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

大明春色 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次日一早,明军北征大军将士、壮丁近三十万人(实数)开拔。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羊河与清水河之间的辽阔大地上、行进的人马仿佛一片人海。

红彤彤的朝阳悬在天边,大地上却洒着黄|色的阳光。斜照的阳光下面,万物的颜色饱和度很大,将士们身上都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橙黄的颜料。

无数的头盔涌动,放眼望去很多宽檐铁盔,与北边的边军不太一样。因为过半的人马是从京师调集的军队,南方多雨,头盔都是宽檐。

马蹄声、与宏大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天地间响彻着一片浑厚的“隆隆”噪音。

“咻!”空中传来一声高亢的鹰鸣。

朱高煦手里拿着缰绳,闻声抬头看着高远的蓝色天空,便看见了一只盘旋在天上的鹰。

这种鹰叫海东青,辽东出产,据说能够侦查敌情;辽东官员在奏章里吹嘘,号称海东青训练之后、甚至分得清敌我不同的旗帜。不过之前训鹰人表演的时候,朱高煦发现其可靠度比较低,聊胜于无罢了。

只有熟悉海东青的训鹰人,才看得懂、听得懂海东青的“语言”。朱高煦是完全不懂的,不过他可以断定,隘口关(张家口)以南不可能有敌情;所以他猜测,刚才那声鹰鸣并非敌情预警。

或许海东青在上空、俯瞰到大地上浩荡的人马,被场面震惊了,发出的一声惊叹罢?

除了海东青这种玩意,朱高煦此次北征还做了别的准备。指南针、罗盘等自然不提……还包括有从海军舰队调来的技术官吏,他们能用牵星板、九星图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这些都是海航的时候用到的东西。

那些东西朱高煦看了很久、愣是没完全搞明白;但是他清楚是干甚么用的。大致就是几种粗糙的经纬定位手段,以京师为中心、确定当时位置与京师的大概距离和方向;然后利用地图,算出所在的地方区域。

除此之外,随军有不少蒙|古人,他们是天然的向导。

大明之前的朝代、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至整个洪武年间,明军多次与蒙古人大战;在历次战|争中,明军俘虏了大量蒙|古人。最多的一次,捕鱼儿海之役、明军一次便抓获了近十万蒙|古人!

甚至在“靖难之役”时期,朱高煦麾下一个部将叫鸡儿的,便是蒙古人。这回也在军中。

因此明军要找认路的蒙古人,已是非常容易……

朱高煦张望了一番周围的行军景象,寻思着:这次北征,应该不会迷路,也几乎没有覆灭的危险。

毕竟现在的蒙古,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时期了。他们不仅四分五裂,而且以当前的人口和兵力,恐怕对付实名造册二十五万规模的大军、几乎毫无办法。

且此时的明军军队,并非王朝末年时的乌合之众,据有相当的战力!即便是让蒙古军占据一切地利围攻,也不太可能啃得下来如此庞大的军队。

于是他认定:这次出征,能不能抓得住鞑靼军队,才是最大的问题!

身披重甲的朱高煦十分敏捷,一下子便踩到马镫上翻身上马。他提着缰绳,回顾左右道:“不管怎样,此番咱们定要找到一股鞑靼人,将其歼|灭,以震慑北方!”

诸将纷纷拜道:“臣等谨遵圣旨!”

近三十万人,有各种武钢车、骡车、驴车、马车、独轮车,携带着火|炮弹药、大批粮秣辎重。不过隘口关以南这片地方,平坦开阔,大军得以摆开行军,仍然保持着日行军四十多里的速度。军队当天下午便通过了隘口关。

隘口关的正北面是大山,人马遂走西北方向、从山势较平缓的地区绕行,只消一天之后便能到兴和守御千户所(张北县)了。从这里开始,明军将很快进入蒙古部落活动的地区。

兴和所,现在是明军占领,那里有一个千户所军镇。但在洪武年间,此地有过反复争夺;去年底那个千户所也没起到抵御蒙古骑兵的作用……

隘口关西北、至兴和守御千户所之间,有一段大路经过一道山谷地。两边的山不高、但很大,山上长满了荒草和树木,周围的人烟也不多。不过那山脚下,到处都能看到坟地,还有一些腐朽的木碑!

路过的无数将士纷纷侧目,观看着那些重叠的坟墓。

朱高煦渐渐想起了往事。

这边的百姓不多,那些坟里埋的,都是历次在草原上阵亡的明军将士!

