林院的胡广早就写好了的。几个官员拜辞朱高煦,去承天门宣旨去,诏示天下,郭氏为大明皇后。

没一会儿,郭薇也在女官的带引下,来到了奉天殿。她身穿礼服,在众人瞩目之下,缓缓地走进大殿,向朱高煦叩拜谢恩。

众臣纷纷道贺。而那些没能到奉天殿参加典礼的官员、命妇,早就写好了贺表,集中送到文楼那边、上表祝贺皇后。(过几天,大臣勋贵的家眷,还要来皇宫大善殿朝见皇后,当面道贺。因为诰命夫人们也有俸禄,领着皇室的皇粮;皇后在名分上也是她们的上司。)

典礼大致结束。朱高煦起身时,文官行大礼。他便携郭薇出奉天殿,夫妇一起去家庙奉先殿再祭告祖先,册封典礼才算正式完成……

郭薇戴着九龙四凤冠,五颜六色闪闪发光、还有两个耳朵,看起来十分华贵;身上穿着深青色的翟衣,有各种花纹刺绣,红色、黄色、白色的珠玉装饰。如此繁复的着装在她身上,反倒把她略显单薄的身材、衬得更有点不协调。

她清纯玉白的脸,在珠光宝气的凤冠下,光泽似乎更好,如玉如瓷,美丽鲜艳。难怪女子们喜欢珠宝,那贵重的装饰、确实能增添娇贵之感。

郭薇的脸红红的,看起来就像个新娘一般紧张新奇、又有点害羞。不过她与朱高煦的儿子,都已经几岁大了。

一众人行至奉先殿的院子里,朱高煦站定,转身看着郭薇。

郭薇的睫毛一阵颤抖,脸颊如同桃花一样泛红,她低垂顺眼地轻声道:“多谢圣上恩宠不衰,今日妾身就像做梦一样。”

朱高煦道:“薇儿是我的结发妻。只要我有了,这些都是你该得的。事物都会旧,不过总归新过;我记得那些心动的美好回忆,那份情义一直都在的。”

郭薇听到这里,她忽然抬起头来,动容地看着朱高煦。她似乎记起了新婚之夜、朱高煦说过类似的这些话。

那是将近十年前的事了;以前朱高煦说他不会忘,远远比不上十年后再说一遍。郭薇的眼睛一阵水光晶莹闪光,她含着泪笑了一下,声音异样地小声道:“只要圣上不嫌弃就好。”

这也是她当年说过的话。

朱高煦伸手在战阵上百战磨|粗的手指,用指背揩掉她眼睛上的泪水,说道:“薇儿冷静一点,咱们这便进去给祖先言语一声。”

“嗯!”郭薇抿了抿朱唇道。

奉先殿内,太祖的画像前面,香案下的砖石已修缮完整。下面的地道也被填平了,废太子执政时期就已修好。不过朱高煦再次来到这里,依旧颇有感概。

朱高煦一时间又想起了马恩慧和妙锦,若无她们,自己焉有今日?他心道:所谓的道义情分,不应该将妇人排斥在外罢?

……数日之后,朱高煦便下诏:自本朝起,废除后宫殉葬制度。接着他开始陆续册封妃嫔。

大明朝后宫不循周礼,因此朱高煦先增设了一个“皇贵妃”的名位;并向沐府遣使,将安排礼仪、册封黔国公沐晟的长女沐氏为皇贵妃。

接着他马上又册封妙锦为贵妃,姚姬为贤妃,杜千蕊为淑妃;三人皆赐予黄金印、镀金册。

并册封段雪恨为德嫔;朝|鲜国女子朴氏为贤嫔。前阵子侍寝过的几十个宫女,全部封为各种美人、才人、选侍,取代原来的女官,掌管宫廷各机构的权力。

册封后宫,如同封赏功臣武将,当事者都非常满意。朱高煦在制度允许的最大限度内,给了后宫女子厚封,并不惜为沐府增设皇贵妃名位。

只有妙锦似乎有点抗拒,但并非不满意册封。等到朱高煦直接下诏,并给她准备了冠服、印册等物时,她也不好再强烈拒绝了。

朱高煦先是在官方邸报里,趁讲述先帝驾崩之事时,明确了妙锦的身份:忠烈景公之后,仁孝徐皇后义女。

接着他册封妙锦为贵妃,便能在公开的道义、名分上名正言顺,而不再遮遮掩掩难以见人。至于那些不被朝廷认可的流言、野史,并不能作为摆在台面上的话题,最后只是为后世增添一些谈资罢了。

传言里,太宗皇帝曾许诺给妙锦册封贵妃;而朱高煦为了进一步给予功臣沐家回报、要册封沐氏为皇贵妃,究竟是为了沐氏,还是为了把贵妃名分给妙锦……这些密事大抵也能让世人在茶余饭后,悄悄争论一番。

而这些事,当然都不能作为朝廷上的话题;谁会用子虚乌有的传言为论据、拿到明面上与人讲道理……

那些对册封后宫之事不满意的人,多是朝廷文官。大臣们在御门朝见时,议论的是另一番道理:有悖祖制。

太祖皇帝为预防后宫干政,定下规矩大明皇帝的皇后与妃子,都要从民间挑选,不能选大臣勋贵的女子;以防外戚实力过大,干涉朝政。

朱高煦的母妃,仁孝皇后是中山王徐家长女,出身显贵;但因太宗皇帝以藩王称帝,早已娶了徐氏,不必遵循此制。朱高煦也是以藩王登基,所以皇后是武定侯孙女,有先例可循,亦无人再提此事。

然而大臣们的建议是:圣上称帝之后、再册封妃嫔,不宜从勋贵之家挑选。加上此时对沐氏册封“皇贵妃”的礼节、还未进行,官员们便请旨重新考虑。

朱高煦辩解了一番。

他本来是云南藩王,原先只想为父皇镇守边陲,无心皇位;可是东宫一党谋害君父,他才不得已起兵,最终受臣民劝进、而入继大统。

朱高煦称,自己做藩王的时候,便曾当面求过父皇母后、想纳沐氏为夫人,并已告诉沐府;后来“伐罪之役”爆发,没有机会办这件事。但这个许诺,已让沐氏在闺中等待至今。

今番若因他继承皇位,而撕毁约定;有伤功臣颜面,有损沐氏名节,不是大义之举,不利于为天下表率。太祖祖制只能适应于以皇太子继位者,藩王因国家有难而受推为长,难以遵循旧。

文官里的齐泰、胡濙、高贤宁等人都附议朱高煦的说辞,别的文官只得作罢。

于是朱高煦未采纳大臣进言,仍派人去沐府办采纳等礼。

……幸好朱高煦事情办得快,等他册封沐氏的事情已办得差不多了,解缙才回到京师。若是迟几天,解缙怕是会揪住封皇贵妃的事说,没那么容易就向皇帝妥协。

朱高煦听说解缙从交趾省回京述职了,顿时感到微微一阵头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