朱高煦的记忆里还残存着印象,那时他才十余岁,跟着朱棣一起、不止一次走过这条路。每次在战场上死掉的弟兄,如果天气不是炎热的时候,都会尽量运回到大明国土上埋|葬,好像是怕亡魂找不到回乡的路……于是有了这么多坟墓。

诸如此类记忆,现在他没有感受,但是他眼下看到那么多坟,心头便渐渐有些沉重了。

坐在马背上的朱高煦,不禁向左侧前倾上身、抱拳执礼。很快周围的文武将士都明白了原因,于是人们纷纷侧身,向路边的野坟抱拳作拜。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转过头,不禁对兵部尚书齐泰道:“这次北征,朕才感觉到,原来边境离北平布政使司那么近。”

齐泰作揖道:“圣上英明。故我大明自洪武以来,北面一直是边防之重。”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抬头眺望着北面的天边。

想当年蓝玉进攻北元的地方,捕鱼儿海地区、便是鞑靼诸部落经常驻扎的区域;那地方距离这里,大概还有两千余里。征程才刚刚开始。

……

然而最先到两千余里外的捕鱼儿海(贝尔湖)的人,是宦官黄俨。

黄俨有气无力地坐在马背上,耷拉着脑袋。他们一行十数人,刚刚穿过一大片廖无人烟的沙漠。烈日当空,满眼黄沙,沮丧的黄俨昏昏欲睡。

但当他睁开眼睛、忽然看到捕鱼儿海时,他的眼睛顿时瞪圆了!

茫茫的一片沙地之外,一望无际的幽蓝水面,突地出现在眼前,十分让人震惊。黄俨急忙抬头看太阳的方向,四顾周围,一时间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方向,来到了东边的海岸!

旁边一个兀良哈人用汉话道:“捕鱼儿海,听说过?”

黄俨立刻点头道:“咱家知道、知道。”

片刻后,身后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吆喝怪叫,几个蒙古人拍马冲到了湖边,径直跳进水里,哈哈地大笑起来。黄俨也跟了上去,在湖边下马,埋头鞠水喝了几口,又往脸上浇水。他长叹一口气,站直身体,眯着眼睛瞧着前面的奇妙景观。

黄俨转头问道:“到了捕鱼儿海,蒙古国大汗的王帐,应该不远了罢?”

兀良哈人道:“这片沙漠不大,我们再往北走,就能找到阿鲁台的牧场了。脱脱是阿鲁台账下的人,他会帮黄公公说话。”

另一个皮肤黄得发油、脸上皱纹很深的大汉,冷冷地向黄俨点了一下头。

黄俨又问道:“咱家给你的黄金白银,在蒙古人面前管用吗?”

“当然管用!没有人不爱黄金!”兀良哈人笑道,“鞑靼人与大明是敌人,不好做生意,但我们兀良哈人是大明的朋友!鞑靼人需要铁锅、马蹄铁、茶叶、盐,会与兀良哈人交易。牛羊马匹,黄金白银铜钱,都管用着呀!”

兀良哈人又道:“黄公公答应事成之后,再给我五倍的金银,可不能忘啦!”

黄俨不动声色道:“你放心罢,咱家在赵王府啥身份,你知道的。那点财物,咱家随便拿一副画就值了。”

黄俨一边说,一边腹诽:他|娘|的,去年兀良哈人还假装是鞑靼人,跟着到边地劫|掠,还好意思说是朋友?

兀良哈人摇头道:“画和古董都不行,那些东西在草原上不管用,铜钱太重了,要黄金白银。”

黄俨点头应允。

兀良哈人又问:“黄公公在赵王跟前说得起话,为甚么要逃去投鞑靼大汗?您许诺的东西,还能拿到吗?”

黄俨道:“咱家说能拿到,一定能拿到!多的话你不必问,咱家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大明与蒙古国是敌人,但汉人与鞑靼人、却不一定都是敌人。明白吗?”

兀良哈人摇头道:“我只在意那些钱。”

“把牛皮水袋装满,咱们要赶路了。”兀良哈人说罢招呼道。

黄俨装满了水,重新爬上马背。他望着北面无边无际的沙子,心中对前路未知的恐惧、让他不禁又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了,黄俨哪能往这不毛之地跑?

当时他刚听到杨普等人败露了,就知道事情已经彻底完蛋!只能等死、或者跑路。

当时风声很紧,他一个阉人在大明国|内不好掩藏身份,太容易被人注意了。离北平近的地方,朝|鲜国是大明的属国,只有蒙古国与大明没太多来往,一直在打仗。

而黄俨又认识一些蒙古人,甚至以前有些兀良哈人、还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仓促之下,他便决定通过这个做买卖的兀良哈人、到蒙古国去投奔本雅里失汗。

或许,黄俨对大明的见识、人|脉财富,能让本雅里失汗看上?可谁又知道结果呢?现在黄俨只是一条走投无路的丧家之犬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